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魚蝦類的活體運輸

(一)魚類的活體運輸

1.魚類活體運輸的容器

(1)魚桶、魚盆 每個容水量25~30千克,適于短途貯運,可肩擔或用自行車、摩托車運載。

(2)塑料袋 塑料袋是用白色透明耐高壓的聚乙烯薄膜制成,膜厚0.05~0.18毫米,規格 70厘米×40厘米。裝運時,先在袋中裝入1/4~1/3的清水,然后裝入適量的魚,再排去袋中空氣,充足氧氣,扎牢袋口密封,裝入特制硬紙箱中啟運。

(3)活魚帆布袋(簍) 帆布袋(簍)由帆布涂膠膜縫粘制而成。裝運時,向袋(簍)中灌入1/3體積的清水,然后裝入適量魚類,充入氧氣,排除袋中空氣,扎緊袋口啟運。

(4)活魚運輸車 活魚運輸車配有箱體系統、增氧系統、動力系統及噴淋或射流裝置等,是現代化的活魚運輸工具,對魚活體貯運十分安全理想。

2.魚類活體運輸的方式

(1)短距離運輸 如將活魚由船上運到附近中小城鎮,路程在50公里以內,可用拖拉機、馬車、汽車等運輸。車上應裝有鐵制或木制的撐架,將帆布簍固定其上。若用4噸的汽車運輸,一般可裝簍6~8個,每簍可裝活魚50~75千克,成活率可達90%以上。

(2)活魚麻醉運輸 用藥物將魚麻醉,使其呈休眠狀態,降低代謝功能,減少耗氧量,可大密度長途運輸活魚。選用的麻醉藥要對人體無害,魚易緩解蘇醒,使用方便,低溫下有效的藥物。

(3)活魚干法運輸 如果附近市場活魚暢銷,可采用干法運輸。該法適用于短途調運(6小時以內),但要通風、避高溫、避暴曬。避免過度擠壓。盛魚容器宜用木條箱或柳條筐等,內鋪水草或濕稻草,一層魚一層草。途中要淋2~3次水,夏季高溫時,有條件的要加冰塊降溫。

(二)蝦蟹類的活體運輸

1.斑節對蝦的活體運輸

在規格為60厘米×30厘米的塑料袋中,先放1/5左右的新鮮海水,蝦的個體大小在每0.5千克5~6尾,一般每袋放4~5尾。裝蝦進袋前,先用市售的橡膠管截取2厘米,小心套在頭胸甲的額棘上,防止因運輸振動額棘刺破塑料袋而致漏氣、漏水,造成蝦的死亡。裝蝦后應充氧,用橡膠圈把口扎緊,以防止漏氣,然后放進與塑料袋規格相當的紙箱中,用繩子把箱子扎緊。

如長途運輸,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途中換水充氧效果更佳,其存活率可高達97%,但要注意換水溫差不宜超過2℃。

2.梭子蟹的活體運輸

活梭子蟹的加工流程如下:驗收暫養→降溫處理→包裝發運。

(1)驗收暫養 將收購的活梭子蟹逐只進行驗收,要求螯足基本齊全,允許每側缺失步足不超過1只,并剔除畸形和活力差的僵蟹。然后放入暫養池暫養。暫養池一般為水泥制作,注入40~60厘米深的海水,海水深度根據氣溫變化可有所增減,水溫一般應控制在15~20℃。暫養時間不宜太久,一般不超過7天,否則會因缺乏餌料而互相爭斗,造成傷殘或瘦弱。

(2)降溫處理 將活梭子蟹從暫養池逐只撈出,用橡皮筋箍住螯足,不使其活動(如果處理得好,也可不用橡皮筋箍牢)。然后采取二次降溫使其逐步進入休眠狀態。第一次是將綁扎好的活梭子蟹放入10~15℃的冰水中約20分鐘,使其適應這一溫度變化。然后撈出放入3~5℃的冰水中降溫。這時,梭子蟹已進入休眠狀態,不再活動。此時可取出稱重,按每箱凈重4千克裝箱,加適量水,即行包裝。

(3)包裝發運 包裝前,先要備好包裝箱中蟹與蟹之間的填料,填料一般使用木屑。要求用作填料的木屑不要太細,否則透氣性差。同時不要用含油脂較高的松木屑。填料在使用前應先曝曬殺菌,然后放入冷庫預冷備用。

經過休眠處理的梭子蟹稱重后,逐只裝入紙箱,背部朝上,蟹與蟹之間加入木屑填料,使它們不致互相碰撞而損傷,直到填滿為止。再用寬膠帶把箱縫封嚴密,箱外標明品名、只數、凈重、毛重和出口公司名稱。全部加工完畢后,用保溫車運往機場發運。

(三)貝類的活體運輸

1.活扇貝的運輸

活扇貝的運輸一般都在冬季。扇貝從海上收獲后,用海水洗凈貝殼上的浮泥、雜藻,然后裝入蒲包(蒲包提前用海水浸泡),用草繩捆好,用車或船運到市場銷售。長距離運輸時,可將扇貝裝在編織袋內,然后將袋放入柳條筐中,筐的四周鋪上海帶草,袋不扎口,用海水浸泡的海帶草蓋住,然后蓋好筐蓋,捆好即可裝車運輸。從山東運往北京、上海,到達后的成活率可保持在80%~90%。

日本采用假眠法運輸活扇貝,將扇貝放入冰塊降溫的容器內,容器保持溫度3~5℃,扇貝就進入休眠狀態。冰融化的水不與扇貝接觸,從底板下流走。待運輸結束,將扇貝恢復到它本身所棲息的海水溫度,就能蘇醒并開始活動。由于扇貝在運輸過程中一直處于休眠狀態,體內代謝緩慢,所以不會瘦。用這種方法運輸可使扇貝存活7天,與常規運輸法(一般只存活3天)相比,大大延長了扇貝的存活時間。

2.活文蛤的運輸

活文蛤的加工流程:原料暫養→二次起捕→加工挑選→包裝貯運→中轉出口。

(1)原料暫養 活文蛤有冬季深埋和潛居深水的習性,較難捕撈,而冬季卻是日本市場文蛤的銷售旺季。這時如有大量活文蛤應市,其經濟效益較高,但要在短時間內捕到足夠數量的文蛤提供出口,不進行暫養則難以做到。暫養的辦法是在每年9~11月將收購的活文蛤集中放養在一個選定的海區,到冬季(12月至次年3月)按照本單位的出口計劃捕撈供加工出口。

① 暫養場地的選擇 為提高二次返捕率,對暫養場地的選擇很重要。目前有海涂暫養和內塘暫養兩種形式。海涂暫養場地的選擇必須滿足4個條件:地勢平、潮流緩慢;無溝汊、無污染;每天有一定的干潮間隙;沙與泥的比例達到8∶2。

內塘暫養場地即在海堤內側,必須用抽水機向內塘注入新鮮海水,形成人工潮汐,所以必須選擇靠海堤、潮水能漲到的地方,底質泥沙比例與海涂暫養場相同。

② 暫養時間 每年從9月中旬到11月上旬,這時的文蛤經產卵后復壯,肥度較好,抵抗力強,成活率高。由于這個時期氣溫不冷不熱,漁民便于在灘涂上捕撈作業。如果過早暫養,文蛤肥度差,氣溫高而成活率低;過遲暫養雖然成活率高,但這時灘涂捕撈困難,成本較高。

③ 暫養密度 在灘涂上暫養一般每公頃為15~22.5噸;如果選用內塘暫養,每公頃可達75~90噸,最多不得超過90噸。

④ 暫養方法

a.海灘上劃區暫養 用1.2~1.5米高、網目為4厘米的長網把選定的海區圍起來,根據當地潮流的方向和地勢,可采用月牙形圍網和圓周形圍網。為保證不使活文蛤隨潮流逃逸,可以在潮流方向的前面再加1~2道網障,并可加設封鎖井網。

b.內塘暫養 用人工在海堤內圍一塊暫養地,用抽水機在漲潮時抽入新鮮海水,落潮時把池內海水放盡,夏、秋季節每1~2天進行一次人工潮汐,冬季每3~5天進行一次人工潮汐。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前者成本較低,但暫養密度小,容易發生打堆,二次起捕率低,僅70%左右;后者雖然成本較高,但暫養密度大,二次起捕率可達90%以上,而且二次捕撈時可不受氣候和潮汐的影響,隨時可進行作業。

⑤ 暫養管理 管理工作的好壞是提高二次起捕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海涂上暫養要有專人駐守,一方面檢查圍網有否被潮流沖倒;另一方面要經常疏散網腳處打堆的文蛤。因為文蛤有趨網的習性,如果不經常疏散,打堆文蛤就容易死亡。同時,在二次起捕上做到先放養的先起捕,一般暫養時間不得少于10天。

內塘暫養的管理主要是在換水上要做到及時,水深保持50~60厘米。天下雨時水質變淡,天晴時因水分大量蒸發,鹽度增大,這些都不利于文蛤生長,要及時換入新鮮海水。

(2)二次起捕 暫養場的文蛤經過半個月的暫養,已能適應新的環境,并開始覓食復壯,體力得到了恢復。這時,便可根據出口需要,有計劃地進行二次起捕。

(3)加工挑選 將捕到的文蛤及時送往加工廠進行加工。加工廠要求背朝南,通風、采光良好,并有5厘米厚的水泥地坪。挑選前,先用海水把文蛤殼表面的泥沙及其他雜質沖洗干凈,然后由外向里不斷撥動文蛤,將破碎的文蛤挑出。同時細聽文蛤之間的碰擊聲,如有異常,要用手指甲插殼縫,將死亡、衰弱的文蛤挑出。與此同時,還必須用特制的卡尺將不足4厘米的幼蛤剔除。

經過挑選的文蛤裝入竹籃,每次10千克左右,放入盛有海水的缸中清洗。沒有海水的地方可用鹽水配制,使濃度達18~20波美度,密度為1.05~1.20。清洗時間不必過長,只要稍加攪動,即可提出瀝水。

(4)包裝 活文蛤的包裝宜用透氣性較好的麻袋,規格為70厘米×40厘米。將瀝過水的文蛤倒在干凈的水泥地上進一步控干水分。然后用鐵鍬將文蛤裝入麻袋進行稱重,每袋凈重20千克,加2%的讓水量。稱重后立即進行縫包。縫包時,先卷緊麻袋口,然后用雙麻線縫五道十字花,兩端扎成耳朵,便于提攜搬運。包裝好的文蛤要放在保藏室內暫養,保藏室要求冬暖夏涼,通風干燥,地上有墊板,堆放高度不超過10個。

(5)中轉出口 待加工場文蛤全部包裝完畢,即可用汽車運往中轉庫。為避免高溫和嚴寒對文蛤造成影響,一般9~11月和3~4月采用夜間運輸,避開陽光照射;12月至次年2月,采用白天運輸,避開冷峰。必要時加蓋防護篷布或用保溫車運輸,尤其注意雨天運輸要有防雨措施,以免淡水滲入文蛤體內,造成死亡。

中轉庫溫度要控制在3~5℃,根據氣溫變化,如秋季氣溫較高,到中轉庫溫差較大,容易造成文蛤衰弱,可逐步降溫,確保文蛤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徐汇区| 胶州市| 台北县| 龙井市| 三亚市| 江川县| 盐边县| 新津县| 遵义县| 若羌县| 瑞安市| 东阳市| 四平市| 道真| 津市市| 奉贤区| 南丹县| 石楼县| 兰州市| 新沂市| 辉县市| 甘孜| 凌云县| 武功县| 繁峙县| 大名县| 沿河| 石柱| 滦平县| 南开区| 区。| 黄梅县| 虹口区| 石阡县| 海淀区| 巴南区| 会同县| 科尔| 通城县|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