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貴高原苗族的婚姻、貿易與社會秩序
- 曹端波 崔海洋
- 9535字
- 2020-04-22 12:50:50
第四節 婚姻中的集體情感——婚禮儀式過程
婚禮儀式作為新郎和新娘兩家最大規模親屬參與的儀式,在婚姻締結和兩家之后的情感交流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婚禮辦得好則娘家婆家在以后的交往中彼此以禮相待、互相幫助,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如果婚禮中男女兩家發生沖突,不僅會影響新人以后的生活,對締結婚姻的兩個家族的感情也是不利的。在筆者對于清水江流域婚禮的調查中,婚禮辦得不好的很少,筆者調查到的唯一案例就是在下一章中所敘述的三穗縣寨頭村的一例沖破巫蠱信仰的私奔婚。
婚禮儀式具有一定的展演性、公開性,兩家結親的喜慶氣氛要在新娘家和新郎家分別展演,關系到兩家的面子問題,一般兩家都是提前商量好細節,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兩家人致力于將婚禮辦得圓滿、風光,給眾鄉鄰和親家彼此留下好印象,算是給新人的最好祝福。
一、三穗縣寨頭村婚禮儀式
筆者所記述的這場婚禮是整個婚禮儀式過程的一部分,稱為“轉腳”,即新娘嫁到新郎家之后回到新娘家款待娘家親朋好友的一個儀式與禮節。由于新娘是漢族,新郎是苗族,所以有些儀式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和苗族與苗族聯姻的婚姻儀式略有不同。
1.攔路酒
新郎來的時候按照苗家的風俗必須要設置攔路酒。至于攔路酒要設到哪里就由主人家來定。在這次儀式中,幾個年輕人在聽取了年長者的建議后,拿來兩根約5米長的竹竿。他們分別把竹竿設在新娘家小區門口的一個地方,另一個設在進新娘家的樓梯旁邊。因攔路酒多用牛角盛酒,而主人家沒有,就從一個朋友那邊借來了一對。牛角上面寫有“喜”字,用一根紅繩子連在一起,然后幾個年輕人把這副牛角掛在竹竿的正中央。因為當時找不到兩對水牛角,就用了一對黃牛角來代替。這對水牛角上面還用紅色的墨跡刻印上了一個“囍”字。大致確定攔路酒的位置以后,他們把這兩對牛角暫時摘下來放在新娘家,以備新郎來的時候再拿出來用。這樣,攔路酒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在等待新郎家人來的期間,很多人陸陸續續從外面回來,看到一些人在聊天,婦女聊自己買的衣服,或孩子的一些事情,孩子們便在旁邊玩剛買回來的玩具。一個年輕媽媽給自己的孩子買了一個玩具娃娃,還有一些零食。在路邊等的人大部分都是婦女、老人和兒童。男人們很少見,不知道他們去了哪些地方。新娘家族里面的一些人開始忙著擺攔路酒,一些穿著盛裝的女人專門負責攔路酒,不過盛裝也可以不穿,沒有以前那么講究。新娘不知道什么時候來到了自己娘家,按照道理和以前的風俗習慣是應該和新郎一起來的。新娘這天是主角,打扮得很漂亮,頭發是卷發,散披在肩上,頭發上面還別有一個小小的皇冠,穿一身粉紅色的裙子,腳蹬一雙乳白色的時尚涼鞋。在攔路酒的旁邊,她的幾個不錯的好朋友還不停地跟她合影留念,一個朋友開玩笑說:“趕快拍幾張,過了今天你就永遠的告別你的單身生活了!”在等新郎的時候很多人由于等的時間太長了,加上天氣比較熱,不耐煩地或蹲或站或坐在路邊,眼睛不停地向路口張望。
大約四點鐘,新郎的婚車終于來了,車子妝扮得很漂亮,車身都是用鮮花裝扮而成的。總共來了四輛車,第一輛車是婚車,顏色為紅色,從車身到車尾都是用一排紅綠間配的花草來裝扮,車頭部中間是一大束的玫瑰花,周圍圍繞著青青的綠草。在玫瑰花旁邊豎著兩個卡通小人意寓新郎和新娘。車的前窗上一邊貼著一個較大的“囍”字,婚車的車牌也不放過,上面貼有“鐘愛一生”的卡通祝福語。兩邊的車窗鏡分別用彩帶和紅色氣球裝扮。婚車后面跟隨的車上面是專門負責拍攝整個婚姻儀式的攝影師,這個攝影的人員并不是婚慶公司,而是新郎的哥哥。車停穩后,新郎手捧一大束的玫瑰百合相伴的鮮花從車里面走出來,這個時候有很多拍照的人迫不及待地捕捉這個關鍵時刻。很多用手機進行拍攝,也有幾個用相機拍。隨車下來的也有一些專門吹唱的嗩吶隊,他們開始吹奏起來,邊走邊吹。男方人中有一個人還手提一個煤油燈,這個煤油燈用紅色的綢帶提在手里,同時另一只手還提有兩個竹籃子,竹籃子里面放了一只活生生的鴨子。這只鴨子用一個塑料袋子裹著,鴨頭還露在外面,籃子上面規規矩矩地放了一打紅紙,還用線捆綁著。還放有一把小竹竿作為柴,一把火鉗。一個紅色的托盤,上面放著紅紙,紙上寫著“請書”。下面還放了一些其他禮物。隨后也是一批挑禮物的男方家人,背簍里面挑著新娘的衣服,因為男方屬于漢族,很多形式和苗族不同,這些衣服都是用鮮艷的大紅色做成的。這些衣服不僅包括外衣還包括新娘子的內衣,其中還有一些苗家衣服。還有幾雙鞋子,襪子、一把紅傘等,其中這鞋子仍舊用鞋盒裝起來,并且鞋盒上面還貼有一個小型的“囍”。男方家人挑來的這些禮物都很齊全,有牙刷、牙膏、茶杯、毛巾、梳子、鏡子等都有,幾乎每一件大大小小的物品都貼滿了“囍”字。這些物品都擺放在背簍上面,用一個大的托盤托起來,背簍里面還裝滿了其他禮物。例如,糯米、肉等。
這個時候攔路酒的人就已經在牛角里面灌滿酒等待遠方尊貴的客人。攔路酒每一個男方家人都不能放過,苗家人告訴筆者,男方喝酒的時候不能夠碰到牛角,如果他碰到了,一定要把里面所有的酒都喝光。因為今天是新郎,新郎在喝酒的時候女方家人沒有怎么阻攔,旁邊的一個人說:“今天他是新郎,新郎就少喝點”,所以娘家人很順利就讓新郎過去了。但是新郎隨同的其他家人卻很難逃脫這個環節。這也是苗族歷來比較熱鬧、好玩的過程,十分重視。這種過程能夠顯示出苗家人對遠方客人的熱情歡迎和招待。第一道“關卡”一般很容易過去,基本上由女方家族的男人來操作,但是第二道就很難了,在這個儀式過程中,到了第二關是女方這邊很難闖過去,其他人必須喝酒,并且要吃肉,肉上面還蘸滿了調料(因為這邊人喜歡吃辣椒,調料一般以辣椒為主)。肉和酒壺都擺放在攔路酒旁邊的一個小桌子上面。男方家人要一個挨著一個地吃肉喝酒。因為男方是漢族,這些攔路酒的女人們,知道漢族有發紅包的習俗,就故意攔著不讓過去,如果不給紅包,不喝很多很多的酒,就是不讓進女方家。這個時候很熱鬧,男方家人一起使勁往里面試圖順利地過關,但是女方們死活守著過道,就像守門員一樣,幾次男方試圖強行闖進,都被強大的勢力“擊退”,場面十分好玩,引來了很多親朋好友,越來越熱鬧。在男方家人當中有一個隨同的小伙子,迫于著急過門,一狠心就把整個牛角里面的酒喝光了,贏得了眾人的喝彩。有趣的是,每當牛角里面的酒快喝完時,這群婦女就很快地倒滿,當男方喝酒的時候,她們拼命地往他們嘴里面灌酒,以至于很多人仰著脖子不得不喝那么多,酒不斷地從他們的嘴里面留到脖子、身上、地上。在這當中有一個男方家人,也許是因為有點錢,聽這群攔路酒的婦女講做生意的應該有錢,就死活不讓他過去,即使喝了很多酒,還是不讓他過關。還公開地要紅包,不給紅包不行,給得太少也不行,因給的不是很多,這些婦女就不愿意,逼迫這個男的開始向周圍借錢,把借來的錢包在紅包里面給她們。但是這群愛鬧愛笑的婦女還是不放過他。這個男的被灌了很多酒,被迫無奈打電話向新郎求救,一個人在里面,一個人在外面,十分好笑。新郎也是一個比較調皮的人,擺擺手說自己也愛莫能助,最后這個人還是又喝了一些酒才算過關。攔路酒整整持續了半個多小時,聽當地人說,這次因為一方是漢族一方是苗族,唱歌是聽不懂的,所以持續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兩家都是苗族,會持續更久。
2.殺鴨子
到了新娘家里面就開始殺鴨子,并看鴨眼。因為在外面看攔路酒花費了很長時間,等筆者到的時候殺鴨子儀式已經舉行完畢。只見堂屋里面都是人,新郎和幾個朋友在客廳里面打麻將娛樂,其他幾個小孩年輕人吃著糖果。神龕下面擺放著一個碗,碗里面有些鴨血,地上還滴有幾滴。一個白色盤子里面放了四個酒杯,里面都盛滿了酒,還有一對燭臺,火鉗和一小捆象征性的柴,一把傘,幾把香和紙。聽說殺鴨子后,要看鴨眼,如果鴨眼是成平行的話,就說明兩個人日后生活得很幸福美滿;如果一上一下,就說明會有一些問題,以后雙方在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互相謙讓才能夠達到夫妻和睦。殺鴨子前要有一個族內德高望重的人說幾句吉祥話,諸如夫妻和睦等祝福語。殺鴨后,還要把鴨子煮熟,讓新郎的族內人吃掉。如果在寨頭這期間還要用一個葫蘆做一個娃娃一樣的樣式,并用布包起來,讓女婿帶走,預祝新人早生貴子。但是因為今天是在城里面可能沒有時間做,很多事情已經簡化了。
3.筵席
在攔路酒即將結束的時候,很多人已經慢慢地散去了,早早地奔向吃飯的地方。這次飯和早飯完全不同,要豐盛很多。一大盆米飯放在正中央,很多小孩老人都在吃飯,這次吃飯的人遠遠多于早上吃飯的人數。飯菜有花生米、皮蛋、魚、雞、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菜和一些苗家特色菜。每張桌子上都有酒、飲料。因為吃飯的人多,酒店比較小,一次只能夠承擔十幾張桌子,這批人還沒有吃完,另外一批人就開始在旁邊等著入席。因為時間緊,吃飯的人多,還有很多飯菜沒有吃,都被婦女、老人拿袋子收走了。拿袋子的都是一些婦女,男人迫于面子是不會拿的。第一批吃飯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帶孩子的一些婦女。年輕人和男人是不會去和他們搶的。吃飯時候,還有很多小孩子,看到酒瓶子好看,就鉆到桌子底下搶這些酒瓶。這些酒店人員,收拾碗筷的速度也比較快。女服務人員,一個人抬著大盆子,迅速地把這些碗碟收拾干凈,另一個人鋪上透明襯布,再有一個人分發碗碟,隨后這些飯菜就很快地擺滿了一桌子。吃過飯的人,這個時候可以自己先走,也可以坐新娘家請的班車等大家一起走。很多吃過飯的人走到門口,尤其是有小孩子的,就拿走一包旺旺雪餅,這也是主人家對客人臨走時候的禮物。
二、加池婚禮儀式展演
在清水江邊的加池寨,筆者通過調查,訪問,觀看,收集影像資料初步了解了錦屏縣加池村的婚禮過程,以下是加池姜ZJ(新郎)與平鰲村姜HT(新娘)的婚禮儀式。兩個人在廣東打工認識,并于2010年結為夫妻。婚禮的過程大概包括接新娘、喝攔門酒、祭拜祖宗、炒油茶、討八字、新娘出閣、迎娶新娘、吃喜宴、釀海、攔門留親。其中,接新娘、喝攔門酒、祭拜祖宗、炒油茶、討八字這前五項活動是在新娘家舉行的,后五項是在新郎家舉行。這樣的安排表面上是約定俗成,實際上還體現了苗族男女平等的觀念。婚禮整個過程在男女雙方家的熱鬧程度相似,兩方親人全部到場參加新人的婚禮儀式,渲染氣氛,不僅有助于增進新娘和新郎的持久情感,成為兩人此生的永恒記憶,而且增進兩個聯姻家族的情感,為以后共同扶植這個新家庭打下情感基礎。
1.接新娘
婚禮這天新郎新娘要格外辛苦,加池村的一位陪親婆說,“新人們辛苦這一天,幸福一輩子”,所以就算很辛苦,新郎和新娘還是非常幸福和興奮。凌晨的時候,新郎和男方家人帶著禮物坐車到女方家接親。新郎家要提前準備好豬頭、魚、雞這“三牲”,以備在新娘家祭拜祖宗和神龕之時使用。男方接親隊伍中有一對吹八仙號的人,請一對人來吹八仙號為的是求“成雙成對”的寓意。婚禮結束后,要適當給兩位吹八仙號的人一些酬勞,也叫喜錢,酬勞的標準相當于每人做工一天的基本工資,在當地最少為80元,也為吉利。
2.喝攔門酒
早上到新娘家,進門前要喝攔門酒,攔門者以新娘房族中的女性親屬為主,她們高歌向前來接親的新郎家客人表示歡迎,同時索要婚禮紅包。攔門時新娘家親屬立于門內,將新郎家一干人等攔在門外,門口用一條長凳攔著,凳子上擺兩只盛滿米酒的海碗。新娘家唱攔門歌,新郎家不僅要對歌,還要喝酒,新娘和新郎家雙方親朋好友要邊唱歌邊喝酒。對完歌、喝完酒,新郎就可以進門見新娘了,但還有一關,就是給紅包。一般男方很少能夠順利地進門,第一次給的紅包,女方要數一下,如果太少,不會允許新郎及其接親者進門,必須給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多次,直到紅包的金額達到了新娘家攔門者的要求方可進屋。一般第一次給的紅包金額比較大,幾百元左右,以后給的金額就越來越少。當然,新娘家家人也不會惡意索要。這個場面以娛樂為主,圖個熱鬧。新郎家所給的紅包金額大體說得過去即可。
3.祭拜祖宗
新郎家娶新娘,這件喜事需要得到祖宗的認可和祝福。于是新娘要在婚禮這一天帶“三牲”祭祖,新郎帶的禮物須放在堂屋的“天地君親師”供桌之上,以供奉祖先享用,有雞(雞的屁股上有三根毛)、魚(當地的腌魚)、糖(自家做的糖)、酒(米酒)、豬頭(豬頭的嘴里要咬一條豬尾巴,寓意有頭有尾,家族循環不息)等,此外還有兩個馬燈,兩個火把。馬燈要放在神龕上面。擺好后,有一位老者主持婚禮,新郎和伴郎(新郎的表弟)兩個人對著祖先叩拜,還要向新娘的叔伯、姨媽、姑媽、外家等親戚逐個鞠躬道謝。在清水江流域,姑舅表婚盛行,姑姑家的女兒要嫁給舅舅的兒子,現在這種婚俗雖然越來越少,但是舅公禮卻并沒有少。新娘的舅舅仍是新郎家必須重視的客人和親戚。在婚禮那天,必須充分照顧到舅舅家的面子,在紅包和禮物上都不能怠慢。據當地的老者介紹,雖然現在姑舅表婚早已廢止,但是這份“搶了別人的妻子”的感覺還在,因為古時候只要姑姑生下女兒,女兒必定會嫁給舅舅家的,所以在情分上,新郎娶了新娘后,總覺得虧欠了舅舅,于是要在物質上補償舅舅。新郎家要給舅舅家分一點禮物和紅包,一般要給舅舅幾斤肉,幾斤酒,錢一般是給200元。禮物和紅包如果給得太少,舅舅家會不高興,影響兩家的感情。所以新郎家會根據自家的經濟情況,盡量和當地的“舅公禮”標準靠攏。
4.炒油茶
新郎到新娘家后,閑聊過后,兩家人的親朋好友一整晚都不能睡覺。晚間的娛樂活動叫“炒油茶”。婚禮儀式過程中的炒油茶并不是真的炒油茶,而是以“錢”代“茶”,這種方法是當地舉行婚禮時一個獨特的娛樂游戲。首先在新娘家女性親屬的桌子上放一口鍋,鍋里面既沒有米也沒有油,里面放的是錢。玩“炒油茶”的基本上是女性,她們最擅長這種娛樂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為難新郎家接親人。新郎家人要在鍋里面放人民幣,每次放幾十元或者幾元,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會增加新郎家的負擔;太少了,會顯得新郎家比較小氣。整個過程持續近一個小時,十分熱鬧,新郎新娘雙方親戚在炒油茶的時候相互認識、相互熟悉,相互說笑,增加彼此感情。在“炒油茶”的過程中,新郎新娘兩方親屬通過不斷添錢這個過程,通過吉祥的話拉攏彼此的感情,象征婚后新人和睦,兩個家族的日子紅紅火火,越過越好。
5.討八字
炒油茶過后,就要討八字。新娘的生辰八字一般是一位有文化的老者現場寫在一張紅紙上,這張紅紙在沒有寫新娘的生辰八字之前必須壓在女方家神龕之下。新郎和伴郎在接新娘走之前需要再次向神龕行叩拜禮,同時向新娘的家人討生辰八字。這次婚禮寫新娘生辰八字是新娘的爺爺,他從神龕下面拿的一張紅紙,寫下孫女的生辰八字。新娘爺爺剛把八字寫完后,就被身邊新娘家的人(婦女多為新娘的叔媽、伯母等)搶走,如果新郎想要八字就要給錢,如果錢少了就不會將八字送予新郎。新郎家想要八字,一定會給錢,給的錢金額不定,有幾十也有幾百的,這些錢尾數都要帶一個“八”字才吉祥。等新娘家親屬覺得紅包給夠了就會開開心心地把八字送給新郎,同時恭喜新郎。討到八字后,新郎要背新娘出門,在離開之前也要背著新娘對祖先進行叩拜,告別祖先,叫“有來有辭”。新娘手里面拿兩雙筷子,一把留在娘家,一把帶到婆家。留在娘家的筷子被新娘家親人爭搶,筷子寓意發子發孫,人丁興旺,哪一家搶到筷子就很吉利。新郎新娘兩家都有這樣的發子發孫的吉祥彩頭,有助于拉近兩家感情,寓意深刻。新娘離開娘家時要穿上一雙大紅色的喜慶鞋子,由新郎背出門。
6.新娘出閣
新娘出閣時由女方家人幫忙撐一把紅傘(此次婚禮撐傘者為新娘的弟弟),并由新郎背出門。因為路途較遠,交通不便,接到新娘后,就要在凌晨坐車出發,早上八點才到新郎家。新娘家陪送的嫁妝也由新郎家的接親隊伍帶到新郎家。因為沒有直達的公路,中途還要換一次船。加池村村民出門第一步要先乘船到鄉里,才能再坐汽車。這條船是新郎家提前租賃的,船租為280元,因為是喜事,帶“8”字象征吉利。船身本身也經過了裝飾,有粉色氣球和彩色飄帶。新娘在路上有很多禁忌,一定要帶一把大紅色的傘,原則上一路都應該由新郎背著新娘,但體諒路途較長,新郎體力難支,就背一段、走一段這樣前進,馬燈和火把也要不斷地換手。在途中遇到過橋、過河、石頭、土地廟等都要打傘,同時也要新郎背著走,當地人認為新娘自己經過這樣的地方會不吉利,怕路邊有不干凈的小鬼影響新人今后的生活。接親途中掌馬燈的人比較講究,要求聰明、機靈,認為這樣對今后新人的生活有利。
7.迎娶新娘
待接親隊伍到新郎家時,已是早晨,有人報信后就開始燃放鞭炮,同時幾個師傅吹著八仙號,很多人前來迎接,十分熱鬧。新娘進門之前要跨過七星燈,寓意以后生活紅紅火火,新人進門后還要拜堂(拜天、拜地、拜祖宗)。陪親婆是陪新娘一路到新郎家的重要任務,這個角色一般由新娘的姨媽也是新娘的伯母擔任。進屋后,抬嫁妝的人把嫁妝全部把放在新人的床上,向眾人展示新娘的嫁妝。新娘娘家厚禮陪嫁姑娘,證明新娘家很在意這門婚事,很重視新郎家,嫁妝越多,對兩家結親后的感情交流越有利。
8.吃喜宴
清水江流域苗族人的婚禮上,吃喜宴的形式一般為長桌宴。吃酒的時候要為主要的賓客擺長宴,在長桌宴上吃酒的賓客都是新郎家最重要的客人,而且為女性,她們坐在新郎家最重要的地方,她們也是宴席的主角,因為她們在吃飯的時候還要唱酒歌。雖然在過去其他賓客也是長桌宴,但在現在受外界影響,與以前不同了,其他賓客圍坐在普通的圓形桌子上。主人家的菜肴要豐富,在當地最低都要18個菜才不會太失禮。在吃飯的時候,每一個人要發兩個紅雞蛋,寓意成雙成對,有恭祝新人幸福之意。在新人敬酒的時候,要根據賓客親屬關系與地位高低分別敬酒,長桌宴是最主要的賓客,而陪親婆又是女方家帶來的重要客人,所以是第一個敬酒的對象。在敬酒的時候,被敬的人都要給新娘紅包,給的金額多少根據個人經濟能力情況而定,當地人認為紅包大小是個禮,意思一下即可。但是陪親婆作為女方家族的代表,給得特別多,通過金錢的面額來向男方家人展示女方家族對新娘的重視,給得多對于女方來講十分有面子,是一件很榮耀的事,當然這些錢是新娘的父母讓陪親婆轉交給新娘的。在酒宴上除了有陪親婆最重要的客人外,還有陪客的人,當地叫官親。她們是男方家在村里面找專門唱歌唱得比較好的婦女,官親有兩個,位置和陪親婆相對,她們之間互相對歌,都是唱酒歌,這叫敬酒歌。
9.“釀海”
新娘在新郎家住兩天后,就有新娘家家人來接新娘及陪親婆。這個時候也要擺長桌宴,在吃飯的時候,官親和陪親婆都要對歌,唱酒歌,持續時間較長,一般是一兩個小時。在唱歌的時候有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十分有趣,叫釀海。要求陪親婆邊唱歌邊倒酒,這些酒大家都要喝,陪親婆身上穿的外衣也比較獨特,這些衣服是新郎家給陪親婆特制的。材料為床單、被單、毯子等,脖子上面還掛著用五顏六色的糖果做的漂亮項鏈。頭上戴有彩帶飄逸的漂亮帽子,有點像古代官員的帽子。釀海的時候要求陪親婆邊倒酒邊唱歌,要把酒全部倒滿,歌唱完了酒也就滿了。陪親婆要繞長桌好幾圈才能夠把酒倒滿,一般是一首歌唱完了就可以了。
10.攔門留親
釀海結束后就是攔門留親,因這次攔門的地點是在新郎家,所以主客之位與之前接親時顛倒過來,由新郎家親屬攔新娘家親屬,不讓新娘及其親屬離去,還要求新娘家家人唱歌,如果不會唱歌就要喝酒。在門口的茶幾上擺放了很多物品,有花束、魚、肉、酒等,還有他們用胡蘿卜做的可愛的小豬,這些都需要陪親婆或新娘家家人隨機應變,靠自己的聰明現場編歌將場景唱出來。如果新娘家唱到了哪一樣物品,新郎家就把這個物品拿走。持續反復,直到茶幾上所有的物品都被拿走方可放人離去。但陪親婆身上的東西就不需要拿走了,被單、毛毯這些就屬于陪親婆自己,作為新郎家贈送的禮物帶走。
本章小結
本章從情感人類學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生命中重要的婚姻問題,注重從情感角度切入,結合苗寨內少女情感經歷的個案,以清水江流域三穗縣、錦屏縣、臺江縣幾個苗族村寨為田野點,描述了清水江流域苗族女性從女童到少女的情感經歷與婚姻過程,以情感為切入點,期待以日常生活中情感的表達與表述,及其情感延續、情感中斷等管窺情感與社會結構的復雜關系。
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改變了清水江邊苗族少女的生活軌跡,她們將更多的時間付諸校園生活,某種程度上擴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圍,可以遇到不同村寨的小伙伴,可以學習客話,但是相應地對于苗歌和苗族刺繡的學習卻減少了,這也是時代的必然,因為在學習主流文化為主要任務的強話語體系下,民族傳統工藝和文化勢必會處于劣勢地位,自然讓位于主流話語者及強勢文化。持續升溫的打工潮也使得村寨空巢化,苗族兒童長期處于爺爺奶奶的監護下,缺少爸爸媽媽的關愛和教育,也使得他們的教育中出現了問題,爺爺奶奶的溺愛寵壞了這些小朋友,但相較于城市兒童,清水江邊的兒童還是比較誠實懂事的。苗族女童的成長經歷必然會影響她們長大之后的情感,包括日常情感表達和戀愛情感表達。考察女童的成長過程及相關經歷對于了解她們的情感與婚姻也大有裨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國家對民族地區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在婚姻制度、婚姻習俗上的改革,苗族古老的談情說愛的形式——游方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淡出了清水江邊的苗族村寨人們的視野和生活,但是苗族少女心中的“游方”情節卻沒有隨之淡去,她們仍然樂于和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在表達情感和交友形式上有所變化。在不斷與現代化新事物的接觸中,苗族少女將一切能夠用來表達自我內心情感的工具都攬入自己的控制中,毫不憐惜地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如電話、手機短信、網絡聊天等,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新科技場域變成她們新的“游方場”。苗族少男少女通過網絡認識,通過手機、網絡表達情感、增進彼此感情的案例越來越多,現實中的“游方坡”荒涼了,但是虛擬的“馬郎場”卻熱鬧了,苗族少男少女們在虛擬的世界中表達著自己的情感,亦真亦假。假的感情會隨著時間慢慢褪去光華,而真的感情則會慢慢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直到開花結果。
剛剛締結的婚姻需要雙方及雙方家庭共同支持配合下才能夠穩定,走向長久。離婚和婚外情在清水江流域從未真正銷聲匿跡過。清水江流域許多苗族婚姻并沒有完全受到法律的保護,因為當初結婚的時候沒有領過結婚證,雙方舉行完婚禮,宴請過親戚鄉鄰就算結婚了,所以在有些婚姻里面,弱者就要承擔這種不公平對待。婚外戀的故事也表達著圍墻內人們對于更加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但有時候出軌并不是單純的追逐愛情,也有其他世俗如金錢的影響。但這也并不影響苗族女性的情感表達,拋開外界世俗的眼光,努力尋求自己的幸福也是一種人生觀。
當然,苗族少女的婚戀觀也受到了外來強勢文化和國家意識的影響,情感也受到社會層面上社會結構和群體社會理想的影響。從情感的角度入手,將清水江邊苗族少女戀愛的經歷和對周圍親人、同性、異性的各種復雜情感生動、真實地展現出來,使人們看到苗族少女內心的愛恨糾結和自我調適以及適應社會、協調家庭與村寨小集體、小社會的和諧關系,展現出了她們真實的內心行動之文化思維邏輯。苗族女性在處理家庭內部關系中所表現出來的堅韌使筆者動容,為了維系家庭,她們權衡了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和現實家庭需要,為了孩子幸福、家庭穩定、家族之間的和諧關系,有時她們也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情。
通過展示清水江流域苗族少女的情感生活,筆者認為,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的積極情感表達融合了多種社會關系的協調,婚姻關系的締結則成為鞏固和發展房族與房族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黏合劑,是實現社會整合的柔性途徑之一;破壞婚姻規則的婚姻締結會被當地社群排斥,甚至自己親生父母都與之斷絕交往,這種情感上的決裂是消極情緒的表達,是地方社會實現社會控制的文化約束手段。情感作為一種具體的社會生活體驗,須放置在一定的具體社會情境中才能體現它的邏輯,并在實踐過程中實現其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