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該懂的遺傳學(xué)
- (美)伯頓·格特曼 (加)安東尼·格里菲斯 戴維·鈴木 塔拉·卡利斯
- 995字
- 2019-07-15 18:09:50
核型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利用已有的對有絲分裂的認識,再仔細審視一下染色體在分裂過程中的移動行為了。我們把一份血液樣本加入含有培養(yǎng)基的試管中,如此一來,血液中的白細胞便可以在其中生長存活。經(jīng)過數(shù)日的增殖之后,我們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處理試管中的細胞,該藥物能夠阻止紡錘體的形成,使所有分裂的細胞都停留在中期,而此時,染色體的濃縮程度最高、光學(xué)形態(tài)最清晰。華裔科學(xué)家徐道覺(T. C. Hsu)曾發(fā)現(xiàn),如果把細胞放入鹽濃度低于正常生存環(huán)境的溶液中,它們就會吸收水分并腫脹,擠壓染色體,促使它們舒展和分散,這樣更便于觀察。
把這些細胞涂抹在顯微鏡的載玻片上,置于鏡下觀察,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它們的染色體組成,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拍照(見圖5-4[a])。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染色體的長度和形狀都不同:有的染色體長,有的染色體短,不同染色體著絲粒所在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不僅如此,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確定的、特征性的染色體數(shù)量,如人類擁有46條染色體。對人類和絕大多數(shù)動物而言,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人類的46條染色體可以被分為23對(見圖5-4[b]),我們把按編號次序整齊排列的染色體圖像稱為核型(karyotype),在診斷某些遺傳疾病時,核型的價值無與倫比。

圖5-4 染色體核型
想要獲得染色體的核型,可以將處于有絲分裂期的細胞涂布于載玻片上,這樣便于對染色體進行觀察和拍照。隨后,對照片中的同源染色體進行配對,挑揀出成對的染色體后再有序排放,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對染色體組進行檢查了。
形態(tài)相同的兩條染色體被稱為同源染色體(homologs),我們稱這兩條染色體是“同源的”(homologous)。在給人類染色體編號時,一般是從最長的一對開始,依次從長到短,直到最短的那一對時,我們會在男性和女性之間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區(qū)別。女性有23對染色體,而男性身上成對的染色體僅為22對,還有兩條染色體看上去比較奇怪,其中一條比另一條短了許多。這條格外短的染色體是Y染色體,另一條相對較長的則是X染色體。而我們在女性中看到的那兩條相同的23號染色體,實際上是兩條X染色體。顯然,X染色體和Y染色體與個體的性別有關(guān)。其他22對同源染色體是每個人都有的,不論男女,所以它們被稱為常染色體(autosomes)。人類的染色體之所以成對存在,顯然與每個人都有父親和母親有關(guān)。每個人的誕生都始于精卵的結(jié)合;每個配子都攜帶了23條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故而由它們結(jié)合形成的合子就有了成對的染色體。
探討至此,我們便可以進入有性生殖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