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安碑林博物館

地址: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15號

交通:西安火車站坐游7路或258路至省政務大廳站下

門票:旺季75元,淡季50元

文保等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評級:★★★★★


絲綢之路是一條宗教文化傳播的通路。公元635年,玄奘已經向西走完了這條路,正在印度北方的那爛陀留學,學業未成,離回歸中原的日子還遠。但在這一年,長安城迎來了另一個宗教的使者 ——敘利亞景教士阿羅本。

初唐時,李氏王族崇奉道教,但對其他宗教也保持了包容的態度。玄奘西行,實際上是以偷渡的方式走出了大唐的國土,然而唐太宗后來不僅沒有追究玄奘的偷渡之罪,反而答應資助其譯經事業,這便是宗教寬容的例證。對于攜帶著真經從西亞遠道而來的景教士阿羅本,唐太宗也禮遇有加,特派開國老臣房玄齡前去迎接。

所謂“大秦”,是羅馬帝國在漢文典籍中的名字,這時西羅馬帝國已然滅亡,實指東羅馬帝國。所謂“景教”,就是基督教中的聶斯脫利派,信奉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脫利所倡導的教義。這個教派形成于5世紀,由于被判為異端而向東方逃跑,在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有一定發展,之后獲得了波斯國王的保護。

第一個來到中國的基督教傳教士阿羅本,就是從波斯入唐的。這時的波斯已然與唐建立起密切的交流,而唐也將在阻擋阿拉伯擴張的進程中出力。20多年后,公元661年,唐將王名遠將被派遣為吐火羅道置州縣使,專程赴吐火羅阿緩城,創置吐火羅(今天的阿富汗北部興都庫什山與阿姆河上游之間一帶)、波斯等十六羈縻州兼都督府。此后中亞內陸諸國在名義上都會列置為唐朝州府,旨在遏制來自阿拉伯半島的“大食”的擴張。

一年后,唐又罷廢波斯都督府,恢復波斯國名,冊拜王子俾路斯為波斯王,公開支持以吐火羅為基地的波斯復國斗爭。在俾路斯去世后,唐又冊拜其子泥涅師為波斯王,從長安啟程返回吐火羅,主持抗擊大食的復國斗爭,而名將裴行儉率兵護送。直到公元750年的怛羅斯(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江布爾州)之戰,由于隨行的回紇葛邏祿部叛變,唐將高仙芝慘敗于大食,唐朝的勢力才開始撤出中亞。

阿羅本向唐太宗解說了景教的奧妙,唐太宗深受觸動,以為景教教義“玄妙無為” ——李唐王朝首崇道教,唐太宗似乎是在以道教理解景教。不管怎樣,唐太宗畢竟還是下令在京師義寧坊為阿羅本建造景教寺,亦稱大秦寺,度僧21人。唐高宗即位后,又冊封阿羅本為“鎮國大法主”,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就此在長安城開枝散葉,以至于“法流十道”“寺滿百城”。

近150年之后的公元781年,步阿羅本的后塵而來到中原的景教士景凈,終于完成了一樁心事 ——由自己撰文、呂秀巖書寫的石碑刻成了。在這篇漢文寫就的文章中,景凈以阿羅本的個人傳奇為引子,運用儒道佛經典和史籍典故闡釋了景教的教義,追述了從阿羅本以來的中原景教發展史,贊美了唐太宗、唐高宗等幾位皇帝的支持。這就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上基督教的十字架與佛教的蓮花座相映,漢文、敘利亞文共存。這塊見證了絲綢之路上宗教傳播的傳奇之碑,如今被安置在西安碑林。

無論你是不是書法愛好者,西安碑林都會為你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碑林初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即公元1090年,初衷是集中保護唐開成年間的《十三經》石碑。以后歷經金、元、明各代增添,石碑越積越多,最終密密成林。如今的西安碑林位于西安市三學街,共有七個陳列室、七座游廊和一個碑亭。就算對書法只有一知半解,僅僅是行走在密密成林的石碑之間,也會覺得像石料一樣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想象一下撥開泥土發現漢字顯露出來的那一刻。有很多時候,正是這些碑刻揭開了籠罩在古人身上的迷霧,從歷史事件到美學情懷上都讓我們有了收獲。

在西安碑林,另一方有趣的石碑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其上刻寫了唐太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唐高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三藏法師玄奘的謝表、一段佛經譯文。這塊碑上字字都出于“書圣”王羲之,然而王羲之生在東晉,就算是給兩位皇帝和絕世高僧寫字,也不可能穿越到300年后的唐朝。

這塊石碑是慈恩寺僧人懷仁的心血。在24年里,懷仁收集、拼湊王羲之的筆跡,終于在公元672年完成此碑,它的別名“集王右軍書圣教序碑”,就表達了這一層含義。相傳在收集筆跡時,懷仁開價一兩金換一字,“千金帖”的名號就是這樣來的。此碑廣采王書之長,非常注重變化和銜接,摹刻亦頗為精到,足以代表王氏之書的精華。

至于這塊石碑背后的故事,則不得不提三藏法師玄奘——沿絲綢之路西行的中原王朝僧侶中最著名的一個。

西安碑林

碑額

明天啟三年,即公元1623年,在陜西西安城西面約70千米的盩厔縣(即今周至縣),一位農民在挖土建屋時掘出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全碑高2.36米,寬0.86米,厚0.25米,重約2噸。通觀碑面,可發現景教元素與中國既有宗教文化元素的融合。碑額刻有一個十字架,環繞十字架的是祥云,又有蓮花座烘托。正中頂部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下有楷書漢字32行,每行62個字,碑文共計1780字,首題為“景教流行中國頌并序”,下署“大秦寺僧景凈述”。碑底和兩側有古敘利亞文教士題名。此碑被埋于地下,很可能是在唐武宗會昌五年(即公元845年)大滅佛教之時,景教亦被視為“邪法”,遭到致命打擊。

碑身

作為一件珍貴的宗教文化交流實物證據,此碑從17世紀開始獲得了巨大的關注。許多西方傳教士得知石碑出土的消息后,爭相傳拓,把碑文譯成拉丁文介紹到歐洲,其中就包括在華耶穌會士金尼閣(Nicholas Trigault)。當地人怕此碑被傳教士盜走,把碑秘密轉移到附近的金勝寺內。20世紀初,丹麥人傅里茨·荷爾姆(Fritz Halms)曾出3000金買下此碑,準備運往倫敦。清廷得知消息后,立刻通令陜西巡撫制止,陜西巡撫派陜西學堂教務長王獻君與荷爾姆協商,最后荷爾姆獲準將復制品帶回倫敦。荷爾姆后來又復制了一批,分派各國大學和朝鮮金剛山長安寺。1907年,陜西巡撫下令將原碑安置在西安碑林,即如今的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文拓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信丰县| 岚皋县| 新干县| 南漳县| 安岳县| 金寨县| 临清市| 奎屯市| 景德镇市| 綦江县| 汪清县| 彭水| 株洲市| 石首市| 嘉禾县| 黄陵县| 化隆| 行唐县| 凤阳县| 中方县| 杭州市| 平乡县| 姚安县| 科技| 和政县| 新泰市| 彰武县| 左贡县| 仪陇县| 西峡县| 深州市| 海盐县| 合作市| 唐海县| 宝坻区| 西平县| 东莞市| 仁布县| 连云港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