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團隊一定要會管績效:重新定義績效管理
- 朱衍強 黎峻瑋
- 1209字
- 2019-12-30 17:57:10
07 管理者的決心:管理不狠,績效不穩
章小萬的一位同事因為表現優秀,最近晉升為團隊主管。但是,自從當上主管后,他害怕因為晉升而疏遠了與同事的關系,于是團隊成員犯錯時,他基本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總是自己收拾爛攤子。一個月后,他發現團隊成員工作散漫,不愛主動解決問題,最終導致整個團隊的績效直線下降。
管理者的決心,對績效管理的成敗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許多管理者因為對績效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入,在實施績效管理時并沒有什么決心。尤其是新晉升的主管,因為害怕和團隊成員的關系變得疏遠,總是礙于面子,對績效管理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
造成管理者這種態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新生代員工的個性強,難管理。很多新生代員工是家里的獨生子,是從小被爸媽寵大的。所以在工作中,一旦管理者多說兩句,很可能第二天就會收到辭職申請。
擔心疏遠關系。管理者本來就很難和新生代員工走到一起,如果管理過于嚴格,只會讓員工更討厭自己、疏遠自己,從而產生更大的隔閡。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理者認為只要他們達成我要的目標就行,其他的無所謂。但是這種無所謂的態度,也會讓員工對績效無所謂。
管理者對績效管理得過且過的態度,很容易讓新生代員工產生錯誤的認識。他們會認為績效管理不過是形式主義,不必太在意。而許多管理者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最終使績效管理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美國當代法學家哈羅德·伯爾曼(Harold Berman)曾經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會形同虛設。”同樣的道理,管理者必須下定決心管理團隊的績效,否則就會出現“管理不狠,績效不穩”的現象。
用人要“狠”
管理切忌過于感性。誰都不想當個“狠角色”,尤其是團隊的管理者。因此,在遇到問題時,管理者為了顧及下屬的情緒,往往會選擇“放過”。
管理者要“狠”抓績效管理
但是這種方式不但不能警醒員工,反而給了員工再犯錯的機會,會給績效管理工作增加很多困難。
要嚴格遵守規則。一名明智的管理者必須堅持原則,該處罰處罰,該獎勵獎勵。如果你礙于情面,降低了自己的標準,放低了對團隊成員的要求,你的團隊將會養出一些“老油條”“小綿羊”。很多管理者認為這樣做是通情達理、體恤員工,但實際上,這是對員工最大的不負責,只能助長他們的肆意妄為和懶惰。
決心要“強”
管理者做好表率。執行力是管理者表決心最好的方式,為此,在制訂績效計劃后,管理者首先應該行動起來,進而帶動團隊成員。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會形同虛設。——美國當代法學家哈羅德·伯爾曼(Harold Berman)。
跟蹤績效管理過程。制定績效管理體系后,關鍵的工作就是對整個績效管理過程進行跟蹤和檢查。很多時候,導致績效管理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執行力不強,即對整個過程把握不全面、遺漏問題太多,使績效任務難以完成。
獎懲到位。獎懲也是表現管理者決心的關鍵因素。遇到需要獎勵的時候,管理者總覺得獎勵太多損失了自己的利益;遇到需要懲罰的時候,管理者又覺得懲罰太狠會導致員工離職。其實只要嚴格按照獎懲規則進行獎罰,員工一定會心服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