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產蛋鴨的飼養管理
母鴨從開始產蛋,直到淘汰,均稱產蛋期。一般蛋用型麻鴨從150~500天,為第一個產蛋年,經過換羽后可以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但生產性能逐年下降,所以生產中一般多利用一個產蛋年。
(一)掌握蛋鴨的生理特點和要求
1.膽大而性情溫順
與青年鴨相比,開產以后,鴨的膽子逐漸大起來,敢于接近陌生人。開產后的鴨性情溫順,喜歡離群獨處。開產后的鴨子,進鴨舍后就獨個兒伏下,安靜地休息,不亂跑亂叫,放牧出去,喜歡單獨活動。
2.采食量大
蛋鴨產蛋強度大,產蛋量高,食欲好,食量大,機體代謝旺盛,消耗的營養物質特別多,所以對飼料要求條件高。如果飼料中營養物質不足或營養不全,會影響產蛋量、蛋殼質量和鴨的健康。
3.生活規律性強
蛋鴨一般在深夜1~2時產蛋,此時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吵擾,最適合鴨類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此時如果遭到應激,如突然停止光照或人員走進,易引起騷亂,出現驚群,影響產蛋。在管理上,何時放鴨,何時喂料,何時休息,都會形成一定次序,如果次序被打破(如改變喂料餐數,大幅度調整飼料品種或改變光照、休息等時間),都會引起蛋鴨生理機能紊亂,造成減產或停產。所以,要保持鴨舍環境穩定,操作規程相對固定。
(二)了解影響產蛋的因素
1.育成鴨的品質
優質育成鴨是蛋鴨高產的基礎,只有培育出優質的育成鴨,才能使其生產潛力充分表現。優質育成鴨的標準如下。一要品種優良。蛋鴨產蛋首先是由其品種決定的。品種是取得高產的先決條件。所以應根據飼養條件和管理技術,選擇適于本地飼養的高產品種。二是鴨群要健康。只有健康的育成新母鴨,才具有較強的生活力、適應力和抵抗力。培育過程中要加強飼料飼養和環境衛生等管理,減少病原感染和各種疾病發生。三是鴨群要均勻整齊。鴨群的均勻整齊性直接關系到鴨群開產的一致性、高峰產蛋率上升的幅度和蛋品的大小,即影響蛋鴨的產蛋性能。培育過程中,要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注意分群,減少疾病發生,并加強體重管理,保證每一只鴨都能發育良好,培育出體重均勻一致的優質鴨群。
2.營養因素
進入產蛋期以后,蛋鴨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較高,除用于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需要大量由于產蛋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如能量、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必須充分供應。要達到持續高產的水平,除品種是先天因素外,日糧中營養物質全面和平衡,數量滿足需要,這是保持高產穩產的必需條件。這既要經過科學的分析和計算,又要善于觀察鴨群的狀態,提供適于該群體需要的日糧,才能創造高產成績,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較復雜,對產蛋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溫度和光照。
(1)溫度 為了充分發揮優良蛋鴨品種的高產性能,除營養、光照等因素外,還要創造適宜的環境溫度。鴨雖然對外界溫度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超過一定的限度,就要影響產蛋量、蛋重、蛋殼厚度和飼料的利用率,也影響受精率和種蛋孵化率。鴨沒有汗腺散熱,當環境溫度超過30℃時,體熱散發慢,尤其在圈養而又缺乏深水活水運動場的情況下,由于高溫影響,采食量減少,正常生理機能受到干擾,蛋重減輕,蛋白變稀,蛋殼變薄,產蛋率下降,嚴重時會引起中暑;若環境溫度過低,鴨體為了維持體溫,勢必需要很多能量,使能量利用率明顯下降;當外界環境處在冰凍(0℃以下)的情況時,鴨群行動遲鈍,產蛋率明顯下降。
成鴨適宜的環境溫度是5~27℃。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3~20℃,此時產蛋率和飼料利用率都處在最佳狀態。因此,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特別要做好冬季的防風保溫工作,提供理想的產蛋環境溫度,以獲得最高的產蛋率。
(2)光照 光照時間長短、光照強度的大小以及光照制度等都影響蛋鴨的生產性能。合理的光照,能使青年鴨適時開產,使產蛋鴨提高產蛋量;不合理的光照,會使青年鴨的性成熟提前或推遲,使產蛋鴨減產停產,甚至造成換羽。
光照時間的長短影響鴨的性器官發育和卵泡的成熟排卵。較長的光照時數可促進性器官發育和卵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內,為了防止青年鴨過于早熟(早熟的鴨性器官發育與體發育不協調,即體發育沒有成熟,產蛋率上升慢,產蛋高峰不高,維持時間短),要控制光照時間;即將進入產蛋期時,為促進卵巢發育和卵泡的成熟排卵,要逐步增加光照時間(光照時間逐漸增至16~17小時并保持穩定),提高光照強度,使適時開產。進入產蛋高峰期后,要穩定光照制度(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目的是保持連續高產。
產蛋期的光照強度以5~8勒克斯為宜。如燈泡高度離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鴨舍按1.3~1.5瓦計算,大約30米2的鴨舍裝一盞45瓦的燈泡。燈與燈之間的距離要相等,懸掛的高度要相同。大燈泡掛得高,距離寬,小燈泡則相反。實際使用時,通常不用60瓦以上的燈泡,因為大燈泡光線分布不勻、費電。日光燈受溫度影響較大,一般也不使用。燈泡必須加罩,使光線照到鴨的身上,而不是照著天花板。鴨舍灰塵多,燈泡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以免蒙上灰塵,影響亮度。
光照管理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逐漸增加光照。進入產蛋期(17~18周齡以后),逐漸增加光照,每次增加0.5~1小時,維持1周后再增加,直至達到每晝夜光照16~17小時。光照強度逐漸增強,直至達到每平方米8勒克斯照度。二是光照要與飼養密切結合。進入產蛋期前后,要改變日糧配方,提高營養水平和增加飼喂量,也應該相應增加光照時數,否則生殖系統發育慢,易使鴨體積聚脂肪,影響產蛋率。同樣,增加光照時,也應提高日糧營養水平和增加喂飼量,否則會造成生殖系統與整個體軀的發育不協調,也會影響產蛋率。所以,兩者要結合進行,在改變日糧的同時或提前1周,增加光照時間。三是光照效果的顯示一般需要7~10天,故在產蛋期內,不能因為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時數或提高光照強度。四是光照制度要穩定。每日的光照時數要一定,每天的開關燈時間要固定,光照強度要穩定。也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強忽弱,否則,將使產蛋的生理機能受到干擾,影響產蛋率。五是保證光照系統正常使用和潔凈安全。及時更換損壞的光源,定期清理光照系統的灰塵。
(3)通風 根據不同季節保持適宜的通風量。特別要注意冬季的通風,處理好保溫和通風的關系,防止一味保溫而忽視通風導致舍內空氣污濁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4.飼養管理因素
鴨的活動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如果經常改變,勢必會引起產蛋率的下降。如喂料不定時定量,飲水不足,運動場太小,墊料潮濕,受驚騷動,飼料突變,突然噪聲等都會使產蛋減少。
5.健康因素
只有健康的鴨群才能充分發揮出生產潛力。鴨群處于亞健康狀態或發生疾病,必然影響產蛋。因此,產蛋期要搞好環境衛生和飼養管理,增加抗病能力,盡量減少疾病的發生,保持鴨群的高產穩產。
(三)做好產蛋鴨的轉群入舍
1.做好入舍的準備
(1)檢修鴨舍和設備 轉舍前對鴨舍進行全面檢查和修理。認真檢查喂料系統、飲水系統、供電照明系統、通風排水系統以及各種設備用具,如有異常立即維修,保證鴨入舍后完好能正常使用。
(2)清潔消毒 淘汰鴨后或新鴨入舍前2周對蛋鴨舍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其清潔消毒步驟如下。先清掃。清掃干凈鴨舍地面、屋頂、墻壁上的糞便和灰塵,清掃干凈設備上的垃圾和灰塵。再沖洗。用高壓水槍把地面、墻壁、屋頂和設備沖洗干凈,特別是地面、墻壁和設備上的糞便。最后徹底消毒。如鴨舍能密封,可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如果鴨舍不能密封,用5%~8%火堿溶液噴灑地面、墻壁,用5%的甲醛溶液噴灑屋頂和設備。對料庫和值班室也要熏蒸消毒。用5%~8%火堿溶液噴灑距鴨舍周圍5米以內的環境和道路。如果運動場,可以使用5%的火堿溶液或5%的甲醛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3)物品用具準備 所需的各種用具、必需的藥品、器械、記錄表格和飼料要在入舍前準備好,進行消毒;飼養人員安排好,定人定舍(或定鴨)。
2.轉群入舍
(1)入舍時間 蛋鴨開產日齡一般為150天,在110天左右就已見蛋,最好在90~100天轉入蛋鴨舍。提前入舍使青年鴨在開產前有一段時間熟悉環境,適應環境,互相熟悉,形成和睦的群體,并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免疫接種和其他工作。如果入舍太晚,會推遲開產時間,影響產蛋率上升,已開產的母鴨由于受到轉群驚嚇等強烈應激也可能停產,甚至造成卵黃性腹膜炎,增加產蛋期死淘數。
(2)選留淘汰 選留精神活潑、體質健壯、生長發育良好、均勻整齊的優質鴨。剔除過小鴨、瘦弱鴨和無飼養價值的殘鴨。
(3)分類入舍 即使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良好,由于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鴨群里仍會有一些較小鴨和較大鴨,如果都淘汰掉,成本必然增加,造成設備浪費。所以入舍時,分類入舍,將較小的鴨和較大的鴨分別放在不同的群體內,采取特殊管理措施。如過小鴨放在溫度較高、陽光充足和易于管理的區域,適當提高日糧營養濃度或增加喂料量,促進其生長發育;過大鴨可以進行適當限制飼養。入舍時每個群體一次入夠,避免先入為主而打斗。
(4)減少應激 轉群入舍、免疫接種等工作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鴨、運鴨等動作要輕柔,切忌太粗暴。入舍前在料槽內放上料,水槽中放上水,并保持適宜光照,使鴨入舍后立即能飲到水,吃到料,有利于鴨盡快熟悉環境,減弱應激;飼料更換有過渡期,即將70%前段飼料與30%后段飼料混合飼喂2天,50%前段飼料與50%后段飼料混合飼喂2天,30%前段飼料與70%后段飼料混合飼喂2天,之后全部使用后段飼料,避免突然更換飼料引起應激;舍內環境安靜,工作程序相對固定,光照制度穩定;地面要鋪細沙,設產蛋窩。開產前后應激因素多,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抗應激劑。開產前后每千克飼料添加維生素C 25~50毫克或加倍添加多種維生素。入舍和防疫前后2天在飼料中加入氯丙嗪,劑量為每千克體重30毫克;或前后3天內在飼料中加入延胡索酸,劑量為每千克體重30毫克;或前后3天在飲水中加入速補-14、速補-18等抗應激劑。
(四)注意產蛋鴨的一般飼養管理
優良的蛋鴨品種,如紹鴨、金定鴨、麻鴨、卡基·康貝爾鴨等,在150日齡時產蛋率已達50%,至200日齡時,可達到90%(產蛋高峰)。這時,如飼養管理得當,高峰可維持到200天(到450日齡)以上,才開始有所下降。根據蛋的變化情況和鴨的體重變化情況將產蛋期分為產蛋初期(150~200日齡)、產蛋前期(201~300日齡)、產蛋中期(301~400日齡)和產蛋后期(401~500日齡)四個階段,各個階段的飼養管理方法各有側重。
1.產蛋初期和前期的飼養管理
新鴨開產以后,此時身體健壯,精力充沛,這是蛋鴨一生中較為容易飼養的時期。產蛋初期和前期產蛋率逐漸上升到高峰(一般到200日齡左右,產蛋率可以達到90%,以后繼續上升到90%以上),蛋重逐漸增加(初產蛋只有40克,到200日齡可以達到全期蛋種的90%,250日齡可以達到標準蛋重),鴨的體重稍有增加,對營養和環境條件要求比較高,飼養管理的重點是保證充足的營養、維持適宜的環境,使鴨的產蛋率盡快上升到最高峰(產蛋周期一定的情況下,一般是高峰上的越高,總產蛋量就越多),避免由于飼養管理而影響產蛋率上升。
(1)飼料飼養 及時更換產蛋飼料。15~16周將青年鴨飼料更換為產蛋鴨飼料。飼料中蛋白質含量18%~22%,補足礦物質飼料。
每天飼喂3~4次,讓蛋鴨自由采食,吃好吃飽,并注意喂夜餐。喂料時,一定要同時放盛水的水槽,并及時清理水槽中殘渣,做到吃食、飲水、休息各三分。保證飲水充足潔凈。
(2)注意觀察 通過觀察及時發現飼養和管理中的問題,隨時解決。
① 觀察蛋重 產蛋初期和前期,蛋重處在不斷增加中,越產越大,蛋重增加快,說明飼養管理好,增重慢或下降,說明飼養管理有問題。
② 觀察蛋形 正常蛋是卵圓形的,蛋殼光滑厚實,蛋殼薄而透亮。如果蛋的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小頭偏小是偏中食。有沙眼或粗糙,甚至軟殼,說明飼料質量不好,特別是鈣質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應添喂骨粉、貝殼粉和維生素D。
③ 觀察產蛋時間 正常產蛋時間為深夜2時至早晨8時,推遲產蛋時間,甚至白天產蛋,蛋產得稀稀拉拉,說明營養不足,要及時補喂精料。
④ 觀察體重 一般來說,體重變動是蛋鴨產蛋狀況的晴雨表,因此觀察蛋鴨體重變化,根據其生長規律控制體重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一般開產日期體重要求在1400~1500克的占85%以上。對剛開產的鴨群,以及產蛋至210日齡、240日齡、270日齡以及300日齡的鴨群進行稱重。稱重在早晨空腹進行,每次抽樣應占全群的10%。若體重維持原狀或變化不大,說明飼養管理得當;若體重較大幅度地增加或下降,都說明飼養管理有問題。
⑤ 觀察產蛋率 產蛋前期的產蛋率是不斷上升的,早春開產的鴨,上升更快,最遲到200日齡時,產蛋率應達到90%左右。如產蛋率高低波動,甚至出現下降。要從飼養管理上找原因。
⑥ 觀察羽毛 羽毛光滑、緊密、貼身,說明飼料質量好;如果羽毛松亂,說明飼料差,應提高飼料質量。
⑦ 觀察食欲 無論圈養或放牧,產蛋鴨(尤其是高產鴨)最勤于覓食,早晨醒得早,放牧時到處覓食,喂料時最先搶食,表現食欲強,宜多喂。否則,就是食欲不振,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促其恢復正常。
⑧ 觀察精神 健康高產的蛋鴨精神活潑,行動靈活,放牧出去,喜歡離群覓食,單獨活動,進鴨舍后就逐個臥下,安靜地睡覺。如果精神不振,反應遲鈍,則是體弱有病,應及時從飼料管理上進行補救并采取適當治療措施,使其恢復健康。
⑨ 觀察嬉水 如有水上運動場,健康的、高產的蛋鴨,下水后潛水時間長,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濕。鴨怕下水,不愿洗浴,下水后羽毛沾濕,甚至沉下,上岸后雙翅下垂,行動無力,是產蛋下降預兆,應立即采取措施,增加營養,加喂動物性飼料,并補充點魚肝油,以喂水劑魚肝油較好,拌入粉料中喂,按每只每日給1毫升,喂3天停3天,按每只每日喂0.5毫升,連續喂10天,以挽救危機,使蛋鴨保持較高的產蛋率。
(3)細心管理
① 注意采食量 對鴨群每日采食量做到心中有數,一般產蛋鴨每日喂配合料150克左右,外加50~150克青綠飼料,如采食量減少,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然連續3天采食量下降,第4天就會影響產蛋量。
② 細致觀察糞便 糞便的多少、形狀、內容物、氣味等給人以許多啟示,飼養人員應該熟悉。如拉出的糞便全為白色,說明動物性飼料沒被吸收。把糞便放在水中洗一下呈蓬松狀,白的不多顯示動物性飼料喂量恰當。
③ 檢查產蛋狀況 檢查產蛋狀況更為重要,早上撿蛋時留心觀察鴨舍內產蛋窩的分布情況,鴨子每天產蛋窩的多少一般有規律可循,每天產蛋的個數和重量要心中有數,最好記錄在冊,并繪成圖表與標準相對照,以便掌握鴨群的產蛋動向。
(4)增加光照 改自然光照為人工補充光照。從產蛋開始,每日增加光照20分鐘,直至16小時或17小時;光照強度5勒克斯,每平方米鴨舍1.4瓦或每18米2鴨舍一盞25瓦上有燈罩的電燈(安裝高度2米);燈泡分布均勻,交叉安置,且經常擦洗清潔,晚間點燈只需采用朦朧光照即可。不要突然關燈或縮短光照時間,以免引起驚群和產畸形蛋,如果經常斷電,要預備煤油燈或其他照明用具。
(5)保證飼養管理穩定 蛋鴨生活有規律,但富神經質,性急膽小,易受驚擾。因此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飼料品種不可頻繁變動,不喂霉變、質劣的飼料。二是操作規程和飼養環境盡量保持穩定,養鴨人員也要固定,不常更換。三是舍內環境要保持安靜,盡力避免異常響聲,不許外人隨便進出鴨舍,不使鴨群突然受驚,特別是剛產頭幾個蛋時,使之如期達到產蛋高峰。四是飼喂次數與飼喂時間相對不變,如本來一天喂4次,突然減少飼喂次數或改變飼喂時間均會使產蛋量下跌。五是要盡力創造條件,提供理想的產蛋環境,特別注意由氣候劇變所帶來的影響。因此要留心天氣預報,及時做好準備工作;每天要保持鴨舍干燥,地面鋪墊稻草,鴨子每次放水歸巢之前,先讓其在外梳理羽毛,待毛干后再放入舍內;保持光照制度的穩定。六是在產蛋期間不隨便使用對產蛋率有影響的藥物,如喹乙醇等,也不注射疫苗,不驅蟲。
(6)公母合理搭配 搭配合理的公鴨,每天入群嬉水促“性”,鴨“性”頭越大,產蛋越多。一般的種鴨,公、母比1∶(15~20),用于產蛋的商品鴨群按2%~5%比例投入公鴨。盡管公鴨不下蛋,但對母鴨有性刺激作用,可促進母鴨高產。
2.產蛋中期的飼養管理
當產蛋率達90%以上時,即進入盛產期,經過100多天的連續產蛋后,蛋鴨體力消耗非常大,健康狀況已經不如產蛋初期和前期,所以對營養的要求很高。若營養滿足不了需求,產蛋量就要減少,甚至換毛,這是比較難養的階段。本階段飼養管理的重點是維持高產,力求使產蛋高峰達到400日齡以后。
在此期間應提高飼料質量,增加日糧營養濃度,喂給含19%~20%蛋白質的配合飼料,每只鴨每日采食量為150克左右,并適當增喂顆粒型鈣質和青飼料,此時蛋鴨用料可通過觀察蛋鴨所排出的糞便、蛋重、產蛋時間、殼勢、鴨身羽毛等變化進行調整。盛產期間蛋鴨保持產蛋率不變,蛋重8個/500克,且稍有增加,體重基本不變,說明用料合理,此時體重如有減輕,增喂動物性飼料;體重增大,可將飼料的代謝能降下來,適當增喂青飼料,控制采食量,但動物性飼料保持不變。為降低飼料成本,應積極利用當地工業副產品,如啤酒糟、味精糟等,魚粉要注意質量,如始終向信譽較好、質量穩定的賣主購入,防止其飼料摻假摻雜,影響產蛋變化。
另外,如有條件應加強鴨群的放牧,讓其在田間、溝渠、湖泊中覓食小魚、小蝦、河蚌、螺螄和蚯蚓等動物性飼料。然后再適當補喂植物性飼料,以滿足蛋鴨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如果舍飼,需給蛋鴨補喂10%的魚粉和適量的蛋禽用多種維生素。
3.產蛋后期的飼養管理
經過8個多月的連續產蛋以后,到了后期產蛋高峰就難以保持下去了,但對于高產品種(如紹鴨),如飼養管理得當,仍可維持80%左右的產蛋率。具體說,450日齡以前,產蛋率達85%左右,470日齡時產蛋率為80%左右,500日齡時產蛋率為75%左右。要達到這樣的水平,后期的飼養管理工作要認真做好,如稍不謹慎,產蛋量就會減少,并換毛。此后要停產3個月,甚至更長,短期內就無法再把產蛋率提上去。
(1)要根據體重和產蛋率確定飼料的質量和喂料量 如果鴨群的產蛋率仍在80%以上,而鴨子的體重卻略有減輕的趨勢,此時在飼料中適當增加動物性飼料;如果鴨子體重增加,身體有發胖的趨勢,但產蛋率還有80%左右,這時可將飼料中的代謝能降下來或適當增喂粗飼料和青飼料,或者控制采食量;如果體重正常,產蛋率亦較高,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應比上階段略有增加;如果產蛋率已降到60%左右,此時已難以上升,無需加料。
(2)控制光照 每天保持16小時的光照時間,不能減少。如產蛋率已降至60%時,可以增加光照時數到17小時直至淘汰。
(3)操作規程穩定 操作規程要保持穩定,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應激反應。
(4)注意天氣變化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做好準備工作,避免氣候突變給蛋鴨造成的不良影響。
(5)觀察蛋殼質量和蛋重的變化 如出現蛋殼質量下降,蛋重減輕,可增補魚肝油和無機鹽添加劑。
(五)搞好產蛋鴨的季節管理
鴨舍內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直接受到外界氣候的影響而變化,因此,要養好產蛋鴨,必須結合季節的變化,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才能達到產蛋鴨高產高效的生產目的。現將產蛋鴨不同季節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春季飼養管理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日照時間逐日延長,氣候條件對產蛋很有利,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創造穩產、高產的環境。春季首先要加足飼料,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要滿足需要,這個季節里優秀的個體,產蛋率有時會超過百分之百。其次還要注意保溫,該季節的前期會偶有寒流侵襲,春夏之交,天氣多變,會出現早熱天氣,或出現連續陰雨,要因時制宜,區別對待,保持鴨舍內干燥、通風,搞好清潔衛生工作,定期進行消毒。如逢陰雨天,要適當改變操作規程,縮短放鴨時間。舍內墊料不要蓄積得過厚,要定期進行清除,每次清除墊草時,要結合進行一次消毒。
2.梅雨季節的飼養管理
春末夏初,南方各省大都在6月末和6月出現梅雨季節,常常陰雨連綿,溫度高、濕度大,有些低洼地常有洪水發生,此時稍不謹慎就會出現掉蛋、換毛。梅雨季節管理的重點是防霉、通風。
(1)注意通風 敞開鴨舍的門窗(草舍可將前后的草簾卸下),充分通風,排除舍內的污濁空氣,高溫高濕時,要特別注意防止氨中毒。
(2)保持干燥 要勤換墊草,保持鴨舍內干燥;要疏通排水溝,保持運動場干燥,不可積存污水。
(3)飼料要優質 嚴防飼料發霉變質,每次進料不要太多,飼料應保存在干燥之處,運輸途中要防止雨淋,發霉變質的飼料絕對不可用來喂鴨。
(4)加強消毒 鴨舍應定期進行消毒,舍內地面最好鋪礱糠灰,既能吸潮氣,又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5)應及時修復圍欄、鴨灘 運動場如出現凹坑,要及時墊平。
3.夏季的飼養管理
6月底至8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此時管理不好,不但造成產蛋率下降,而且還會造成鴨的死亡,但此時若能精心飼養,鴨子的產蛋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這個時期的管理重點是防暑降溫。
(1)減少屋頂的輻射熱 可將鴨舍刷白,或種植絲瓜、南瓜,讓藤蔓爬上屋頂,隔熱降溫。運動場(鴨灘)搭涼棚,或讓南瓜、絲瓜的藤蔓爬上去遮陰。
(2)加強通風 將鴨舍內的門窗敞開,草屋前后墻上的草簾全部卸下,以加速空氣流通,有條件的可安裝排風扇或吊扇,進行通風降溫。
(3)改善管理制度 早放鴨,遲關鴨,增加中午休息時間和下水次數。傍晚不要趕鴨入舍,夜間讓鴨露天乘涼,但需在運動場中央或四周點燈照明,防止老鼠、野獸危害鴨群。
(4)充足供水 供水不能中斷,全天保持有充足、潔凈的飲水,最好飲涼井水。
(5)保證營養 提高飼料的營養濃度。應當多喂些水草等青料,提高精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飼料要保持新鮮,現吃現拌,以防腐敗變酸。
(6)降低飼養密度 適當疏散鴨群,以降低舍溫。
(7)保持衛生 鴨舍及運動場要勤打掃,水盆、料盆吃一次洗一次,保持衛生和地面干燥。
(8)防雨 防止雷陣雨襲擊鴨群
4.秋季的飼養管理
進入9月、10月,正是冷暖空氣交替的時候,此時氣候多變,如果養的是上一年孵出的秋鴨,經過大半年的產蛋,鴨子的身體較疲勞,稍有不慎,就要停產換毛,故群眾有“春怕四,秋怕八,拖過八,生到臘”的諺語。所謂“秋怕八”,就是指農歷八月是個難關,既有保持80%以上產蛋率的可能性,也有急劇下降的危險,此時的飼養管理要點如下。
(1)補充光照 每日光照時間(自然光照加補充光照)不少于16小時。
(2)舍內環境穩定 要克服氣候變化的影響,使鴨舍內的小氣候變化幅度不要太大。
(3)適當增加營養 注意補充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注意適當補充無機鹽飼料,最好在鴨舍內另置無機鹽盆,任鴨自由采食。
(4)操作規程和飼養環境應當盡量保持相對穩定
5.冬季的飼養管理
從11月底至來年2月上旬,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也是日照時數最少的時期。如果蛋鴨群管理不善,會產蛋減少,耗料增加,甚至誘發疾病,影響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冬季飼養管理的重點是防寒保溫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時數。
(1)加強防寒保暖 產蛋鴨最適宜的溫度是14~20℃,最低不低于6℃。因此,冬季搞好保暖防寒是至關重要的。
① 減少鴨舍散熱量 冬季舍內外溫差大,鴨舍內熱量易散失,散失的多少與鴨舍墻壁和屋頂的保溫性有關,加強鴨舍保溫管理有利于減少舍內熱量散失和保持舍內溫度穩定。入冬前后,應對鴨舍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修整,鴨舍要用隔熱材料如塑料布封閉敞開部分,北墻窗戶可用雙層塑料布封嚴。鴨舍所有的門最好掛上棉簾或草簾。屋頂可用塑料薄膜制作簡易天花板,墻壁特別是北墻窗戶晚上掛上草簾可增強屋頂和墻壁的保溫性能,可提高舍溫3~5℃。可建一座與鴨舍相連的塑料大棚,這是保溫防寒的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如果鴨舍的保溫層厚、密閉性能好,塑料大棚的采光面積大,即使夜間室外氣溫達零下10℃時,鴨舍和塑料大棚內的溫度也可保持在10℃以上。塑料大棚與鴨舍應連接緊密,而且內部要暢通,這樣有利于蛋鴨采食、飲水和運動。塑料大棚的面積應是鴨舍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塑料大棚內的南邊設置水槽和食槽;如是大棚養鴨的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麥秸編成的草氈圍實,外圍再圍上一層尼龍薄膜。鴨群活動場可筑高墻等擋風屏障。
② 鋪設墊草 利用厚墊草的發酵熱來提高舍溫,創造蛋鴨生理需要的適宜溫度環境。具體可在鴨舍內墻四周產蛋區內墊一尺(或30厘米)厚的軟草料,早晨收蛋后將窩內的舊草撒鋪在鴨舍內,每天晚上鴨群入舍前添些新草作產蛋窩,這樣墊草逐漸積累,數日出一次,既保溫又可節省人力。
③ 增加飼養密度 每平方米可飼養鴨8~9只,以利用體熱保暖。
(2)科學的飼養管理
① 調整日糧營養濃度 冬季外界溫度低,鴨體對維持需要的能量增多,必須提高飼料中能量含量,還要供給青飼料或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喜腥”是鴨的重要食性,缺乏動物性飼料會影響鴨群的產蛋率,在冬季必須定期額外補飼一些動物性飼料,如使用一些屠宰廠下腳料,煮熟后連肉帶湯拌飼料讓鴨群采食等。
② 合理喂飼 冬季可以使用干粉料,如果采用濕拌料時應該用溫水拌料以促進鴨得采食。但是,要注意每次用溫水拌料的量要合適,不能一次拌得太多使鴨在較長時間內吃不完。如果使用井水或自來水拌料則要考慮嚴寒天氣的早晚低溫問題,濕料溫度過低會影響鴨的采食。夜間補飼也十分重要,據試驗,補夜飼的鴨群比不補夜飼的鴨群可多產蛋10%左右。夜間補飼應供足飲水,而且所補飼料的粗蛋白質含量不可過高。適當喂飼一些青綠飼料有助于保持鴨的健康和高產,可以在每天中午為鴨群提供一些切碎的青菜、白菜葉、胡蘿卜纓等。
③ 保證潔凈飲水 鴨在采食過程中經常是吃幾口飼料后馬上去飲水,飲幾口水后再回來吃料。這種行為表現主要是因為鴨在采食的時候總是大口吞咽,而鴨的唾液腺不發達,需要在吞咽后飲水以幫助食物進入食道中后段。如果飲水不足會嚴重影響鴨的采食量,進而影響鴨群的產蛋性能。低溫季節如果水溫過低會降低鴨的飲水量,進而導致采食量的下降。因此,在嚴寒的天氣里,盡量讓鴨群飲用溫水,以幫助提高采食量。寒冷的時候讓鴨群飲用溫水還有助于減少鴨體熱損失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降雪后要及時清掃運動場的積雪,防止鴨吃雪和飲雪水。
④ 光照管理 冬季自然光照少,鴨腦垂體內分泌腺活動減少而導致產蛋率大幅下降,這就要求必須進行人工補充光照。一般要求每天的光照時數不能少于18小時。補光用的光源要用白熾燈,不能用節能燈或日光燈,可在鴨舍內每10~20米2安裝一盞40~60瓦的燈泡,燈泡距鴨背2米高,并裝上燈罩,使光線集中照射在鴨體上,光照要均勻。深夜為便于蛋鴨飲水和采食,鴨舍內可點燈到天亮,但光照強度不必太強,僅看得見即可。如遇停電等,要用應急燈代替。
⑤ 注意加強運動 冬季高產蛋鴨只在鴨舍和塑料大棚內進行少量運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塑料大棚外建一個大于鴨舍面積一倍以上的運動場,在天氣暖和時可放鴨群在舍外運動場進行活動。鴨屬水禽,只有入水后方能發揮其全部活動功能。因此,可在鴨場內建造一個供蛋鴨戲水的人工水池。人工水池有幾個優點:一是無污染,水質好;二是冬暖夏涼;三是引水和排水完全由人工控制,水位穩定。
(3)保持空氣新鮮 冬季糞便發酵分解雖然緩慢,但由于鴨舍密封嚴密,舍內有害氣體易超標,使空氣污濁,因此要按時清糞,每3~4天要清糞一次;在保溫前提下應注意通風,特別要處理好通風和保溫的關系。生產中易出現重視保溫忽視通風的情況,結果致使舍內空氣污濁,氧氣含量降低,有害氣體含量過高,對鴨群產生強烈應激,甚至誘發呼吸道疾病,所以通風是十分必要的。舍內溫度高時可適當增加通風量,舍內溫度不高但空氣污濁時也要適量通風,必要時可采暖提高舍溫通風。密閉舍可根據舍內空氣污濁情況定時、定量開啟風機,做到適量通風換氣。保證排水系統暢通,及時排除舍內污水。飲水系統不能漏水。
(4)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保持鴨舍清潔,食槽、水槽要經常洗刷消毒,每周可用20%的生石灰乳或2%的氫氧化鈉對圈舍、運動場進行消毒。飼料一定要新鮮,切忌飼喂霉變飼料,飲水要清潔。墊草要確保干凈、干燥。對鴨群要定期進行藥物預防,發現病鴨及時進行治療。對難以治愈或病程長的病鴨,應及時予以淘汰處理。做好鴨瘟、鴨霍亂等常見病的免疫接種,成鴨每只胸肌注射鴨瘟弱毒疫苗1毫升、禽霍亂氫氧化鋁菌苗2毫升。入冬后,應給蛋鴨驅一次寄生蟲,可用“驅蛔靈”粉碎后拌在飼料內喂服,可有效減少寄生蟲對蛋鴨的危害。
(六)籠養蛋鴨的飼養管理
1.蛋鴨籠養的特點
(1)籠養的優點
① 提高單位面積鴨舍利用效率和勞動生產率 籠養不需要運動場和水面,采用雙列式3~4層籠養方式,每平方米鴨舍飼養量多,鴨舍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方便,每人可以飼養管理蛋鴨4000只左右(平養只能管理2000只左右),勞動生產效率提高。
② 有利于疫病的預防和控制 籠養蛋鴨的生產過程在鴨舍內進行,隔絕了與外界環境的直接接觸,有效降低了生產期間與外界環境病原微生物接觸感染的機會,尤其是對以某些飛禽候鳥為傳染源進行傳播的疫病(如禽流感);籠養鴨防疫方便,免疫應激小;籠養蛋鴨可避免飲水器、食槽被糞便污染,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并能及時發現并隔離病鴨,可有效降低大群感染疫病的風險。
③ 提高生產效益 籠養蛋鴨不容易發生搶食現象,采食均勻,減少飼料浪費,保證每只鴨都能獲取需要的營養,加之活動量減少而降低的飼料消耗,極大提高了飼料效能;能及時發現和淘汰不產蛋鴨、低產鴨、病鴨和劣質鴨(殘鴨、過小鴨),提高鴨群產蛋率和飼料轉化報酬,提高生產效益。
④ 有利于保護環境和清潔生產 由于鴨子處于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養殖過程中的污染源僅局限于養殖場地,所產生的代謝排泄物便于采集,經適當處理可合理利用或達標排放,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或危害,有利于實現清潔生產。
⑤ 鴨蛋干凈,延長保鮮時間 籠養蛋鴨產下的鴨蛋,由于斜坡和重力作用滾到集蛋筐內,脫離了與鴨子的直接接觸,且與蛋鴨直接接觸的籠子底部比較干凈,減少了鴨蛋的污染程度,較完整地保存了蛋殼外膜,有利于延長鴨蛋的保鮮和保質期,改善鴨蛋外觀,減少蛋制品加工過程的洗蛋工藝,增強鴨蛋的市場競爭力。
⑥ 節省墊料,減低廢棄物產量 經初步測定,1只日采食量為150克干飼料的蛋鴨,日產濕糞100克左右,年產濕糞36千克,而采用平養墊料飼養的,年產混合糞(包括墊料)100~150千克,既增加了墊料成本,又增加了廢棄物處理量。
⑦ 解決了氣候寒冷地區養鴨難的問題 籠養蛋鴨由于處于相對穩定的小氣候環境,可有效克服外界不良環境氣候條件(如嚴寒)的影響,籠養蛋鴨的開產日齡及到達產蛋高峰日齡比較集中整齊,產蛋量受外界氣候影響小。據試驗測定,(南方地區)冬季籠養效益優勢比較明顯。
(2)籠養的缺點
① 應激反應現象 在夏天高溫季節,如沒有配備降溫設施,熱應激反應嚴重,中暑時有發生。另外,籠養蛋鴨的飼養管理操作都是在與鴨子距離較近的情況下進行的,難免會對鴨子產生不良影響。
② 容易導致軟腳病 籠養蛋鴨因長期在鴨籠中飼養,活動空間受到限制,鴨子大部分時間伏著休息,活動少,容易導致軟腳病等腳部問題。
③ 鴨羽毛凌亂,外觀差 籠養鴨由于斷絕與水的直接接觸或受到活動空間的限制,梳理羽毛的行為大大減少,加上鴨與籠壁及鴨與鴨之間接觸摩擦機會大大增加,影響了羽毛色澤和鴨子的外觀。
④ 會有卡頭、卡脖、卡翅現象發生 由于必要的飼喂、撿蛋等飼養管理工作,飼養員在操作時與鴨子的近距離接觸會使鴨子產生躲避反應。籠具設計不良時常會發生卡頭、卡脖、卡翅現象,對鴨子造成直接傷害,增加鴨子的淘汰數量。
⑤ 增加養殖成本 籠養時需要特制鴨籠等設施,使養鴨的成本一次性投資增加,如果只是短期飼養蛋鴨,成本效益就不如平養可觀。如可長期飼養蛋鴨,成本會大大降低。
2.鴨舍結構
鴨舍要求建在通風良好、采光條件較好的地方。鴨舍的門向東開放,南北面開窗。每幢鴨舍為300~400米2為宜。屋檐高2.6~2.8米,窗與地面面積的比例1∶8,窗離地高30~35厘米,四周窗戶用空心磚扁壘到三分之二高,留出三分之一為氣窗。窗裝鐵網以防獸害,寒冷季節用油布或塑料布封緊,以防漏風,房頂部要有天花板或加隔熱裝置,房頂中部留一條1米寬的天窗,并配置電燈輔助照明和加溫。同時配建排水系統和供水系統,以及糞便處理設施和無害化處理池。
3.鴨籠構造
鴨籠可用竹片或鐵絲網構建成木籠或鐵籠。鴨籠共設四排梯架式雙層,南北靠墻各一排,中間兩排。先用直徑4厘米以上的木桿搭成籠底面離地30~35厘米梯形支架,通常制雙層梯架式。四個單籠為一組,每組鴨籠長190厘米、寬35厘米、前高37厘米、后高32厘米,料槽安裝在前面,底板片順勢向外延伸20厘米為集蛋槽,籠底面坡度4.2°,使鴨蛋能順利滾入集蛋槽。上下籠要錯開,不要有重疊,應相隔20厘米。每個單籠飼養蛋鴨1~3只,每單只籠面積0.3米2。每個單籠配自動飲水乳頭一個。
4.籠養鴨的飼養管理要點
蛋鴨籠養飼養期為一個產蛋年(360天)。籠養蛋鴨一般適宜在5~6月孵化出雛,利用自然溫育雛,在70~80日齡前宜采用網上或平地飼養,70~90日齡期間(大約在8月下旬或9月)上籠,經半個多月的適應期即可陸續產蛋。麻鴨具有明顯的早熟性,飼養到90~100日齡見蛋,100~120日齡開產,130~150日齡達產蛋高峰,產蛋高峰能維持8~10個月。隨著蛋鴨年齡增長,耗料量會逐年上升,而產蛋量卻逐年下降。成年蛋鴨第1年產蛋率最高,按生產實際,一般從頭年6~7月飼養到第二年6~7月淘汰,避開盛夏。第2年如繼續飼養,應根據市場行情,留優去劣,淘汰更新,500日齡前全部淘汰。
(1)飼養 蛋鴨飼料以玉米為主,占50%左右,適量加入餅類、魚粉、貝殼粉、食鹽、多種維生素和添加劑。按產蛋的營養要求并結合實際生產配制飼料。每只產蛋鴨每天喂料150克左右。鴨群產蛋率在80%左右時,日糧中的粗蛋白質應保持在18%左右,飼料代謝能為2800~2900千卡/千克,鈣磷的比例要適宜,一般為(3~4)∶1,日糧鈣含量至少為3.0%。上籠后,飼料每天遞增2.5克,用大約30天時間轉換為產蛋高峰料。每只鴨每日采食量為150克左右,從產蛋率達到20%時開始逐漸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的喂量。添加量從少到多,直至產蛋率達到90%以上方可穩定添加量。飼料最好用顆粒料,如用粉料,喂前加水拌勻,以手捏成團、松手即散為度。每日飼喂2次(早上10點一次,下午3點一次),以吃飽不剩為準。
每月將蛋鴨隨機抽樣稱重一次,抽樣數一般不少于全群的5%,抽樣在早晨空腹時進行。對照標準體重,及時調整飼料。
蛋鴨開產后每隔半月喂1次沙礫,每次飼喂10克/只,并適當補喂多維和鈣;定期飲高錳酸鉀水,一個月喂一次亞硒酸鈉。冬季為提高蛋鴨能量維持量,應提高代謝能,降低蛋白質含量(可每100千克飼料增加2千克玉米面,減少2千克豆粕),同時增加10克多種維生素。
籠養蛋鴨比平養蛋鴨能提早達到產蛋高峰。在籠養蛋鴨的飼養過程中,常出現一定數量的軟殼蛋和薄殼蛋,在產蛋進入高峰前尤為突出。實踐證明:對籠養鴨實行單獨補鈣,能收到預防下軟殼蛋及薄殼蛋的顯著效果。具體方法如下:選擇蛋殼粉(或貝殼粉、骨粉),每100只鴨每次補飼以0.5千克左右為宜(補飼鈣料的數量要根據鴨下的軟殼蛋及薄殼蛋所占的比例而定。一般以軟殼蛋和薄殼蛋基本消失,鴨不愿啄食鈣料為合適),在下午至夜間熄燈前(以下午2~4時為最佳)補給。如果是自由采食,可在下午2時以后,讓鴨先把槽內飼料吃光,隔半小時在鴨有一定食欲時,把要補的鈣料均勻地撒在槽內;倘若是定時飼喂,可在下午飼喂前,采用先飼鈣料,后喂全價飼料的補飼方法。
(2)管理
① 適時調溫 根據季節變化要適時調節舍溫。即春保溫,日通風、夜保溫;夏降溫,晝夜通風,炎熱天氣還應在舍內外灑水降溫,有條件可在舍內安裝電扇和排風扇;秋防暑,降低體溫;冬防風,關緊門窗,防風保溫。產蛋鴨最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3~20℃,一般可通過通風、擋風、降溫、供熱、遮陽等措施來控制鴨舍溫度。鴨舍溫度夏季不能高于30℃,冬季不低于7℃。產蛋期舍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籠養蛋鴨一般飼養到第二年6~7月淘汰,避開盛夏。
② 保證光照 上籠后,改自然光照為人工補充光照,采用夜間開燈3~4小時,天亮前再開燈1小時,以便晝夜光照達到16~17小時。光照時間和強度要逐步增加,先每日增加光照20分鐘,直至達到要求。同時,根據自然光照的長短,逐漸變動光照強度,按夏弱光(15~25瓦的電燈泡照光)、秋常光(25~40瓦)、春冬增光(40~60瓦)的原則調節。燈泡與地面距離為2米,10~18米2裝一盞25瓦的燈泡。要求燈泡高度一致、分布均勻,交叉安置,錯落安裝,使不同籠層均得到相同的光照強度。燈泡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以免因灰塵而影響亮度。鴨舍最好不用熒光燈,因其受環境影響較大。
③ 維持空氣潔凈 籠養蛋鴨,飼養密度高,舍內空氣容易污濁而導致疾病發生,所以,要注意維持舍內空氣潔凈。一要勤清糞,每周清糞2~3次,減少糞便在舍內的發酵分解。二是適量通風。根據舍內溫度情況調節通風量,特別要注意冬季通風。冬季舍內封閉嚴密,往往重視保溫而忽略通風,舍內空氣質量差,污染嚴重,會誘發疫病。
④ 細致觀察 籠養蛋鴨,會有卡頭、卡脖、卡翅現象發生,也容易發生軟腳病,所以,要注意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減少傷殘和死亡;注意觀察鴨的精神狀態、采食、產蛋和糞便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加以解決。
⑤ 疾病控制 蛋鴨上籠20天驅1次蛔蟲,如利用第二年產蛋高峰,則在停產換羽期間驅蛔蟲、鴨虱各1次。保持鴨舍的清潔衛生,進入人員和設備要消毒,制訂嚴格的消毒程序并落到實處,進行科學的免疫接種。注意蛋鴨脫肛和軟腳病的防治。在進入產蛋高峰期前要給蛋鴨服用中藥湯,補充元氣。在產蛋期要適當驅趕蛋鴨走動,預防鴨軟腳。
⑥ 工作程序 見表2-5。
表2-5 籠養蛋鴨的工作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