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醫大師的五谷雜糧養生粥
- 路志正
- 2940字
- 2020-03-11 14:30:48
夏季食粥,清熱防暑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陽氣外發,伏陰在內,人體陽氣運行也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于機體表面,所以此時也是新陳代謝的旺盛時期。
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具體來說,我們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自己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適當減緩速度,給自己一點兒空間。業余時間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游,盡可能地放松身體和精神。夏季炎熱容易心生煩躁,所以還應保持淡薄寧靜的心境,凡事順其自然,靜養勿躁。
立夏之后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的時刻。此時的飲食應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為原則。夏季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小米、玉米、山楂、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過咸的食物。
夏季適當食用冷飲有助于降溫避暑,但不可過食,以免損傷陽氣。《孫真人衛生歌注釋》中說:“盛暑之時,伏陰在內,腐化稍遲,瓜果園蔬,多將生痰,冰水桂漿,生冷相值,克化尤難。” 就是講夏季人體外熱而內涼,不可過食寒涼食品以傷陽氣,否則會出現消化不良、腹瀉便溏等病癥。
苦瓜瘦肉粥,解除上火煩惱
到了夏季,很多人都會出現煩躁、焦慮、激動、失眠等癥狀,這就是“上火“的一系列癥狀。中醫認為“夏日屬火,主心”,意思是夏季天氣炎熱,高溫會影響身體氣機的平衡,所以人就容易火氣大,情緒焦躁。
夏季煩熱上火的人,可以適當吃點兒苦味,苦瓜就是很好的除煩降火食物。
苦瓜瘦肉粥
原料:
苦瓜、粳米各50克,瘦肉25克,鹽、香油適量。
做法:
1.苦瓜洗凈,去蒂、籽,切丁;瘦肉洗凈,剁成蓉。
2.將粳米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到米粒黏軟,加豬肉煮爛后放入苦瓜丁,用鹽調味,出鍋時淋上香油即可。
苦瓜雖苦,但這道粥的味道卻不苦。《黃帝內經》中說“苦入心”, “苦”是指苦味的食物,而苦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苦味食物,性寒味苦,入心經,能夠燥濕堅陰,清除我們體內的濕熱。
清代王孟英也在《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所以夏季吃苦瓜清火要吃青色未熟的。
此外,苦瓜對中暑、痱子、結膜炎等都有一定的食療功效。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臟的作用。
除苦瓜外,杏仁、苦丁茶也有去火的作用。但是要掌握適量、適當的原則。中醫認為,瓜苦屬陰,骨也屬陰,氣同則入,所以,苦瓜走骨,骨重則行動不便。如果平日形體消瘦、手足心熱,有骨病者,要避免多吃苦瓜。
老鴨海帶粥,撲滅心火讓心臟無負擔
前文說過,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五臟為心,天氣過熱則上火傷心。吃苦味食物可以降火。然而光降火是不夠的,就像是房子著火了,僅僅撲滅火是不行的,還需要把房子重新修建起來,且要注重防火設置的配制,以防更大的火災,正如中醫上說的“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
夏天滋腎陰,可以選用鴨肉,與海帶一起煮粥。
可千萬別小看這道粥,這里采用了老鴨、海帶、鹽三種性咸的食材來滋補腎水、消除心火。
先看主要食材——鴨子,中醫認為,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鴨肉味甘、咸,性微寒。《日用本草》記載:“鴨肉可滋三陰五臟,清虛勞之熱,補血解水,養胃生津。”由此可見,鴨肉是很適于夏季滋補的食材。凡體內有熱的人,也適合進補鴨肉。鴨子和海帶更是絕配,既能滋補由高溫帶來的苦虛,又有降血壓的效果。
鹽作為調味品的同時,也是一種良藥,鹽味咸,性寒,入腎經,具有清火、涼血、解毒、軟堅等功效。《本草綱目》中最為推崇鹽,說:“鹽為百藥之王,百病無不用之,故服補腎要用鹽湯。”我們在夏季的時候,吃鹽能起到防止中暑、滋補腎水、保護心臟的目的。
老鴨海帶粥
原料:
老鴨100克,海帶50克,粳米100克,姜絲、蒜片、鹽各適量。
做法:
1.將鴨肉洗凈,切成小丁;海帶漂洗干凈,切成小塊;粳米淘洗干凈備用。
2.鍋內加水適量,將粳米煮到半熟,放入鴨肉絲、海帶塊、姜絲、蒜片后熬煮一個小時,調入味精即成。
薏米綠豆八寶粥,祛除身體濕氣
夏季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消瘦、身子發重懶得動、食欲缺乏、大便溏泄等癥狀,其實這是濕邪入侵的一種表現,古人稱之為“苦夏”。這是因為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形成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狀態,此時濕邪就易侵犯人體,濕有黏滯向下的特性,所以就會導致身重疲倦、食欲缺乏。緩解這些癥狀,需要清熱、利濕、消暑。
椰漿八寶薏米粥
原料:
紅棗20克,綠豆40克,薏米50克,鵪鶉蛋4枚,西瓜、玉米粒、湯圓、芋頭、冰塊、紅糖、椰漿各適量。
做法:
1.將各類食材洗凈,分開加水煮熟,盡量不要煮得太爛,撈出瀝干。
2.準備好冰塊,若是老人或體質虛弱等不能吃冰的人,則準備涼開水。
3.以上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倒入椰子汁中即成。
這道粥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又被稱為“清補涼”,是當地人夏日解暑的必備粥品。西南氣候高溫濕熱,最適合食用這種消暑祛濕的粥品。
這款粥的主材為薏米,在中藥的分類中,大致可分為解表藥、清熱藥、芳香化濕藥、利水去濕藥等二十余類,而薏米就是利水祛濕藥的代表,也是藥食同源的食材。如《本草正》中記載:“薏仁,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它就像疏通水道一樣,能把夏季積攢的濕氣排走。再配上消腫清熱的綠豆、西瓜等,很適合夏季消暑之用。
貼心小叮嚀
薏米雖好,但是《本草綱目》中把它列為妊娠忌藥,《本草求真》中也記載:“薏米,苦,津枯、便秘、陰寒轉筋,及有孕婦女,不宜食用”。
有人覺得薏米性涼,怕傷脾胃,有兩個解決的辦法,第一是和溫熱的食物一起食用,消除它的涼性,所以我們在粥里加入了紅棗。第二是炒制薏米以去寒涼,鍋燒熱,把生薏米放到鍋中,翻炒到黃色即可。
冬瓜蝦仁粥解熱毒,消除口瘡咽痛
到了夏季,很多人都胃口差,吃不下飯,似乎更喜歡去吃火鍋、串串香等高熱量、重口味的食物。雖然打開了胃口、痛快了嘴巴,但是長此以往,腸胃功能就會變差,積累了“熱毒”。身體有“熱毒”,表現出來就是長痘痘、口瘡、咽喉腫痛、身上出汗、口臭等癥狀,中醫上也稱之為“熱邪”,既是邪毒,就需要清熱解毒,下面我們介紹一款清熱解毒的粥。
冬瓜蝦仁粥
原料:
鮮蝦50克,冬瓜100克,粳米100克,鹽少許。
做法:
1.新鮮的蝦去頭,剔出蝦線;冬瓜去皮洗凈后切小塊。
2.鍋中放適量水,下米煮粥,待半熟時放入蝦仁和冬瓜塊。
3.轉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至粳米、冬瓜熟爛,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出鍋。
冬瓜雖然其貌不揚,卻是藥食兼用的良蔬,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冬瓜雖名“冬”,卻是真正的春播夏收的蔬菜,民間有“冬瓜入戶,不進藥鋪”的俗諺。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淡,性涼,入肺、大腸、小腸、膀胱經,有清熱養胃的功效。現代營養學顯示,冬瓜里含有的維生素C是西紅柿的數倍,一般水果更是望塵莫及。而且冬瓜不含脂肪,熱量少,能使體內脂肪轉化成熱能,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堆積,是減肥者最理想的食品。
夏天酷熱,身體里除了有熱毒,加上喝冷飲吃辛辣,很容易導致水濕凝滯,削弱脾胃功能,甚至出現水腫的癥狀,這個時候冬瓜就成了“解藥”,配上清淡、高蛋白的蝦仁,既清淡可口又解毒除濕,非常適合夏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