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有機化學中的酸堿概念
1.4.1 布朗斯特酸堿概念
在有機化學中,酸堿一般是指布朗斯特(J.N.Br?nsted)所定義的酸堿,即凡是能給出質子的分子或離子叫做酸,凡能與質子結合的分子或離子叫做堿(見表1-3),該理論又稱為酸堿質子理論。
表1-3 一些布朗斯特酸堿

根據布朗斯特酸堿定義,酸給出質子后余下的部分就是堿,反過來,堿接受了質子就成為酸,這種對應關系稱為共軛關系(conjugation relationship)。
式中右邊的堿是左邊酸的共軛堿(conjugated base);左邊的酸又是右邊堿的共軛酸(conjugated acid)。彼此聯系起來就稱為酸堿對。顯然,酸中有堿,堿中有酸,彼此相互依存,并可相互轉化。酸越強,其共軛堿就越弱;酸越弱,其共軛堿就越強。例如,HCl為酸,給出質子后余下的Cl-為酸HCl的共軛堿;反之,堿Cl-與質子結合后成為其共軛酸HCl。HCl在水中完全可以給出質子(給予H2O),所以HCl作為一個酸,它是個強酸;H2O作為一個堿,在此是個強堿,其堿性比Cl-強得多,所以Cl-是個弱堿。
1.4.2 路易斯酸堿概念
有機化學中也常用路易斯(G.N.Lewis)所提出的酸堿概念,即凡是能給出電子對的分子或離子都叫做堿,凡是能接受電子對的分子或離子都叫做酸。按此定義,路易斯堿就是布朗斯特堿。例如NH3,可接受質子,所以是布朗斯特堿;而它在和H+結合時,是其氮原子給予一對電子與H+成鍵,所以它又是路易斯堿。路易斯酸和布朗斯特酸則有些不同。例如,按照布朗斯特定義,HCl和H2SO4都是酸,但按路易斯定義,它們本身不是酸,它們所給出的質子才是酸。反之,有些化合物按布朗斯特定義不是酸,而按路易斯定義卻是酸。例如,在有機化學中常見的試劑BF3和ACl3,由于具有未填充的空價層軌道,都是路易斯酸,見表1-4。
表1-4 幾個常見的路易斯酸和路易斯堿

布朗斯特酸堿理論(質子論)是狹義的酸堿理論,路易斯酸堿理論(電子論)是廣義的酸堿理論,二者各有優缺點。但在一般的有機化學資料中,一般泛稱的酸堿都是布朗斯特酸堿。當需要涉及路易斯酸堿概念時,都會專門指出它們是路易斯酸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