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銀行家的夢想
馬克斯·瓦爾堡有一個夢想。馬克斯是一個擁有多重身份的人,他是一個猶太人,一個德國人,一個大家族的家長,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私人顧問。但除此之外,馬克斯從未忘記自己首先是一個銀行家。這個身份是瓦爾堡祖輩辛苦奮斗的成果,它既是一種恩寵,亦是一種詛咒。
瓦爾堡家族的故事從17世紀的漢堡開始。200多年后,馬克斯繼承的是一筆驚人的家業。以他為首的M.M.瓦爾堡銀行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私人銀行。經過多年經營,瓦爾堡銀行也已經成為德意志帝國最大的商業銀行。
作為一個銀行家,馬克斯一直認為自己最大的職責就是確保資金充沛并能妥善利用。在德國崛起之前,這往往意味著想方設法從四處籌集款項以確保德國能夠迅速發展。但在馬克斯成為家族的掌門人后,銀行家的任務隨著德國地位的變化而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作為已經興起的工業大國,德國已經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投資。
海外投資——這是馬克斯為這一問題想出的解決方案。熟悉金融歷史的馬克斯深知,這是一個崛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大英帝國雄霸天下的證據之一就是英國人的投資亦同樣遍布天下。從香港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世界上每個角落都能找到倫敦資本的身影。
和戰爭不同,經濟并非零和博弈。在馬克斯看來,海外投資是一條可以多方共贏的道路。作為投資方來說,英國不正是通過海外投資讓國內多余的閑置資本有了出路并贏得高回報嗎?除了經濟利益之外,海外投資還讓越來越富庶的德國手頭閑置的資金開始多了起來。此時,銀行家的任務是讓這筆資金能夠運轉起來。
英國的政治勢力范圍得到空前的膨脹,并為英國國內生產的多余產品找到了穩定的出口途徑。與此同時,海外投資還擴大了英國的文化、制度等軟實力,讓其獲得了世界范圍內的尊重和影響力。
接受英國人投資的海外國家在這一過程中也是受益匪淺的。19世紀的諸多發明都需要大量的沉沒成本,而這正是不發達的國家所缺乏的。這些國家有資源、有潛力,資本成了唯一限制它們發展的“東風”。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英國投資往往是這些國家一飛沖天的最佳選擇。
在1812年還被英國人火燒首都華盛頓的美國人不就因為不計前嫌、繼續大量引入英國資金而成為強國的嗎?如果沒有英國人源源不斷的資本,美國人單憑自己根本沒有實力建立四通八達的鐵路系統。沒有鐵路意味著美國人根本無法利用自己國家的地大物博,無法降低商品的運輸成本、打造全國化的市場經濟,無法促進社會的流動性和開發荒蕪的西部。正是因為英國資本的注入,條件得天獨厚的美國現在才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而英國人則獲得了高額的回報。
這些難道不正是馬克斯可以為德意志帝國和威廉二世所做的嗎?雖然大片的土地已經被英國人和其他歐洲人所占有,但世界上荒蕪的處女地依然很多。通過在那些地方投資,德國可以在世界中得到自己應有的份額,借此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德國商人可以通過海外投資獲得資本的高額回報并拓展海外市場;得到德國投資和支援的弱國則可以借此機會富庶起來,讓當地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作為一名銀行家來說,共贏無疑是最好的結局。作為一名剛剛獲得德國公民權的人來說,這也無疑是馬克斯能夠為祖國和皇帝威廉二世獻上的最好的禮物。作為猶太人,馬克斯不能為帝國披掛上陣,因此海外投資是他一生經驗和運籌帷幄的結晶。馬克斯深信,重復大英帝國走過的道路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在為國為民的動機背后,馬克斯也看到了海外投資為瓦爾堡家族帶來的利益和機遇。同樣身為猶太豪族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就是通過作為英國資本和海外市場的中間商而變成世界最有權勢的金融世家的嗎?即使不能一蹴而就取而代之,瓦爾堡家族至少應該可以和紐約的摩根家族分庭抗禮,畢竟其起家的根本也不過是作為倫敦投資者和美國實業家之間的橋梁。既然這些家族可以做到,瓦爾堡家族為何不能利用德國資本勢力擴張之際一舉成為聞名天下的金融豪門?
在理清思路之后,馬克斯和德國開始一步步實現自己擴張海外的設計。從拉丁美洲到非洲,有英國人的地方也逐漸能夠看到德國人的身影。在屬于英國傳統勢力范圍的中國,德國投資商也積極地加入面向中國的借貸、投資行為中。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到了1914年,德國的海外投資已經隱然有可以和英國抗衡之勢。
在德國逐步走向世界之巔之際,馬克斯不會想到,自己熱衷的海外投資最后會把祖國推向萬劫不復之地。在之后的30年中,威廉二世將喪失皇位,德意志帝國將不復存在,1000萬德國人將因為戰爭而死去,德國數百年積攢的財富將灰飛煙滅。在世界范圍內,超過7500萬人也會因此而喪失自己的生命,被摧毀的財富更是無以計數。
馬克斯的遭遇不過是近200年以來的滄海一粟。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逐漸變得越來越小,以至于在人類千百年歷史中,十分罕見的海外投資慢慢變成了家常便飯。面對這個“新玩意”,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從理論上來說海外投資有百利而無一害。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因為改革開放、吸引外資而崛起的中國。無論是海外投資者還是中國人自己都因為投資而獲得了豐厚的利益,最終實現了共贏。
然而,“老鼠與人的最好打算常常落空。”海外投資固然有成功的案例,但鎩羽而歸者不在少數。像馬克斯這樣極端的案例更是因此而國破家亡。由于海外投資是這樣一柄鋒利的雙刃劍,以至于連海外投資最直接的受益者——那些無論未來成敗都可以從海外大把拿錢的人們都對海外投資疑惑不已。“門口的野蠻人”的出現,對自己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弊?這是所有希望從海外拿錢的人們都必須考量的問題,畢竟“拿人手短”,因為接受國外投資而亡國的人也不在少數。此類投資通常被稱為“熱錢”,因為這些資本對于經濟發展毫不在意,唯一關心的就是獲得高回報。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即使是摧毀當地的經濟也“在所不辭”。這些前車之鑒使得那些深信海外投資有益無害的人們也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永遠對“帶禮物而來的希臘人”心存警惕。
無論是投資者、資金使用者還是馬克斯這樣為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商,都不禁提出同一個問題:這筆來自異國他鄉的投資和熱錢,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