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懂得保持心理距離:排斥與接受
守住你的安全距離
在人與人互相接觸的過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距離法則,首先不能太近,否則會闖入對方的個人空間;其次又不能太遠,否則會使人覺得你在故意疏遠或是不好相處。關系不同,彼此之間需要保持的距離也不同。
有學者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分為四種類型:公共距離、社交距離、私人距離和私密距離。公共距離指的是在公共場合,可以說是陌生人之間應該保持的距離,一般在3.5米以上。也就是說,在不擁擠的前提下,如果在路上行走,你與其他路人的身體距離應該超過3.5米,否則就會使人覺得不舒服,不自在,也會對你產生一系列的猜想,把你誤認為是小偷也未可知。而正常的社交距離則應該控制在1.3米以外,3.5米以內,在這個空間范圍內,適合商務對話、較為正式的社交談話和外交談判等,因為這個距離既不會使彼此感覺沒有獨立安全的個人空間,也不會因為距離太遠產生溝通上的問題,例如聽不清對方說話、握手時比較困難等,因此運用比較廣泛。
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可以相對更近一些,可以根據關系的親疏遠近來靈活調整這一私人距離,如熟人之間可以在1米以內,有過幾面之緣但彼此還不夠了解的,則需要1米左右,這個距離適合非正式的社交場合,空間范圍應控制在0.6~1.3米之內。而親人、愛人和好朋友之間則無須嚴格遵守這樣的數值,這就是親近的私密距離,可以做到“親密無間”。
但是在中國,一般情況下,沒有直接血緣關系的旁系親屬性別相異時,距離也不會太近。而在西方,初次見面的禮節多為擁抱和親吻面頰,這種情況不屬于我們討論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