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A代表注意力:為什么這很重要

出于本能,你就能意識到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即便你并沒有從孩子大腦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可能你聽到有人說:“天吶!他好機靈,好專注!你家孩子真是聰明呢!”注意力經常會在無意中被認為跟智力有關。

這也本該如此!注意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人會意識到,任何人如果想有意識地學習任何東西,首先他們就需要先具備充分的注意力。孩子生來就有保持警覺的能力,但是引導和控制注意力,則是他們在之后需要發展的行為。孩子的注意力系統在最早幾年的發育模式,會影響到他未來一生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如他能否聽明白你跟他說的為什么不能沖出馬路,能否很好地觀察你為他演示怎么系鞋帶,能否讀一本書,能否坐在教室里學習今天的數學課,能否寫好博士論文,甚至能否在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現。所有這些都跟在嬰兒時代就開始發育的注意力系統有關。

絕大多數這些神經的發育都是自然展開的。但是科學家們也發現,環境因素(比如孩子是如何度過一天的,他有過什么樣的人生經歷)也會影響到這個自然的進程。比如說,被極少數的照顧者們安全地照顧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讓孩子的大腦處于放松和敏捷的狀態,對周遭的環境保持觀察,而不是將所有的大腦能量都關注在“誰會來喂我?誰會回應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我會在第8章更多地談論這方面。另外,現在我們也明白了,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專注力和提高他的注意力范圍是可能的。下面是一些你可以用來促進孩子的注意力系統發育的主要方法:

 

花更多時間和孩子面對面相處。尤其對于嬰兒而言,面孔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和好處。

創造更多機會跟孩子進行多樣的、適合他年齡的游戲。

控制孩子待在電子屏幕(比如電視和電腦屏幕)前的時間和活動質量。

允許孩子每天有一段“放松時間”,他們在這個時間和空間里不需要在任何事情上花費注意力。

 

這個部分的后續章節里我會著重介紹每個建議的細節。但在這之前我建議你更多地了解這些建議之所以重要的原因,這樣你在實踐的過程中會覺得更舒服。

注意力是如何運作的

“集中注意力”不是一件僅需要大腦的某一個部分參與完成的事情。注意力是一個系統,就像消化系統或者呼吸系統那樣,涉及身體結構不同部位的協調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指的是大腦的感官和腦部結構)。俄勒岡大學認知和決策科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在心理學家邁克爾·波斯納(Michael Posner)博士的帶領下,通過腦掃描和行為研究,證明注意力系統的確是由3個部分構成的。

為了集中注意力,你必須要:

 

機警:首先能夠將注意力關注到你感興趣的事物上。

轉移:轉移你所集中注意力的對象(你的注意力轉向到新事物上)。

保持: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時忽視其他的刺激、想法和情緒。

 

第一個部分,保持機警,是嬰兒天生就具備的能力。首先,嬰兒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相似的事物上。比如,在全新感官和經歷的沖擊下,新生兒會首先注意到已經非常耳熟的父母聲音,因為他們在子宮里就已經對這些聲音的節奏非常熟悉了。著名的兒科醫生貝里·布雷澤爾頓(Berry Brazelton)博士給家長們展示了一個非常迷人的練習,家長們可以在醫院里和家里跟孩子們重復進行。首先,把新生兒放在可以同時看到爸爸和一個陌生人(比如醫院的員工)的位置,兩個人的站位略微呈反向。之后,兩個人同時開始用溫柔而輕快的音調呼喚孩子的名字。“你好呀,雅各布,好孩子雅各布……”之后孩子就會把頭轉到熟悉的爸爸聲音那邊,甚至還會踢踢他的小腿,揮揮他的小手。爸爸這個時候通常會非常驚喜和充滿愛意。不過在出生后不久,孩子就會開始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在他原本的世界里不太熟悉的事物上。

保持機警,和注意力轉移(第二個構成部分)的能力都是在新生兒出生后的14周之內形成的。在很多孩子能夠自如地走路或者說話之前,注意力系統甚至就已經開始逐步發展了。這也是為什么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強化孩子保持機警和轉移注意力能力的最佳時間。你可以通過那些用到視覺跟蹤和聲音變調的互動、表情和簡單的小游戲來訓練孩子。

第三個構成部分,忽略其他潛在干擾而在一件事情上集中注意力(保持)的能力會發展得相對緩慢很多。能夠在一段時間里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同時忽略其他干擾,這涉及所謂抑制反應的參與。“抑制”是指止住或者限制,也就是停止沖動。你必須能夠抑制住自己對其他外界刺激的反應,并且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事情上。比如說,如果我坐在電腦屏幕前,當眼睛盯著屏幕時,我不僅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讓我好好地坐在座位上,還需要阻止其他會干擾注意力的信息來刺激我。為了集中注意力好好工作,我不得不忽略背后的警笛聲,以及其實我的肚子正在咕咕叫的事實。我還需要能夠延遲滿足感的能力:如果我工作完一個小時,我就可以完成手頭的事情,并且可以開始放松和享受晚餐了。這些抑制能力主要依賴于額葉的作用,而額葉的成熟比大腦其他部位慢得多。到孩子2歲的時候,用于保持注意力的抑制能力會開始逐步發育,一直到7歲才基本完成發育。

控制當下沖動的能力對于未來成功的重要性,可能比任何人先前意識的都要更為重要。一個經典的、古老的研究,也就是現在熟知的棉花糖實驗,是這樣展示的:

一群4歲的孩子被逐一帶到房間里,他們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個棉花糖。實驗員會跟每個孩子說,她需要到大廳里處理些事情;如果孩子需要她回來,可以按一個按鈕。不過,如果孩子能夠等到實驗員處理完事情回到房間里之后再吃這個棉花糖,那實驗員會在現在的棉花糖基礎上,再多給孩子一個棉花糖。然后,實驗員就離開了15分鐘。由沃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博士(曾就職于斯坦福大學,現在在哥倫比亞大學)所帶領的研究者們錄下了每個孩子的反應,并發現孩子們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反應。有些孩子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則能夠克制住自己。有些孩子甚至還有策略性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他們會唱歌、走來走去或者閉上眼睛。

通過觀察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控制自己的本能沖動(為了獲得更多的棉花糖而選擇等待)的表現情況能夠預測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對于解決問題和獲得人生成功而言極其重要的抑制能力,會隨著大腦的成熟逐漸被孩子獲得。幸運的是,這個技能還可能通過后天培養獲得。

你可以“鍛煉”注意力系統

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家們開始嘗試找到最好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他們逐步形成大腦是遵循用進廢退這一生長規律的認知。這也就是說,大腦如何被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人最終能夠發展出來的技能。

波斯納實驗室的研究者們嘗試探索4歲和6歲孩子在某件事情上的注意力能否通過訓練被加強,這一任務主要利用特殊設計的電腦游戲來完成。這個游戲中包含類似這樣的任務,它需要孩子們跟蹤在屏幕上移動的物體,并在之后將它們從眾多物體中識別出來,并將相同的兩個進行配對。2005年發表的結果顯示,通過腦電圖(EEGs)和注意力智力測試的結果顯示,這樣的互動的確能夠加強孩子們保持注意力的能力。波斯納實驗室的研究者們相信,這樣的研究可以進一步促進注意力訓練,從而不僅能夠幫助有注意力問題的孩子(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ADHD),還能在普遍程度上,提高針對學前階段孩子的教學質量。

那這是否意味著你也可以用電腦來幫助孩子達到同樣的訓練效果呢?“不要在家里嘗試這個訓練。”研究者們是這么回應的。貌似在人類出生后的兩年內,電腦游戲對大腦會產生和之后相比非常不一樣的影響(參考第5章)。這個實驗中使用到的特別游戲是專門為這個實驗設計的,是根據訓練猴子進行太空旅行的電腦訓練程序改編而來!接下來我會向你展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獲得更長的注意力時間。

影響注意力的新威脅

歡迎來到注意力經濟時代,在這里最稀缺的資源不是想法甚至人才,而是注意力本身。

——托馬斯·H.達文波特和托馬斯·C.貝克,《注意力經濟》

 

我們身邊都出現越來越多的事物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拿我舉例,我不會稱自己為技術專家,因而我至今也沒有iPod,不過我的確有:

 

兩部手機:一部放在車里“免提”使用,另一部放在錢包里(是的,有些時候我必須同一時間兩個都用,比如在紅綠燈前)。

兩個不一樣的電子郵件賬戶:我的大學電郵地址和新方向嬰幼兒大腦發育研究所的電郵地址。多虧了網頁郵箱,兩個地址都可以全天候聯系到我。

三個語音留言號碼,這樣我能夠在兩個手機短信中心的基礎上,進行規律性地檢查。

 

我的生活中充滿了多線程處理任務。但同時,我還是那個已經了解分配性注意力相關研究的人!這提醒了我們,被分散的注意力有時候會創造出一種幻覺,仿佛我們正在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是事實上,我們達到的結果質量是下降的。然而,我似乎無力來對抗所有分散注意力的怪物們的誘惑。

我的現身說法闡述了在21世紀,對于低齡孩子而言的兩個新問題:

(1)必須拼盡全力以爭取養育者的注意力。想象一下你是在我所處的環境里的一個小嬰兒。看看你都需要做什么來爭取我的注意力!總結一下在你自己的家里,都有什么樣的小玩意兒能夠吸引你的注意力:電視?電視游戲?上網或者跟朋友網絡聊天?使用你的掌上電腦?聽iPod?事實是,許多普通的、充滿愛意的家長會發現他們所處的環境和我的非常類似。將工作和家庭分離,從未像現在這么困難過。對于那些在家工作的父母而言,甚至就算是兼職,這一點都真實存在:從物理角度你的確人在那里,但是你的注意力早就飄遠了。就算在那些我們試圖保持專注的“有質量的相處時間”里,你收到的一份郵件也會分散注意力。知易行難,我們最終還是屈服了。

你能做什么:強化一些沒有電子設備的時間。當你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親子閱讀的時候,關掉你的手機并且拿走你的黑莓。顯然你不會全天都這么做,但是能夠在生活中創造一些“無電子設備空間”還是非常明智的。你可以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快速回應,“等我一分鐘”對于一個低齡的孩子而言,聽起來就像是“永遠不會回來”。

(2)不經意間發展出對電子設備的自然偏好。我們對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的常規化使用,讓它們也成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還讓這些設備具備了一定的誘惑力。因為對于孩子而言,電子設備是他們生來就能接觸到的世界的一部分,從出生伊始,大腦對世界的認知結構包含了這些小玩意兒。一個初學走路的孩子并不是生來就更喜歡將時間花在電腦屏幕前,超過出門在空地上玩耍,也不是寧愿敲打塑料鍵盤也不去玩沙子。但是,當他看見父母們總是在上網,他的大腦就會也認為這是一種正常活動,并且也想參與其中。孩子的學習很大程度上通過模仿進行,所以今天就算看到一個僅僅2歲的孩子開始被家長允許玩電腦,也完全不會讓人感到意外。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理解電腦的運作,并且真的希望獲得自己的蘋果電腦,以用作學習的工具或者玩具。雖然家長們往往是這么理解孩子的要求的(“哇!米奇的需求好高端!他居然想要一臺電腦!”),其實孩子僅僅認為這是生活中非常正常且想得到的一個部分,這樣他們就能用來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了。這樣的自然偏好中暗藏的一個危險是,這件事情會取代孩子其他的多樣生活體驗,并且會進一步損傷孩子的注意力系統。

你能做什么:今天的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學會使用技術設備,你不需要教會一個年幼的孩子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來幫助他們日后成為技術大拿。凱蒂或許有一個“像媽媽(的手機)那樣的”玩具手機或者初學者的電腦會配備“像爸爸(的鍵盤)那樣的”兒童版本鍵盤,這本身無可厚非。這些仿制的玩具會讓孩子能更好地遵從自己的興趣,并且通過使用這些物件,能夠通過自我探索來研究如何模仿你的行為。但通常意義上來說,現在的家長還是需要保持高度關注,要給孩子們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體驗,包括室內和室外的活動,并且盡量使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可以用光影和聲音作為孩子玩耍的玩具。對于一個嬰兒或者學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系統發展剛剛起步,多樣的和來自自然的外界刺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學會在疊衣服的時候把襪子配對,這樣的學習體驗能夠讓孩子記住他正在尋找的那只襪子,同時忽視其他類似的襪子或者衣服。在他這么做的時候,你還可以跟他有這樣的對話:“另一只毛茸茸的藍色襪子在哪里呢?”這件事情比他在一個閃光的學習型鍵盤前耗費精力要有價值得多。

健康注意力的成因

你的孩子生來就不得不爭奪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力,并且沉浸在充滿技術的社會中,為了對抗這樣的力量,你也可以使用研究人員早就了解的成果,關于人類會在什么事情上花費注意力以及背后的原因。認知科學家(那些研究我們是如何學習的人)發現存在已知的特定因素可以影響大腦在任何年齡段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你可以利用這個信息來幫助和指導自己選擇玩具、活動和其他與孩子互動的方法。

這里有6個和孩子注意力發展有關的因素:

1.強度

大腦容易注意到存在強烈對比的事物,并在比較極端的事情上(比如嗡嗡的噪聲或者安靜的耳語)花費更多的注意力,反倒在中等強度的刺激上注意力一般。舉例而言,如果你希望讓孩子能夠真的聽進去你的話,對他輕聲細語往往更加有效。這種在語調上跟你通常說話不一樣的改變,能夠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學校老師非常了解這一點,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往往那些肢體動作夸張的教師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整個課堂)。

強度有巨大反差的事物更容易吸引注意力這一條不僅是用于聲音,對于視覺刺激也是一樣。初生嬰兒更容易關注那些清晰、深刻或者有著鮮明對比的事物,而不是那些蒼白的、混雜的或者線條繁復的事物。針對視覺的研究也證明,在嬰兒出生后的6個月內,有強烈反差對比的顏色,比如說黑與白,或者紅色、黑色和亮黃色,都能在吸引和保持嬰兒注意力上達到最好的效果。

嘗試這個: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嬰兒可能會喜歡那些有著明亮、簡單和清晰圖案的繪本(比如《小鼠波波》系列書籍),而對復雜的和線條繁復的圖案(比如畢翠克絲·波特的粉彩和《彼得兔》的畫作)興趣平平。下次你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就可以試試使用低聲耳語的效果,比如當你在換尿布的時候——尤其是當他在不停扭動的時候,你第一次嘗試這個方法,可能可以讓他保持不動到你完成這件事情!

2.尺寸

相對于中等尺寸大小的物體,大腦更容易注意到那些極其大和極其小的事物。比如大腦容易關注到非常高的人、最高的大樓和龐大的大象。大腦還容易注意到黑色衣服上極小的一塊絨布、一窩幼崽里最小的那只貓咪,以及玻璃桌上極小的一塊水漬。孩子們也會通過他們對于所見的反應,立即向我們展示尺寸的大小的確影響到他們對事物的關注,而且有極端尺寸的事物的確更容易吸引他們。

嘗試這個:給孩子提供不同大小的玩具,比如一堆積木或者一堆圓環。非常大的和非常小的填充動物玩具和書本也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最喜歡的一個是具有華麗裝飾的“套娃”玩具,每次你打開最大的一個娃娃,里面就會出來一個一模一樣但是小一點的娃娃。依次打開每個娃娃,你都會發現里面有個更小一點的,直到你打開到最小的那一個!注意:千萬不能讓孩子自己進行這個活動,因為最小的娃娃可能會被孩子誤放進嘴里帶來窒息風險。

3.新穎

新穎性作為生物學認知的“基本原則”之一,顯得如此重要。我們非常容易對于新奇之物做出反應。大腦對于新鮮的事物、景象、聲音或者是人都會表現得極其小心,這是一種生存本能機制。我們通常理解的好奇心,事實上就是大腦為了理解每種新體驗的需求。在一開始,我們的大腦就在進行“朋友還是敵人”的判斷。這個新東西是什么?會傷到我嗎?我可以吃它嗎?它會讓我開心嗎?一旦大腦判斷出這個刺激是安全的,不會帶來任何對個體的傷害,一個叫作“習慣化”的生物進程就會開始了。神經元事實上會開始減少已經萌生出來的感覺神經數量,并且“放松”機體深入探索該信號刺激的訴求。不過,一旦這樣的事情被“歸類”,注意力就會快速地被轉移到下一個新奇的事物上。這就是一個年幼大腦的工作,以區分各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含義。對新生兒而言,幾乎每個時間都是全新的,因為都是第一次發生!所以新生兒們在剛出生的時候往往相比出生幾個月以后,對未知更為好奇,因為出生幾個月之后他們就已經“了解”了周遭的環境。他們可以在身邊的事物發生變化的時候立刻發現:媽媽換了個很不一樣的發型,爸爸第一次戴了眼鏡,房間里的家具被重新放置了,或者是家旁邊停了一輛新車。你的孩子往往會在新出現的事物上比平時盯著看更長時間,或者當你明顯改變了發型時,在他意識到你還是原來的媽媽之前,他甚至可能會變得非常不開心!

嘗試這個:你并不需要每周都去玩具店買最新出爐的玩具。你只需要簡單交替使用玩具,把它們放置在家里不同的區域,掛上和嬰兒房不一樣的物件,和朋友交換玩具,或者僅僅是把家里的圖片換個位置。你可以抱著孩子邊走邊指出哪些是新的事物,哪些是孩子熟悉的。和孩子介紹新的食物、新的朋友,通過改變生活經歷,你可以利用大腦對新奇事物的需求,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學習體驗。看!你又為他提供了一個新事物!

4.不一致

“其中一個物體跟其他的不一樣”,這句話會喚起那些跟著《芝麻街》系列長大的父母的回憶。哪怕你只偶爾看過,我打賭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熟悉的音樂一定在你的腦海里響起了。這些歌詞描繪的就是不一致的概念——就是那個不合適的物體,它不屬于任何類別,因為它跟周遭的所有東西都不一樣。幼兒園老師介紹字母“P”的時候,往往會先把這個字母混到一堆孩子們已經熟悉的字母“C”里面,直到孩子們自己發現不同。一般這個過程不會用很長時間!

嘗試這個:舉個例子,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注意到一個新的事物,可以把它放到很多相似的物體里面,然后讓孩子來發現不同。孩子會在發現爸爸頭頂上有個襪子的時候大笑,因為他覺得襪子并不屬于那里。

5.情緒

相較于無關的信息,與情緒相關的事件,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感覺,在大腦里的儲存程度更深。大腦用于評估接收到的信息的重要性,且更容易關注那些與情緒相關的事情。情緒有助于注意力形成,而注意力促進記憶。這個重要的表述體現出情緒好壞對于在學習過程中能否保持足夠的注意力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當你非常緊張、焦慮、害怕、抑郁、憤怒或者沮喪的時候,專注于學習就會非常困難。我們的情緒狀態會影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研究者們開始理解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習過程,好的學習條件里需要包含正面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注意力水平。當你處在放松但也很機警的狀態時,學習狀態就是最好的。

嘗試這個:你可以在很多地方利用這個知識,從孩子一出生就可以。一個總是昏昏欲睡和饑餓的新生兒是不可能準備好跟你玩耍的(當然也就沒有準備好學習)。當孩子被喂飽、換好尿布、處在放松和安靜機警的狀態時,和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游戲效果最好。或者是,如果你希望教一個16個月大的孩子刷牙,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她最喜歡的泰迪熊來當道具。她跟泰迪熊之間有非常正面積極的關系,也就意味著當你把牙刷放在泰迪熊身上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接受你教的內容。相反,如果你在教一個全新且陌生的事情時,不利用任何跟孩子有強烈關系的事物,那孩子就很難接受。

6.個體重要性

我們都會更為關注那些和我們或者是生活幸福感直接相關的事物。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在一個擁擠的、吵鬧的派對里,和前面的人進行深入交談時,突然聽到在房間的另一頭有人在其他的對話里提到了你的名字?你對自己名字的強烈敏感仿佛穿透了薄薄的空氣。因為其他人正在談論你,這很重要,所以你會關注!

任何跟我們的名字相關的事物,對我們而言都極為重要。小朋友尤其喜歡看到或者聽到他們的名字。因此,那些畫上、印上或者蓋上孩子姓名首字母或者全名的產品才會那么大受歡迎。也因此當他們因為自己的名字拼寫過于罕見,發現在禮品店或者博物館紀念品商店的馬克杯、鉛筆或者鑰匙環上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時,孩子們會表現出極度的失望。

嘗試這個:如果你把故事里主角的名字換成孩子自己的,那你的孩子會對你講的故事更為關注。育兒專家們都知道,在把他自己的外套或者紙張放到他的小房間里時,他會極其興奮(并且因此也學會做這件事情),因為那是他的空間,上面有他的名字;有些家長會在家里使用這一招,尤其是在家庭成員眾多的家里。

注意力問題:我對ADHD的看法

如果家長們僅從注意力的角度來看,ADHD通常被認為是注意力缺乏,或者說注意力缺陷。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特點是注意力持續不集中,或者表現得多動或沖動。在需要保持注意力或者需要腦力參與的環境下,這個癥狀會進一步惡化。尤其當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單調、重復和毫無新意的時候。許多孩子都在7歲前被診斷出患有ADHD,有一些甚至在2歲之前就被確診。

ADHD通常被認為是遺傳因素導致的,也就是說,很可能是因為某個基因導致化學失衡或者某種神經遞質的缺乏。這種化學物質是大腦細胞通過神經突觸釋放出來的,用于和其他腦細胞進行交流。ADHD的遺傳標記尚未在人類基因組中被最終確定,但是研究者們已經發現一些潛在基因,可能影響到注意力系統的運作。研究者們相信,這種障礙癥會從一個具有這種基因的家長身上被部分繼承。如果父母雙方都有ADHD,那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有相關癥狀。事實上,25%左右患有ADHD的孩子都會有直系親屬也有這個疾病。

在美國,現在有3%~7%的孩子被診斷出有ADHD。在一個30人的班級里,往往就會有1~2個孩子患有ADHD。甚至在很多學校,有報告顯示多達20%的孩子有ADHD的癥狀——也就是30個孩子中有6個甚至更多。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的研究,ADHD是現今美國兒童群體里最常見的心理疾病。

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多的孩子會有注意力缺陷問題呢?我相信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存在于遺傳性病例和實際報告間的巨大差異。這兩種情況也示范了孩子是如何被影響的,不論他那個特別的基因傾向是否得到表達:

(1)早期的、無意的針對注意力系統的訓練,尤其是對碎片化信息的部分,是如今這個信息時代的副產品。這種訓練來自多個途徑,包括一種新的趨勢——兩歲半以下的兒童看太多電視。同樣的,成年人和年齡較大的兒童在看電視的時候,也會出現注意力的迅速轉移,這些都會被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看在眼里(參考第5章)。

(2)在學習技能方面,男孩的大腦還沒有從認知角度充分準備好。男孩群體中被診斷為ADHD的數量比女孩多出3倍。特定的腦部區域在發育順序上,存在著性別差異,尤其是那些在學校需要用到的技能部分。比如,早期閱讀需要的大腦閱讀功能區和寫作需要的大腦運動功能區,都會遵循不同的發育軌跡,并且往往女孩會更早發育。所以,現在在很多托兒所或者幼兒園中常見的就是,女孩在這些方面的技能,相對于男孩明顯的快速發展,不論這個男孩是否遺傳了注意力缺陷基因。

重要的是,就算有20%甚至更多的人在注意力方面存在挑戰,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沒有太多問題的。但是理解注意力系統的基本知識,并且了解提升注意力究竟需要做什么,對于更好地幫助指導和孩子之間的常規互動,以及避免潛在的風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提升注意力:在不同年齡段你可以做什么

編寫完善的生長發育圖表通常用于幫助我們了解嬰幼兒在每個年齡段應該有能力做到什么,但是極少有這樣的圖表告訴家長們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做什么!我在作為珍妮的媽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這樣的偏見,并且影響到我作為教育者的工作。如同任何人可以想象到的那樣,對于一個有著多重殘疾的孩子的家長而言,需要面對的眾多挑戰之一就是當我們看著這些生長發育圖表,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從來不可能“達到目標”。在很多方面,我們孩子的能力,甚至都不在這張圖表能夠衡量的范圍之內。為了更好地管理我自己作為家長的生活,我很早就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究竟可以做什么來影響珍妮的能力,以幫助她達到圖表里那些具體的發育指標呢?”當我開始將注意力從她做不到什么轉移到我能夠做什么,這就是真正有效的工作開始的時候了!

表2-1以及后面針對親子聯結和交流的表2-2、表2-3都是聚焦在家長自己的行為上。你會發現很多建議,討論你和孩子主要的看護者能夠在不同年齡段和階段做的事情,以促進孩子的重點行為發展(這里我們所使用的年齡階段區分,是基于神經生物學和社會學上的變化,以及根據本書中描述的認知改變來界定的年齡段)。下面幾個表中羅列的許多行為細節會在后續5章中加以詳細解釋說明。

表 2-1

表 2-2

表 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建阳市| 嘉禾县| 襄樊市| 乌恰县| 齐河县| 阜平县| 琼结县| 顺昌县| 鲁甸县| 红桥区| 宁国市| 远安县| 漳州市| 铜山县| 疏附县| 镇远县| 德化县| 武鸣县| 绥化市| 镇康县| 昌图县| 晴隆县| 旌德县| 城口县| 江阴市| 兰州市| 蚌埠市| 达孜县| 介休市| 通渭县| 海晏县| 闻喜县| 安国市| 宁海县| 固始县| 郸城县| 开封县| 佛冈县| 武定县|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