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邏輯漢語.語法篇
  • 蒙鋼
  • 6632字
  • 2020-03-05 18:24:30

第八節 助詞

邏輯漢語的助詞屬于虛詞。它們的絕大多數只有語法意義,沒有詞匯意義,因此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只能附著在實詞、短語和句子上幫助表明或發揮該詞、短語或句子的意思或功能。

根據其作用,邏輯漢語的助詞分為四類:

時間助詞:了

動態助詞:在、著、過

結構助詞:去(或“來”)、所、得(或“個”)

語氣助詞:嗎、呢、啊、吧、啦、的、嘛、么、罷了、而已、唄

一、時間助詞“了”

在邏輯漢語里,“了”的唯一功能就是構成謂語動詞的過去式來體現動詞發生在“過去”的時間性,即一個謂語動詞加上“了”后就成為一個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的動詞。例如:

(1)昨天我頭疼了。

(2)你昨天做了什么?

(3)他一看見了我他就站住了。

(4)張濱覺悟了過來。(張濱覺悟過來了。)

(5)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三天兒,才看了一半,還將得看三天兒。(這本書我看了三天,才看了一半,還得看三天。)

(6)一小時前我吃了這藥。(我吃了藥已經一個小時了。)

“了”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一)構成動詞的過去式

(1)在那會上,他的臉紅了一陣子,又白了,白了一陣子,又紅了起來,他真是如坐針氈。(在會上,他的臉紅了一陣子,又白了,白了一陣子,又紅起來,真是如坐針氈。)

(2)他摔碎了那花瓶。

(3)你怎么把這么新的衣服扔了?

(4)這鄰居’的那老狗已經死了兩天兒啦。(鄰居家的老狗死了兩天了。)

(5)他在收拾房間時候撿到了一個錢包。

(6)他買這本書花了兩元錢。

(7)一把火把一所大樓燒了,真可惜!

(二)與副詞“已經”連用,構成動詞的現在完成時態

(1)這雨已經停了。

(2)她已經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3)我們已經派了幾個人們去幫助他們。

(4)我們已經蓋起了數-以-千-計高樓兒。

(5)他們已經把該傷者送進了那醫院。

(6)她已經進了那所房子。

(7)近來那已經有了一些變化兒。(近來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8)這個月他們已經生產了一千多輛汽車兒。

(9)我們在這里已經住了十多年兒啦。

(10)他從小就已經戴了眼鏡。

(11)你已經認識了她多久啦?

(12)這天氣已經暖和了,這樹梢兒都已經綠了。

(三)與副詞“已”連用,構成動詞的過去完成時態

(1)在大量事實兒面前,最后他只好承認了自己已犯了罪。

(2)我們到了那劇場時那電影已開始了。

(3)她已變了那么多,我都認不出了她來啦。(她變了那么多,我都認不出她來了。)

(4)他在部隊已干了十年兒,去年退役了。(他在部隊干了十年,去年退役了。)

(5)他告訴了我他從小就已認識了她。

(6)他已走了很久后我才找到了那封信。

(7)直到他已走了后我才開始了那工作。

(8)她把她已畫了那些畫兒拿了給我看。

(9)這棵老橡樹在這院子里已挺立了一百年兒,有天突然倒了下來。

(10)小李已等了一個鐘頭,當看見他的妹妹出現時他很生氣了。

(11)這個研究所改良這棉花品種已改良了三年兒才成功了。(這個研究所改良棉花品種改良了三年才成功。)

二、動態助詞“在、著、過”

動態助詞“在”“著”構成非謂語動詞“在”“著”形式,其中“在”與動態動詞連用,而“著”與靜態動詞連用,兩者都含有動作正在進行中之意;“過”的作用是構成謂語動詞的完成式來體現動詞的狀態性,即一個謂語動詞加上“過”就表示該動作處于已經完成的狀態。

(一)在

“在”與動詞連用構成動詞“在”形式,如“在讀、在建、在做、在研”等。動詞“在”形式及其短語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與副詞“正”一起構成謂語動詞的正在進行時態

(1)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兒正在床上(在)睡覺像雷大聲地打著呼嚕。(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兒正在床上睡覺,像雷一般地打著呼嚕。)

(2)當時,我看見了那火車正在進了那站。

(3)我聽見有人正在下面叫我。

(4)小明正在打籃球。

(5)他們正在做數學練習。

(6)她正在給一個朋友送行。

(7)他好像正為什么事在發愁。

注:當動詞“在”形式的前面為“在”開頭的介詞短語時,動詞的“在”可以省略,如例(1);動詞“在”形式有時可以被作為狀語的介詞短語分割,如例(6)。

2.構成復合賓語,即作賓語補語

(1)我看見了那些孩子們在放風箏

(2)你聽見那鐘在敲響嗎?

(3)我聞到什么東西在燒糊。

(4)她撞見了他們在偷她的荔枝兒。

(5)我能夠感到那風迎面在吹來。

(6)我正在聽了那樂隊在公園里演奏。

(7)那有幾個男孩們在那小溪里游泳。

(8)我感到了我的心怦怦地在跳。

(9)我看見了那火車在進該站。

3.作狀語,表示一種伴隨的行動或對謂語動詞的補充說明

(1)我們花了整整一天在找你。

(2)他在那球場門外站了兩個鐘頭兒在看那比賽。

(3)當時她躺了床上。

(4)許多車輛停了在那里在等候修理。

(5)這些小學生們上午聚集了在學校禮堂里在慶祝<六一兒童節>。

(6)小妹還在那超市里,在選西瓜。

4.作定語

(1)昨天那邊一棟在建高樓著火了。

(2)他是我校一名在讀研究生。

(3)一在押犯化身了成<足彩>大佬,網絡詐騙超過100萬。

(4)他們仍是在成長一代。

(5)<中國>仍是在發展國家。

(6)我對那在進行試驗一無所知。

(二)著

“著”與動作連用構成動詞“著”形式,如“走著、唱著、笑著”。動詞“著”形式及其短語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與副詞“正”一起構成謂語動詞的正在進行時態

(1)東郭先生正趕著驢,在路上慢慢地走著。

(2)這屋子里正亮著燈,孩子們在燈下學習。

(3)我們正在開會了時候,從外邊走了進來一個女孩。她上身正穿了著一件T恤衫,下邊穿了著一條牛仔褲,腳上穿了著一雙白色旅游鞋,頭上還戴了著一頂草帽,風塵仆仆的樣子,好像剛從遠處來到這兒。(我們正在開會的時候,從外邊走進來一個女孩。她上身穿著一件T恤衫,下邊穿著一條牛仔褲,腳上穿著一雙白色旅游鞋,頭上還戴著一頂草帽,風塵仆仆的樣子,好像剛從遠處來到這兒。)

(4)趙永進正靜靜地聽著,一聲也不響。

(5)她的眼里正閃動著淚花。

(6)那交通艇嗖嗖地正向前疾駛著。

2.作狀語,表示一種伴隨的動作

(1)我微笑著淡淡地說:“沒問題?!?/p>

(2)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兒在床上睡覺,像雷大聲地打著呼嚕。(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兒正在床上睡覺,像雷一般地打著呼嚕。)

(3)魯班含著眼淚拜別了師父,下山了。

(4)他鬧著讓我帶他出去玩。

(5)姐妹倆坐了在那山坡上愉快地唱著歌。

(6)那火車到了<撫順>,雷鋒背著老大娘’的包袱,扶著她下了車。(火車到了撫順,雷鋒背著老大娘的包袱,扶她下了車。)

(7)忽然,海員們扶著一個老工人走了過來。

(8)他說著說著哭了起來。

(9)那老漢走著走著摔了一跤。

(10)他吹著口哨騎著車走了。

3.動詞“著”形式短語作定語

(1)那有一條柏油路連接著這兩個村莊兒

(2)他寫了一篇充滿著愛國主義熱情文章。

(3)他是一個留著小胡子男人。

(4)看,提著箱子那個人!

(5)那是一個穿著紅裙子姑娘。

4.動詞“著”形式短語作補語

(1)姐姐突然發現了妹妹光著一只腳

(2)她注意了到他提著一個包。

(3)我發現了一個人在那樹下站著。

注:并不是帶“著”的動詞就是動詞“著”形式。有些動詞與作為副詞的“著”構成詞組動詞,而有些動詞本身就帶有“著”。例如:

①<天安門>廣場上聳立著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②她的臉上常浮泛著歡愉的笑容。

③在他們的身上寄托著<中國>與人類的希望。

④你先歇著,我出去看看。

⑤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

(三)過

與原形動詞(即動詞一般式)連用構成動詞完成式,如“去過、愛過、做過、出現過、談話過、玩過”等,表示動作已經結束,但該動作或狀態與正在談論的事情有關系,或對正在談論的事情有影響。動詞完成式在句中的作用如下。

1.與副詞“已經”等一起構成動詞的現在完成時態,主要體現動作現在已完成的狀態性

(1)我已經吃過啦。

(2)你最近已經見到過小劉嗎?

(3)我們已經見過面。

(4)我已經去過<天津>,他去過<上海>。

(5)你把這本書放在爸爸已經用過那書包里。

(6)他已經去過很多國家兒,見多識廣。

(7)這行李已經被檢查過,沒有問題。

(8)那本書我已經看見過,好像在書架上。

(9)我已經學過<英語>,還沒學<法語>。

2.與副詞“已”等一起構成動詞的過去完成時態,主要體現動作過去已完成的狀態性

(1)小張’的妹妹以前跟她的外婆家已姓過王,后來改了過來。

(2)昨天晚上姐姐已回來過,吃了點東西又走了。

(3)我還沒看過這個畫展它就被撤了。

3.與副詞“會”+副詞“已經”等一起構成動詞的過去將來完成時態,主要體現動詞過去將來已完成的狀態性

(1)我以為這會兒你會已經去過那啦。

(2)當時我猜了小李會已經告訴過婷婷一些情況兒。

(3)她說了到那時她會已經吃過啦。

(4)我以為之前你會已經干過這工作。

(5)劉科長說了到時她會已經回過單位去看看啦。

(6)真是的!這誰會已經想到過呀!

(7)我以為那時你會已經來過啦。

時間助詞“了”與動態助詞“過”的區別:帶“過”動詞傾向于表示動作的狀態性,要與副詞“已經”或“已”連用,說明過去發生的動作已經結束并對現在或當時產生某種結果或有某種影響,如“他已經當過兵”,此句表示“他”現在雖然不當兵了,但仍有軍人之類的風格等;而帶“了”動詞傾向于表示動作的時間性,說明過去某個時間發生了某動作,如“去年他當了兵”,表示“去年”發生了“當”這個動作,即“他”去年成為一名軍人,至于說話時還是不是軍人則不在談話時考慮范圍;而當帶“了”動詞和副詞“已經”或“已”連用時,表示過去發生的動作一直持續到現在或當時并可能持續下去,如“他已經當了十年兒兵”,說明現在“他”仍然是一名軍人?!斑^”強調動作的狀態性,“了”強調動作的時間性。下例同上理:

(1)他昨天去了<北京>。

(2)他已經去過<北京>。(很了解那里)

(3)他已經去了<北京>。(現在仍在那里)

三、結構助詞“去(或‘來’)、所、得(或‘個’)”

結構助詞本身并無詞匯意義,但有句法意義,它們與其后面的動詞構成的短語在句中充當一定的句法成分。

(一)去(或“來”)

它們與動詞一起構成一種非謂語動詞,即不定式動詞,如“去做”或“來做”。不定式動詞本身或不定式動詞短語在句中可以發揮如下句法作用。

1.作主語

(1)現在去做什么都已經是為時太晚的啦。

(2)去忽略這一點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2.作賓語

(1)我們要從主要方面去檢查我們的思想問題。

(2)在這會議上,大家討論了關于如何去加強安全生產問題。

3.作賓語賓補

(1)我們的雜志也要靠大家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

(2)她不讓我去做這事。

(3)她摘了一片荷葉來當雨傘。

4.作定語

(1)我們沒有這必要去做所有這些練習兒

(2)我還沒有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

5.作狀語

(1)這個問題是很難的去回答。(方面狀語)

(2)他停下了車來向我們問路。(目的狀語)

6.作主語補語

(1)第一步就是去找一份工作。

(2)他被叫了到那法庭去作證。

7.作句子狀語

(1)具體地來說,我們將從左側進攻。

(2)客觀地來說,他這個人還是有一定的長處。

(二)所

“所”用來構成定語從句和定語短語,即“主語+所+動詞”為定語從句,“所+動詞”為定語短語。例如:

(1)趙丹是廣大的觀眾所喜愛一位電影演員。(趙丹是廣大觀眾所喜愛的電影演員。)

(2)本店所賣香煙由煙草局配送。

(3)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它所談那問題還是關于環境污染。(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所談的問題還是關于環境污染的。)

(4)他所弄了出那聲音把大家都吵醒了。(他弄出的聲音把大家都吵醒了。)

(5)這是我們所必須履行一個手續。(這是我們必須履行的手續。)

(6)這些就是我們所碰到困難兒。(這些就是我們碰到的困難。)

(7)這是我所出生了于該村子。(這是我出生的村子。)

(8)我所寄了給你那明信片你已經收到了嗎?(我寄給你的明信片收到了嗎?)

(三)得(或“個”)

這兩個形式不同但作用相同的結構助詞在句中與其后面的詞或短語構成補語來說明前面的謂語。例如:

(1)為了備課,李老師每天睡得很晚的。(為了備課,李老師每天睡得很晚。)

(2)他學數學學得很好(的)。(他學數學學得很好。)

(3)他們正在睡得香。(他們睡得正香。)

(4)你今天起了得是不是很晚的?(你今天起得是不是很晚?)

(5)我唱得不好,請大家原諒。

(6)瑪麗說<漢語>說得比我流利。

(7)他把斧子舉了得跟頭一樣高,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

(8)她的心怦怦跳了不停。

(9)那民兵們把那鬼子們打了個落花流水

四、語氣助詞“啦、嗎、呢、啊、吧、的、嘛、罷了(而已)、唄”

以上語氣助詞都位于句末,除了“罷了、而已”有點實際意義外,其他的語氣助詞都沒有實際意義,只是幫助提高一般疑問句的疑問程度以及緩和或加強一下語句的氣勢。在語用中,應盡量保留疑問助詞“嗎”等以提高問句的疑問程度來讓聽者更清晰地理解句意,可以降低除“罷了、而已”之外的其他不具有疑問功能的語氣助詞的使用率,以及在含有疑問詞的特指問句中使用語氣助詞的使用率,以提高語句的精練性。

(一)啦

(1)上課,快進教室?。ㄉ险n了,快進教室!)

(2)我明天將不去<頤和園>啦。(我明天不去頤和園了。)

(3)春天啦,花兒已經開了,草綠了,這天氣暖和了。(春天了,花兒開了,草綠了,天氣暖和了。)

(4)中學生啦,還哭?。ㄖ袑W生了,還哭!)

(5)今天都是星期五啦,時間過得真快。(今天都星期五了,時間過得真快。)

(6)媽媽,我已經寫了完作業啦,可以出去玩啦吧?(媽媽,我寫完作業了,可以出去玩了吧?)

(7)黑天啦,別出去啦。(黑天了,別出去了。)

(8)今天這天氣是熱的死啦?。ń裉鞜崴懒耍。?/p>

(9)這個人是壞的透啦!(這個人壞透了?。?/p>

(10)這個消息太鼓舞人啦?。ㄟ@個消息太鼓舞人了?。?/p>

(二)嗎

(1)你看見了張老師?(你看見張老師了嗎?)

(2)明天你們將去<頤和園>嗎?(明天你們去頤和園嗎?)

(3)你們參觀了那車間后就回了學校嗎?(你們參觀了車間,就回學校了嗎?)

(4)你不認識老李嗎?

(5)你看,這還像個學生嗎?

(6)你這不是欺負人嗎?

(7)有人嗎?

(8)你認識我嗎?

(9)把這些東西兒都送給他嗎?

(10)他已經仔細地檢查了嗎?

(三)呢

(1)這是怎么回事()?

(2)小英啊,部隊明天就要走啦,咱們送給同志們些什么呢?

(3)十幾年兒過去了,五個孤兒已經成長了得怎么樣啦呢?(十幾年過去了,五個孤兒成長得怎么樣了呢?)

(4)小李呢?

(5)咱們將去<頤和園>呢,還是去<北海>呢?(咱們是去頤和園呢,還是去北海呢?)

(6)今天晚上你去不去呢?

(7)他開始沒同意你的意見,后來呢?(他開始不同意你的意見,后來呢?)

(8)小劉,你正在吃什么呢?(小劉,你吃什么呢?)

(9)別怕,有我呢。

(10)你走好啦,我呢,你就不用管啦。

(四)啊

由于受前一個音節的影響,語氣助詞“啊”會表現出幾種不同的語音形式。

(1)明天你將在那大會上發言?

(2)小劉,不去<上海>呀?

(3)誰呀?

(4)咱們將什么時候走哇?(咱們什么時候走哇?)

(5)注意啊,比賽馬上就要開始!

(6)你怎么不吱聲,說呀!

(7)小明,你可得努力呀,不然要掉隊。

(8)走啊,走啊,走了大半夜,才走了一半。

(五)吧

(1)你說咱們該怎么辦?

(2)爸爸,您就答應吧!

(3)老師,讓我去吧!

(4)你走吧!

(5)你好好聽聽大家的意見吧!

(6)好吧,咱們現在就去。

(7)今天晚上看書吧,頭疼;不看吧,明天又要考試。

(8)你說行就行吧,我沒有什么意見。

(六)的

它構成邏輯漢語的強調型陳述句“是……的”句式的一部分并在書寫上與其前面的詞空半格。例如:

(1)這個人是做翻譯

(2)他是兩點半出去的。

(3)我是在預售處買的票。

(4)今天中午我們是吃的餃子兒。

(5)我是從農村來的。

(6)那本教材是在1958年被編寫的。(那本教材是1958年編寫的。)

(7)老趙剛才所說了那段話兒好像就是沖我來的。(老趙剛才那段話好像就是對我說的。)

(8)李老師是用紅筆改的。

(9)我們是坐公共汽車去的。

(10)她是昨天通知我的。

(11)昨天晚飯我是吃的饅頭,不是吃的米飯。

(七)嘛

(1)你們急什么,等我一會

(2)行行出狀元嘛。

(3)你還正愣著干什么?走嘛!

(4)這個學期之工作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兒。

(八)罷了、而已

“罷了”“而已”表示“輕微”的意思,其前面常有“不過”“只是”“無非”等詞。例如:

(1)這個孩子沒有什么大病,不過著點涼罷了

(2)我不過說說罷了,你何必當真!

(3)他無非會寫幾句詩罷了,算不上什么作家。

(4)吃一頓飯不過三千塊而已,小意思!

“罷了”比“而已”口語色彩要濃。

(九)唄

(1)這回考得不好沒關系,以后努力

(2)你是怎么來的?——走來的唄,這兒又沒有車。

(3)你要去就去唄,跟我有什么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沿河| 尼玛县| 泽普县| 宜丰县| 措美县| 特克斯县| 上栗县| 疏勒县| 栾城县| 库伦旗| 荣成市| 青神县| 潼关县| 普宁市| 仙桃市| 汶上县| 南宁市| 咸宁市| 宝山区| 昌黎县| 尖扎县| 荃湾区| 达州市| 平顶山市| 神农架林区| 荆门市| 桃江县| 黄石市| 五台县| 宜城市| 孝昌县| 巴彦县| 巴林右旗| 宁陕县| 长沙县| 麻阳| 若羌县| 元谋县| 榕江县| 桂东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