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弗洛伊德觀點的總前提

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獨具慧眼,不盲目隨波逐流。弗洛伊德無疑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如此評價不單因為這一點,還有其他方面。他不斷地超越傳統思維的局限性,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精神領域的各種問題和現象,這一點令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即使他是天才,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他所置身的那個時代,考慮問題總會帶有那個時代的影子。雖然天才具有驚人的洞見,不過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注定要受到時代意志的影響。這些話聽上去像是陳詞濫調,不過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去了解弗洛伊德的著作受何影響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而且,對于那些務求更全面地理解復雜、抽象的精神分析理論構架的人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對精神分析史和哲學并沒有多么濃厚的興趣,在這些方面的知識也非常有限,所以對于十九世紀流行的哲學意識形態,以及弗洛伊德的思想觀點如何受當時的心理學派影響并不是特別了解。我的目的僅僅是深入探討弗洛伊德觀點中某些特定的前提,以便更好地理解他處理和解決心理問題的獨特方式。后面各章中我們還要討論這些精神分析在含蓄哲學的背景之下受到了何種程度的影響,但本章的目的只是對它們進行簡單的概括,并非要詳細地追根溯源。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弗洛伊德在生物學上的定位。他向來以科學家的身份自居,一再強調精神分析是一門科學。哈特曼非常精準地對精神分析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2],他說:“精神分析最重要的方法論優勢是它以生物學為基礎。”他在評論阿德勒的理論時就說過:“如果阿德勒能夠將權欲的生物基礎找出來,那將是非常偉大的收獲。”在哈特曼的心目中,這才是精神神經質的重要因素。

弗洛伊德的生物學定位方式有三個方面的影響,第一,他傾向于把化學與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看成是精神現象的起因;第二,他傾向于把決定精神體驗及其發生順序差異的基本因素看作體質或遺傳因素;第三,他傾向于把解剖學差異看作兩性間的精神差異的根本源頭。

第一個傾向最為關鍵,是弗洛伊德本能理論(“力比多”理論和死亡本能理論)的核心支撐點。弗洛伊德屬于典型的本能理論家[3],他相信精神生活取決于情緒內驅力,繼而假定這些內驅力具有某種生理基礎。他把本能看作內在的肉體刺激因素,它們連續作用,并且具有散播緊張的傾向。弗洛伊德還一再宣稱,這種說法令“本能”居于生理過程和心理過程之間。

第二個傾向意在讓人們重點關注體質與遺傳因素。這一傾向對于“力比多”理論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力比多”經歷了遺傳性所限定的幾個階段:口腔、肛門、陽具和生殖器階段。

它也促成了關于俄狄浦斯情結是一種普遍想象的假設。

第三個傾向是弗洛伊德的有關女性心理學觀點當中的一項決定性因素。表現最明顯的是“生理構造即命運”[4]這句話,在弗洛伊德雌雄同體的概念中,它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一個女人想成為男人,他認為這種愿望的本質是,她想擁有男性的生殖器;而男人不愿意表現得像個“娘們兒”,追根溯源是因為他們害怕被閹割。

第二個設想對歷史造成了負面影響。直到最近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才研究表明,我們在文化方面已丟失了自己的淳樸。十九世紀的人們對文化的差異性非常陌生,他們普遍傾向于把自己的文化特點籠統地看作全人類的共性。所以弗洛伊德也篤信,他所看到的并試圖解釋的人類現象,能夠代表任何一個地域的人。他這種局限性的文化觀與他的生物學假設混雜在一起。他感興趣的文化大多只是影響本能內驅力的方式,如環境的影響,小一點比如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基本認為文化現象就是生理本能的延伸。

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學問題的第三個特點是,他對價值判斷、道德評價要么采取回避態度,要么徹底漠視。這種態度與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自然科學家是完全符合的,所以只有在記錄和分析觀察中才能顯現出一定的道理。就如艾力西·弗洛姆所言,這種態度受到了自由時代的經濟、政治、哲學等領域所奉行的寬容原則所影響[5]。在后面各章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態度對“超我”等一些理論概念,以及精神分析治療產生了何等巨大的影響。

弗洛伊德觀點的第四個基本傾向是,他傾向于把精神因素看成是許多對立的矛盾體,他這種根深蒂固的二元論思想同樣源自于十九世紀的哲學心態體系,這種思想貫穿整個理論構想的始終。在這種僵硬的對立傾向下,他提出的每一個本能理論都變得方便萬能,仿佛所有的精神現象都容易解釋了。這種精神假設最具價值的闡述在于:弗洛伊德在“本我”和“自我”之間發現了二元論。他把這種二元論看成是神經質沖突和焦慮性神經癥的基礎。他的“女子氣”和“男子氣概”這一對立的概念,同樣表現出了他的這種二元論思想。這種思想的僵硬特點給它涂抹上了一種機械性的色彩,恰好與辯證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對弗洛伊德的假設倒是可以理解了:他認為A和B是兩個相互對立的群體,A所包含的因素與B所包含的因素一定不同。比如,“本我”包含了所有滿足情緒的欲望,而“自我”卻只擁有監督和抑制的功能。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認可這種分類的話,“本我”和“自我”確實可能包含著對某種目標的強烈追求,甚至這種現象還是一種常態。機械性思維的邏輯習慣也解釋了這一思想,即在一個系統中所消耗的能量可自動將其對立系統也耗竭。就好比施愛于他人就意味著自愛方面會削弱一樣。這種思想還體現在:一旦建立矛盾傾向,這種傾向就會一直存在下去。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認為兩種對立的傾向在相互作用的時候可能會彼此增強,而典型的表現便是“惡性循環”。

最后一個重要的特點涉及弗洛伊德的“機械進化論”觀點,與前幾個特點非常相似。由于大多數人并不是很了解這種觀點的內涵,但它對于理解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論又很關鍵,所以我要在這里多說一點。

我所說的進化論觀點是指這樣一種假定:某種事物現在的存在形態與初始形態雖不盡相同,卻是從前期階段一步步演化而來的。可能現在的形態與前期階段的形態并無相似之處,但若沒有前期階段,現在的形態就令人覺得難以理解。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的人們普遍奉行的科學思維便是這種進化論,這與當時的神學思維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個理論起初被應用在非生命體的物質世界中,但也涉及了生物和有機體這些方面。在生物學領域的杰出代表,無疑首推達爾文。實際上,它對心理學領域同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機械性進化論觀點在進化論思維當中屬于一種特殊形式的存在。它的本質含義是事物現在的形態由它的過去形態所決定,而且只包含著過去,在進化過程中,并沒有,也絕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新事物。所有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僅僅只是換了個表現形式而已,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威廉·詹姆斯曾說:“作為進化論者,我們必須緊緊地把握一個觀點,即所有新出現的玩意兒,都只是未經變化的原始物質重新排列組合的結果。[6]”這句話很好地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機械思維。談到意識的發展時,詹姆斯又說:“若就事論事的話,(意識中)原先不曾出現的因素,或新的性質,在任何晚期階段亦將不會出現。”他認為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意識并不是新出現的元素,那些單細胞生物就已經存在這種性質了。這一例子也側面提示我們機械思維所側重的是什么。若是這個側重點放在遺傳學上,就意味著會引來一些疑問,比如,事物在什么時候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而它又以什么樣的形式再現或重復自己?

想要看到機械思維與非機械思維各自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我們有很多常見的例子可以用來說明。例如,在水變成水汽這個問題上,機械思維會著重強調:汽只不過是水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而非機械思維會著重強調:汽盡管是由水變化而來,但是在變化的過程當中,它已經具有了新的特性,兩者受不同的法則制約,具有不同的功用和效果。又比如,針對機器自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的發展問題上,機械思維會指出在十八世紀初各種機器和工廠就已經存在了,所謂的發展只不過是量的發展而已;而非機械思維則會把關注點放在由量變帶來的質變,以及由質變引發的新問題上,如生產規模的革新、雇員群體的興起、新的勞工問題等。總而言之,非機械思維所關注的重點是,量變可導致質的飛躍。秉持這種思維的人所持的觀點是,以簡單重復過去或退化到初始階段來解讀有機體的進化過程,顯然是大錯特錯的。

若從心理學方面來觀照兩者之間所持觀點的差異性,我們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那就是有關年齡的問題。機械論者會認為,四十歲男人的理想只不過是他十歲時的理想的重現。非機械論者會認為,盡管成年后的理想很可能包含著童年時的理想,但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前者的內涵與后者肯定完全不同。比如,童年時對未來抱著某個夢想,希望將來的某一天能夠實現,但是到了四十歲,他的夢想或許基本上算是實現了,也或者意識到它根本無法實現,唯一的機會都已溜走,他卻仍抱著幻想不愿放手,那么這時的幻想必然充滿了失落和絕望。

弗洛伊德秉持進化論的觀點,但行著機械論的方法。他的假設有如模板,他認為:人在五歲前就已定型了,之后的反應和經歷都只是不斷重復五歲前的反應與經歷,再不會有新鮮的東西出現。他的這個假設在精神分析文獻中以不同的面孔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比如,在討論焦慮問題的時候,弗洛伊德提出:它的早期表現我們應當從何處而尋。沿著這條思路,他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出生是人類體驗到的最初焦慮,以后出現的種種焦慮都可以看成是這種焦慮的不斷重復。我們通過他的這種思維方式,也就可以了解為什么他非常喜歡將發展階段推定為種系發生的重復了。比如,他認為“潛伏期”是冰川期的殘留。這種思維也順帶表現出了他對人類學的興趣。他曾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聲稱:人類最為有趣的精神生活是原始人的精神生活,因為它可以代表人類發展的早期階段,是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部分。他企圖從理論上解釋,陰道感覺是由口腔或肛門感覺轉移而來,雖然這不怎么重要。可以說,弗洛伊德的這種企圖是為了進一步地闡述他那種機械論。

在弗洛伊德的強迫性重復理論里,經常能見到他的這種機械性的進化論。說得更具體一點,它的影響力可從他的固戀理論中看到,暗示了無意識無時間性理論,也可以從他的倒退理論及移情理論中看到。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觀點傾向于用過去來解釋現在,還能看出,他力圖將當前的傾向歸結給童年。

到目前為止,我只是將弗洛伊德的理論前提進行了一番客觀的介紹,并沒有添加自己的主觀評論,而且在以后各章中我也不打算這樣做,因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精神病學者的能力與興趣。對于一個精神病學者來說,哲學問題能否提供有用或有效的知識,才是其興趣的產生點。如果允許我預測它們的論證過程與結果,我會做出如下判斷:若想讓精神分析發揮出巨大潛力,就必須拋棄精神分析自身的歷史包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伽师县| 阿巴嘎旗| 罗江县| 泰来县| 大田县| 灵川县| 普定县| 临夏市| 南开区| 乌拉特前旗| 永清县| 邯郸县| 汉阴县| 永丰县| 安图县| 休宁县| 秦安县| 榆社县| 义乌市| 大埔县| 盈江县| 微山县| 环江| 东台市| 隆林| 凤台县| 凤凰县| 富宁县| 五台县| 上高县| 自贡市| 灵寿县| 承德市| 宜君县| 峨边| 太保市| 民乐县| 安西县| 永嘉县| 莒南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