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歷史與現狀二十講
- 黃民興
- 1163字
- 2019-09-05 11:06:01
三、神靈體系從原始的萬物有靈出發,經多神教、二元神教的過渡向一神教發展
隨著城邦向統一王國乃至帝國的發展,在上古中東的多神教中,已經出現了主神,如埃及的太陽神拉、阿蒙,蘇美爾的安努、巴比倫的馬爾杜克和亞述的阿蘇爾。英國學者繆勒認為,埃及后期出現了單一主神教,即有固定主神的多神教。
在前述中東古代宗教發展的第二階段,形成了二元神教祆教、諾斯替教和摩尼教。這是中東的一個明顯特征,因為中東的二元神教最為典型,而且集中在先后處于塞琉古帝國和帕提亞帝國統治下的波斯和伊拉克(即今日之兩伊)。
有趣的是,從地理上看,波斯和長期處于波斯政治統治及文化熏染下的伊拉克恰好處于中東(此時一神教已經在巴勒斯坦興起)的東端,鄰近以多神教為特征、與波斯同屬雅利安人的印度。這一現象值得探討。另外,由于二元神教崇善而貶惡,認為人類最終將要進入“光明、正義和真理的王國”,它實質上是一種神學上的一元論。
但波斯也正是中東一神教的發源地之一。以上古波斯神靈米特拉為崇拜對象的米特拉教在公元1世紀西傳進入羅馬帝國。該教儀式中包括了使用面包和酒,而米特拉的誕辰也是12月25日,這些都給孕育中的基督教提供了養料。
在中東的西端,世界上第一種一神教猶太教也宣告誕生。猶太教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民族宗教,但它在形成過程中大量吸收了中東各種宗教的因素,尤其是兩河流域、埃及、波斯的宗教。例如,它從祆教中吸收了靈魂不滅、末日審判、賞善罰惡、彼岸世界等信條。
另外,隨著猶太國家并入統一的中東帝國和猶太人的流散,其他一些民族(如阿拉米人)有的大批改宗猶太教,而猶太人也于薩珊帝國時期放棄希伯來語,轉而采用阿拉米語作為日常用語,希伯來語僅僅作為祈禱用語。所有這些勢必對后期猶太教的發展產生影響。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猶太教是中東地區文化的產物。
正是在波斯、猶太教以及流傳在中東、地中海地區的其他宗教(如埃及、兩河流域和敘利亞宗教,諾斯替教和俄爾甫斯教等)和思想(如斯多葛主義、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下,第一種世界性的一神教——基督教于公元1世紀產生了。公元7世紀,另一種世界性的一神教——伊斯蘭教也宣告誕生。
這兩大宗教的誕生地均在地處新月地帶西端的巴勒斯坦和漢志。該地區位于埃及、兩河流域—波斯和希臘三大文明中心的匯合處,而三大一神教都把耶路撒冷作為圣城,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能夠從本地區以外的文化中吸取大量養料(伊斯蘭教也從希臘思想中吸收了有用的素材,諾斯替教則從印度吸取了靈魂轉世的思想),這同樣是中東古代宗教發展的重要特點,及其成為世界宗教的原因。
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是真正達到完善程度的一神教,尤其是前兩者,因為基督教受希臘的影響,尚有三位一體的教義和偶像崇拜的殘余。相比之下,世界其他地區的多數宗教并沒有最終完成向一神教的過渡。另外,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是世界上傳播最廣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