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胡景翼

徐輝琪

胡景翼,字勵生,又作笠僧、立生,早年號中山,陜西富平莊里鎮人。1892年6月20日(清光緒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關于胡景翼生年,向無明確記載。據《胡景翼將軍生平事跡》稱,胡生于1892年6月20日(清光緒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今采其說。。祖父胡得鼎,1867年9月在家鄉因阻擊捻軍身亡。父親胡彥麟,初經商當學徒,后漸次升任“領本”(經理)。胡景翼七歲入塾,十三歲就學于三原舉人趙如篤處。課暇喜讀兵書及名人列傳,并拜師學習武藝。

1908年,胡景翼考入西安健本學堂。該校為同盟會員創辦,是當時陜西革命黨人的一個秘密活動據點。他由此結識了井勿幕、焦子靜等人,受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影響。1910年春,經井勿幕、宋元愷介紹加入同盟會。

胡景翼入會后,積極贊助井勿幕聯絡會黨、刀客共同反清的主張,自愿擔任與新軍中會黨聯絡的任務。他為此參加了哥老會,與崔俊杰、雷貴、劉俊海等會黨重要分子多次密謀于小雁塔寺。還利用假日到同州(今大荔縣)、蒲城、華陰、華縣、臨潼等地運動刀客。胡景翼聯絡會黨成績顯著,在陜西革命黨人中很快嶄露頭角,成為一個重要骨干成員。是年7月9日,胡景翼與井勿幕、錢鼎等,和會黨首領張云山、萬炳南等三十余人在西安南郊大雁塔“歃血為盟,共圖大舉”,實現了同盟會、哥老會與新軍的全面聯合。

1911年6月,胡景翼于健本學堂畢業。為適應革命斗爭需要,他決定“以奔走革命為職志”,不再繼續求學王儒卿等編:《陜西鄉賢事略·胡景翼事略》,陜西教育廳編審室1935年版,第166頁。,隨后來往于耀州(今耀縣)、西安之間,進行廣泛聯絡。隨著革命形勢高漲,同盟會陜西支部計劃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發難,錢鼎等人策動新軍在西安響應。井、胡遂以耀州廟灣為基地,加緊準備。武昌起義爆發后,清陜西當局頗為驚慌,密謀將新軍第二標調離省城,并逮捕軍中的革命黨人。新軍乃提前于10月22日舉義。胡景翼得知消息,立即招集各方豪杰志士和刀客兩千余人在藥王山首先響應。不久,井勿幕在三原就任陜西北路安撫招討使,他應召前往,被委為第一標統帶。西路戰事告急時,又奉命率部趕往支援,在三水張戶原(今旬邑張洪原)大敗清吏升允所率之甘軍。

1912年3月,袁世凱竊權上臺后,陜西都督張鳳翙投靠北洋政府,打擊革命派勢力。秋天,胡景翼被迫離陜去日本,入成城學校讀書。12月,外蒙古封建主在沙俄政府策動下宣布“獨立”,留日學界群情激憤,公舉胡景翼為代表,歸國組織“征蒙軍”。但袁世凱無視全國人民的反對,一味與沙俄妥協,胡景翼的使命未能實現。不久“二次革命”爆發,他便在上海投入了反袁斗爭。期間,孫中山、黃興曾派人約張鳳翙舉兵響應,張鳳翙拒絕,胡景翼憤怒指斥這是“茍安一時,助長袁氏帝制自為之心”《陜西鄉賢事略·胡景翼事略》,第169頁。。

1914年1月,胡景翼亡命日本,入革命黨人創辦的浩然學社學習軍事。數月后畢業,決定回國直接從事反袁斗爭。離日前,曾由于右任引薦會見了孫中山。孫以“努力革命”相勉勵,他毅然回答說:“俟破京后再迎先生!”于右任:《胡公笠僧墓志銘》,陜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員會編《西北革命史征稿》下卷,1949年版,第102頁。

胡景翼回陜后,經師子敬、侯篤等人斡旋,到陳樹藩第三混成旅教導營軍官連學習。不久相繼升為差官連連長、備補連連長、游擊營營長。與此同時,他與劉守中、岳維峻等人在三原開設大有公司,作為秘密革命機關,又與續西峰、續范亭、孫岳、鄧寶珊等人相聚于華山下,密謀討袁計劃。

1915年12月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次年3月,郭堅、耿直等在渭北舉事響應。陜西將軍陸建章為鎮壓起義軍,一面任命陳樹藩署陜北鎮守使兼渭北“剿匪”總司令,一面派其子陜西第一混成旅旅長陸承武率精銳一團到渭北一帶巡防。胡景翼此時駐防富平,他看到陜西反袁逐陸斗爭日益高漲,認為時機成熟,于是將陸承武佯迎入富平縣署,于5月7日晚發動兵變。經一晝夜激戰,全殲陸部一團人,并生擒陸承武。事變后,武鈞、劉守中、張義安等人要求乘時宣布獨立,圍攻西安,胡景翼卻以“有旅長在”為理由,加以拒絕,將陸承武交給了陳樹藩。陳見有利可圖,遂于9日宣布獨立,自稱陜西護國軍總司令,并以陸承武為人質,與陸建章討價還價,6月取得了陜西督軍職位。

護國戰爭結束后,胡景翼部被編為陜西第一旅混成第二團,駐防陜南龍駒寨(今丹鳳)。由于陳樹藩對他并不十分倚重,且懷有猜忌之心,胡景翼這時將其所部編為十個連,致力于練兵活動。

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揭起護法旗幟。陜西黨人高峻、耿直、郭堅等人紛起響應。這時,胡景翼經一年多時間的練兵,有了一支戰斗力較強的隊伍,但他卻沒有立即響應,而且還奉陳樹藩之命直接加入了對高峻、耿直等起義軍的圍攻。胡景翼對人說:他攻打郭、耿、高是想把他們“剿滅掉”,“自己起來再干”葉雨田:《靖國軍末期高陵事變見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陜西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陜西文史資料選集》第3輯,1963年版,第242頁。。因此,當耿直退守岐山派人與他聯系,以至質問他“還革命不革命”時,他仍與耿軍“激戰八晝夜”;直到有了重大傷亡,才感到這是陳樹藩施用“以毒攻毒”之計,遂與耿密約:耿部退出岐山,他以“奪城之功”向陳索取更多槍械,然后響應起義。但不料事為陳樹藩探悉,不僅沒有取得餉械,反而引起陳更大的猜疑。此后,胡景翼便以“追擊”起義軍為名,把部隊開赴渭北蒲城、富平、三原等處,并派人與駐防耀州的曹世英取得聯系。與此同時,陳樹藩也一面調其親信曾繼賢、嚴錫龍率部進駐三原,一面委任胡景翼為“擊匪司令”,命他繼續東去攻打郭堅、高峻起義軍。胡、陳矛盾自此日趨激化。

1918年1月25日,胡部補充營營長張義安憤于陳樹藩步步緊逼,在三原宣布獨立。27日,胡景翼與曹世英分別由富平、耀州趕到三原,共同組成陜西靖國軍,胡景翼任右翼總司令,曹世英任左翼總司令。2月2日發布討陳檄文,宣言靖國軍“志在上以靖國,下以救民”,以達“政治清明,共和鞏固,奸雄無覬覦之心,政府有依歸之望”《胡景翼、曹世英討陳檄文》,見鄧寶珊等撰《張義安三原起義》,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陜西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陜西文史資料選集》第2輯,1961年版,第50頁。。隨后,從東、西兩路進兵西安。2月中旬,靖國軍在各階層人民群眾的支援下,兵臨西安城下。陳樹藩為挽救其敗亡命運,在據城固守的同時,不惜以陜西省長為條件,與河南鎮嵩軍統領劉鎮華加緊勾結。劉鎮華率部入陜后,儼然以“調停人”的身份,誘迫靖國軍退兵。胡景翼鑒于西安城屢攻不下,為“保存實力”,遂不顧前方將領張義安、鄧寶珊、弓富魁等人反對,連函張等撤軍。結果,陳樹藩與劉鎮華鎮嵩軍乘機反撲,張義安在組織反擊時中彈陣亡。從此,靖國軍被迫轉入節節退守的困境。

此后,胡景翼與曹世英電請唐繼堯“派勁旅,由川援助”,并推戴唐為“滇川黔陜靖國聯軍總司令”《唐繼堯致李根源電》、《李根源致唐繼堯電》,存云南省檔案館。,同時派代表赴上海請于右任回陜“主持西北革命大計”。8月9日,于右任經孫中山同意回到三原,被舉為陜西靖國軍總司令,胡景翼改任第四路司令。靖國軍改組后,對陳樹藩再度發動攻勢。但不久,胡景翼到渭南固市勸說姜宏模所部投歸靖國軍,為姜扣留,旋被陳樹藩軟禁于西安。期間,陳樹藩百般籠絡,并屢次逼寫勸降信,均遭到拒絕。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陳樹藩為緩和人心,同時懾于靖國軍以焚燒教堂相要挾,將胡景翼釋放。胡景翼回到三原,即就任陜西靖國軍副司令兼總指揮,宣布繼續討陳,并通電全國稱:陜事“決由陜人自行收束,以紓民禍”《胡景翼痛南北紛爭不已并發表政見之通電》,存云南省檔案館。。為此,他在著手整飭軍隊的同時,還注意從事地方建設和振興教育。在地方建設方面,曾聘請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查勘涇陽吊兒咀水利工程。在振興教育方面,除繼續維持原有學校外,陸續創辦了三原渭北中學、三原女子中學和富平莊里立誠中學。胡景翼這種精神受到了孫中山的贊賞,孫中山稱譽他“所歷彌苦,所志彌堅,誠可為晚近軍人之勵”,并勉勵他說:“陜西險據中原,為南軍入北之沖要,幸善守之,以俟時局之變化?!?img alt="《孫中山全集》第5卷,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83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9FBF3/14261503604673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19156-iA4mYMx5yTDi1gRd4Jmtaj8HauMTdmWL-0-5b99527aabacaee0c567d69957c9856b">

1921年5月直軍閻相文、馮玉祥等部入陜取代陳樹藩,同時對靖國軍大加分化拉攏。在此情況下,胡景翼為了保存實力,竟不顧于右任的反對,于9月21日宣布取消靖國軍名義,接受直軍改編。10月,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暫編陜西陸軍第一師師長。胡景翼在接受改編中,雖一再表白說是為了“通權達變”,是“依人”非“降人”,但靖國軍多數將領對此是不滿的,有的斥責這是“斷送靖國軍前途”張鈁:《關于陜西靖國軍的回憶》,《陜西文史資料選集》第2輯,第65頁;孫蔚如:《楊虎城在武功繼續堅持靖國軍旗幟》,《陜西文史資料選集》第2輯,第85頁;葉雨田:《靖國軍末期高陵事變見聞》,《陜西文史資料選集》第3輯,第243頁。。孫中山也致函責備:“以堂堂護法之師,受偽廷督軍之改編,不特敗壞紀綱,為西南各省所不容,即于其個人節操,亦有大虧?!?img alt="陜西靖國軍時期孫中山給鄧寶珊的一封信,見《陜西文史資料選集》第2輯扉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9FBF3/14261503604673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19156-iA4mYMx5yTDi1gRd4Jmtaj8HauMTdmWL-0-5b99527aabacaee0c567d69957c9856b">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胡景翼率部隨馮玉祥開赴河南,在鄭州、開封、彰德等地與豫督趙倜軍作戰。戰后,所部被編為陸軍第二十四師,駐防京漢鐵路北段順德、彰德、正定一帶。期間,胡景翼去北京,經人介紹結識了李大釗。自后“每遇輒洽談竟日”,給其思想以重要影響。

胡景翼依附直系原是借此謀求更大發展,但直奉戰爭后吳佩孚不僅從服裝、槍械到餉需多方加以限制,并時刻企圖收編其部隊,這使他對直系日益產生了不滿。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遭到全國同聲反對,胡景翼于是感到“有再度革命之必要”,“欲有所舉動”高興亞:《國民軍革命史初稿》(上),桂林三戶圖書社1940年版,第155頁。。隨后,他派李仲三、劉允臣、張璧等與馮玉祥密謀,同時積極與孫岳取得聯系。經頻頻密商,馮玉祥、胡景翼、孫岳遂結成反直聯盟。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利用吳佩孚在山海關與張作霖作戰之機,在胡景翼、孫岳的密切配合下,回師北京囚禁了曹錕,通電主和。25日,宣布組成國民軍,馮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任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并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

北京政變發生后,吳佩孚率殘部退至洛陽組織反撲。11月7日,北京政府免去張福來河南軍務督理職,特派胡景翼前往河南辦理軍務、收束事宜。24日胡景翼率國民第二軍南下,與吳軍戰于彰德、道口、清化間。12月6日胡景翼被特任為河南軍務督辦,12日進抵開封,宣布正式就職。接著,與鎮嵩軍憨玉琨部連續作戰,至次年3月取得最后勝利。

胡景翼就任河南督辦后,廣為延攬人才,希圖“以豫省為始基”,“期成清明之政治”,然后“推行主義于全國”。于是,國民黨人李根源、李烈鈞、柏文蔚等數十人紛紛前往,共產黨人李大釗、王若飛等和蘇聯代表團、軍事顧問,也曾先后應邀赴汴。但為時不久,胡景翼即于1925年4月10日病逝。

胡景翼病危之際,曾口授遺囑談及“胸中素蘊”,說:“余對世界觀念,以人類互相親善,永久和平,期臻大同郅治之隆為指歸。而欲達此目的,非打倒世界強權不為功?!?img alt="《胡景翼遺囑》,黃季陸主編:《革命人物志》第3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9年版,第300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9FBF3/14261503604673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519156-iA4mYMx5yTDi1gRd4Jmtaj8HauMTdmWL-0-5b99527aabacaee0c567d69957c9856b">


主要參考資料

陜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員會編:《西北革命史征稿》,1949年版。

《胡景翼將軍生平事跡》,未刊稿。

筆者訪問胡景翼三弟胡景銓筆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邯郸县| 新闻| 松桃| 虞城县| 衡山县| 天峻县| 五家渠市| 斗六市| 凌源市| 罗甸县| 玉山县| 南木林县| 图片| 思南县| 化德县| 惠东县| 民丰县| 全椒县| 革吉县| 陈巴尔虎旗| 栾川县| 静宁县| 南溪县| 玛沁县| 阿合奇县| 印江| 楚雄市| 华宁县| 武山县| 壤塘县| 磐石市| 龙口市| 清流县| 宝应县| 修武县| 弥勒县| 威海市| 大同县| 钟山县|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