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禮儀
- 徐美玲 王琳
- 2199字
- 2019-10-23 16:28:32
第二節 禮儀的含義與功能
一、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
由于禮儀是社會、道德、習俗、宗教等方面人們行為的規范,所以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道德是禮儀的基礎,禮儀是道德的表現形式。
禮儀對個人而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現代社會中,得體的禮儀使人們充滿友愛、信任和歡樂,它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社會風氣和民族風貌。
二、禮儀的特點
禮儀作為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社會特征。
(一)傳承性
禮儀將人們在長期生活及交往中的習慣、準則固定并傳承下來,有著廣泛的社會文化基礎。任何國家的禮儀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當代禮儀都是在本國古代禮儀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作為文明的積淀,禮儀在人們相互交往中傳播、繼承、相沿成習并固定下來,流傳下去,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它不會因為社會制度的更替而消失。中華民族“禮儀之邦”五千年文明史,深深地融入現代禮儀之中,約束并規范著現代人的行為,對于既往的禮儀遺產,正確的態度不應當是食古不化,全盤照搬,而應當是有繼承,有揚棄,有發展。
(二)規范性
禮儀指的是人們在交往場合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它規范著人們在一切交際場合的言談話語,行為舉止,這是一種“通用語言”,能衡量他人、判斷自己是否律己、敬人的一種尺度。因此,如果要在交際場合表現出合乎禮儀、彬彬有禮,就要對禮儀規范無條件地加以遵守。那些另起爐灶,自搞一套,或者只遵守個人適應的部分,不遵守自己不適應的部分,都難以為交往對象所理解、所接受。
(三)差異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禮儀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決定著禮儀的內容和形式,不同的民族,其風俗習慣、禮儀文化各有千秋。首先,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的交往方式、習慣不同所形成的禮儀是不同的,中國古代崇拜龍,把龍當成崇拜的圖騰,現在成了吉祥喜慶的代名詞,而在英國以至整個西方世界,龍是兇殘陰險的標志。其次,不同的交往地點和交往時間,同一禮儀形式也會有不同的含義。與朋友在家里聚會,適當提高聲音是一種熱情的表示,但如果在公共場合,聲音太大則會被人理解為不文明、粗魯、不拘小節。再次,同一禮儀形式對于不同對象也有不同的含義,如面對長輩,傾聽時需要主動側身靠近以示尊重,但如果面對同齡異性就易被誤會。
(四)可操作性
切實有效,實用可行,是禮儀一大特征。禮儀既在總體上有禮儀原則、禮儀規范,又在具體的細節上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仔細地對禮儀原則和規范加以貫徹,使之言之有物行之有禮,不尚空談。禮儀的易記易行,使其被人廣泛運用于交際實踐,受到公眾的認可。
三、禮儀的功能
西方哲人赫爾岑說:“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我國古代更是把是否有禮看成是能不能具備做人資格的標準,《禮記》:“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所以有人將中國傳統的禮制文化稱為“恥感文化”。
現代社會,禮儀已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一)教育功能
禮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儀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社會的要求與時代精神。禮儀通過評價、勸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糾正人們不正確的行為習慣,指導人們按禮儀規范的要求去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正常生活。讓國民都來接受禮儀教育,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
(二)溝通功能
禮儀行為是一種信息性很強的行為,每一種禮儀行為都表達一種甚至多種信息。各種傳播媒體在人們不同的交往形式中發揮著作用,這些交往包括人與人的直接交往,如聚會、訪問、談判等,以及人們通過報紙、刊物、廣播等展開的間接交往,這些交往促進了彼此間信息的流動,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不僅能喚起人們的溝通欲望,彼此建立起好感和信任,而且可以促成交流的成功和范圍的擴大,進而有助于事業的發展。
(三)協調功能
在人際交往中,不論體現的是何種關系,維系人際之間溝通與交往的禮儀,都承擔著十分重要的“潤滑劑”作用。禮儀的原則和規范,約束著人們的動機,指導著人們立身處世的行為方式。禮儀借助一定的形式,如問候、握手、邀請、迎送、慰問等,促進人際關系的協調。一個組織與公眾的關系是豐富多樣的,有內部公眾關系,如職工關系、干群關系等;也有外部公眾關系,如顧客關系、新聞媒介關系等。如果人們遵從社會的行為規范,就可以保持一種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關系,避免出現人際障礙和摩擦,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有序。
(四)塑造功能
禮儀講究和諧,重視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禮儀在行為美學方面指導著人們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我并潛移默化地熏陶著人們的心靈。使人們的談吐變礙越來越文明,裝飾打扮變得越來越富有個性,舉止儀態越來越優雅,并符合大眾的審美原則,體現出時代的特色和精神風貌。
(五)維護功能
禮儀作為社會行為規范,對人們的行為有很強的約束力。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禮儀起著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家庭的和諧與安寧,鄰里的和諧,同事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都依賴于人們共同遵守禮儀的規范與要求。社會上講禮儀的人越多,社會便會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