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團隊一定要會管績效:重新定義績效管理
- 朱衍強 黎峻瑋
- 1547字
- 2019-12-30 17:57:08
02 團隊績效管理中的七大“魔咒”
為了提升團隊的績效,周總嘔心瀝血制訂了一個業績計劃。計劃會之后,小鑫在一旁說:“周總就知道制訂計劃,是不是也應該告訴我們具體該怎么開始做啊?”章小萬笑著說:“這像我制訂的減肥計劃,就在計劃表上寫了‘瘦十斤’但沒具體內容。結果一年過去了,我不但沒瘦,反而胖了十斤。”
績效管理是團隊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工具,但是很多管理者并不知道如何運用這個有效工具,導致管理者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就像“魔咒”一樣困擾著他們,讓他們的績效管理“寸步難行”。
很多管理者像周總一樣,為了做好績效管理,煞費苦心地制訂績效計劃,但是最終因為員工不知道如何做,而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正是制約團隊績效管理的七大“魔咒”。
企業績效管理的核心不明確
績效管理的核心無外乎兩個。
為價值分配提供依據。依據績效管理,管理者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員工的績效,為員工的價值分配提供依據。
作為管理工具。績效管理是團隊管理的工具,能夠幫助團隊解決績效、薪資、晉升、獎金、員工工作積極性等方面的問題,并且還能夠幫助團隊尋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不斷改進、完善團隊管理工作。
管理者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
很多團隊的管理者在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以下情況。
放任不管。很多管理者制定績效管理后,就認為管理工作已經結束了,于是開始放任不管,將其他事情交給員工,管理者只關注最后的結果。
推卸責任。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管理者會在第一時間找到負責相關工作的員工問責,很少反思問題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團隊績效管理中的七大“魔咒”
績效目標沒有終點
績效目標沒有終點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績效目標過多。為了追求高績效,管理者在制定目標時,經常制定很多績效目標,而且目標之間沒有輕重和主次之分。這種“一手抓”的方式,讓很多團隊連一個目標都難以實現。
績效目標過大。很多管理者的野心大,希望一口吃成胖子。例如:團隊一個月的業績最多能做到10萬元,但是管理者定了一個50萬元的目標。可想而知,這種遙遙無期的目標只會讓員工選擇放棄。
績效管理的問題就像“魔咒”一樣制約著團隊的發展。
忽視了團隊的經營安全
單一財務指標。很多管理者評價員工績效的高低,采取的還是單一的財務指標。例如:這個月回款多少、利潤多少,忽視了其他業績指標以及員工個人能力的成長。這種只看重短期利益的績效評價方式,必然引發團隊員工的行為短期化。
難以均衡長期績效和短期績效。很多管理者只看重眼前利益,他們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短期績效上,而忽視了長期績效和團隊未來的發展,導致兩者難以平衡。最終,績效管理必然走向失敗。
一套指標無法牽引所有的員工
無法滿足新生代員工的需求。新生代員工是具有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一代人,他們喜歡追求有趣的、不一樣的事情,而單一的指標顯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過于傳統的指標沒有吸引力。很多管理者在實施績效管理時,設立的指標總局限于那幾個。這對追求新奇、有趣的新生代員工而言,很快就會喪失吸引力。
績效管理成了獎金細分的手段
一味地將績效管理當成獎金細分的手段的后果有以下幾種。
忽略自我成長。員工會因為一味地追求績效獎金,忽略自己的成長。他們甚至可能為了獎金竊取他人的勝利果實,對團隊文化產生負面的影響。
有效的績效管理不僅可以幫助管理者有序管理,還能幫助員工明確工作職責,實現高效工作。
員工關系不和諧。一旦所有的績效只和獎金有關,員工之間必然會出現明爭暗斗,導致內部關系不和諧。
忽視了員工的參與
績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許多管理者認為,績效管理既然是管理,那就是和員工無關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應該由管理者說了算。
員工參與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在管理者看來,績效管理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讓員工參與進來,顯得不夠嚴肅,并且降低了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