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學與病理學生理學
- 吳義春 付玉環
- 864字
- 2020-03-04 17:25:11
第二章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損傷與修復
【學習目標】
掌握:適應的概念;萎縮、肥大、增生和化生的病變特點;常見變性的類型及病變特點;壞死的概念,各種壞死的形態特點;細胞的再生;肉芽組織的概念、形態特征和功能。
熟悉:熟悉各種組織的再生過程,創傷愈合的類型和基本過程。
了解:細胞和組織損傷的原因和機制。
案例導入
案例回放:
患者,男性,75歲。患高血壓20多年,半年前開始雙下肢發涼、發麻,走路時常出現陣發性疼痛,休息后緩解。近1個月右足劇痛,感覺漸消失,足趾發黑伴惡臭。雙下肢逐漸變細。3天前生氣后,突然昏迷,失語,右半身癱,漸出現抽泣樣呼吸。后經搶救無效死亡。尸檢見心臟明顯增大伴心腔擴張。主動脈、下肢動脈及冠狀動脈等內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黃白色斑塊。右脛前動脈及足背動脈,管壁不規則增厚,有處管腔阻塞。左股動脈及脛前動脈有不規則黃白色斑塊。右足趾變黑,糟脆,無光澤。雙下肢肌肉萎縮明顯變細,左大腦內囊區有大片狀出血。
思考問題:
1.患者右趾發黑伴惡臭的原因是什么?屬于什么病變?
2.心臟增大伴心腔擴張及雙下肢變細的成因是什么?
3.死亡原因是什么?
正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受到基因的嚴密調控,保持相對穩定,稱為體內平衡。若細胞和組織的內外環境改變或受到某些刺激時,可通過改變自身的功能和代謝乃至形態結構進行反應性調整。在生理負荷過多或過少時,或遇到輕度持續的病理性刺激時,細胞、組織和器官可表現為適應性變化。若上述刺激超過了細胞、組織和器官的耐受與適應能力,則可引起損傷性變化。輕度的細胞損傷,大部分是可逆的,即當刺激因子消除后,受損傷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仍可恢復正常。嚴重的損傷最終引起細胞死亡,是不可逆性損傷。正常細胞、適應細胞、損傷細胞和死亡細胞是連續的變化過程(圖2-1),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種具體的刺激引起細胞變化是適應還是損傷,不僅由刺激的性質和強度決定,還與受累細胞的易感性、分化、血供、營養及以往的狀態有關。適應性變化和損傷性變化是大多數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病理變化。

圖2-1 正常細胞、適應細胞、損傷細胞和死亡細胞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