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成人大腦也可塑?我們一起“人老腦不老”

“心”理的基礎在“腦”

雖然我們常說心理如何如何,可是,其實人類所有的心理活動、心理過程,都不是發生在“心”的位置,而是發生在“腦”部。也就是說,我們的腦才是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試想一下,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只四條腿的動物形象,就會把這個形象與腦中原有的表象進行比對,然后從海量的信息中得出結論:這是一只狗。這一認知結果會啟動你與狗有關的回憶,如果你很喜歡狗,甚至還曾養過狗,它就會喚起你的懷念、溫馨、喜愛的正面情緒,使你愿意走上前去逗逗它;如果你過去曾被狗追咬過,那么看到狗的一瞬間,腦中喚起的就是那段可怕的經歷,以及與這段經歷伴隨的不安、畏懼、討厭等負面情緒,你會立即做出躲避這只狗的行為。

這就是一個從認知到行為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的發生,既不是“大腦的生理機制控制了我”,也不是“我控制了自己的大腦”,而是“我的大腦就是我!”對研究者來說,心腦一直都是令人興奮且具有挑戰的研究領域,對于普通大眾而言,腦部的運作則更為神秘。

心理學有一個分支學科叫生理心理學,專門研究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和腦的運作機制。它包括腦與行為的演化、腦的解剖與發展、腦和行為的關系,還包括認知、運動控制、動機行為、情緒和精神障礙等心理現象及行為的神經過程和神經機制。

隨著解剖學和生理學對腦機能定位研究的不斷深入,隨著研究者對心理活動的腦物質變化的生化研究的進展,隨著腦電波、腦成像技術的廣泛應用,人類對于心理過程的變化也了解得越發深入,生理心理學已成為推動當前心理學發展的新動力。

這也是我想與大家介紹我們的“腦”的原因,因為腦部的活動和發展,與心理的活動和發展緊密相連。

大腦的構造

神經科學家曾經認為,大腦的不同區域掌管著各種特定的功能,現在我們知道這種說法存在局限性。雖然特定的腦區確實具有特定的功能,但所有腦區都相互連接,像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網絡。有些情況下,大腦的功能定位并非一成不變。

接下來,我們簡單介紹一些與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腦區。

腦功能區

1.額葉:在大腦的前部,以軀體運動功能為主。其中,額葉最靠后的部位是初級運動皮層,這部分利用運動神經向隨意肌發送信息來控制身體的運動,讓我們可以移動自己的身體。而前額葉皮層被稱為“人格所在地”,對人格和氣質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這部分也是完成高級智力功能的模塊,是負責計劃、注意、工作記憶、決策,以及管理社交行為必不可少的腦區。

2.頂葉:以軀體感覺功能為主,這部分對于視覺—空間功能很重要,它協同額葉幫助我們做出決策。其中,頂葉的最前面也被稱為“初級觸覺皮層”,使我們能夠感受到來自身體的感覺。

3.枕葉:以視覺功能為主,視覺中樞位于枕葉的枕極,這部分腦葉使我們能夠看到東西。

4.顳葉:以聽覺功能為主,這部分腦葉還與視覺、嗅覺和記憶有關。

5.海馬體:它位于顳葉的深處,對于形成長時記憶非常重要。海馬體還涉及情緒和想象的一些功能。

6.杏仁核:對加工情緒(比如恐懼、憤怒和吸引力等)以及針對情緒做出反應很重要。杏仁核位于顳葉內部的深處,恰好在海馬體的前面。

7.紋狀體:當把大腦從中間切開時,我們便能很清楚地看到紋狀體。它與運動功能有關,在如何形成習慣(以及人為什么會積習難改)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還是大腦獎賞系統的組成部分,與成癮密切相關。

8.聯合皮層:人腦皮層中用來解讀和整合由各個感覺中樞收集來信息的那一部分皮層叫聯合皮層。

我們已經了解了每一個大腦半球上的四塊不同皮層區域各有什么獨特的功能。而這些區域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實現人的不凡能力。聯合皮層的不同部分幫助人們解讀感覺信息,制定計劃,做出決策,并采取行動。這些能力恰恰是我們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優秀的地方。人腦中用來聯絡各個不同皮層區域的聯合皮層要多于其他物種,占整個大腦皮層的比例最大。

9.大腦左半球和右半球:大腦新皮層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左右腦。左側的皮層控制著身體的右側,右側的皮層控制著身體的左側。大腦的兩個半球的解剖結構基本上是對稱的,但功能是不對稱的。比如,右腦更多地決定了人的空間感、抽象思維、音樂感與藝術感,而左腦則更多控制著人的線性邏輯、理性思考與言語能力。

左腦和右腦的專長

大腦具有可塑性嗎?

人腦,可以說是大自然造化的極致,是目前已知的最復雜的東西。這個器官限定了我們如何感覺、認識和理解客觀的世界;它限定了我們的性格特征,使我們具有各不相同的脾氣秉性。人類所有的感覺、認知及最不可思議的屬性——意識,都能在這個其貌不揚的器官中得以實現。它決定了我們整個生命的存在。

大腦對我們如此重要,毫無疑問,我們希望它永葆“青春”。但是1913年,世界上最杰出的神經解剖學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經過多方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在成人大腦中,神經回路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所有的神經元都會死亡,沒有神經元可以再生。假如有可能的話,只有等待未來的科學去改變這個嚴酷的法則?!边@個結論曾被奉為圭臬,影響了后世近一百年。

但是近年的科學研究發現:大腦擁有重新組織通路、產生新聯系的能力,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甚至能夠產生新的神經元。是的,大腦具有可塑性!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瑪麗安·戴蒙德(Marian Diamond)教授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探索如果把成年大鼠放在“刺激豐富的環境”中,它們的大腦會發生什么變化。研究者希望借此推翻“成年人大腦無法改變”的觀點。戴蒙德和她的團隊改變了大鼠的生活環境,讓大鼠們生活在“迪士尼樂園”里,并提供很多五顏六色的玩具和很寬闊的跑動空間,還讓它們可以和其他大鼠交往。實驗結果發現,那些生活在“迪士尼樂園”里的大鼠與生活在幾乎沒有外部刺激環境中(沒有玩具、只有很少玩伴)的大鼠相比,具有更大體積的大腦。

戴蒙德還證明,在刺激豐富的環境中,大腦的樹突會延長,分支會變得更多,使細胞能夠接收并加工更多信息,而且突觸連接和腦血管會更多(意味著大腦能夠獲得氧氣和營養),所以,大腦中有益的化學物質水平會更高。

這個實驗有力地證明,在特定的條件下,大鼠的大腦發生了改變。實際上,大腦的大小和功能對于物質、心理、情緒和認知等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反應性。大腦與環境之間不斷互動,對環境做出反應,進而改變自身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的能力,就是神經科學家所說的“大腦可塑性”。

而這是否也意味著,人類大腦也能生長,為了適應環境而發生改變呢?

成人大腦具有可塑性

假如你認為僅僅通過大鼠的大腦變化,不足以推論到人類大腦的可塑性上,那么英國倫敦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家埃莉諾·馬圭爾(Eleanor Maguire)做的另一個研究,一定會徹底地說服你——成人大腦的確具有可塑性。

倫敦擁有25000多條街道、數以千計的標志性建筑和其他名勝古跡,街道排布得沒有規律,不像紐約街道那般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很好把握方向。但是,你在倫敦市區任何一個地方跳進一輛黑色出租車(倫敦的標志性出租車),司機都會盡可能地經由最短路線將你送到目的地。這種空間導航能力來得并不容易,只有通過了“知識”考試才能獲得開“黑色出租車”的執照??荚嚤粐樔说胤Q為“見面會”,只有很少一部分出租車司機才能通過嚴格的考試。

馬圭爾教授及團隊用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腦掃描儀測試了16位黑色出租車司機,發現他們的海馬體背部比其他人的要大很多。對鳥類、獸類以及人類而言,海馬體背部是與空間導航能力有關的腦區。更引人注意的是,馬圭爾發現駕齡越長,其海馬體就越大。

在這個研究之后,為了排除作為被試的出租車司機“天生就有較大海馬體背部”的可能性,馬圭爾及其團隊繼續考察了準出租車司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進展情況。他們再次使用fMRI,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掃描了一次準司機們的大腦,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又掃描了一次。結果發現:海馬體背部變化最大的準司機最有可能通過考試。這有力地證明了,獨一無二的經歷確實能讓大腦的生理結構發生切實而深刻的變化,成年人類的大腦同樣具有可塑性。

類似的研究對象還包括音樂家。演奏樂器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每分鐘需要演奏幾百個音符。研究人員用高分辨率fMRI腦掃描儀顯示發現:音樂家的大腦與非音樂家的大腦有著明顯的不同。與聽取復雜聲音有關的腦區、與產生精細動作有關的腦區,音樂家都要比非音樂家的腦區大很多。而且研究還表明,這些腦區的大小與練習量有關,練習得越多,對應的腦區就越大。

人腦,可以說是大自然造化的極致,是目前已知最復雜的東西。人類所有的感覺、認知及最不可思議的意識,都能在這個其貌不揚的器官中得以實現?!坝眠M廢退”的生物科學原則,同樣適用于人腦。人與環境的互動越多樣、越復雜,大腦的神經連接就會越多。

像鍛煉肌肉一樣去鍛煉大腦

“用進廢退”的生物科學原則,同樣適用于人腦。大腦會不斷地對外部客觀世界做出回應,互動越多樣、越復雜,大腦的神經連接就會越多。不用擔心“用腦過度”,因為人的大腦皮層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而一般人在一生中只用了10億個左右,人腦很大一部分潛力還未開發利用。

相反,生活環境和體驗越缺乏刺激,或者日復一日地做相同的事情,讓大腦感到乏味,大腦內部連接就會逐漸退化、反應遲鈍,多巴胺分泌減少,維持大腦可塑性的注意力系統被破壞,腦體積也會慢慢變小,老年時更容易出現老年性癡呆。

調查資料表明:勤用腦的人的智力一般比懶散者高出50%;學歷和職業智力水平高的老人通常比智力活動少的老人在腦的老化和智力衰退方面,要慢得多、輕得多。所以,大腦神經細胞和其他組織器官一樣,越用就越能保持其充沛的活力。

那么,如何像鍛煉肌肉一樣去鍛煉大腦呢?給大家三條建議:

第一,多經歷、多感受不同的環境,讓大腦不斷適應新變化。研究發現,新環境可以激發神經再生。在不同環境中,大腦需要不斷重新學習,這樣可以撞擊出“預期的細胞增殖”火花。如果我們一直待在一間幾十年不變的房間內,且這個房間就是我們全部的經驗,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環境的每一件事情,大腦就不需要神經再生。

為了使大腦保持最佳狀態,我們應該多嘗試一些新環境。比如,經常走出家門、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多讀大師的著作,保持充沛的精神活動,或參加不同的社交活動,與不同的人交往。

第二,每天堅持運動,為大腦供氧,刺激神經元生長。就像豐富的環境刺激能夠激發大腦發生積極改變一樣,運動也能帶來類似的效果。因為心智活動要靠大腦,而大腦需要氧,散步、騎腳踏車或心肺運動都能讓為大腦供氧的身體器官得到強健,從而使大腦活躍、心智敏銳。事實上,不論什么方式,只要能使心臟和血管維持最佳狀態,都會使大腦受益。研究發現,哪怕每天以適當的速度散步,都能刺激新的神經元的生長。

運動能夠刺激感覺和運動皮質區。而這些區域是維持身體平衡系統的大腦功能區,在我們年老后開始退化。很多老年人因為自己腿腳的不利落,擔心摔跤,選擇待在家中不敢出門。殊不知,大腦最怕的就是停留在相同的環境中,這樣會使大腦萎縮得更快。所以,老年朋友也需要適度健身,每天堅持到戶外運動一段時間,可以延緩大腦衰老。

第三,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讓大腦每天學習新知識。除了增加新生的神經元數量以外,延長原有神經元的壽命,也可以提高大腦的可塑性。研究發現,學習能延長海馬體既有神經元的壽命。只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都可以延長該區域神經元的壽命。

保持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比如學習多國語言,學習一些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技術,嘗試新的體育運動方式等,這樣做不但可以維持并增進記憶能力,還會啟動大腦可塑性的控制系統,使大腦保持良好地運轉。

小結

既然大腦才是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那么大腦的不斷成長、發展、完善,一定有助于我們的心理活動不斷走向成熟。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朋友,大腦都可以在鍛煉中持續地發展變化,彈鋼琴、畫畫、打網球、游泳,每獲得一項新技能,大腦中的對應功能區都會隨之發生改變。

從現在開始,多經歷、感受不同的環境,堅持有氧運動,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由此有意識地鍛煉大腦,建立積極的神經聯結,才有助于腦功能不斷提升。

愛護我們的大腦,就讓它全力開動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鄂尔多斯市| 藁城市| 陕西省| 图木舒克市| 饶河县| 拜城县| 东辽县| 通许县| 卢龙县| 赣州市| 蓝田县| 定结县| 岐山县| 高州市| 潮安县| 乐清市| 承德市| 丹棱县| 霞浦县| 策勒县| 眉山市| 宁都县| 湄潭县| 固镇县| 丘北县| 本溪| 桂平市| 滦平县| 陈巴尔虎旗| 宣武区| 双鸭山市| 中方县| 安乡县| 鄂托克前旗| 淮阳县| 呈贡县| 棋牌| 寿光市| 邻水|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