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關于智力資本
所謂“資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而“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企業的“智力資本”是指一個公司的兩種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組織資本和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中,人力資源的地位日益重要。實際上,知識經濟是智力資源消耗型經濟,它主要依賴于知識、智力的投入。可以說,知識經濟是以智力資本的投入為主的經濟,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的基礎。
智力資本(見圖1-13)的提出正是人力資本理論深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的結果。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概念產生的歷史背景不同。人力資本是在解釋“經濟增長之謎”的情況下,經濟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由費雪、西奧多·舒爾茨、貝克爾等人提出的,代表著經濟學理論的新發展。
國內外普遍認為最早提出智力資本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他于1969年指出,智力資本在本質上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無形資產,而且是一種思想形態的過程,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方法。而最早為智力資本給出定義的是美國學者托馬斯·斯圖爾特,他在美國《財富》上發表了許多有關智力資本的文章,將智力資本定義為:“公司中所有成員所知曉的能為企業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的事物之和”。他提出了智力資本的“H-S-C”結構,即企業的智力資本價值體現在企業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客戶資本三者之中。

圖1-13 智力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