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頭、面、頸部檢查

頭面部的疼痛檢查主要是對頭顱、五官、腦神經等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可以發現疼痛的壓痛點和扳機點,甚至為其他部位的疼痛、感覺異常、運動障礙提供診斷依據。頸部主要檢查頸椎的形態、活動度、壓痛點等。
一、頭顱檢查
(一)頭顱的視診
主要檢查頭顱的大小、形態,有無瘢痕、色素沉著,頭部有沒有運動異常,如頭部活動受限,多見于頸椎病。
(二)頭部的觸診
主要檢查頭部有沒有壓痛點,如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出筋膜處的壓痛點;有沒有沿某一神經分布的觸誘發痛點,如三叉神經痛的觸誘發痛。
二、面部檢查
(一)面部的視診
面部視診主要包括:眼瞼有無水腫,結膜有無充血,瞳孔的對光反射、集合反射,外耳道、鼻腔有無異常分泌物,口唇顏色等。
眼底的檢查:通過檢眼鏡重點對眼底血管及視乳頭進行檢查,很多疾病如高血壓,顱內病變等都可以在眼底有異常表現,而它們也往往是引起頭痛的原因。
(二)面部觸診
主要是檢查有無壓痛點,重點檢查眼壓、耳、鼻竇、顳下頜關節等部位。
1.眼部觸診
眼壓可以用眼壓計測出準確的數值,也可以用指壓法粗略估計。指壓眼壓測量法:囑患者雙眼向下注視,檢查者用雙手示指尖端,同時輕輕觸壓上瞼板上方深部的眼球壁,兩手手指輪流交替壓迫和感觸,根據眼球的軟硬程度估計眼壓的高低。正常眼球的硬度和鼻尖相當,如果觸之像額頭則眼壓高,觸之像口唇則眼壓低。
2.耳部觸診
(1)咽鼓管部:
用手指壓在乳突尖和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讓受檢者捏鼻鼓氣,檢查者如果用聽診器聽不到空氣經咽鼓管進入鼓室的聲音,或者是晚于另一側出現,說明按壓到咽鼓管的位置。在此上方用力按壓,如果出現劇痛,則提示有中耳炎。
(2)乳突部:
用手指按壓乳突,如果壓痛明顯,則可能是乳突炎或者是耳后淋巴結炎,或者是中耳炎合并乳突炎。
(3)鼓房部:
外耳道上方的耳廓凹陷三角即是鼓房部的表面,如果此處出現壓痛,則提示急性乳突炎的可能。
3.鼻的觸診
主要是檢查鼻竇(額竇、蝶竇、篩竇、上頜竇)有沒有壓痛。
(1)上頜竇:
檢查者雙手固定于被檢查者的兩耳后,用拇指按壓左右顴部,詢問有無壓痛,并比較兩側壓痛有無區別。也可用右手中指指腹叩擊顴部,并詢問有否叩擊痛。
(2)額竇:
檢查者一手扶住患者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患者眼眶上緣內側用力向后、向上按壓,或以兩手固定頭部,雙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緣內側同時向后、向上按壓,詢問有無壓痛,兩側有無差異,也可用中指叩擊該區,詢問有無叩擊痛。
(3)篩竇:
雙手固定患者兩側耳后,雙側拇指分別置于鼻根部與眼內眥之間向后方按壓,詢問有無壓痛。
(4)蝶竇:
因解剖位置較深,不能在體表進行檢查。
4.顳下頜關節的觸診
用手指按壓顳下頜關節區,看是否有壓痛,并檢查雙側髁突的活動度及對稱性。觸診時注意觀察被檢查者有無疼痛反應及其部位、性質和觸發區等;活動時有無彈響及其出現的時間,是否伴有疼痛等;張大口時,觀察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是否完全分離,能不能自行回復到正常的位置等。
5.面部有無觸誘發痛點
三叉神經痛都可以在相應區域有觸誘發痛。
三、頸部檢查
頸部疾病不僅出現頸部的癥狀體征,還常常伴有頭、肩部、上肢的癥狀,所以檢查頸部時,應該對頭、肩部、上肢一并檢查。
(一)頸部的視診
1.頸部的姿勢
很多頸椎病患者往往保持特定的姿勢,而這些姿勢往往反映特定的疾病。如患者頭略向前傾、活動受限,且下位頸椎棘突相對突出是頸椎前方半脫位的表現;患者頭向前側方傾斜,下頜指向對側肩部提示頸椎側方半脫位;患者頭部前傾,任何方向活動均受限,說明寰樞關節前脫位;寰樞關節側方脫位時,患者頭向患側傾斜,并旋向健側;而頸椎結核時,患者常用手抱著頭固定保護,以免活動時加劇病變部位疼痛。
2.頸部活動度
正常情況下,頸椎后伸35°~50°,前屈35°~45°,下頜可觸及胸骨柄,左右側屈40°~60°,左右旋轉各為60°~80°。正常的頸椎運動過程中,點頭動作由寰枕關節完成,前后屈伸動作由下段頸椎完成,搖頭及旋轉動作由寰樞關節完成,側屈由中段頸椎完成。
(二)頸部觸診
患者取坐位,頭部略前屈,檢查者立于患者后方,左手扶住其額部以起支撐作用,右手檢查。用右手拇指從C2~C7棘突逐漸向下觸診,注意有無壓痛,偏移,有無項韌帶囊腫、硬結,間隙有無變窄等;椎旁小關節處有無壓痛、放射痛、竄麻感;頸后、前、側方肌肉及肩關節周圍肌肉有無壓痛、痙攣、條索等;枕大、枕小、耳后神經出口處有無壓痛;甲狀腺有無腫塊、淋巴結有無腫大,活動度如何,氣管是否居中。
頸部常見壓痛點:頸椎間盤突出、項韌帶鈣化、棘間韌帶炎可在頸椎棘間觸及壓痛點;落枕、扭傷等壓痛出現在椎旁及肌肉。
(三)頸部的特殊檢查
1.引頸試驗(圖2-3-1)
圖2-3-1 引頸試驗
被檢查者端坐,檢查者立于其身后,兩手分別托住其下頜,并以胸或腹部抵住其枕部,漸漸向上牽引頸椎,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癥狀減輕或感頸部輕松為陽性。陽性提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患者對頸部牽引治療效果好。
2.椎間孔擠壓試驗(圖2-3-2)
圖2-3-2 椎間孔擠壓試驗
囑被檢查者頭偏向一側,檢查者按住其頂部向下加壓,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即為陽性。提示神經根受擠壓。
3.臂叢牽拉試驗(圖2-3-3)
圖2-3-3 臂叢牽拉試驗
被檢查者坐位,頭微屈,檢查者立于其被檢查側,一手推頭部向對側,另一手握該側腕部做相對牽引,如果被牽拉肢體出現放射痛、麻木則為陽性,若在牽拉的同時做上肢內旋動作,稱為臂叢牽拉加強試驗,陽性多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
4.叩頂試驗(圖2-3-4)
圖2-3-4 叩頂試驗
被檢查者坐位,檢查者一手置于被檢查者頭頂部并與之接觸,另一手叩擊此手的手背,出現頸部疼痛和上肢放射痛為陽性,是神經根受壓的表現。
5.前屈旋頸試驗
囑被檢查者頸部前屈,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是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的表現。
6.伸頸壓頂試驗(圖2-3-5)
圖2-3-5 伸頸壓頂試驗
被檢查者頭處于中立位或者后伸位時,檢查者雙手置于其頂部,沿縱軸方向施加壓力,出現上肢放射性疼痛為陽性,是神經根受壓的表現。
7.壓肩試驗
檢查者用力壓被檢查者肩部,若引起或加重該側上肢的疼痛或麻木為陽性,表示臂叢神經受壓。
8.斜角肌試驗
被檢查者端坐,兩手置于膝部,先比較兩側橈動脈搏動強度,然后讓被檢查者仰頭轉向一側,并上肢外展15°,后伸30°,深吸氣后屏住呼吸,同時下壓肩部,如果出現脈搏減弱或消失、疼痛加重,再抬高肩部,并頭面轉向前方,則脈搏恢復,疼痛緩解為陽性,是鎖骨下動脈受到擠壓的表現。主要用于檢查有無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征。
9.超外展試驗
被檢查者坐位,檢查者將其一側上肢外展高舉過肩、過頭,若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即為陽性。是鎖骨下動脈被喙突或小圓肌壓迫的表現,即超外展綜合征。
10.上肢后伸試驗
檢查者一手置于被檢查者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其腕部,并使該上肢逐漸向后、外伸展,若該上肢出現放射痛,為陽性,是頸神經根或臂叢神經受壓或損傷的表現。
11.挺胸試驗(圖2-3-6)
圖2-3-6 挺胸試驗
被檢查者站立,挺胸,兩臂后伸,若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上肢和手有麻木或疼痛,為陽性。提示有肋鎖綜合征,即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在第1肋骨和鎖骨間隙受壓迫。
(四)常見頸神經根損傷的檢查
1.C5神經根損傷的檢查
C5神經根損傷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C4/5椎間孔狹窄對C5神經根造成壓迫、刺激,C4/5椎間盤突出等。感覺障礙出現在上臂外側三角肌側方的皮膚,運動障礙主要為上肢外展功能障礙。反射的定位檢查為肱二頭肌反射。
2.C6神經根損傷的檢查
C6神經根損傷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C5/6椎間孔狹窄對C6神經根造成壓迫、刺激,C5/6椎間盤突出等。感覺障礙位于前臂外側及拇指、示指及中指的橈側半皮膚,運動障礙主要為橈側伸腕肌及肱二頭肌功能障礙。反射的定位檢查為橈骨膜反射。
3.C7神經根損傷的檢查
C7神經根損傷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C6/7椎間孔狹窄對C7神經根造成壓迫、刺激,C6/7椎間盤突出等。感覺障礙主要為中指。運動障礙主要為伸腕、伸指肌群及肱三頭肌,其次為橈側腕屈肌功能障礙。反射的定位檢查為肱三頭肌反射。
4.C8神經根損傷的檢查
C8神經根損傷見于C7T1椎間盤突出,各種原因引起的C7T1椎間孔狹窄對C8神經根造成壓迫、刺激等。感覺障礙主要為小指、環指及前臂內側的皮膚。運動障礙主要為手部小肌肉,由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支配的屈指淺肌、屈指深肌、蚓狀肌功能障礙。對反射無影響。
5.T1神經根損傷的檢查
T1神經根損傷感覺障礙為上臂內側皮膚。運動障礙表現在手的內在肌群,包括指外展的骨間背側肌群、小指展肌及指內收的骨間掌側肌。對反射無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莲花县| 绍兴市| 内江市| 社会| 枣阳市| 皮山县| 济源市| 雷山县| 南投市| 庆城县| 莒南县| 海口市| 富宁县| 屏东市| 神池县| 东乌| 永平县| 吉安县| 郯城县| 家居| 虎林市| 抚顺县| 宝清县| 凤台县| 增城市| 龙海市| 平和县| 昌邑市| 靖宇县| 邵阳县| 临城县| 微山县| 射洪县| 内丘县| 建平县| 汤原县| 响水县| 宁陵县| 宜州市|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