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決定命運
- 文德
- 1013字
- 2019-08-28 15:59:51
遺傳——與生俱來的性格
人類似乎很早就對性格的形成的遺傳因素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國的很多俗語就有這一方面的十分生動和形象的體現,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上梁不正下梁歪”“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等。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性格的形成與發展確實有著極其深厚的生物學根源,遺傳素質作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礎,也為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下面我們著重從四個方面來分析遺傳對性格的影響:
第一,一個人的相貌、身高、體重等生理特征,會因社會文化的評價與自我意識的作用,影響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如在一個崇尚以瘦、高、小臉為美的國家里,如果一個人的外表剛好符合這個國家的大眾審美標準,那么他/她將成為眾人認可、肯定的對象,其自信心和自尊感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如果相反,他/她胖、矮且相貌并不那么出眾,他/她就會在一種大眾無形的否定中感到自尊心受挫,并產生自卑的情緒。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會影響性格的形成。一般來說,早熟的孩子愛社交,責任感強,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容易給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孩子往往憑借自我態度和感情行事,責任感較差,不太遵守校規,很少考慮社會準則。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在孩子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甚至引發嚴重的后果。
第三,某些神經系統的遺傳特性也會影響特定性格的形成。這種影響表現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緩作用。這從氣質與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證:開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熱情大方、積極樂觀的性格。
在不利的客觀情況下,抑郁型的人比開朗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膽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順利的條件下,開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成為強者。
第四,性別差異對人類性格的影響也有明顯的作用。一般認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獨立性、自主性、攻擊性、支配性,并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敢于冒險;而女性則比男性更具依賴性,較易被說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較強的忍耐性。這種由性別差異而導致的性格差異在社會的職業角度就有很好的體現,例如,需要細心與耐心的護士、幼教、秘書等工作的從業者一般以女性居多,而需要耐力、獨立性、支配性的工作,如工程師、警察等則以男性居多。
遺傳固然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們不能無限夸大遺傳的影響。因為一個人性格的形成,無論是討人喜歡的性格還是討人厭煩的性格,除去遺傳因素的影響,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及環境的影響,了解了這一點,也就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培養并完善自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