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力:哈佛學生必修公開課(第2版)
- 金圣榮
- 2319字
- 2019-10-21 15:48:06
2.不要讓拖延成為執行的障礙
執行力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拖延。如果一個人無法克服拖延癥,就一定會影響目標的達成。顧名思義,拖延征就是將需要完成的事情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拖延征在職場的表現是月末、季末、年末為高發期。對于此種“病癥”,有些人熬過這段時期就會痊愈,而有些人則很可能會因為拖延造成工作延誤,從而產生懊惱、后悔、自責等消極情緒。
據哈佛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現代人有70%的人患有“拖延征”,尤其在職場上,這種現象更是普遍存在。
心理學研究認為,拖延就是當事人對一項既定任務的執行的故意延遲。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明明知道這件事情最終必須要完成,而且延遲完成可能會帶來很壞的后果。美國德保羅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瑟夫·費拉里則將“拖延征”定義為一種精神疾病。他還認為,有些人之所以在做某件事情時拖延,是因為他的完美主義使然,而不是他缺乏努力或者努力不夠。他的拖延行為無非是想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自己不是努力不足而是沒去實踐。他還對拖延者進行了這樣的分類:
其一,有些拖延征者喜歡最后幾分鐘忙碌帶來的快感,他們屬于鼓勵型,也可以說是尋求刺激的類型。
其二,逃避型。這類人特別害怕失敗,甚至連成功也害怕,但實際上,對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又十分關心,他們更希望在別人眼里,他們的失敗不是由于努力不夠或沒有足夠的能力。
其三,決心型。這類拖延者總是不能下定決心,而不下決心即可暫時對問題進行回避,從而使得該做的事情拖延下去。
研究表明,拖延是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行為現象,可以說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只不過有些人不嚴重,而有些人非常嚴重。嚴重者當然就是患上了所謂的“拖延征”。但不管這種習慣嚴重與否,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利,而且從長遠來看,其危害很大。
美國《財富》雜志專欄記者亞歷克斯·斯泰勒,對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進行過長期的跟蹤報道。他認為,造成通用公司衰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明知道公司在經營中出現了某些問題,但并沒有立即著手進行解決,而是采取了拖延的態度,致使問題沒能得到果斷解決,導致積重難返。由此可見,在一個組織內,如果一個領導者、決策者、管理者,他們養成了嚴重的拖延習慣,不僅會對個人發展造成影響,也會嚴重傷害到組織的生存和發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嚴重阻礙了人們的執行力,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而使行動一再拖延呢?一位名叫皮爾斯·斯蒂爾的加拿大心理學家對此做了大量的實驗調查,然后給出了自己的總結。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有拖延行為,離不開四個因素:信心不足;不喜歡被他人指使;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而且沖動;目標過于遙遠。這其中任何一種意識的存在,都會導致拖延行為的發生。
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是美國的一名著名將領,他曾就讀于西點軍校,并曾是這所著名軍校的高才生。在南北戰爭時期,他因對北方軍隊的后勤做了系統地改造,而被大家熟知,并因此在后來被提拔為北方軍總司令,而且他也被人們稱作“小拿破侖”。
這位將軍做事情的最大特點是善于充分準備,所以在他的理念中是不能打無準備之仗的,而他也正是被這一理念拖累了。
在南北戰爭中,他先是因為堅持認為準備不充分而拒絕進攻與總統鬧僵,后來又在戰場上由于過分謹慎遲遲推移向敵軍追擊進攻的行動,而多次喪失勝利的機會。1862年,“安提坦戰役”打響,這是美國南北戰爭中一次具有決定性的戰役,而正是在這次戰役中,有一個非常好的奪取里士滿的機會,但他認定自己被南方軍堵截,因此猶豫拖延沒能采取進攻行為而失去了機會。后來,他再度猶豫拖延,最終錯失了將南方軍隊全部殲滅的機會,而南北戰爭也因此拖延了三年才結束。
他總是請求林肯總統給他最好的武器,覺得沒有足夠的士兵,抱怨士兵沒有訓練好等。對此,聯邦軍總司令亨利·哈列克認為,在麥克萊倫身上有一種超越于任何人想象的惰性。麥克萊倫最終因為失去大家對他的信任而被解除軍職。麥克萊倫由于拖延不僅自毀了前程,也使國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不管他的拖延因何而起,是太追求完美,還是懼怕失敗,總之都大大影響了朝向目標進擊的執行進程,因此帶來了很壞的結果。
對于拖延成因,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馬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拖延是“與自我控制對立的沖動”的特殊形式。在研究中,他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當一個人同時面對兩個任務時,往往更喜歡選擇不重要的那一個,即便是這項任務更加瑣碎難以完成,但拖延卻帶給他愉悅感。
哈佛管理學者邁克爾·波特認為,在企業中,一個管理者如果具有拖延癥,那么會大大影響企業的執行力,因為他的拖延,會影響發現問題的速度,同時,即便發現了問題,也會因為拖延的習慣,不能及時對問題做出處理,掃除任務完成過程中的障礙,致使工作進展緩慢,或者出現難以補救的過錯,甚至會讓企業因此陷入危機。那么,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習慣呢?
首先,要依據目標制定出實現目標的配套方案。這是計劃實施的基本步驟。要完成計劃首先要理清思路,弄明白工作需要分幾部分去做,怎樣安排人員去執行等,有了清晰的眉目,即可迅速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否則,一大攤子不知如何下手,自然越想越頭疼,懶得做下去。
其次,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工作的進行要有先后順序,有急有緩,重要的事情和馬上要處理的事情要先解決,次要的、不著急的事情稍后再去做。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要先有一個計劃,在沒有特殊情況出現的時候,按照底稿一件一件地去處理。管理者處理事情有條理,下屬執行起來也就相對容易。
最后,方法的選擇。在選擇行動方法時,為了能更好地取得行動的最佳效果,要選用最簡捷的方法。當然,在思考時要想到留有余地的原則,對于方法的選擇不要過分強調細節,無須面面俱到,否則會束縛自己的手腳,對實現目的的進程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