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中的戰國策
- 劉飛
- 2139字
- 2020-03-11 14:21:49
07 余波終平
【原文】東周·楚攻雍氏
楚攻雍氏,周粻秦、韓,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為周謂楚王曰:“以王之強而怒周,周恐,必以國合于所與粟之國,則是勁王之敵也。故王不如速解周恐,彼前得罪而后得解,必厚事王矣。”
【典故演繹與職場映射】
雍氏之圍猶如平靜湖面上落下的石子,濺起層層漣漪,沖滌四散。隨著楚軍撤圍,戰國的湖面漸漸回歸短暫的靜寂。漣漪泛起的最后一輪暈波,雖勢能削減微弱,但依然撥動著楚懷王和東周君的心弦。
人是會產生情緒的,情緒又會左右人的行為。一件事情從發生到終結,只是事件本身發展的一個過程,而身處其中的人,并不會因為事件的結束,使自己的情緒也一并了斷。欣悅之事雖已終了,但美好的回憶仍被津津樂道;憂煩之事雖已終了,但怨恨的種子卻在悄悄萌芽。
疲憊不堪、甲胄不整的將軍昭應垂頭頷首地站立在大殿中間,楚懷王面色鐵青實在不愿意多看他一眼。責罵將軍,于心不忍,畢竟昭應的攻韓策略是正確的、戰場攻伐也無懈怠,且親臨城下,冒死沖殺,他盡到了將領的職責。此時的他比任何人都憤懣,不能攻城拔寨、得勝而歸,這已經是對武將最大的羞辱,此刻哪怕楚懷王只是一句輕輕的埋怨,都會讓將軍身心俱疲。勝敗乃兵家常事,楚懷王這個時候看著殿角的廊柱,給自己做起了思想工作。
回過神來的楚懷王,調整了一下情緒,對昭應說道:“將軍無須郁悶,此戰雖未拿下雍氏,但已讓韓國處于危急之間,五個月的時間,韓國為此狼狽不堪,奔走呼號,大有亡國喪家之狀,如此也罷,至少解了本王丹陽之敗韓國不救的怒氣。將軍也征伐勞頓,就先早回府邸,調養休息,以待來日再戰。”昭應一拱手,還想說什么,卻被楚懷王抬手打斷了。楚懷王微微地揚了揚頭,示意昭應退下,昭應喏喏而出。
看著昭應離去的背影,楚懷王因戰事無果而壓制的怨恨終于宣泄而出,他必須釋放!既然不能責備昭應,對秦國的出兵相救又無可奈何,再次攻打韓國已無意義,那總得找個出氣筒吧。東周國!這是楚懷王怒火的出口。楚國攻打雍之,東周國向韓、秦兩國提供糧草資助。好吧,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攻不下韓國、打不過秦國,教訓一下東周國對于楚國而言,還是綽綽有余的。楚懷王對左右怒而言之:“東周國資助秦、韓,是對楚國的輕視,既然選擇了站隊,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最后一輪漣漪暈波搖曳到了東周國,東周君大為恐慌。東周國只是個“打醬油”的,現在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東周君雖然是被逼的,但核心還是自己實力太弱,只能靠向他國提供錢糧物資來獲取并不怎么靠譜的安全感。這個時候的他,心知肚明:雖然資助了秦、韓兩國,但楚國來犯時,秦、韓未必會替他解圍。
實力決定命運。很多人在單位中,擅長趨炎附勢,他們的生存邏輯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說著一些奉承的話、做著一些獻媚的事,無非是想獲得“大樹”的庇蔭,搖旗吶喊、歌功頌德,以此謀求職場中的安全和利益。而這樣的人之所以能有生存的空間,其根源在于企業的文化導向和管理者的性格偏好。有些管理者喜歡被人依附的感覺,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是虛榮的表現;有些管理者喜歡培植勢力,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這是不自信的表現;有些管理者喜歡講成績、聽好聽的匯報、看好看的報表,這是浮躁的表現。人在職場,必須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業務技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企業用人首要看重的,就是一個人所蘊涵的知識和技能與崗位的要求能不能相匹配,并以此創造出價值。否則,就算依附強勢,也面臨被隨意擺布的命運,形成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
東周君是軟弱的,但也是幸運的。就在他苦惱之時,無名氏出現了。不要小看沒有什么名氣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個無名氏在《戰國策》中連姓名都沒有被記載下,但他的智謀韜略,卻流傳了2000年。我們無法判斷出這個無名氏是東周君的臣屬,還是楚懷王的幕僚,但他確實為東周君擺脫了困境。無名氏進諫楚懷王,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和玄妙的例證,于質樸處,讓楚懷王欣然接受:“憑王上之威儀、楚國之強盛,施威于東周,且不說采取行動,僅僅沖冠一怒,就足以讓東周震慌。東周受驚嚇后,會急于尋找靠山,必定投入秦、韓的懷抱。如此一來,只會增加敵國的勢力,而無益于楚國。因此,王上不如盡早消除東周的恐懼,使東周君懷一顆因開罪于楚卻被諒解的感恩之心,反過來全力迎逢王上,豈不更好。”
“敵人的朋友是敵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是人際交往時很多人的座右銘。殊不知,這句話的核心是人際關系的轉化,而不是簡單地進行人際區隔。人際關系不是二元化的非敵即友,而是一種多元化的存在,且隨著時間、心態、情勢的變化,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轉化。有些人在職場中很孤單,總覺得被他人孤立了,或者找不到可以交心的人,其實是自己的人際交往意識過于狹隘。在單位里對甲有意見,看見甲和乙中午一起吃了頓飯,就認為甲、乙是一路人,對乙不理不睬。本來和丙的關系不錯,結果某天下班看見甲和丙一起坐車走了,一種莫名的背叛感油然而生,望著絕塵而去的車尾,唯有自己佇立在風中,讓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打,然后發誓第二天也不理丙了。到最后,變成了孤家寡人,形單影只,就算換一個工作環境,這種思維模式不改變,結局還是在不斷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因此,職場中的人際關系處理,要有包容心,包容別人犯過的錯,包容別人交往的自主性。只有包容才能讓自己變得海闊天空,贏得和諧的人際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