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供應鏈物流管理
- 周蘇 孫曙迎 王文
- 1516字
- 2019-10-14 10:45:59
1.4.3 供應鏈管理
對于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定義可以分為三大類:管理哲學、管理哲學的實現和一套管理過程。
(1)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管理哲學。一般認為,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管理哲學有以下3個特征:
●把供應鏈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的一種系統方法,并且用這個方法來管理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商品庫存的整個流程。
●戰略性的方向,目標是共同合作努力,將企業內外各種運作能力和戰略潛力加以協調,并會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著眼于客戶,為客戶的價值創建獨特的和個性化的資源,以客戶滿意為目標。
(2)供應鏈管理作為一套實現管理哲學的業務活動。下列7種行動是其最基本的行動:
●統一的行為規范。
●互相之間共同分享信息。
●互相之間共同分擔風險和分享收益。
●共同合作。
●同一個目標和同一個焦點——服務于客戶。
●各種運作過程的集成和整合。
●作為合作伙伴建立和保持長期的友好關系。
以上這些行動意味著應該有下列供應鏈管理目標:
●無論內部的還是外部的競爭優勢的整合。
●貫穿整個供應系統的互相聯盟、合作關系和誠信的建立。
●降低成本開支和改善利潤空間。
●資產回報率最大化(指成本開支和利息之后的凈收益)。
●有利于創新,有利于供應鏈過程的協調和同步。
●優化產品、服務、信息服務和財務服務的流動和輸送,無論它們是上行的還是下行的,無論它們是跨越內部界限的還是外部界限的。
(3)供應鏈管理作為一套管理過程。推薦的8個過程(見圖1-9)如下:
●客戶關系管理(CRM)。它是考慮如何更好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和行為方式,并將它們融入市場宣傳、推廣、銷售和服務的策略中去。CRM軟件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客戶反應的跟蹤,來幫助組織機構更好地管理客戶關系。

圖1-9 供應鏈管理:集成整合和管理控制貫穿供應鏈的各種業務過程
●客戶服務管理。它是指向內部和外部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其價格是最低的,等待時間是最短的,對顧客的需求有最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需求管理。它是指平衡供應鏈與內部和外部客戶需求的能力。這中間包括需求預測,供需關系協調,靈活性提升,通過標準化后需求多樣性的減少,以及庫存控制等。
●訂單處理。它是指客戶訂單以最低的總價高效率地和有效地完成的管理。
●生產制造流程管理。它涉及將各種輸入和各種資源轉換成最終的產品和服務的所有過程和業務活動。
●供應商關系管理。它是客戶關系管理的鏡像,是指一個企業如何與其供應商更好地互動。這種關系從時間而論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從關系的程度而論可以從非親近的到深度介入的。現今世界,一個組織機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競爭力上,更多地依賴供應商來維系它的關鍵優勢,或相對于競爭對手的超強位勢,因此供應商關系管理變得至關重要。
●產品開發和商品化管理。它是指現有產品或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推廣中所涉及的所有過程和業務活動。
一般而言,產品開發分4個階段:構思的產生和形成、概念性開發、產品設計和過程設計、產品的生產和遞送。
至于市場推廣對產品開發的貢獻,可以通過在有限的市場中或者在客戶調查小組中試探性地銷售,來確定客戶對某特定產品及其性能的大體反應。此時,供應鏈管理(SCM)的介入是因為產品開發(Product Development,PD)涉及的工作常常要突破內部的界限和外部的界限。從內部來講,產品開發涉及市場推廣、設計、采購、生產、質量工程和運輸等的團隊協同工作。從外部而言,供需的不確定性、生命周期的縮短、技術變更的加速,以及生產、配送和物流合伙人的增加,所有這一切的結果導致供應鏈網絡日趨復雜。
●回收管理。它是指反向物流所涉及的業務活動。它已經把供應鏈管理擴展到超出最終消費者的范圍了。自然,它涉及的關系不僅是客戶和供應商,而且也包括了與地方政府有關當局、私營的廢物回收、循環再利用和廢棄處理的代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