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論什么書的序言,總是寫于最后而放在最前,或者用以說明寫作的目的,或者作為對批評的回答和申辯。但讀者一般并不理會弘揚道德的用心和刊物上的攻擊,因此他們不看序言。事實就是如此,尤其是在我們這兒,這是令人遺憾的。我們的廣大讀者還很幼稚和天真,如果在寓言的結尾找不到幾句訓諭,就不明白寓意何在。他們看不出戲謔,感覺不出諷刺,教養實在太差了。他們還不知道,在規規矩矩的社會和規規矩矩的書里是不能公開罵人的;還不知道,現代文明發明了一種更銳利的、幾乎不見形跡的,因而更能置人于死地的武器。這種武器可以在甜言蜜語的掩蓋下給人以不可抗拒的、致命的打擊。我們的讀者好像鄉巴佬,聽了兩個敵對朝廷外交官的談話,就認定他們各人都為了深厚的友誼不惜欺騙自己的政府。
本書不久前錯蒙一些讀者甚至刊物的咬文嚼字,信以為真。另外有些人卻非常惱火,而且惱火得不得了,因為竟拿“當代英雄”這樣品行不端的人給他們做榜樣;還有一些人則鑿鑿有據地說,作者描繪的是他自己的肖像和他的一些熟人的肖像……真是老一套的、毫無意思的笑話!不過,顯然,俄羅斯生成就是如此:什么都可以更新,就是改不掉諸如此類荒謬的事。就連最離奇古怪的神話,在我們這兒都難免被斥為蓄意進行人身攻擊。
先生們,“當代英雄”確實是肖像。但不是某一個人的肖像。這是整個我們這一代人的缺陷充分發展而構成的肖像。諸位又會說,人不可能這樣壞。那我就問問諸位:既然諸位相信一切悲劇和浪漫故事中的壞蛋可能實有其人,為什么就不相信畢巧林的真實性呢?既然諸位欣賞離奇得多、荒謬得多的隨意虛構,為什么對這個人物,即使是虛構的人物,就不能馬虎點呢?是不是因為其真實程度超過了諸位所希望的?……
諸位會說,這于弘揚道德無益吧?得了吧!人們吃甜食已經夠多的了,甜食吃多了傷胃,很需要吃吃苦口的良藥,聽聽逆耳的忠言。不過,諸位聽我這么一說,可別以為本書作者狂妄,夢想成為人類缺陷的矯正者。絕不至于如此無知!作者只是樂于描繪他所了解的當代人;這樣的人是他不幸常常遇到的,也是諸位不幸常常遇到的。指出毛病,如此而已;至于怎樣醫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