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奧古斯丁傳
上一章我們講述了基督教誕生與成長的故事,大家已經看到了基督教這西方人的精神支柱是如何走入我們視野的。基督教包括兩大項內容,一是作為生活方式的基督教,另一個則是作為哲學的基督教,即神學。
上面我們所說的是作為生活方式的基督教,現在我們就來說作為哲學的基督教,即神學。
基督教神學的內容是極為豐富的,我們在這里只講兩個最偉大的神學家,以他們的思想作為神學思想的代表。
這兩個最偉大的神學家就像奧古斯丁和托馬斯·阿奎那。
我們先講奧古斯丁,這位最偉大的教父,也是最偉大的哲學家與神學家之一。
早年人生 奧古斯丁生于公元354年11月13日,出生地是北非的塔加斯特,塔加斯特當時屬于羅馬帝國的努米底亞省。
奧古斯丁的父親是個異教徒,也就是說不是基督徒,母親則是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從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拿基督的真理教導他,他也聽進去了,相信母親的話,只是由于種種緣由,他一直沒有進行洗禮,也就是說,沒有正式成為基督徒。
他在家鄉接受了最初的教育,但他對學習一點也不熱衷,倒是很熱衷于玩各種游戲,他從小性格外向,又講義氣,所以總有很多朋友跟著他,從小到大都是如此。
他早年做過的最著名的一件事之一就是偷梨。那時候他正在家鄉,準備去迦太基上大學,基本上什么正事也不干,成天帶著一班子小兄弟斗雞走狗。有一天,純粹出于無聊,就偷了一家人的梨子。為這事,奧古斯丁長大之后都深深地懺悔。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偷梨只是為了好玩,并不是真的想吃這梨,事實上,他家里有更多更好的梨,在他看來,這樣的罪就大了,那說明他本性有罪,罪莫大焉!
在家鄉玩了一年后,他終于去迦太基上大學了。
迦太基是當時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歷史名城,曾經稱雄地中海,與初霸時的羅馬為敵,結果,經過從公元前264年開始的三次布匿戰爭,雖然一度在漢尼拔的統領之下,差點滅亡羅馬,但最終還是被羅馬人徹底打敗了。
羅馬人最后是這樣處置迦太基的:將所有活人賣為奴隸,迦太基城被徹底摧毀,夷為平地,并且在上面用犁犁過,羅馬人還詛咒說,凡敢再在這里建城的人必遭天譴。不過羅馬人的詛咒沒用,由于迦太基地理位置優越,還是漸漸興起了,慢慢又成了大城。
這時的迦太基也是異教的大城,城市生活非常的奢靡,肉欲泛濫,而奧古斯丁正值青春期,稟性又貪玩,不久就完全投入了這種生活,天天瘋玩,甚至還搭上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出身低微,但相當純潔,對他的感情也非常真摯。他們不久就同居了,后來一起生活了十五年之久,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奧古斯丁唯一的孩子,他給兒子取名“天賜”,據說孩子天資聰穎,可惜天不假年,十七歲時就死了,當然這是后話。
玩歸玩,但奧古斯丁還是很重視學業,加上他天賦異稟,因此他的成績一點也沒落下,幾年之后,便很好地掌握了修辭學等功課,不僅如此,他這時候的心也發生了大改變。
這種改變的結果就是他信奉了這時候在迦太基和整個北非都相當流行的摩尼教。之所以如此,摩尼教的教義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摩尼教基本的教義是說在世界的一開始就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并存,光明占據北、東、西三方,黑暗占據南方,光明與黑暗之間一直在苦苦爭斗。摩尼教的這類教義大家可能聽說過,不過不是從奧古斯丁那里聽說的,而是從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里看到的,其中一段極為精彩:
當此之際,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氣數已盡,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各人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著楊逍念誦明教的經文:“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自楊逍、韋一笑、說不得諸人以下,天鷹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廚工夫役,個個神態莊嚴,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
空智大師合十道:“善哉!善哉!”
不用說,這樣的教義是很吸引人的,當初我讀時亦是如此,或許和奧古斯丁當初受摩尼教吸引的情形差不多吧。
到了公元374年,20歲的奧古斯丁又從迦太基回到了家鄉塔加斯特,但這次的回鄉遭遇了兩件令他痛苦之事,一是他的一個好朋友得病死了,本來這位好友已經被他勸說信了摩尼教,但死前卻皈依了基督教,另外,他的父親在第二年也去世了,而且也是在臨死前皈依了基督教。
這兩件事在奧古斯丁心里既留下了陰影,也種下了光明,兩位他至親至愛之人臨死前都誠心皈依基督教,這不能不令他在內心深處重新審視自己的信仰。
他又回到了迦太基,這是公元375年左右的事。在迦太基,他創立了一所修辭學院,他的修辭學水平不用說是大受歡迎的,他同樣也以自己不凡的辯智與才智在摩尼教中大受歡迎,甚至還寫起詩來,據說他的一首詩曾經在詩歌大賽中奪魁,還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論美與善》。
他這次在迦太基一直待了將近十年,到383年時,他動身前往一座更大的城市——羅馬。
他帶著妻兒橫渡地中海,到了羅馬,又在那里成立了一所修辭學校,招收了不少學生。第二年聽說皇帝要招聘一位宮廷雄辯術的教授,他便應征了,他的水平當然是夠的,不久便被選中,前往米蘭了。
這時候他已經是皇帝的老師了,身份地位這么高,他母親便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他正式結婚。雖然十多年來他一直和那個女人生活在一起,她也為他生下兒子了,但他們一直沒有正式結婚。據說原因之一是根據羅馬當時的法律,婚姻必須不能跨階級,而這個女人出身低等階級,和身為羅馬公民的他是不可以結婚的。但他又不能在娶妻后還與這個女子生活在一起,于是他被迫和她分手了,她被迫回非洲去了,這件事令他極為痛苦。
她離去后,奧古斯丁痛苦之極,一方面是痛苦難耐,另一方面是寂寞難耐,竟然不久便找到了另一個情人。為什么要等待呢?據說是因為他求婚的對象還是個十歲的小女孩,而根據當時羅馬法律規定,女人結婚的最小年紀是十二歲,因此她還要等上兩年才能結婚。
看了這樣的年紀,大家不要感到奇怪,不要以為奧古斯丁是刻意要找這么一個小姑娘的,而是當時的意大利正有這樣的風俗,女孩子們都是很早就結婚的。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里就有這么一幕:在意大利的維洛那城里,朱麗葉的母親凱普萊特夫人對女兒說:“好,現在你把婚姻問題考慮考慮吧。在這兒維洛那城里,比你再年輕點兒的千金小姐們,都已經做了母親啦。就拿我來說吧,我在你現在這樣的年紀,也已經生下了你。”
這時候的朱麗葉有多大呢?不到十四歲,也就是十三歲多,當時的很多女孩在這個年紀已經生孩子了,她母親也是在這個年紀生下了她,也就是說,她們都是在十二歲左右結婚的。
雖然找到了另一個情婦,滿足了肉體的需要,但奧古斯丁的心里卻十分痛苦,因為他已經深知他愛的不是婚姻,不過是為了滿足肉欲而已。
所謂窮則思變,人的心靈在極度痛苦之時,也會思變,拋棄舊有的信念,去尋找新的信念。奧古斯丁正是如此。
走向基督 我們知道,此前他一直信仰的是摩尼教,其實他還在去羅馬之前,在迦太基時,他對摩尼教的信仰已經動搖了。那時候,愛讀書的奧古斯丁讀了許多譯成了拉丁文的古希臘羅馬的哲學著作,包括一些自然哲學家的著作,對他的觸動很大。
這是很自然的,要知道古希臘的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在這個時代都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但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偉大的科學家如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在好幾百年前就已經去世,古希臘人好幾百年前就在哲學與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摩尼教自然望塵莫及,只能望洋興嘆,奧古斯丁既然在古希臘羅馬哲學里找到了那些,而在摩尼教的經典里根本找不到,自然會對過去的信仰產生深度的懷疑。
終于,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跡,使奧古斯丁投入了基督的懷抱,這件事他詳細地記錄在《懺悔錄》第六卷里。
歷經此一奇跡之后,奧古斯丁終于大徹大悟,投向了基督的懷抱,成了一名至為虔誠的基督徒。這是公元386年夏天的事。
從此之后,奧古斯丁開始了全新的人生。第二年的復活節,奧古斯丁受洗,正式成為了基督徒。
此后,他決定回到家鄉。他先到了迦太基,在那里盤桓數日后,回到了家鄉塔加斯特。
在家鄉,他先獻出了自己的財產,然后又從朋友那里接受了一些援助,成立了一個規模很小的隱修會,大家集中生活在一起,天天討論他所喜愛的種種問題,即與基督教和哲學相關的問題。
他將自己的全部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為上帝服務之中,撰寫了許多著作,這些著作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證明基督教的真理性,證明從上帝那里可以找到一切所需要的知識,一切知識都在于對上帝的信仰之中。
到了公元391年時,他成了希坡的司鐸,從此遷居希坡了。
幾年后,希坡原來的主教去世了,奧古斯丁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主教,從此他的身份不再僅僅是奧古斯丁,而是希坡的主教奧古斯丁了,他在這個職位上一待就是30余年,直至去世。
此后,奧古斯丁的生平就比較簡單了:他寫作,他論戰,然后他死了。
他寫了大量的著作,為數達百部以上,成了史上最多產的哲人之一。
論戰對象主要有三個,一是摩尼教,二是多納特派,三是佩拉糾派,其中與佩拉糾之間的論戰耗時漫長,幾乎涉及奧古斯丁一生的后二十年,直到他辭世還沒有完。
奧古斯丁是在公元430年8月28日逝世的,享年76歲,在那個時代已經是罕見的高壽了。
當他辭世之際,羅馬帝國已經江河日下,眼看要分崩離析了,事實上,他臨死之際,野蠻的汪達爾人已經攻入了北非,甚至包括了奧古斯丁當主教的希坡,他就死于城圍將破之時。
奧古斯丁死后沒有留下任何遺產,因為他早已將所有財產都捐給了教會,就像他將自己的身心獻給了上帝一樣,但他給后人留下的是遠比金銀財寶等物質財產更加重要的財富,那就是他豐富的思想和眾多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