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載濤

汪仁澤

載濤,姓愛新覺羅,別名埜云,滿族正黃旗人。1887年6月23日(清光緒十三年五月初三)生于北京醇王府。父親奕是道光帝旻寧的第七子,咸豐帝奕的胞弟,封醇賢親王,載濤是奕的第七子。載淳繼咸豐即位,年號同治,是載濤的堂兄弟。同治死后無嗣,由奕的第二子,載濤的同父異母兄載湉(奕的正福晉、慈禧太后之妹葉赫那拉氏所生)繼位,年號光緒。載濤及其胞兄載灃、載洵都是奕的側福晉劉佳氏所生。

載濤四歲時(清光緒十六年正月)受封二等鎮國將軍。同年十一月奕死,載灃襲封醇親王爵位,載濤晉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引自《清史稿》諸王列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十一歲時奉慈禧太后之命,出繼堂伯父貝子引自《清史稿》諸王列傳。奕謨為嗣子,奕夫婦因懿旨不能違抗而痛失愛子,生母劉佳氏更由此而受刺激,導致精神失常。五年后奕謨因細故得罪慈禧奕謨平時輕視慈禧,曾用詩畫譏諷之,為慈禧所悉,因而受譴。,復奉懿旨將載濤改嗣堂叔父鐘端郡王奕詒為繼子,襲貝勒爵位引自《清史稿》諸王列傳。,遷入龍頭井貝勒府。奕謨夫婦則因既失嗣子,又受此侮辱,不久相繼病死。

載濤少年時喜愛騎術,1904年至1906年進陸軍貴胄學堂學習,豐富了對軍馬訓練和育選良種等知識。1908年10月,慈禧、光緒相繼病亡,溥儀沖齡即位,年號宣統,由其父載灃攝政當國。11月朝命載濤加郡王銜,并與毓朗、鐵良等人被任為宮廷守衛門禁,總司稽察。12月,清廷擬建人數眾多的禁衛軍,載濤等復被任為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負責籌建工作。不久載濤奉派赴法國索米騎兵學校進修。1909年(宣統元年)1月清廷罷斥袁世凱后,5月設軍咨處,派載濤為管理軍咨處事務,以便使皇族宗親掌管陸軍。次年1月,載濤奉命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陸軍。4月載濤被特任為專使大臣,往英國倫敦悼唁英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逝世。7月回國,向清廷建議仿效歐美各國,專設軍法處審理軍人犯罪案件,獲準。1910年4月,清廷頒令改軍咨處為軍咨府,任命毓朗、載濤為軍咨大臣。為了進一步削弱北洋派的勢力,載濤改變陸軍部尚書鐵良只任用滿人以抵制的做法,重用非北洋的留日優秀軍事學員吳祿貞、張紹曾等擔任鎮統制一級的高級將領,但卻為革命黨人得以在北方發展勢力提供了機會。翌年4月,清政府公布“皇族內閣”名單后,各地革命浪潮不斷高漲。閏六月,清廷擬調集禁衛軍及近畿各鎮(師)的軍隊,在永平府舉行大操練,以顯示武裝震懾力量,任命軍咨大臣載濤代攝政王載灃為監軍。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永平大操計劃被迫取消,下諭載濤督率禁衛各軍守備京畿。此時清廷內部對各地起義民軍態度形成和戰兩派,隆裕太后召集御前會議聽取意見,和戰雙方各執己見,相持不下,載濤則始終未發一言。此時隆裕難于決斷,轉而向跪伏于地的載濤問道:“你是管陸軍的,你知道咱們的兵怎么樣?”載濤急忙叩頭答稱:“奴才練過兵,卻從未打過仗。”隆裕默然,稍后才說:“你們先下去吧!”會議也就到此草草結束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群眾出版社1964年版,第44頁。。10月14日,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凱,袁建議清皇室大臣應率先帶兵出征南方,為各地清軍做表率。載濤聞訊,驚恐萬狀,自動交出兵權,請求解除一切軍職。不久由袁世凱的心腹徐世昌繼任軍咨大臣,馮國璋接替禁衛軍統領。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清廷面對土崩瓦解的局勢,召集王公、親貴會議,商討對策。會上奕劻提議接受民國方面優待皇室的條件,自動退位而保親貴們的人身安全。載濤和其兄載洵以及鐵良、良弼、善耆、毓朗等人表示反對,并決議組織“宗社黨”,對抗革命力量。不久,宗社黨的中堅分子良弼遇刺身亡,載濤等猶如驚弓之鳥,人人自危。2月清帝溥儀被迫下詔退位。3月隆裕太后傳諭解散宗社黨。此后載濤停止了政治活動,深居簡出,依靠“清室優待條件”所規定的“清室家用補助條例”撥給的補助費,在王府內過著騎馬學戲、養花玩鳥的遺老寓公生活。1917年3月,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給予鑲黃旗蒙古都統的頭銜。是年7月,張勛擁溥儀復辟,封載濤為復辟朝廷的禁衛軍司令,直至復辟失敗。次年10月,徐世昌繼任北洋政府總統,加載濤將軍銜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第112頁。

1924年,馮玉祥回師北京發動政變,逐溥儀出宮,修改對遜清皇室的優待條例,取消皇族的生活補助。載濤的經濟來源被斷絕后,雖辭去了大批仆傭緊縮開支,但仍有子女、保姆、管家等三十余口人的生活須維持,因此賣去了龍頭井豪華的府宅,遷居山老胡同。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地區。1932年國民政府成立“國難會議”,載濤被聘為該會委員。同年3月,日本侵略者扶植溥儀為“執政”,在長春成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1933年3月改稱“滿洲帝國”,立溥儀為“皇帝”,載濤曾被接往“新京”朝賀,但他拒絕出任偽職。1945年夏,日本投降前夕,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曾專程登門邀載濤“出山”收拾殘局,遭載濤拒絕。

抗戰勝利后,載濤的經濟狀況更加困難,一度靠出租余屋的房租收入度日,后因物價飛漲,繼又將山老胡同的院子賣掉,搬進自己過去的馬房居住。但是生活還是難以為繼,在北京解放的前一年里,只得每天早起,從家中挑些破舊衣物,到德勝門外擺地攤賣破爛,勉強使一家人得以玉米面糊口度日王乃文口述、辛芳整理:《從“皇叔”到全國人民代表——愛新覺羅·載濤外傳》連載之六,刊于《團結報》1983年9月10日第7版。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根據載濤的特長,1950年8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任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委任令是由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發的。他接到后熱淚盈眶,百感交集,激動地說:“知我者,毛主席”,“毛主席真偉大”,“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報毛主席知遇之恩”,“新中國誕生了,我載濤也新生了”王乃文口述、辛芳整理:《從“皇叔”到全國人民代表——愛新覺羅·載濤外傳》連載之八,刊于《團結報》1983年9月24日第7版。。馬政局的任務是指導軍馬的馴養訓練,培育和選擇優良種馬供應部隊需用。接事后他施展所長,勤奮工作。當時的軍馬場都遠在邊疆地區,年過花甲的載濤除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外,還不辭勞累地走遍東北的牡丹江和西北的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的軍馬場,進行視察和指導;向當地的指戰員講授馴馬及選種配育等技術,備受歡迎,對軍馬場的建設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他還根據親身經歷撰寫了一些回憶錄,為研究清末歷史留下寶貴的資料。他的子女與孫輩也由人民政府安排了工作,獲得了新的生活。

1954年,載濤以滿族代表身份,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政協民族組副組長。1956年10月,年近古稀的載濤申請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他對家屬說:“我也要革命。”在他的申請書上介紹人李濟深、張聯棻作了如下的表述:“本表申請人雖系清代貴族,從辛亥革命后,已為平民化。解放以后首先加入全國政協,任馬政局顧問,對改良馬種的建議尤多獻替。后又膺選為人代大會滿族代表,有代表性,思想上有進步要求,特為介紹加入我黨組織。”王乃文口述、辛芳整理:《從“皇叔”到全國人民代表——愛新覺羅·載濤外傳》連載之八。1957年3月,他接受國家領導人的囑托,曾至東北撫順戰犯管理所看望正在改造中的侄子溥儀,臨別再三叮囑“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改造,爭取早日成為新人”王乃文口述、辛芳整理:《從“皇叔”到全國人民代表——愛新覺羅·載濤外傳》連載之三,刊于《團結報》1983年8月13日第7版。

1969年秋,載濤得偏癱病后臥床不起,1970年9月2日在京病逝,遺體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资兴市| 武冈市| 修武县| 罗定市| 永兴县| 怀安县| 宝山区| 西青区| 辛集市| 云林县| 皮山县| 新晃| 喀喇| 武功县| 建水县| 易门县| 公安县| 赣州市| 惠安县| 阿拉善右旗| 台前县| 盐津县| 克拉玛依市| 兴文县| 晋城| 华亭县| 科技| 京山县| 天峨县| 阳曲县| 鄄城县| 日喀则市| 宜丰县| 凌海市| 玉林市| 晋城| 九龙坡区| 双城市| 固镇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