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邏輯構造(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
- (德)魯道夫·卡爾納普
- 841字
- 2019-08-16 18:02:34
第13節 關于限定摹狀詞(1)
一個科學命題,只有在我們能指出其中出現的那些對象的名字的意謂(Bedeutung)時,才是有意義(Sinn)的。這有兩種可能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指示”,就是使所指的對象成為可感知的,然后以一種實指的手勢表示所意謂的對象,例如指著那座山說:“那是費爾德山”。第二種方法是我們稱為“限定摹狀詞”的一種確定表述。限定摹狀詞并不指明對象的一切特性以代替具體的感知,而恰恰是要訴諸直觀的。限定摹狀詞甚至也沒有指明對象的諸本質特征,而只是指出了我們可在所談論的對象范圍內認出這個所指對象的許多典型的特性。例如,“費爾德山”這個名字表示德國黑林山的最高峰,或距離弗賴堡東面多少公里的那座山。為使限定摹狀詞是有效的,僅僅摹狀句具有意義不夠,還必須在所涉及的對象范圍內至少有一個具有這些摹狀特性的對象,而且只允許有一個這樣的對象。因此,一個限定摹狀詞是否有所摹狀以及摹狀了什么,這個問題是不可能先天地決定的,而只有放到所涉及的對象范圍內才能加以討論。
在大多數情況下,正如在已提及的那些例子中一樣,限定摹狀詞指出所指對象與其他對象的關系。因此,對對象加以確定的問題最初似乎只是被每個摹狀詞給推后一步,而且最后還只能通過指示來解決。但是,正如我們即將看到的,在一種對象范圍內,即使不借助于指示,原則上也可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摹狀詞系統。不過,這種可能性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而且就某一對象范圍來說,我們不可能先天地決定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關于是否可能有一個限定摹狀詞系統的問題,對整個認識對象尤為重要。即使在這里我們也不可能先天地作出決定;正如我們在后面將要看到的,對這種可能性的假定乃是超乎主觀的純理性的科學之所以可能的必要前提。
參考文獻 關于限定摹狀詞(Kennzeichnung),參閱羅素和懷特海《數學原理》,第1卷第31頁及以下諸頁,第69頁及以下諸頁,第181頁及以下諸頁;羅素《數理哲學導論》,第168頁及以下諸頁;卡爾納普《邏輯斯蒂概要》,§7,14。(羅素用“description”,卡爾納普用“Beschreibung”,但我們這里是在另外一種意義上使用這個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