- 人人都要用到的1000個心理學常識(超值白金版)
- 九天科技
- 987字
- 2019-10-18 19:14:27
一、“圈子”帶給人們安全感
歸屬的欲望驅使著我們去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和集團。我們的工作小組就是一個圈子,工會或者我們所屬的組織、專業群體就是一個集團。
也許這個圈子里只有幾個人,它是通過友誼、共同的興趣愛好或目的相聯結的,這個小圈子才能給我們提供一種安全感。
我們可以驕傲地戴著集團的徽章,有時還會對集團外的人帶有一種傲慢和蔑視。小圈子是一個更為隱秘、安靜的群體,它是由個人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來的,而集團可以讓其成員對企業、組織有歸屬感。
我們都期望在小圈子里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雖然會和內部人員發生一些小矛盾,但是都無關大雅。
當然有些小圈子沒有一個清晰的關注點,更不用說產生一種革命性的設想了。他們的存在僅僅是為了維持友誼、加強他們共同的價值觀。大多數的組織都認識到了小群體的力量。一個有六個人或八個人的工作圈將會比一個更大規模的群體更具有凝聚力,更富有成效——如果超過這個數字,那么這個群體就可能被拆散為更小的群體。
不管我們的群體在數量和結構方面如何,它們都為我們認識到自己是誰以及在哪里感到最舒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不管我們的家庭關系多么復雜,我們的家人讓我們感到有一種歸屬感。我們會感到與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關系,并能牢牢握住對這個家庭的歸屬感。

萬美是一名外貿公司的業務員,她們公司分為幾個小部門,下面又分為幾個小組,只要是公司內部的競爭,她們這個小組的人就會齊心協力,如果和其他公司競爭,她們全部會合作,為了集體榮譽共同奮斗。
現在許多父母都認為青少年的群體關系比以前更加緊密。書友會、叢林徒步旅行俱樂部、社區唱詩班、成人教育小組以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運動小組的數量激增,顯示了青少年對歸屬感日益增加的需求。
集團和小圈子有利于我們表明自己的身份,當我們第一次見到某人時,我們就會試圖尋找共同點來拉近與對方的關系,比如,你會問“你曾經在哪所學校上學?”、“你的家鄉是哪里的?”、“你喜歡那個球隊?”等。
這些問題暗示一些有關身份、社會經濟地位或家庭背景的信息,答案也許會導致不準確的判斷,但是這些都屬于我們了解某人的捷徑,會向彼此發送有關所屬群體的信號。共同的朋友、家庭的關聯、所就讀的學校或所去的教堂,這些都暗示了有關這個人是誰以及我們是否屬于同一個或相似的群體的信息。
心理透視鏡:圈子是人們尋找彼此歸屬感的依據,只要是和自己有關聯的人,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對對方產生好感,放下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