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胡景伊

吳嘉陵

胡景伊,字文瀾,四川巴縣人,1878年(清光緒四年)生。父親在縣城經營鹽業。1901年胡景伊作為近代四川首批官費留學生赴日本學習軍事,先入東京成城中學,兩年后升入陸軍士官學校,與蔡鍔、蔣方震等為該校步兵科第三期學生。1903年日俄戰爭前夕,他同藍天蔚、龔光明等在日本組織拒俄“學生軍”,后參加“軍國民教育會”。

胡景伊在日本留學四年,于1904年回國,被川督錫良任命為四川陸軍武備學堂管堂委員兼教習,為四川新軍培訓中下級軍官。他辦事認真,受到學堂總辦沈炳堃、會辦陳宧的器重。胡景伊從第一期學員中選拔尹昌衡、劉存厚、周駿等十人赴日本學習軍事,是為民國初年四川形成武備系之由來。1907年錫良調任云貴總督,胡景伊隨往籌辦新軍,任督練處參議官和云南陸軍小學、云南講武堂總辦等職。次年錫良請獎胡景伊為陸軍正參領銜。1909年沈炳堃升任廣西巡撫,又調胡景伊到廣西任新軍協統。因廣西新軍只有一協(旅),胡景伊乃成為廣西全省軍事長官。

1911年秋,廣西新軍中的同盟會員響應武昌起義,擬援湖北推舉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的先例,舉資歷較深的胡景伊任廣西都督。胡景伊懼怕革命,又怕成為清王朝叛逆,便逃往上海觀望形勢,后返回四川。清王朝覆滅,胡景伊后悔自己不該離開廣西。其時,南北對立,熊克武等秉承孫中山之命籌組蜀軍于上海準備北伐。胡景伊通過其弟胡南賓(同盟會員)與熊克武等周旋,欲取得蜀軍領導權,未能如愿。1912年2月,滇軍李鴻祥、謝汝翼兩梯團進據瀘州、自貢一帶,與大漢四川軍政府的軍隊對峙于資中、內江,形勢緊張。蜀軍政府為調停局勢,共同北伐,乃電邀與滇軍將領有舊誼的胡景伊到重慶,委任為“聯絡北伐全權代表”,以劉聲元為副代表,一同前往自流井,與滇軍商訂聯合北伐條約。2月10日,胡景伊不顧劉聲元反對和蜀軍政府認可與否,就簽約同意犒贈三十萬元(銀元)與滇軍,作為出川北伐的條件。簽約后,胡景伊應四川軍政府都督尹昌衡之邀,徑赴成都,成為都督府的上賓。尹昌衡倚重胡景伊之資望以鞏固自己的權位,并排斥孫中山一派的勢力,故于2月27日特任胡景伊為全川陸軍軍團長,并通電全國,使其聲望陡漲。隨即胡景伊至成都,改原川軍四鎮為四個師,將駐渝的熊克武部改編為川軍第五師,遇事多加挑剔指責,成渝兩地遂成水火。其時,西藏藏軍攻占巴塘、里塘等地,川西告警。6月14日,袁世凱令川督尹昌衡率兵入藏平亂,胡景伊力加慫恿。北京政府于7月12日應尹昌衡之請,以胡景伊為護理四川都督;以原副都督、同盟會員張培爵為四川民政長。胡景伊遣親信胡忠亮攜巨資赴京,走陳宧的門路,向袁世凱輸誠效忠,并賄賂諸要員,竭力迎合袁世凱亟欲剪除革命勢力的陰謀。9月,北京政府以“詢邊防民事”為由,調張培爵至北京,解除民政長職務,授胡景伊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兼攝民政長。胡景伊網羅一批舊軍僚屬、政客組織共和黨四川支部,讓其黨羽控制政府重要部門;又發行借以搜刮民財的軍用券,強迫民間通用。胡景伊獨攬軍民兩政,倚川軍武備系的第一師師長周駿、第四師師長劉存厚為嫡系,竟拒絕得勝返川的尹昌衡回任其職,并拒不與尹昌衡見面。

袁世凱選中胡景伊為統治四川的暫時代理人,于1913年6月13日正式任命他為四川都督,改任尹昌衡為川邊經略使。成都部分同盟會員偕各界刊布傳單,聲討胡景伊“賣官殃民,蹂躪議會”等十大罪狀,發起擁尹逐胡運動,但在胡景伊的分化與鎮壓下,運動遭到失敗。后來尹昌衡亦被胡景伊勾結袁世凱誘到北京監禁。

胡景伊得到袁世凱的寵信,更加積極策應袁世凱向國民黨革命勢力的全面進攻。1913年5月,他唆使部下發表通電,竭力替袁世凱向五國銀行大借款的喪權辱國行為和暗殺宋教仁的罪惡行徑進行粉飾和辯護,污蔑民眾的抗議言論是“狂吠”,辱罵孫中山等是“奸徒”。他還在另一電文中,攻擊李烈鈞等國民黨三都督反袁通電是違反“對中央政府有服從之義務”。同年8月“二次革命”起,熊克武等在重慶興師討袁,通電斥責胡景伊為袁世凱鎮壓人民的鷹犬。胡景伊迅速調周駿、劉存厚等部,與各路討袁軍激戰于瀘州、綿陽等地。9月,討袁起義軍在黔、鄂、陜、川、滇五省軍隊圍攻下失敗,遭到胡景伊的血腥鎮壓。熊克武、楊庶堪等千余名反袁人士,均被胡列名報袁世凱呈請抄家或處以極刑,全川陰云密布。10月15日,袁世凱特授胡景伊勛章。胡景伊仰承袁世凱鼻息,11月13日通電請宣布國民黨為“亂黨”,凡國民黨員在兩院者,悉勒令解職。他認為川軍第二師彭光烈、第三師孫兆鸞有通熊克武之嫌疑,編散和撤銷這兩個師的部隊。他的這些作為,更得袁世凱的賞識。

1914年6月30日,胡景伊被特任為威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然而他畢竟不是袁的心腹或北洋系統的將領,袁世凱并不放心將四川交他主持。1915年2月,袁世凱派參謀部代總長陳宧為會辦四川軍務,率北洋軍三個混成旅入川。胡景伊明白陳宧的背景,對陳十分恭順,辦移交時把將軍署三年節余的三十余萬元經費一律交給陳宧,未敢私吞。但這并不能改變其交權出川的命運。6月22日,袁世凱改任陳宧為四川督軍,調胡景伊入京給以毅威將軍、參政院參政的空銜。

胡景伊寓居北京,不甘寂寞,在后來直、奉、皖諸系軍閥混戰期間,曾與在川的舊部勾結,返川爭權,但未能得逞。此后長期閑居重慶。

抗日戰爭期間,胡景伊被國民政府作為地方名流遴選為國民參政會第一屆參政員。他曾受孔祥熙之托,到成都調查西康寧屬礦產資源。

1950年,胡景伊病逝于重慶。


主要參考資料

《四川學報》第2期。

向楚:《楊庶堪傳》,隗瀛濤、趙清主編:《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周開慶編著:《民國川事紀要》,臺灣四川文獻研究社1974年12月印行。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編:《四川軍閥史料》第1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多县| 历史| 攀枝花市| 德州市| 白山市| 德格县| 松溪县| 米泉市| 乐清市| 横山县| 赤峰市| 神农架林区| 新竹县| 盐山县| 无为县| 新乐市| 仙桃市| 犍为县| 荣成市| 沁水县| 井研县| 巢湖市| 白山市| 临猗县| 宁乡县| 宁河县| 新兴县| 玉环县| 翁牛特旗| 铜山县| 丹东市| 嫩江县| 延川县| 龙山县| 建湖县| 惠水县| 平陆县| 宁化县| 芒康县| 乳源|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