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車工作協調藝術(第二版)
- 徐漢強
- 11字
- 2019-11-19 14:49:19
1.2 贏得機車乘務員的信任
1.2.1 相信機車乘務員
心理調查材料表明:90%以上的列車調度員認為,首先要信任機車乘務員,才能贏得機車乘務員的信任,工作而且要主動;8%的列車調度員抱著無所謂的態度;2%的列車調度員對獲得機車乘務員的信任不抱有信心。
誠然,要想贏得機車乘務員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不是多給機車乘務員說幾句好聽的話,也不是通過優先放行等調整方式,就能贏得機車乘務員的信任。
對機車乘務員不抱有信心的列車調度員認為:機車乘務員不太好“伺候”,今天他擔當的列車運行得很順利,機車乘務員會認為今天的列車對數少,列車運行圖容易調整,并不認為是列車調度員調整水平高的結果;明天列車運行得不太順利,他又會指責調度員指揮水平差;你講好聽的,機車乘務員說你只會用好聽的話哄他們;你講不中聽的,他又會說你態度不好,所以對機車乘務員的信任不抱有信心。只有“我指揮、你跑車,談不上什么配合不配合”的衡量標準,這種意識是片面的、膚淺的。
上述列車調度員講的是否有道理,讓我們再看看另一位機車乘務員的看法吧:
“我們不怕風里來、雨里去,不怕夏日里的驕陽酷暑,不怕三九寒冬,就怕運行途中及退勤時,列車調度員對我們訓斥,而調度員對我們的訓斥又不讓我們解釋,真讓我們接受不了。”
在心理調查中,有60%以上的機車乘務員反應了這種情況。機車乘務員在工作中可能因某種原因,在與列車調度員配合時出現不協調現象,如“運緩”、“頂客車”等。這時,列車調度員一定要弄清原因再發表自己的看法,沒必要也不應大動肝火,即使你再有“理”,也不要大聲訓斥機車乘務員,又不讓機車乘務員解釋。
凡事總是事出有因的。比如“運緩”,可能是因天氣情況不好而造成的,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責機車乘務員“別人運緩得不多,為什么單你運緩這么嚴重”。實際上并不是只有這趟列車運緩,因為受天氣情況影響幾乎每趟列車都會運緩。當該機車乘務員找列車調度員聯系時:“能不能放行得更快一些”。列車調度員認為機車乘務員要求過高,就指責起來。應該聽取機車乘務員解釋,因為機車乘務員最清楚運緩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能協助列車調度員找出自己最需要的、最切合實際的正確答案。絕不能冷言冷語對待,不讓機車乘務員解釋,這是對機車乘務員不尊重的體現。這樣,既不能了解到真實的情況,也解決不了現實問題,同時又會給機車乘務員留下不好的印象。
列車調度員對機車乘務員的批評,如果講不到“點子”上,即使是去責備,也不會讓機車乘務員服氣的。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了解問題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樣,只了解片面現象就下結論,亂訓斥一通。這樣,機車乘務員心里很不舒服,會認為列車調度員“架子大”,是不會服氣的,會影響乘務工作中的積極性,同時也波及與其他工種的配合。由于機車乘務員產生了與工作不利的消極情緒,工作效率、行車安全及人身安全等方面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怎樣才能找到正確的途徑,縮短調度員與機車乘務員之間的距離呢?還是聽聽機車乘務員的意見吧!
齊齊哈爾機務段機車乘務員在心理調查中要求:
“希望列車調度員放下架子,經常跟隨機車添乘,最好添乘貨運機車,而且要夜間,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才能真正體會到機車乘務員的艱辛,真正了解到列車運行中線路、信號及其他設備的真實情況。”
這種要求并不高,因為列車調度員只有掌握了現實工作中的第一手資料,才能做好切合實際的行車指揮工作。
但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列車調度員跟隨貨物列車機車添乘,還達不到10%,跟隨夜間貨物列車添乘就更是寥寥無幾;下現場很少去公寓找機車乘務員交流,即使去了,有時也是走馬觀花,深入不下去,當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造成了機車乘務員認為列車調度員“架子大”的印象。
列車調度員要想做好自己的行車指揮工作,就應當真正放下架子,把自己擺在與機車乘務員平等的位置上,認識到自己既是一名指揮者,同時又是行車工作中相互配合的一員。
列車調度員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才能成為機車乘務員的知心朋友,才能更好地做好行車指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