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書
- 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
- (波蘭)布魯諾·舒爾茨
- 8439字
- 2019-07-15 17:20:18
1
我簡單明了地稱其為書,不加任何修飾或限定語。這份節制之中蘊含著無奈的悲嘆、沉默的妥協,因為在恢宏的超驗世界面前,沒有哪個詞藻、哪個暗喻,可以閃閃發光,氣味彌漫,可以恰如其分地表現那種由恐懼引發的戰栗,及指向無名之物的不祥預感,而后者在舌尖留下的第一道滋味,已然超越了我們狂喜的極限。當一個人面對如此無窮無盡、不可估量的偉大事物時,形容詞的堆砌和修辭手法的豐富多樣又有什么作用?再說,任何一位真正的讀者——這個故事只為他而寫——無論如何都將與我達成共識,只要我直勾勾望著他的眼睛,奮力傳遞我本人的意圖。銳利的一瞥,或抓住他的手輕輕一捏,皆可使之恍然大悟。那本書的輝煌內容,會讓他狂熱地喜愛,目光灼灼。想象的桌案把我和讀者隔開,然而在它下面,我們將秘密地互相握手,不是嗎?
那本書……在童年清晨的某處,在生命的第一個破曉,地平線散發著溫柔的光芒。那本書放在父親的桌子上,尊貴而榮耀,而他全心全意地浸淫其中,用舔濕的指尖耐心地不停摩挲它印花的書脊,直到空白的紙頁晦暗不清,并詭異地涌起一道讓人愉悅的預兆。突然間,它一片片剝落,露出一塊孔雀眼似的碎屑,令閱讀者激動得雙眼蒙眬,把視線轉向一個色調已超凡入圣的貞潔黎明,轉向一抹藍得純粹至極、不可思議的潮氣。
哦,那脫落的薄翳!哦,那光明的侵襲!那幸福的春天!哦,父親!……
有時候,父親會起身離開,留下我跟那本書共處。輕風吹得它嘩嘩直響,而其中的插畫隨之翻騰躍動。
正如書頁被風掃過,將顏色和形狀吹散,一道戰栗穿過文本,從字里行間解放了大群的燕子和云雀。它升上半空,一頁一頁散落,浸滿色彩,溫柔地彌漫在美景之中。有時候,那本書躺著一動不動,風繞著它靜靜吹拂,像打開一朵巨大的玫瑰。花瓣一片又一片,一層又一層,全都昏暗無明,柔若絲絨,如夢似幻,徐徐呈現一枚藍色瞳孔,好像一顆五彩繽紛的孔雀心,或一個喧鬧的蜂鳥巢。
事情發生在很久以前。母親還沒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我獨自跟隨父親,在我們的房子里度日,那時它簡直像這個世界一樣廣大無邊。
燈盞上垂掛的菱形水晶,使屋子充滿斑斕絢麗的光芒,如一道彩虹遍布所有的角角落落。當吊燈晃來晃去時,整個房間便在虹霓的碎片中盤旋,仿佛七大行星已經移形換位,環繞著彼此轉圈。我喜歡站在父親的雙腿間,分別從兩邊抱柱子似的抱緊它們。有時他在寫信。我坐到桌子上看得如癡如醉,他歪歪扭扭的潦草簽名很難辨認,纏繞卷曲的線條就好像花腔女高音歌手的顫聲。微笑從墻紙上萌發,一只只眼睛破繭而出,凌空翻筋斗。為了哄我高興,父親用一根長長的吸管吹泡泡。它們在五光十色的半空炸裂,或撞到墻壁上,而它們的色彩仍滯留于空氣中。
后來,母親出現了,早年那段明亮如詩的田園生活隨之終結。我受到母親愛撫的誘惑,把父親撇在一旁,開始轉入一條全然不同的新軌道,既無假日,更無奇跡。如果那本書不是偶爾闖進某個夜晚的某個夢境,我肯定就把它永遠遺忘了。
2
某個昏暗的冬晨,我早早醒來——在層層堆疊的黑暗之下,冷峻的黎明閃耀于深淵底部——眼皮下方依然擁擠著眾多模糊的形象和符號。我不由自主地卷入夢幻,看到了那本書,它陳舊不堪,久已失落,如今卻喚起種種悔恨來折磨我。
旁人沒法理解我。他們的愚鈍令我大為惱恨,父親和母親轉而成為我不斷糾纏、攪擾的對象。
我打著赤腳,只穿睡衣,激動得直哆嗦。我在父親的書架上翻找那本巨著,既生氣又失望。我試圖向一群昏頭昏腦的聽眾描述一件根本無法描述的物品,可是沒有任何詞句,也沒有任何一張由一根顫抖的長手指所勾繪的圖畫,能夠展現這本書的面貌。沒完沒了的復雜而自相矛盾的解釋,讓我精疲力竭。我在無助的絕望里失聲痛哭。
父親母親站在我身旁,深為困惑,因自己的無能而頗感羞慚。本質上,他們并不是毫無罪責的。我強烈的怒火、質問的語氣,讓我顯得大義凜然,委屈十足。他們拿來各種各樣的圖書,塞到我手里。我激憤地把它們統統扔掉。
其中有一本,是一冊厚實的大部頭,父親一次次將它推給我,滿含羞怯的鼓勵之色。這是本《圣經》。我翻開它,瞧見書頁上游蕩著大批動物,它們擠滿街道,不斷涌入岔路,向遙遠的國度進發。我看到鳥群在天上排成“人”字形展翅飛翔,還看到一座無比巨大、上下顛倒的金字塔,它遙遠的尖頂與諾亞方舟相觸。
我抬頭瞪著父親,眼中滿是責備?!澳阋欢ㄖ溃赣H,”我哭喊道,“你一定知道。不要裝了,別再支支吾吾的!這本書把你出賣了。為什么你給了我一本仿冒的、復制的偽劣之作?那本書你藏到哪兒去啦?”
父親扭頭望向別處。
3
好幾個星期一晃而過。我最初的亢奮慢慢消退,安靜下來,但那本書的影像仍在我記憶深處持續燃燒,光焰熊熊。這是一部沙沙作響的宏大法典,一本狂暴的圣經,疾風吹過它的書頁,如同劫掠一朵巨大的、零落凋謝的玫瑰花。
看到我逐漸平復下去,有一天,父親小心翼翼地接近我,溫言款語地建議道:“其實,世間有許多書。而那一本不過是我們年輕時相信的一個神話,當人年歲漸長,就不會再認真看待這類事情了。”當時,本人的見解已自成一格。我知道,那部書是一個假說,是一項使命,進而體驗到重大的責任沉甸甸地壓在肩頭。我不答一語,滿臉不屑,忍受著痛苦,堅持著頑固的驕傲。
事實上,我已經找到那本書的幾張殘頁,這些為數不多的可憐碎片,因怪異的命運而落在我手里。我視之如珍寶,藏得嚴嚴實實,絕不讓外人窺到,那本書的徹底瓦解令我萬分悲痛,并深知不能期望任何人會欣賞這沓破爛不堪的紙頁。事情的經過如下:
冬季的某一天,我撞見正在做家務的阿德拉,當時她拿著掃帚,倚著一張書桌,桌面上擱了幾張紙。我往她胳膊上靠,與其說是對那些紙感到好奇,不如說是想再次陶醉于她芬芳的體香,她那青春的魅力,向我覺醒不久的感官展露無遺。
“瞧,”姑娘柔順地任我挨住她身體,說道,“有誰的頭發能垂到地板上?我真想留那么一頭秀發。”
我看到一幅插圖。開闊的對開頁上印有一張女人相片,她既矮且胖、面容滄桑而富于活力。她披肩的長發又厚又密,沿脊背沉重地下落,發梢垂及地板。這是一個令人無法置信的自然奇觀,是用卷發編織而成的一件完整、寬大的斗篷。很難想象有人可以輕松寫意地承受它的重量,而生出這頭濃發的腦袋瓜還可以轉動自如。但這輝煌之物的主人似乎對那份負擔極其自豪。照片下有一行說明文字,講述該奇跡的來龍去脈,以下面這句話作為開頭:“我,安娜·齊勞格,生于摩拉維亞的卡爾洛維采,原本頭發稀疏……”
故事很長,情節與約伯的遭遇相仿。在神意的作用下,安娜·齊勞格一直嚴重禿發。全村人都憐憫她,因為安娜的虔誠生活向來無可指摘,雖然他們懷疑,她并不是完全無辜的。然而,世事難料,女人熾熱的祈禱上帝聽到了,便將詛咒從她腦袋上移走。安娜·齊勞格獲得了天啟的恩典。她接收到種種征兆,調制出一副成分復雜、神乎其神的萬靈藥,用來給自己的頭皮積蓄生發力量。安娜的頭發開始生長,不僅如此,她的丈夫、兄弟,甚至表兄弟,他們的腦袋一夜之間便覆蓋了濃密、健康的黑發。對開頁另一半的圖畫里,在取得神秘配方的六個星期之后,安娜·齊勞格再度拋頭露面,身邊圍著她的兄弟、內弟、侄子,這伙須發飄飄的男人,胡子垂到腰際,以一種如假包換、豪邁若熊的沖天氣概,表達著他們身為見證者的景仰之情。安娜·齊勞格讓整座村莊沸騰了。如今,真正的賜福從天而降,波浪似的濃發和壯觀的劉海隨處可見。全體男性居民,往后可以用他們的胡子來掃地。安娜·齊勞格已成為催生頭發的使徒。她給自己的村子帶來歡樂,現在又渴望為全世界帶來歡樂。她請求、懇求,并鼓勵所有人為了自我救贖,接受上天的恩澤,接受這種只有她才掌握其秘密的神奇配方。
當我越過阿德拉的胳膊閱讀這個故事時,被一道突如其來的閃念擊中了,在其沖撞下,我激動得猛然躍起。正是那本書?。∷淖詈髱醉?、非正式的增補章節、手藝人的入門指南盡是些垃圾和廢話!彩虹的碎片忽然在墻紙上翩翩起舞。我將這卷紙從阿德拉手里一把奪過,極力控制自己的調門,大氣直喘地問她:
“你在哪里搞到這本書的?”
“小傻瓜,”她聳聳肩,回答道,“它一直放在這兒呀。我們每天撕下幾張紙,用來包肉,好為你父親準備早餐……”
4
我沖進自己的臥室,煩躁至極,滿臉通紅,立即用發抖的手指翻動那本破書。唉,所剩無幾。沒有一頁正文,全是些廣告和個人聲明。那位長發西比爾[2]的預言書后面,緊跟著整整一頁紙在鼓吹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有一種叫作艾爾莎的香精油,盒子上印著天鵝圖案的液體,功效十分神妙。那頁廣告上盡是權威鑒定、親身試過藥效的男男女女的感人證詞。
這些狂熱的康復者來自特蘭西瓦尼亞、斯拉沃尼亞和布科維納,他們急不可待地公開做證,使用熱切、動人的字眼來講述其故事。他們纏著繃帶,彎腰駝背,甩動著如今純屬多余的拐杖,拆掉眼睛上的石膏,扯開包扎傷處的紗帶。
成群結隊的瘸子之外,你可以想象遙遠、凄涼的村莊躺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因乏善可陳的日常生活而僵化。它們是些被遺忘在時間深處的村落,其居民是一幫永遭卑微命運所困的生靈。鞋匠徹頭徹尾就是個鞋匠:他散發著皮革的氣味,臉龐又枯又瘦,眼神灰暗,目光如豆,毫無特色的胡子不停抽動。他一遍又一遍地體驗身為鞋匠的感覺。當他們無須為膿瘡而擔憂,骨節也不咔咔作響,當水腫沒把他們送進棺材,這些男人便浸泡在一種死氣沉沉、昏暗無光的幸福之中,抽著廉價、泛黃的皇家牌煙草,或者在賣彩票的小亭子外乏味地白日做夢。
野貓從這群漢子身前跑過,忽而從左往右,忽而從右往左。他們夢見黑狗,感覺掌心發癢。他們不時寫封信,內容是從信件寫作指南上抄來的。仔細給信封貼好郵票,他們不大情愿地將其投進郵箱,并捶上幾拳,好像要把它鬧醒。此后,他們夢見鴿子叼著信飛向云端,消失在那里。
往后幾頁,氛圍從日?,嵤律A到純詩的領域。
紙上繪有腳踏風琴、齊特琴、豎琴,它們從前由天使組成的樂隊演奏,如今多虧了工業進步,樂器的價格不貴,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以便所有敬畏上帝的人們搞些適當的娛樂,也好怡情悅性嘛。
上頭還畫了手搖風琴——真正的技術奇跡——它滿是笛孔、活栓和風管,發出甜美的顫音,有如哀鳴夜鶯的巢穴:對瘸腿的老手來說,那是無價之寶,是殘疾人士的豐厚收入之源,況且一般而言它是所有喜愛音樂的家庭不可或缺的。想象一下,這些漆得精美絕倫的手搖風琴,由一群蒼白的流浪小老頭背著,他們面容模糊,飽經滄桑,仿佛覆蓋著一層蜘蛛網,而且濕乎乎的風淚眼癡癡呆呆,憔悴的臉龐如風化開裂的樹皮一樣,既黯淡又質樸,此刻正散發著純然是雨水和天空的氣味。
這伙老漢早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不再記得自己究竟是何許人,他們穿著又大又沉的靴子,膝蓋彎曲,邁著有規律的小碎步,沿直線單調地蹣跚前行,對于身邊疾走如風、足跡蜿蜒的各色人等,他們一概不聞不問。
每逢沒有太陽的白茫茫的清晨,這個寒冷中散發著腐味兒、沉浸于日常事務的時段,他們會不知不覺脫離人群,在電話線分割的昏黃臟污的天空下,走到街角,把手搖風琴支好。人們行色匆匆,茫無目的,豎著衣領,而老頭子們又將搖響風琴——不是從頭彈起一支曲子,而是從前一天他們打住的地方開始——演奏“黛西,黛西,請你回答我……”[3]此時,在煙囪頂上,白色蒸汽滾滾升騰。很奇怪,這支曲子,幾乎還沒奏響,卻在那一刻,在那一道景致里,瞬間跌落到等候已久的裂縫之中,跌落到它自己的位置上,好像理所應當屬于這如夢如幻、反照內省的日子。匆忙路人的思緒和他們灰沉沉的憂慮,跟曲子的旋律保持同步。
不久,從手搖風琴內部扯響一道冗長的嗞嗞聲,樂曲隨之終結,另一道旋律接踵而至。剎那間,所有思緒和憂煩停頓下來,猶如跳舞時變換舞步,然后立即轉向,進入手搖風琴生成的新調子:“瑪格麗塔,我親愛的寶貝……”
在那個清晨的沉寂冷漠之中,沒人注意到凡間的意義已完全變樣,沒人注意到它不再唱“黛西,黛西……”而是走向另一個極端“瑪——格——麗——塔——”
我翻開另一頁……接下去會是什么呢?一場春季的傾盆大雨?不,是鳥兒的啼囀,漫無目標的塵灰般撒在撐開的雨傘上,因為這一頁為我展示來自哈茨山脈的純正德國金絲雀、裝滿鳥籠的金翅雀和歐椋鳥,總之是一籃又一籃嘰嘰喳喳的長著翅膀的生靈。它們紡錘狀的身體那樣輕盈,仿佛是用棉絨充填的,并且不停跳躍,敏捷得猶如站在做工精細、吱吱作響的滾軸上面。它們像布谷鳥報時鐘一樣歡鳴,是孤寂歲月的莫大安慰,是為老光棍們準備的家庭生活的替代品,是從最堅硬的心臟里壓榨出的母愛之喜悅,如此感人,如此孩子氣。甚至,當這一頁被翻過去,它們一同迸發的迷人啼叫聲仍然經久不息。
但是,接下來那本書的可悲殘頁一步步走向更深的湮滅。它們正在展示令人厭煩的庸醫騙術。那位身穿長袍,黑胡須半掩微笑,為觀眾表演的男子,他是何方神圣?米蘭的博斯科先生,自封的黑魔術大師,他說話又冗長又晦澀,他指尖施展的戲法無助于澄清任何問題。而且,盡管他根據自己的方法推導出驚人的結論,并趕在它們消散于稀薄的空氣中之前權衡了片刻,盡管他連連挑動雙眉,準備讓觀眾大開眼界,以預告他華麗言辭的雄辯精微之處,他依然招致誤解,甚至更糟,人們不想去理解他,把他撇到一邊,不論他如何惺惺作態,如何柔聲細語,如何呈現他詭詐的笑容,讀者都不為所動,他們會迅速翻到幾乎支離破碎的最后幾頁。
很明顯,這幾頁已滑向瘋狂的喋喋不休,滑向胡言亂語:有位紳士發明了一種幫助人做決定、下決心的萬能方法,并極其詳盡地談論原則與個人品質。然而,只要翻到下一頁,讀者在決斷、原則等問題上便會徹底暈頭轉向。
某位瑪格達·王太太,在裙裾的牽扯下步履蹣跚,她袒胸露肩的打扮恰到好處,宣稱自己對極富陽剛之氣的果決和沉勇不以為然,擅長讓最堅毅的男士拜倒在其石榴裙下。(此刻她小腳輕輕一踢,理了理裙擺。)這位女士透過緊咬的牙關吐露說,有許多辦法,萬無一失的辦法,恕不能在此透露,但讀者不妨參閱她撰寫的回憶錄《紫色的歲月》(由布達佩斯的人智學研究會出版),該書提到她在馴人方面的若干貢獻(她嘲諷地閃動雙眸,以強調“人”這個字眼),那是她殖民地生涯結出的碩果。十分詭異,這位沒精打采、直言不諱的女士似乎信心滿滿,認為她所描述的那些憤世嫉俗的家伙,當然會同意自己的看法。而在她天花亂墜、令人犯暈的言語之間,你將看到道德標桿的指向發生了奇怪的變換,我們已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指南針在此顛倒反轉。
這便是那本書的最后一頁,它讓我極為茫然,內心既渴望又興奮。
5
我趴在那本書上,容光煥發有如彩虹,在沉靜的狂喜中燃燒不已。我廢寢忘餐,全神貫注地閱讀。本人的直覺沒錯:這可不是偽作,而是神圣的原本,盡管它眼下風光不再,體面盡失。夜深人靜時,我幸福地微笑著,把這沓破紙放進抽屜底部,在上面壓了一大堆其他圖書,以防別人看到。它仿佛是一片晚霞,我放進五斗柜使之入睡的晚霞,從內往外透射冷輝,它一次又一次,穿過所有光焰和紫芒,繼而重整旗鼓,永遠不愿完結。
如今,我擁有的其余圖書相形之下是多么拙劣,多么無趣啊!
普通的圖書好似流星。它們的絢爛很短促,那閃光的一刻猶如鳴唳的鳳凰般翱翔,烈火在每一頁紙上延燒。只因這個瞬間,我們從此愛上那些圖書,哪怕它們已迅速化為灰燼。有時,夜深人靜之際,我們懷著苦澀的無奈,游走于這些凍僵的書頁間,它們仍然像木念珠一般,述說那死氣沉沉的預兆。
該書的注釋者堅持認為,所有典籍皆以追求真實為目標,它們的生命歷程僅僅是一場假借,將在靈感勃發之時回歸古老的本源。這意味著伴隨書籍數量的減少,真實反倒應該增加。無論如何,大談教條以使讀者厭倦絕非我們的本心,應該讓他注意那樣一件事:真實是鮮活的、不斷生長的。此話怎講?或許,下一次翻開這本老皇歷,我們已無法在原來的章節找到安娜·齊勞格和她狂熱的信徒。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位長發的朝圣者,用她斗篷似的頭發掃過摩拉維亞的道路,在遼遠的大地上漫游,穿過乏味、平淡無奇的白色村莊,向遭受劇痛和狂癢折磨的、蒙上帝垂愛的傻子們分發艾爾莎香精油的樣品。那些鄉間的美髯公,被濃密須發絆住手腳的男人們現在怎么辦?眾多忠誠的黎民百姓,因為照管打理他們瘋長的莊稼而備受譴責,這類人又該如何是好?誰知道呢。也許他們都會購買真正的黑森林牌手搖風琴,追隨他們的女使徒游遍全世界,演奏著“黛西,黛西”到處尋找她的蹤跡。
哦,胡子拉碴的奧德賽,抱上手搖風琴走過一座又一座鎮子,去追隨你們精神的母親!會不會有一位吟游詩人,能夠配得上這一個史詩主題?他來到大胡子們的村莊,如今正要在安娜·齊勞格的誕生地施展靈魂的力量。難不成他們沒法預見到,倘若失去了精英,失去了非凡的族長,這個村子必將深陷懷疑和背叛之中,并且敞開大門。但它是為誰而敞開?除了那個玩世不恭、自甘墮落的瑪格達·王太太(其回憶錄由布達佩斯的人智學研究會出版),又有誰會在那里開設一所馴服人類并磨滅個性的學校呢?
然而,還是讓我們回頭講述朝圣者的故事吧。
眾所周知,那些老衛兵,黑頭發的辛布里流浪者,他們的身體極其健碩,引人注目,但并非依靠發達的肌肉和青春活力。他們的所有力氣,所有能量,已輸送到發根。關于這個奇特的部族,人類學家研究多年,那些男人永遠穿一身黑衣黑褲,肚子上晃蕩著厚重的銀鏈,手上戴著銅質的圖章戒指。
我喜歡他們,這伙卡斯帕或者巴爾塔扎爾。我喜歡他們深沉的嚴肅勁兒、長年居喪的裝扮。我喜歡那些偉岸雄性的典范,他們兩眼放光猶如燃燒的咖啡豆。我喜歡他們松松垮垮、青春已逝的身體所展現的高貴慵懶,還有他們頹廢的陰柔、他們強健的肺部涌出的哮喘聲,甚至是他們胡須散發的纈草味兒。
猶如顯靈的眾天使,他們有時突然在我們的廚房門里現身,呼吸急促,很快便精疲力竭。他們從濕答答的雙眉上揩去汗水,發藍的眼白轉動不已。有那么一兩分鐘,他們忘記了自己因何來訪,驚慌失色地忙找托詞,解釋他們為什么到此一游,并伸手乞求施舍。
還是回過頭來說說那一部原刻真本。我們從未將它拋棄。有必要強調該書一個奇異的特征。毫無疑問,讀者如今已非常清楚:他們閱讀時,它會逐漸顯露,向所有激流和波浪敞開邊界。
舉例來說,如今沒人提供哈茨山脈的金翅雀,因為趁著那伙頭發濃黑之徒的手搖風琴暫停演奏或轉調,這些長羽毛的小歌手時不時從中飛出,好像五彩繽紛的枝條將集市廣場覆蓋。哦,這群閃閃發亮、嘰嘰喳喳的鳥兒是何等繁盛……在所有的屋檐、塔尖和旗桿上邊,它們鮮艷奪目、遮天蔽日地振翅徊翔,彼此爭奪位置。若將手杖的彎柄伸向窗外,沒等你把它抽回房間,許多沉甸甸、撲棱棱的飛禽已搶先停落在上頭。
眼下,這個在我們的傳記里稱為天才時代的故事,讀者正快速接近它恢宏而多災多難的篇章。
我們感覺到心臟的強烈跳動,感覺到幸福的憂慮,感覺到圣潔的、超越實際之物的精神緊張。想要否認它們純屬徒勞。很快,我們的嚴酷事業將鮮有色澤可言,我們靈魂之中的反光將極其微弱,以致無法包容最強烈的華彩,無法在其間描繪最明艷、最卓越的輪廓。
然而,天才時代是什么?它何時來臨?
我們必須暫時嚴守秘密,效法米蘭的博斯科先生,將嗓音壓低成頗具穿透力的耳語。要用影射和意味深長的微笑來為我們的講解增色添彩,用我們的指尖來揩磨那無法量度的精微事物。假如我們有時看上去像那些販售隱形織物的商人,以精心設計的姿勢來展示假貨,這可不是我們的過錯。
那么,天才時代是否存在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既存在過,又從未存在過??傆行┦录肋h不可能完全、確鑿地發生。它們太宏偉,太輝煌,以致純粹的事實根本沒法容納。它們僅僅嘗試著顯形,想試探一下真實世界能否承載其重量。但它們將迅速退縮,生怕因虛弱的現實而喪失完整性。倘若它們賭上本錢,在嘗試實體化時失去某些東西,那么,它們很快會滿懷嫉妒地恢復自己的財產,把它們悉數回收,重新整合。于是我們的傳記開始出現點點白斑,這些熱辣辣的傷痕,是赤腳天使邁開大步踩過我們的白天黑夜時留下的凌亂、銀光閃閃的足印,而豐盈的生活始終在拓展,不斷自我補充,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一個又一個奇觀把我們徹底壓倒。
不過,在特定的意義上,這份豐盈完整無缺地包含于它的每一個殘損、破碎的現實化身之中。那正是象征物和代替品的奇跡。如果追本溯源,某個事物可能很渺小,很微不足道,然而,若拉近到眼前,其內核也許會展露一片無限、璀璨的景觀,因為一種更高等的存在秩序,總試圖通過它呈現自己,并把它映照得無比絢爛。
因此我們應收集這些幻象、這些凡間的相似之物、這些分布于我們生命旅程中的節點和階段,如同收集破鏡子的碎片。我們將一點一點積聚成圓滿、不可分割的事物——那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生命之中的天才時代。
或許,被難以估量的超驗世界震懾之后,我們急欲退縮,并過多地設限、考問和質疑。盡管我們如此墨守成規,那個時代依然存在過。
這是事實,對此我們的信念無可動搖。仍能感覺到,它在我們的舌尖留下味道,在我們的嘴唇留下它冰涼的焰苗,它的氣息廣闊如天空,清新如一團純粹的深藍。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否已為讀者備好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我們能否展開一次冒險之旅,回歸我們的天才時代?
讀者興許已發現我們有些怯場:他的焦躁不難察覺。盡管看上去很興奮,我們同樣心情沉重,戰戰兢兢。
那么,以上帝的名義,我們登車啟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