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漢語.語法篇
- 蒙鋼
- 4325字
- 2020-03-05 18:24:30
第七節 連詞
連詞就是起連接作用的詞,屬于虛詞,在句中不擔任任何成分,只連接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明它們之間的關系。與也起連接作用的介詞不同,連詞只起連接作用,沒有賓語,也不起修飾作用。
一、連詞的種類
連詞有兩種,一種是并列連詞,另一種是從屬連詞。
(一)并列連詞
常用并列連詞主要有:和、跟、與、及、以及、既、也、并、并且、而、而且、或、或者、否則、不然、是否、還是、要么、不但、何況、況且、尚且、與其、寧可、寧愿、寧肯、而況、以致、從而、于是、但、但是、然而、不但……而且……、要么……要么……,等等;并列連詞所表示的連接關系包括并列、選擇、轉折、承接、遞進等,它們所連接的各部分之間關系是平等關系。
1.并列關系
(1)鐵、石頭和金子都是固體。
(2)她作畫是為了表達對正義和幸福向往。
(3)說話要當心,否則你會后悔。
(4)別開這么快,不然你會出車禍。
(5)他在實踐中學會了春種、秋收、養豬、喂牛以及開拖拉機等勞動技能兒。
(6)我們在工業、農業及科技、教育方面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兒。
(7)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8)它或是粉紅色、紅色,或是橘紅色。
(9)她不是美國人就是英國人。
(10)他既不能讀又不能寫。
(11)他既不是聰明的也不是笨的。
2.選擇關系
(1)我們可能今天或者明天走。
(2)關于這個題目,你最好看看是否前人已經有過類似的或相反的結論。
(3)你想馬上洗澡,還是我先洗?
(4)與其低聲下氣地求人家來幫忙,我寧可自己加班加點。
(5)天氣是這么好的,我們與其待在家里休息,倒不如出去走走。
(6)要么你要么他去掃這地。
注:連詞“或者”與“還是”都是表示選擇關系,但前者用于陳述句,后者用于疑問句。例如:
①我們可能今天或者明天走。
②這茶葉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③你想吃中餐還是西餐?
3.轉折關系
(1)我愿意來,不過要到八點才行。
(2)這天氣會晴朗起來但是很冷的。
(3)他不是小說家,而是劇作家。
(4)這是很奇怪的,卻是真的。
(5)他這小孩很調皮,但大家還是喜歡他。
(6)他們不期而遇了。
4.承接關系
(1)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現代化之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而數學在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遞進關系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利用茶樹之國家。
(2)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去干并且都干好自己的工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3)小明’的天賦是聰敏的,況且他又刻苦勤奮,他的學習一定是很好的。(小明天賦聰敏,況且又刻苦勤奮,學習一定很好。)
(4)他很高興,因為他第一次有了一個社會職業。再說這個工作又那么合乎他的理想。
(5)連王奶奶每天都讀讀書,看看報,何況咱們這些中學生們呢?
(6)他不僅買東西,而且還做飯。
(7)詩的語言不但要求準確,而且還要精練。
(8)半年減肥鍛煉,他的體重不但沒有減下來,反而又增加。
(二)從屬連詞
從屬連詞主要用于單句和復句中。常見的從屬連詞有:因為、所以、由于、因此、于是、因而、而、既然、無論、不論、不管、只有、只要、除非、要是、倘若、假如、如果、萬一、但是、可是、不過、然而、雖然、盡管、即使、就是、哪怕、固然、省得、免得、是否、得、得個、以致、以便、照、這樣、那么、一……就、比、當……時(候)、在……之后(縮略式:……之后)、自從……以后,等等。它們用來連接單句的兩個部分和復句的兩個單句,所連接各部分之間關系為從屬關系,所表示的連接關系包括因果、假設、條件、讓步、轉折、目的、結果、方式、承接、時間等。
1.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1)那天因為天正在下雨,所以我們就待了在家里。
(2)他因為想當老師,所以報考了師范院校。
(3)他因考試作弊而被勒令了退學。
(4)由于他的聰明和能干,因此他很快地就被提升為副經理啦。(由于他聰明能干,因此很快就被提升為副經理了。)
(5)由于該作者抓住了這人物之個性特征,因此把他刻畫得生動逼真。(由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個性特征,因此刻畫得生動逼真。)
(6)你既然適應不了這里的氣候,就離開這里,換個地方。
(7)既然你真想買,那么我愿意賠本地賣給你,拿去吧。
(8)既然天下雨啦,你就不要走啦。我們正好可以多聊一會。
(9)既然一切都已經被安排了好,那么請不要打退堂鼓。
在語用中,有時省略表示原因或結果的連詞,只剩下表示結果或原因的連詞“所以”“因此”“因而”等,同樣也能構成因果復句。例如:
(1)(因為)他考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考得很好的。
(2)(由于)這工程遇到了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因此保證如期竣工是一個嚴重的考驗。
(3)(因為)她感到很疲倦的,于是早早就睡覺了。
(4)(由于)天下雨了,那比賽因此被取消。
(5)(所以)他沒來上課,因為他病了。
(6)大概因為這天氣是過于寒冷的,(所以)他的聲音有些發抖了。
注:①“由于”后面跟的是名詞性詞語時,則它是介詞。
②作為連詞,“由于”多用于書面語,“因為”多用于口語;“由于”可以和“所以”搭配,還可以和“因而”“因此”搭配,“因為”一般與“所以”搭配,不與“因而”和“因此”搭配。
③一般來說,“所以”“因此”“因而”可以相互替換使用,句子意義不變。
④連詞“之所以”與“所以”的意思相同,但它通常只與連詞“是因為”連用,是書面語,例如:“我們之所以拒絕了參加此次會議,是因為該會議之目的有悖于我們的宗旨。”
⑤連詞“因為”有時并不引導從屬單句,而是引導一個獨立的分句,例如:“半夜老天準是下了雨,因為早上我看見了這草地是濕的。”
⑥連詞“既然”和“因為”有不同之處,“因為”所引出的原因理由對聽話方來說并不是已知的,“既然”所引出的原因理由對聽話方來說是已知的;“既然”通常與關聯副詞“就”“便”“也”等以及連詞“那么”搭配。
2.表示假設關系的連詞
(1)假定他請你去,你打算去嗎?
(2)如果他的計劃出問題,我們將怎么辦?
(3)假如你是錯的,你將怎么辦?
(4)萬一他比我回來得早,叫他等我一下。
(5)如果我已想過這事,我早就會已經和她說了。
(6)方便的話,我將于下星期二和你見面。
3.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
(1)你只有奮斗才能成功。
(2)我們只有承認落后,才能改變落后的面貌。
(3)只有不畏艱難之人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
(4)我們只要承認落后,就能改變落后的面貌。
(5)不管你信或不信,事實總是事實。(不管你信不信,事實總是事實。)
(6)不管天是多冷的,他都去游泳。
(7)不論你同意或不同意,我都將簽字。
(8)明天你無論來還是不來,都要告訴我一下。
(9)除非天下雨,不然他每天晚上都出來跑步。
(10)這道題,除非他做,否則沒人能答出來。
注:①連詞“只有”常與副詞“才”搭配使用。
②“只要”常與副詞“就”搭配。
③“無論、不論、不管”這三個連詞表示無條件地做某事,常與副詞“都”“也”等搭配。
④“除非”表示不能做某事的唯一條件,常與并列連詞“否則”“不然”等搭配。
4.表示讓步、轉折關系的連詞
(1)盡管我們每個人都發揮了得不錯,可是我們卻輸了那比賽。
(2)盡管她很調皮,我也喜歡她。
(3)雖然他們是我的鄰居,但是我對他們卻不太了解。
(4)他雖然沒有經驗,但是工作做得很好的。
(5)創作計劃雖然被按期完成了,然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
(6)除夕是個熱鬧的時刻,可是他的家卻是冷冷清清的。(除夕很熱鬧,可是他家卻冷冷清清。)
注:“即使”是表示讓步關系的連詞,常與副詞“也”“還”“總”“又”“仍然”等搭配。
5.表示目的關系的連詞
(1)叫她快點把那信打好,以便我能簽字。
(2)我把那窗關了上,免得那雨飄進來。
(3)我將給他一張地圖免得他迷路。
(4)請您留下寶貴的意見,以便我們改進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5)這兒有高壓電線,請不要靠近,以免發生意外。
(6)行人和車輛必須嚴格地遵守交通法規,以免發生交通事故。
(7)他已經醉了,趕快去扶住他,免得他跌跤。
(8)你說話要小心點,省得又惹是非。
(9)你來了好,省得我去啦。
注:“省得”屬于更口語化的連詞。
6.表示結果關系的連詞
(1)她唱了得那么好的,以致大家都為她鼓掌。
(2)這敵人被氣了得大喊:“你小小年紀難道不怕死嗎?”(敵人氣得大喊:“你小小年紀,難道不怕死嗎?”)
(3)那老大娘高興了得她見人就說:“合作醫療真是好啊!”(老大娘高興得見人就說:“合作醫療真是好啊!”)
(4)這些孩子們鬧了得個不亦樂乎。
(5)聽他的這句話,大家笑得彎了腰,笑得疼了肚子。
(6)為了給你買這雙鞋,我跑得斷了腿,可是你還不領情。
(7)他急了得吃不下飯。(他急得吃不下飯。)
(8)那包餅干早已經被壓了得粉碎啦。
(9)那小姑娘哭了得她的眼睛都紅了。
(10)那呼嘯的大風卷起了地上灰沙,直吹了得我頭昏眼花。(呼嘯的大風卷起地上的灰沙,直吹得我頭昏眼花。)
注:結果連詞“得、得個”所連接的補語從句常常省略主語:他急了得(他)吃不下飯。
7.表示方式關系的連詞
(1)你應當照我所說了做。(你應當照我說的做。)
(2)正如我們所料,那大浪猛烈地撲了過來。
(3)這件事我記得清清楚楚地,就像它現在發生了似的。
8.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
(1)她一畢業就回國了。(合成連詞)
(2)我一下課就去了那圖書館去看書。
(3)她一進來,他的眼睛就亮了起來。
(4)我們剛一出門天就下雨了。
(5)他把那門一關就走了。
(6)我問了老師后又做了幾道題兒,這樣,才把這個原理搞清楚。
(7)如果你認為可以這么辦,那么咱們趕緊去辦吧!
注:“這樣”和“那么”在句中可以起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這樣”用來承上,“那么”用來啟下。
9.表示時間關系的連詞
(1)打個電話給我當你到那里時。
(2)當<太陽>已升起了時,那霧就消散了。
(3)他已走了好久之后我才發現了他的書包。(合成連詞“在……之后”的省略式為“……之后”)
(4)自從我已走了以后,他們再也沒去那里。
(5)我進了那辦公室時(候),我看見王工程師在畫圖。
二、連詞的重要性
連詞的使用可以使句子邏輯關系更清晰、句意更明確,所以必須重視連詞的使用,避免隨意省略連詞而導致句意模糊和歧義。例如:
(1)“長江黃河”——在語用中,有時由于忽略連詞的使用而導致兩者之間關系不明確,即它們到底是加合關系還是交替關系,如果是加合關系,就應該引入連詞“和”:<長江>和<黃河>,如果是交替關系,就應該用連詞“或”:<長江>或<黃河>。
(2)“你的想法不成熟也可以提出來。”——由于省略了連詞,此復句兩個分句之間的關系不明確,因為它既可表示假設關系,也可表示讓步關系,因此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會讓人(主要是對話中第三方)疑惑。如果它是假設關系,應該添加連詞“如果”:“如果你的想法不成熟(你)也可以提出來”;如果是讓步關系,應該加“即使”:“即使你的想法不成熟(你)也可以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