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為王:股權激勵、股權合伙、股權投融一本通
- 包啟宏
- 2034字
- 2019-12-20 18:37:29
第二章 股權激勵要避免的陷阱——六大致命錯誤
如何讓股權激勵不是分企業家的錢,而是分市場的錢
隨著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民營企業成了股權激勵的主力軍,很多民營企業家紛紛效仿,但因為有些企業家急于求成,沒有對股權做任何研究,或者僅僅聽了某一堂股權課程,就在自己的企業啟用股權激勵政策,也不管是不是適合自己的企業就盲目跟風,結果往往與初衷大相徑庭。
我帶團隊做股權激勵十幾年了,見過很多企業家盲目啟用股權激勵,導致企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每次看到企業家為了彌補錯誤而疲憊不堪時,我就為他們感到惋惜。下面,我把股權激勵常犯的六大致命錯誤總結出來,希望能給讀者一些借鑒和思考。
Z公司前段時間空降了一名市場部總監,是Z公司王董事長花高薪并且配給7%實股招進來的,王董本想著市場部總監一定會讓公司的市場部業績倍增,然而半年以來,市場部業績一路下跌,人員不斷流失,竟然遭遇了公司史上最低谷。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董憂心忡忡地找到我,對我說:“包老師,我花大價錢聘請總監,也給了他股權做激勵,卻為什么公司走向了下坡路呢?”
以上案例是很多企業家做股權激勵時會遇到的情況,以為找了個高手就能讓企業起死回生或一日千里。我根據上例中王董的問題,再詳細分析一下。
1.在對方沒有為公司做出任何貢獻時,股權就已經到位了
這種方式從本質上講已經不是股權激勵,而是一種股權獎勵了。激勵的核心是承諾員工做到何等貢獻時,再給何等的激勵,其標的物是未來的實際貢獻。而獎勵的核心是不管員工能否做出貢獻,都要給其確定數量的激勵,如果是基于員工過去對平臺的實際貢獻還可靠一些,但在實務操作中,更多的情況是很多企業家給予的股權激勵往往是基于某激勵對象過去在其他平臺的能力和貢獻,給予其多少股權的,而且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很可能直接給實股,就像案例中的王董一樣,這樣雖然激勵對象會感激你給出的優厚條件,但這種感激很難確保他全力以赴地為企業做出更多的實際貢獻。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要想讓人們不斷全力以赴地好好工作,只有讓員工明確需要做到什么樣的實際貢獻,才能得到什么樣的實際激勵。換言之,人們最強的奮斗動力不在于已經獲得多少,而在于有獲得預期但還沒獲得的過程,一旦獲得了,則奮斗的動力必將大大降低。要想讓人們持續擁有高強度的奮斗動力,就要持續強化這類“明確的獲得預期”。
海豚訓練員是如何訓練海豚的,就是讓海豚在每做對一個動作的時候,都得到一個正向的獎勵:如有小魚吃,或者贊賞的撫摸。在不斷的正強化過程中,海豚就會逐漸完成越來越漂亮的組合動作。海豚為何愿意持續全力以赴地努力訓練?因為它有個“明確的獲得預期”:小魚或贊賞的撫摸。
股權激勵的原理與邏輯與訓練員訓練海豚其實是相通的,但上例中王董的激勵方式和我們的激勵原理是違背的,因為他給予的不是獲得預期,而是直接的獲得。直接的獲得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起不到持續激勵的作用,反而會降低激勵對象的奮斗動力,因為一旦沒有“明確的獲得預期”,持續奮斗的動力必將迅速退化。
對比“獲得預期”和“獲得”,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獲得預期”是拉力,原理是靠獲得的預期拉動激勵對象保持持續的奮斗動力;而“獲得”是推力,只有企業不斷給予“獲得”才會讓激勵對象保持持續的奮斗動力。
“獲得預期”是讓激勵對象用實際貢獻交換企業的實際激勵,而“獲得”則是用實際激勵交換激勵對象的未來貢獻,但已經獲得的激勵對象一般很難持續創造未來貢獻。
“獲得預期”的重心在于創造更多價值再獲得分配,而“獲得”的重心是現在就進行分配,分配后能否在未來創造價值是很難保證的。
2.只對空降兵進行激勵,很容易導致非空降兵的不平衡
我們不會羨慕奧巴馬當總統、不會嫉妒巴菲特賺那么多錢,但如果是我們的親戚朋友或鄰居晉升發財了,我們心理就會不平衡。原因是,陌生人往往只是萍水相逢,點頭之交,大多與自己毫不相關,即便有過嫉妒,也會很快消除;然而親近之人并非如此,朝夕相處,關系頗深,會做比較,一旦產生嫉妒,就會很難化解。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公司的股權激勵中。我們在實務操作中,經常會發現有的企業不做股權激勵還好,一做股權激勵結果不是股權激勵,而是股權激怒,表面上看是激勵了一部分人,實際上卻激怒了一大批人,這種激怒的根源就來自某種意義上的“不公平”。
在股權激勵中,如果只有空降兵有股權而其他人沒有,尤其是如果跟了企業家很多年的創業元老沒有,可想而知那些創業元老必然會產生誤會和矛盾。
那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
企業家在做股權激勵時,給誰或不給誰,誰給多少等都必須有明確的理由和依據,這樣才能讓激勵對象感到平衡,不會出現激勵不成反內訌的局面。
股權激勵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分股份,而是通過股權激勵這一種方式激勵團隊更好地拓展市場、提高銷售、增加利潤。如果股權激勵不能明顯起到這3個作用,建議企業家先暫緩實施,因為這不是股權激勵,而是股權獎勵。
企業家永遠要記住:股權激勵不是企業給予的,而是激勵對象通過為企業拓展市場、提高銷售、增加利潤這樣的戰功交換而來的。
股權激勵的本質是交換,不是給予!
交換必贏,給予必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