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
- 曲思源
- 2870字
- 2019-10-24 11:18:17
前言
提起筆來,首先說一下本書在完成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也可以說是困擾問題。這本書斷斷續續構思和寫作了將近有10年,但總是找不到感覺,很多次都想放棄。但看到我國城際鐵路發展迅猛的態勢,不知怎么又產生了動力,放棄了再撿起,時緊時松,斷斷續續。逝年如水,我看到許多碎片化的點點滴滴逐步成為系統的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的經驗,若不去總結和提煉,時光也會匆匆流走。中國鐵道出版社已經成立65周年,出版社之前已將本書列入出版計劃,提前預告對我來說是一種鼓勵和信任,這似乎是給我打了雞血,我必須努力完成。
2007年5月,我脫產去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學習高鐵知識,便有了寫作城際鐵路這本書的最初構想。2008年8月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成為我國第一條真正具有城際鐵路意義的高速鐵路,我又去實地參觀學習。同年11月,本人參加的同濟大學博士生《交通運輸學》入學考試最后一道分析題,就是要求考生對未來滬寧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鐵以及既有線三者之間分工的思考,由于之前曾有過展望,我自覺回答得還算滿意。2010年7月1日,滬寧城際鐵路開通運營,當時開通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2012年1月14日,我博士學位論文《城際鐵路列車開行方案優化理論與方法》答辯,當時幾位評委老師所提的問題還是著實有些令人緊張。當時提出的理念屬于我國高鐵發展的初期,需要在實踐中得到完善和發展。我在論文結尾處的感言是:“誠然,2011年‘7·23’溫州動車事故使得我國高鐵發展暫時處于低谷狀態。同時,也給新時代的‘高鐵人’抹上了一筆憂患色彩和奮發圖強的使命感。我堅信,高鐵發展中的問題必然會科學解決,高鐵科學發展必將邁出新的步伐,我國高鐵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之后的5年,我有幸看到了我國高鐵的蓬勃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現象會更加凸顯,城市群的綜合能力也進一步加強,城市空間形態相應地開始由單體型向都市圈、城市帶、城市群等大城市集群轉換。城市群的發展是一個與交通系統相互推演的過程,城際鐵路已成為我國城際間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城際區域中以城際鐵路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體系正在形成,這種模式已然成為適應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城際鐵路“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小編組”運營組織方式極大地滿足城際區域人們出行需求,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出行以及生活方式。
可以說,城際鐵路運營實踐的理論滯后于實踐,處于不對稱的狀態。十多年來,作為我國東部城際鐵路率先和迅猛發展的經歷者,我深深知道,我國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對于國外經驗我們只能有舍去地吸取,不能簡單照搬,需要建立一套屬于我國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的體系。我有義務將其總結與提煉,但在編寫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下難點:
難點一:中國高鐵正面臨著由“運輸生產型”走向“市場導向型”的轉變,也就是從“以運輸生產為中心、運輸能力是關鍵”向“以旅客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理念轉變。要結合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的實踐,深入實際調研大量的事例,去分析與提煉。
難點二:曾幾何時,關于高鐵運營組織方面,主要是介紹國外高鐵運營的書籍,目前,還沒有類似城際鐵路運營組織方面的相關書籍,而且城際鐵路與高鐵運營組織關鍵技術中有交叉又有區別,怎么融合在一起,需要探討。2016年6月,本人的第一本拙著《鐵路運輸組織管理與優化》已包括了若干城際鐵路運營管理的文章,考慮到本書包含的內容更加全面,需要豐富原有內容、推陳出新。
難點三:運營組織與管理所包含的內容豐富,還涉及協調配合等內容。例如,在調度指揮方面,表面看是調度日常指揮和應急處置,實際包括高鐵信號與通信等若干知識;再如城際客流分析、列車開行方案、列車運行圖、調度日班計劃與列車運行調整等體現多專業的協調配合,怎么去把握這些知識點,將這些內容怎么有機地組織并協調在一起?
難點四:常聽人講,干我們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行業的人沒有技術含量?而且日常的運營管理工作就是重復勞動。若有技術的話,也是軟技術。我認為交通運輸管理這個專業的技術就是組織與管理以及優化,是通過系統工程、運籌學、管理學理論和方法,在運營組織中得到具體應用并能不斷地改進工作質量,提高效率和效益。運營與管理是自然科學也是社會科學,能否獲得最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這門技術的落腳點。同時,運營組織與管理中的實踐部分多,也就注定了這個行業具有生機和發展的潛力。這其中的難點是如何體現其技術含量?
難點五:鐵路信息化正朝著平臺、集成、一體、智能化等方向發展,大數據分析正引導著城際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正面臨著城際鐵路運營中的從信息化到逐步發展成智能化和決策化階段的過渡時期。未來,我國包括城際鐵路在內的高速鐵路運營組織與管理還要朝著智慧化的方向發展。“智慧鐵路”是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物聯網、“互聯網+”技術、大數據與云計算為支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為特征,內涵極其豐富。相應的運營組織與管理需要精細化的智慧組織、協同化的智慧管理、高效率的智慧調度、精準化的智慧服務。本書如何體現?如何把握?
寫這本書,我的感覺就像蠶食,每天積累一點、靈感一點,從簡到深、再從深到精、從精到泛,直至最終完成。每一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在某一個階段或對某一個角度的認識,由于作者對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看法的局限性,書的內容需要結合新的情況去補充和完善。鑒于問題的復雜性,不同的方法只能從某個角度嘗試解決問題,本身就有一定缺陷,正是由于這種不完美,才能激發技術人員去攻關、學者們去思考,交通運輸學科才會發展。唯有不斷努力,精益求精,抱有對學術和表達的敬畏之心,才能無悔于作者之身份。當完成書稿的時候,我暢游全國著名的智慧山?蘇州穹窿山,突然發現孫武子所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屹然立在我的眼前,我的這本書也是恰巧十三章,但我自知所學疏淺,難以企及先賢的高度!考慮到作者水平與精力所限,本書內容存在不全面和不恰當甚至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熱誠歡迎廣大的讀者以及行內專家學者給予批評指正。本人的電子郵箱:syqu0453@163.com。
本書可供鐵路管理、技術人員和設有交通運輸專業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設計院所相關人員學習參考,而且書的部分內容不僅適合城際鐵路,也適合高速鐵路運營組織。考慮到社會上關心我國高鐵發展人士的品讀,書中部分內容采取了通俗方式描述。本書由國家鐵路局市場監測評價中心崔艷萍博士審定。感謝上海鐵路局多年來高鐵運營組織與管理的實踐,感謝為我提供資料和參考意見以及在一起探討高鐵運營的同事和朋友,感謝學者們建樹思想對我的啟發,感謝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每位老師和朋友對我的點撥,感謝中國鐵道出版社對我的信任。
我希望本書能為我國高鐵運營組織與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啟示,為高鐵和諧發展盡微薄之力。2017年5月,同濟大學迎來建校110周年,本書也獻給我的母校——同濟大學!
我堅信,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斷前行,把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做到極致!感謝這個時代,高速鐵路的時代!高速鐵路帶來的不僅是運輸能力的擴充,也是人的胸懷的擴充和遠見卓識!“復興號”已經啟航!
曲思源
2017年4月28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