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要用到的1000個心理學常識(超值白金版)
- 九天科技
- 4329字
- 2019-10-18 19:14:14
九、提升自控力從此不再是難題
在法國的名著《小王子》里面有這樣一段描述:
小王子所訪問的下一個星球上住著一個酒鬼。訪問時間非常短,可是它卻使小王子非常憂傷。
“你在干什么?”小王子問酒鬼,這個酒鬼默默地坐在那里,面前有一堆酒瓶子,有的裝著酒,有的是空的。
“我喝酒。”他陰沉憂郁地回答道。“你為什么喝酒?”小王子問道。“為了忘卻。”酒鬼回答。小王子已經有些可憐酒鬼。他問道:“忘卻什么呢?”酒鬼垂下腦袋坦白道:“為了忘卻我的羞愧。”“你羞愧什么呢?”小王子很想救助他。
“我羞愧我喝酒。”酒鬼說完以后就再也不開口了。小王子迷惑不解地離開了。在旅途中,他自言自語地說道:“這些大人真奇怪。”

“本來,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計劃,但忽然間不想干了,于是放縱自己,一整天在單位什么正經事都不做,只是晃著。下班了,沒人指責自己,但自己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黑洞,真是可怕。”
“我是個胖子,知道減肥的最有效方法是少吃多動。大多數情況下,我還能控制住自己但情緒低落時就會敞開肚皮大吃一頓。減肥計劃中止了,自己心里也充滿失敗感。”
“我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工作,平時都是掛在網上,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單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發疼、兩腿發麻都不肯停下來。”
以上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自控力,讓壞習慣成為他們的主人。增強自控力并改變壞習慣可以說是一門科學。改變這種惡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是自我的一部分,惡習代表著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并接受它,才能最有效地改造它。
1.認識惡習
惡習一定曾讓你獲益,無論你現在多么痛恨壞習慣,它一定曾讓你獲益,認識壞習慣的這一特點,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某私營公司的文秘小劉有一個壞習慣:什么文件,她都會拖到最后一刻才會拼命做。比如,公司周一開了次會議,老總讓小劉最遲周四交上整理好的會議記錄。
無論周一、周二時間多么寬裕,小劉都不會先完成這份記錄。她經常是一天十次、二十次地在電腦上打開一個文件,但每寫幾個字就會停下來,一個字都寫不下去。
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會在電腦上對著鍵盤一通狂敲,如果下午完不成就會拖到晚上,做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夜里一兩點才下班。周四,她一定會一早來到單位,紅著眼睛,帶著一臉的疲憊把報告親自交給老總。
小劉下了無數次決心,發誓要改掉自己這個壞習慣,但一年年下去,沒有任何效果。
小劉知道這是一個惡習,但她一直沒有想過的是,這個惡習給她帶來了不少好處。比如,同事們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這個稱號傳到老總耳朵里,老總也從不批評她做事拖沓。
這個惡習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小劉的爸爸對小劉要求很高,上學的時候,每次做完作業,她爸爸都要檢查一遍,一發現差錯,爸爸會狠狠地批評她一頓,斥責她不努力不認真
最后,小劉發現了應對辦法:熬夜在最后一刻才把作業完成。這樣,即便爸爸檢查出了錯誤,但因為知道小劉熬過夜,不僅不斥責她,反而會夸她用功。公司里其實也一樣,老總是男性,面對老總就仿佛是面對老爸,小劉害怕老總斥責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應對方法應對老總。

“某一方式讓自己在過去得到了很多好處,現在會無意識地去運用它。”這是一種特殊的“刻舟求劍”。
2.接受惡習
惡習對應著一種“次人格”,惡習的對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即自己控制自己,發誓改變惡習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想法:我必須控制住自己。
但其實這是對自控力的一個最大誤解。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但實際上,所謂的擊敗不過是壓抑。它有時會被擊敗,但日后它還會發起攻擊。這就好像是彈簧,你壓抑得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
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網絡成癮者等人群在改變壞習慣失敗的重要原因。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每一個壞習慣都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著我們的深層需要。
前面提到小劉的例子,她之所以總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既是為了逃避老總的指責,也是為了贏得老總和同事的贊譽。許多上網成癮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整日沉溺網絡,可能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缺乏愛,也可能是學習壓力太大了,或者學習實在太乏味了。
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
當你理解這一點時,就會帶著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開始把它們當做朋友來看待。這時,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了解它,接納它。
這其實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你的一個“次人格”。當你這么做時,這個次人格中所蘊涵的能量就會被接受,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這個過程被稱為“次人格整合法”。
3.把惡習當朋友來接納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必須在周末寫出報告,否則會付出代價,但你卻呆呆地坐在電腦前,腦子里空空如也,一個字也不愿意寫。你一會兒打開旅游網站,一會兒打開爬山網站,所有的內容你都看過了,但你還是一遍遍地刷新網頁。
你強烈地責怪自己,發誓再也不做這些無聊事了。但剛寫了幾個字,你又開始刷新電腦網頁了。
那么,換個方式,仔細地聆聽一下你內心的聲音,你會聽見,你心中有一個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勞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
現在,你要感謝這個次人格對你的關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去。但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糾纏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諾。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做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某些缺點,而是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如果不這樣做,而是整天強迫自己完成這件事情,承擔那個責任,那么,一個人就會發展出多個與自己的主人格相敵對的次人格。從意識上看,這個人似乎很負責,很正常,但從潛意識看,這個人的內心會有很多沖突。碰到這種情況,不妨嘗試用“次人格整合法”進行治療。這個方法的宗旨是: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我們必須把它們當做朋友來接納。
但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膽怯、苦惱、恐懼、憤怒等脆弱的一面采取無視或排斥的態度。比如,有一天早上醒來,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過你,要忘掉這種不好的感覺,對自己大喊幾聲“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號,用這種積極暗示壓下內心那個無助而孤獨的自己。這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終會造成次人格與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并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但說不定哪一天,它會發生大爆發。

4.尋找動力
發現你內心的使命感,做了決定,但卻遲遲不去執行,或者執行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而惡習仍在繼續。之所以屢屢出現這種情況,其根源是沒有找到使命感。強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們改變的動力。
比如,很多人都下定決心減肥,但卻屢屢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是為了什么而減肥?為了保持健康,從而讓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好地幫助家庭,養育子女?還是就是為了看上去更漂亮?
如果減肥的動力只是外部動力——讓自己看起來更苗條。那么,減肥是很容易失敗的,因為周圍人的評價總是意見不一,減肥者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打擊而自暴自棄。并且,這樣的理由也不足以讓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

實際上,任何人都做不到隨便做一個決定,然后堅持到底。要保證自己的誓言得到堅持,就必須找到足夠的理由。
一名摔跤隊的選手考上了北京大學,當時他的體重是210斤。在大一、大二期間,他多次發誓減肥,但每次都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兩年過去了,他的體重也沒有減少。但進入大三后,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體重減到了160斤。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他談戀愛了,愛情給他的減肥找到了足夠的理由,這喚醒了他的使命感。
聽聽你內心的聲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才是你的動力源泉。
初戀的時候,和心愛的人初次約會時,你會拖延嗎?當你熱衷于一個網絡游戲時,你會拖延嗎?答案很簡單。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時,動力會從內心自動產生,你自然會獲得自律。不要從外界去尋找迫使你改變習慣的東西,因為它們很容易被你放棄。
當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時,自律就會成為你的本能。這就像玫瑰要綻放,茉莉有芬芳,鳥兒會飛翔一樣。所以,請記住,增強自控力的根本在于要找到你真正愛做的事情,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5.培育好習慣
兌現承諾,從小事做起,學會了和次人格對話,又找到了改變習慣的使命,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絕非如此。盡管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但改變惡習仍需要一點:立即去做。
因為,每一個舊習慣對應著的神經回路是無法消失的,只能靠新習慣打造更強大的新神經回路,用新的神經回路去戰勝舊的神經回路。
新的神經回路一開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戰勝舊的神經回路,最好采取一些針對性的策略。
第一,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做。剛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只規定一些小的任務。比如,查出明天要撥打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資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著開始工作。
剛開始不要著急做大的決定,要慢慢開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做出承諾并且遵守這些承諾。讓你的內心引導你做出承諾。承諾一旦做出了,無論是多么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當你做出承諾并履行承諾時,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你做出及履行更大承諾的能力就會增加,簡單地說就是你會越來越自信。我們也許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你知道該做什么,并真的那樣做了,你會覺得很開心,你會對自己很滿意,并獲得心靈的寧靜。
在這個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壩分裂會導致洪災,地表的分裂會導致地震,山巒的分裂會帶來山崩,愛情的分裂會帶來分離,同樣你和自我的分裂會帶來一生的痛苦和遺憾。
第二,每天必須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經做過很多決定,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們全部實現。試著每天只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件事,這很容易實現,而實現的喜悅就是一種強化,會使你的新習慣更強大。

第三,每天必須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壞習慣,不要企圖一天把它們全消滅,試著規定自己每天改掉一個習慣。
第四,不要積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每個未完成事件都會吞噬你部分的心理能量,無論這些事情多么不起眼。
第五,有決定勝過沒有決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你試圖去梳理這些想法,卻一直沒有梳理清楚。現在,隨機選擇其中一個想法,只要它是你內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給別人看的。就從它開始去做,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它。做總比坐著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心理透視鏡:接受自己的惡習,接受自己所有的壞習慣,當你討厭它們時,它們就會令你的心更加惶恐不安,所以只有接受你才能學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