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一 財務管理準備
引導案例
鞍鋼的選擇:以財務管理為中心
各位讀者,你們認為企業的財務管理重要嗎?它在企業管理中占有怎樣的地位?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的案例。
曾以“鞍鋼憲法”聞名全國的鞍鋼,是擁有近50萬職工和80年歷史的國有特大型企業,為國家創造過600多億元的利稅,有著光輝的業績。但是,市場經濟的沖擊,曾使鞍鋼原有的管理模式面臨嚴竣的挑戰。一方面,產品庫存顯著上升,資金回籠十分困難,全國各地拖欠鞍鋼的貨款高達50多億元;另一方面,由于調整產品結構需要進行技術改造所帶來的資金壓力沉重。向銀行貸款,一是沒有那么多額度,二是即使能貸款卻負擔不起大量的利息。因此,鞍鋼不堪重負,陷入了“怪圈”。1995年1至2月,企業虧損2億元,且這種虧損局面一直持續了8個月。
以上不難發現,困擾鞍鋼的“怪圈”緣由在于資金。資金是企業的血液。過去由于忽視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鞍鋼一方面資金嚴重緊張;另一方面資金“跑、冒、滴、漏”現象嚴重,資金分散,賬號多達800多個。資金使用效率低,各單位只爭資金不計成本,亂投資、亂上項目,有限的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有的技術改造項目得不到預期的效益,相當一部分資金進入了“死點”,無法盤活。為此,鞍鋼制訂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財務管理和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模式。對資金使用引入了市場機制,實行資金限額總量控制,統一信貸,差別利率,有償使用。
鞍鋼在加強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的同時,還抓住了“成本”這個關鍵。鞍鋼對各單位按不同類型全面核定目標成本。主業生產單位的目標成本一律采取鞍鋼歷史上的先進消耗定額水平,并采用“倒推”的辦法,即從市場可接受的價格開始,從后向前,測算出每道工序的目標成本,然后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職工,使“企業重擔眾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鞍鋼就是通過這種嚴格的成本管理大大地壓縮了開支,降低了成本,使設備改造實現了低投入、高產出。
經過一系列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的變革,到1995年8月,鞍鋼終于遏制住了連年虧損的勢頭,在上繳利稅之后,實現利潤3.3億元,鞍鋼重現勃勃生機。
2018年,鞍鋼已建立起現代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財務共享發展之路。
推薦課前觀看“財務管理是什么”動畫視頻(高頓網校出品)。
那么,如何做好財務管理呢?志當存高遠,路自腳下行。本項目首先引領各位讀者對財務管理有一定的認知,培養起價值觀念,打好理財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