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月

3月1日 立法院公布《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凡10章160條。計:第一章總綱。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三章國民經濟。第四章國民教育。第五章國民大會。第六章中央與地方之權限。第七章中央政制,第一節國民政府;第二節總統;第三節行政院;第四節立法院;第五節司法院;第六節考試院;第七節監察院。第八章省。第九章地方政制,第一節縣;第二節市。第十章附則。其總綱規定:“中華民國為三民主義共和國。”

△ 溥儀在日本導演下僭位稱帝,改稱“大滿洲帝國”,偽年號“康德”。公布偽《組織法》,規定即日改稱總理各部職務為大臣,執政府改稱宮內府,并新設國璽府。任命沈瑞麟為宮內府大臣,郭寶熙為國璽尚書,鄭孝胥為總理大臣兼文教部大臣,臧式毅為民政部大臣,謝介石為外交部大臣,張景惠為軍政部大臣,張燕卿為實業部大臣,丁鑒修為交通部大臣,馮涵清為司法部大臣,齊默特色木丕勒為興安總署總長,羅振玉為監察院長,趙欣伯為立法院長,林棨為最高法院院長。日關東軍司令官兼駐偽滿全權大使菱刈隆及參謀長等200余人參加稱帝儀式。午后菱刈隆與鄭孝胥交換偽帝國成立之公文,表示承認。

△ 溥儀僭位,頒布《組織法》,規定:一、政府之政務與宮內府有別;二、“滿洲帝國”由皇帝統治之;三、皇帝依立法院之翼贊而執行立法權;四、皇帝依法律命令法院執行司法權;五、國務總理大臣輔弼皇帝而任其責;六、皇帝統率海陸軍;七、皇帝頒布“緊急訓令”及大赦、特赦等等。

△ 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汪精衛就溥儀稱帝發表談話,表示:“全國國民,對于此種叛國行為,不勝憤激。”

△ 張學良在漢口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司令職。5日于武昌設立行營。

△ 南路軍黃質文師第二十二團謝錚部進占贛南盤古隘,向筠門嶺推進。6日,紅軍周昆第二十二師在葉劍英指揮下,由筠門嶺經羅塘向盤古隘出擊,在清溪、三標地區擊潰謝團。

△ 蔣介石對中央社記者發表談話,否認國民黨將改行總理制。5日,中央黨部秘書長葉楚傖再向中央社記者發表談話,要求各報糾正。

△ 日軍千余人由天津沿津浦路開至良王莊、唐官屯及靜海一帶,作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次日,河北省政府婉拒無效,特電請南京軍政當局對日嚴重交涉。3日,日軍演習始結束。

△ 吉林省長白縣24區偽滿駐軍30余人起義,擊斃偽隊長,搗毀日人采木公司,隨即開入撫松地區參加抗日游擊隊。

△ 劉桂堂部在商震部第三十二軍追堵下竄入河南嵩縣段樹坪、白土鎮。7日與王有股合流,分擾南召、魯山,高滋桂師追剿。8日劉部竄方城、舞陽。

△ 上月國民黨中常會討論關于統一電影業務指導權案,議決:一、修正《電影檢查法》第三條為“電影檢查委員會之組織另定之”;二、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以中宣會副主任為主任,內政部長、教育部長為當然委員,并另推委員及常務委員若干人;三、電影檢查委員會須受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電影檢查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委員若干人,由電影事業指導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院派充之。是日,電影檢查委員會遵令移交,由教育、內政兩部合組之。6日,行政院派羅剛任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主任。

△ 前北京政府陸軍總長、吉林省督軍兼省長鮑貴卿在北平病逝。

△ 原福建《國民日報》改稱《民報》,是日在福州市發刊。

△ 上海《春光月刊》創刊,編輯莊啟東、陳君治(“左聯”成員),春光書局發行。該刊為左翼文化刊物之一,5月下旬出至第三期遭公共租界巡捕房查封。

△ 《禹貢》半月刊在北平創刊。禹貢學會編輯,主編顧頡剛、譚其驤,主要內容為研究歷史地理。

3月2日 立法院第四十九次會議,以溥儀僭號帝位,決定向國民黨中政會建議,訂定裁制漢奸辦法,昭告中外一致否認傀儡組織。

△ 蕭克部紅十七師大部入贛西北古溪西梅嶺山區,一部在七里山附近與朱耀華師相持。是日,劉膺古電請何鍵飭湘鄂邊駐軍于通城、通山間堵截。蕭克部在來蘇擊破湘軍防堵,3日由郭城、何家嘴進攻山口,在漫江擊潰岳森師李邦藩、李炎林兩團。5日抵幽居。高詠生部紅十六師經渣津南入幽居會合。劉膺古命李覺、彭位仁、朱耀華、岳森及郭汝棟各部向幽居尋紅軍主力作戰,并防堵紅軍北進。

△ 林彪、彭德懷、董振堂紅一、三、五軍團由南豐地區南進。薛岳為防紅軍西移襲擊,本日起除抽調郭思演、韓漢英、歐震等部加緊建筑公路外,并飭所部趕運糧食彈藥于藤田、古縣兩地備戰。

△ 何應欽奉蔣介石“從速結集甘、青、寧三省駐軍約期會剿孫(殿英)軍”的電令,召集徐永昌、龐炳勛、蔣伯誠、萬福麟等開會,決定按原定軍事計劃令晉綏軍從速西進。同日,孫殿英親率謝璟田等旅及特務營、炮兵營等,猛攻寧夏城之九里橋一帶馬軍陣地,戰四小時,死傷數百人。4日,青、寧軍攻占李岡堡、唐家寨。7日,甘、青、寧聯軍發起總攻。

△ 國民政府任命李駿為駐秘魯特命全權公使。8月2日到任,6日向秘魯總統呈遞國書。

3月3日 國民政府令免岳盛宣第四十六師師長職。

△ 川康軍劉文輝部攻占鄧柯屬之觀音寺,藏軍與之在鄧柯、德格一帶展開激戰。5日、8日,藏軍兩次搶渡金沙江失敗,但仍聲稱必須收回民國二十年被川康軍占去的甘孜、瞻化、德格、鄧柯、石渠及白玉諸縣方肯罷休。15日,再由德格渡江又被川康軍擊敗。17日,川康軍攻占德格,藏軍集兵攻占觀音寺。

△ 南美薩爾瓦多共和國表示承認偽滿洲國。

△ 駐英公使郭泰祺奉外交部訓令,就英侵云南班洪事向英國政府外交部提出口頭抗議。英方答復謂“偶有此事,但言過其實”,不予正視。5日,外交部向駐南京英使館提出書面正式抗議,并主張勘定邊界,以免益滋誤會。

△ 新任駐華英使賈德干由滬抵寧。6日在南京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呈遞國書。

3月4日 紅五軍團董振堂部由德勝關西南部平寮、杭山圩等處反攻古城崗,與樊崧甫師激戰。

△ 蔣鼎文由粵返廈后,是日決定將東路軍總部由廈門遷至漳州,指揮所部第九、十兩縱隊向閩北推進,計劃第一步進占龍巖。翌日,蔣又召集衛立煌等討論東南兩路軍之具體聯絡辦法。

△ 陳濟棠在廣州召集余漢謀等將領商討與東路軍之聯絡及接濟、運輸等事。同日,陳委派獨立第一師師長黃任寰兼南路“剿共”第三縱隊指揮官,轄獨立第一、二兩師及第五師、獨立第二旅等部,免去前第三縱隊指揮官區壽年職。

△ 唐式遵赴雙河場接任川軍第五路軍總指揮。唐鑒于許紹宗旅仍被圍鳴鼓場,遂調第二師第四旅王澤浚部前往解圍。10日、11日,王部與紅軍作戰,傷亡千余人,徐向前紅四方面軍何畏第九軍自動撤至沿山場之線,許旅解圍。12日,范紹增督率所部占領迎鳳場、八面山。

△ 劉湘電汪精衛請行政院撥款建筑川漢鐵路,并派代表朱懋昭前往南京接洽。嗣后,汪批交鐵道、財政、交通三部審查,擬訂方案。

△ 殷汝耕偕古北口辦事處主任霍實、佐治局主任劉友勛、密云縣縣長邱赫霆等與日方代表關東軍參謀板垣、承德特務機關長松井等辦理接收古北口手續。11時,駐石閘保安隊30余名分兩路抵古北口,分至曹子路附近各口值勤。接收后,日偽駐古北口等地之軍、憲、警察依舊存在,偽稅關照常收稅。

△ CC外圍組織“誠社”骨干董霖、胡夢華等在北平召開“文化團體代表”大會。決議:一、定期舉行全國文化團體總調查;二、由市黨部組織出版審查委員會;三、推舉董霖等去南京報告工作;四、定期舉行文化講演。

△ “四海”輪由廣東四會縣開赴廣州,下午6時在珠江大涌口因超載沉沒,死難者二三百人。

3月5日 蔣介石在南昌行營講演《新生活運動的中心準則》。要求學習曾國藩、胡林翼,以禮、義、廉、恥為新生活運動準則。19日又講演《新生活運動的意義和目的》,再次提倡“根據中國固有道德的習慣”——禮、義、廉、恥,“使全國國民的生活運動軍事化”。

△ 湘軍陳渠珍增調周燮卿旅等由鳳凰出發,參加“圍剿”賀龍紅軍。是日,周親率第八團沿溪坡向教字埡進攻,賀部退至中湖附近與陳部發生激戰。次日,賀部經大庸縣康屯鄉、施蘭峪至走馬坪,返回鄂西鶴峰根據地。

△ 薛岳部分三路進攻永豐縣沙溪,彭德懷紅三軍團與之激戰兩日。翌日薛部占沙溪。

△ 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在東京接見蘇聯駐日大使尤列涅夫,密議中東路出售案。此后談判進入秘密狀態。

△ 天津北洋女子醫院創辦人、中國西醫第一位女醫師金亞梅在天津病逝。

△ 上海美亞織綢廠4000余工人為反對廠方減低工資舉行罷工。9日,牽經部工人加入,斗爭擴大。廠方勾結社會局強制工人復工,工人反抗,遭軍警逮捕11人。11日,工人舉代表40人向廠方交涉,千余工人隨往,法捕房出動鎮壓,打傷工人多人。中共中央曾兩次發表宣言,援助美亞罷工。全市40多工廠5000余工人罷工聲援。

△ 南京《邊鐸半月刊》創刊,邊鐸月刊社編輯發行。

3月6日 孫元良、王仲廉、湯恩伯分由將樂附近黑山、蔗廠、水南、元坑、漠布進攻將樂,以孫元良部任主攻,由王仲廉師從高灘渡河協攻。王部在高灘遭尋淮洲紅七軍團伏擊,被殲五六百人。同時,紅七軍團與孫師等激戰兩日,于黑夜由東門突圍失敗,轉由西門沖出,向光明方向撤退。7日晚12時孫部占將樂。

△ 陳濟棠頒布第二期“剿共”命令,以八師實力總攻雩都、興國、會昌,限15日前調動完畢;先攻雩都,然后分別南攻筠門嶺和會昌,西攻瑞金。

△ 劉膺古令郭汝棟、朱耀華、彭位仁、李覺、岳森各師分三路向幽居、靖林圍攻湘贛紅軍。

△ 安徽省政府主席劉鎮華委派王錫鈞(原任保安處副處長)為蘇浙皖邊區六縣臨時反共總指揮。16日,王于安徽廣德設指揮部,負責反共軍事。6月15日宣告結束。

△ 國民黨西南執行部、西南政務委員會通電反對溥儀稱帝,表示“東三省、熱河為中華民國領土之一部,溥儀借外力稱帝于東北,狐掘狐埋,中華民國國民必須堅決謀所以討平而匡復之”,希望各國“貫徹其不承認之政策,并進而共起制裁”。8日,汪精衛電陳濟棠、林云陔,以“對外通牒,于統一有礙”相責。

△ 駐英公使郭泰祺就英國侵我云南邊境事向英政府提出正式抗議。14日,英方送達正式照會,聲稱英方并未越過“邊界”。17日,英駐滇領事哈定向我駐滇特派員王占祺面稱,英人在3月3日與土人小有沖突,但系彼界內。一再予以抵賴。

△ 盛世才下令總攻馬仲英部,以蘇聯紅軍和由蘇聯退入新疆之東北軍組成追擊隊,用飛機15架助戰,是日進占達坂城。馬軍一部退甘肅,大部敗退托克遜。8日,盛軍占托克遜、吐魯番、鄯善,馬軍分走焉耆、哈密,13日,盛軍進占焉耆,馬軍又沿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地西撤。28日,馬軍在巴楚及喀什抗拒盛軍追擊。

△ 蔣介石德籍顧問德威,前往福建閩江口、長門、金牌等處視察軍事防御工事,30日結束。

△ 上海匯海銀行開業,資本100萬元,專營存款、放款、貼現、押款、押匯及國內匯兌等業務。董事長張芹伯,總經理洪苓西。

△ 陜西三原裕泰紗廠股份公司成立,資本額100萬元,馮欽哉、賈漢三、宋之石等15人為常務董事。

3月7日 蔣介石集中兵力于閩西,以東路軍向閩西、閩北兩路推進。由蔣鼎文任閩西指揮,衛立煌為閩北指揮,并調北路軍陳誠部三個師向建寧、泰寧推進。是日,蔣部李玉堂師入駐龍巖,李延年師續向漳州跟進。次日,陳部李默庵師抵延平。分別向建寧推進。

△ 國民黨中政會第三九九次會議,決議設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特派何應欽、趙戴文為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正、副指導長官,任命云端旺楚克(簡稱云王)為委員長,索諾木喇布坦、沙克多爾札布為副委員長,任命德穆楚克棟魯普、阿拉坦鄂齊爾、巴寶多爾濟、那彥圖、楊桑、恩克巴圖、白云梯、克興額、吳鶴齡、卓特巴札普、貢楚克拉什、達理札雅、圖布升巴雅爾、榮祥、尼瑪鄂特索爾、伊德欽、郭爾卓爾札布、托克托胡、潘第恭察布、那木洛勒色楞、阿育勒烏貴為委員。同日,國民政府公布《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凡11條,《蒙古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暫行條例》,凡九條,13日于北平設長官公署,29日于百靈廟設自治委員會。

△ 楊杰率中國軍事考察團于3月2日由土耳其抵莫斯科。是日,蘇聯外交部設宴招待,蘇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談及日蘇沖突事,謂蘇聯“今日軍事準備,不僅在擊退敵人,且在追擊敵人”, “非特須排除日本軍隊于蘇聯領土之外,且將驅逐其出東三省”。表示蘇聯“尺土不取,必將東三省奉還原主”。希望中國政府早日決定政策,急起準備,否則將“鑄成大錯”。愿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合作,共同一致對日。同日,楊訪蘇聯國防人民委員兼國防委員會主席伏羅希洛夫,伏同樣希望中蘇聯合對日。

△ 中央社西安電:陜北三邊群眾不堪忍受法國教堂的壓迫,推派陳駿三等為代表至陜西省府請愿,要求收回清季因民眾仇殺法國教士而被強占之土地主權。其后,經多次交涉,始于翌年1月9日在北平簽約解決。

3月8日 湘贛紅軍蕭克、高詠生兩部由幽居、靖林轉入朱溪廠、塔臺,與郭汝棟師激戰后,是日,蕭部突圍北進,高部折回南返。何鍵電命陶廣督率岳森、郭汝棟及李覺師四個團尾追蕭克部;彭位仁師于修河沿岸筑堡布防;朱耀華師以一部接收修河以南防務,大部搜索高部紅軍。

△ 紅新十軍方志敏部由紫湖口進攻浙邊大橋頭,浙江保安團縱隊總指揮蔣志英率部追至。紅軍繞攻常山,蔣部分三路夾擊,紅軍撤退。10日,紅軍復攻玉山,仍以一部佯攻球川鎮,蔣部追抵賁口北部,紅軍撤回葛源。

△ 西南各省國民對外協會總會,為英兵入侵班洪事電請國民政府、國民黨中央黨部及各省黨政機關,向英嚴重抗議,據理力爭,責令英兵先行撤退,并速與英政府勘明劃界。

△ 中央研究院請求海軍部于西沙群島設立氣象臺。本月中旬,海軍部轉呈行政院,嗣由行政院飭財政部撥款興建。

△ 上海日人所辦《上海日日新聞》報,是日及23日連續刊載各種謠傳消息挑撥中英、中法關系。外交部先后派情報司科長向日駐南京總領事提出口頭抗議,囑其嚴重警告該報,速予更正。日領事表示照辦。

3月9日 蔣介石電令劉膺古“追剿”紅軍應改變以往“布置陣地,明張旗鼓”的堵截辦法,而改用“扼要埋伏”的策略,出其不意予以突襲。

△ 日本關東軍在吉林省伊蘭、勃利、樺川等13縣大規模搶占耕地。日軍駐伊蘭第六十三聯隊隊長飯冢朝吾大佐限當地群眾于3月初辦理“移讓”手續,并以高壓手段搗毀民宅,搶走地契,逼得當地民眾走投無路。5日,當地大地主、太平保衛團團總謝文東,聯絡井振清等幾個甲長,組成一支擁有700人的騎兵隊,并鼓動各區壯丁隊暗中準備暴動反抗。是日,謝文東等提出“反對日軍強迫收買土地”、“反對收繳槍支”等口號,率領武裝700余人及徒手群眾千余人,分向土龍山、太平鎮、九里河、金東溝等地進攻。在襲擊土龍山警察署戰斗中,解除警察武裝20多名。暴動群眾當即組成武裝,參加東北民眾自衛軍,舉謝文東代李杜任總司令,周雅山任前敵總指揮,率領群眾堅持戰斗。

△ 上月26日,北平軍分會派富占魁赴磴口,晤孫殿英商議和平解決辦法。是日富抵達磴口,12日再赴平羅,對孫作最后勸告。14日,孫到李崗堡向富占魁表示愿離軍下野。但孫部仍在原地抵抗。

3月10日 蔣介石分別電令蔣鼎文和陳濟棠向福建紅軍發動進攻。以東路軍進擊閩西,限十日內奪取連城,月底攻占長汀;以南路軍駐閩所部由龍巖出發側擊,由黃任寰、李振良兩師出擊武平、上杭,并以梅縣航空隊助戰。

△ 蔣介石制定處理原蘇區之土地辦法:一、對前分田之農民概不追究;二、舊賦舊租免交,新租酌減;三、舊債屢期減成;四、設農村復興會清理田地業權;五、設利用社合伙均耕等。

△ 劉桂堂部眾竄往葉縣、襄城、臨潁,經許昌張藩鎮越平漢路,連日分擾鄢陵、西華、太康。14日,東北軍騎兵第十師檀自新率部追剿。

△ 青海省府主席馬麟電全國經委會,要求開發青海,并擬定計劃:一、設水利局;二、創辦毛革廠;三、設農民銀行;四、籌設省立醫院;五、改良畜牧。

△ 國民政府令派朱天森為海軍學校校長。

3月11日 國民政府為偽滿溥儀改稱帝制發布通告,稱:“政府始終認定此等傀儡,初無獨立之人格,不成為討伐之對象,而跡其賣國行為,自應與危害民國同科。”同日,訓令直轄各機關嚴治漢奸。

△ 彭德懷紅三軍團進攻江西廣昌縣白舍鎮北部之東華山、五都寨,全殲第九十四師李樹森部近兩個團,擊潰由三星、增田之援軍,奪取東華山、五都寨陣地;羅炳輝紅九軍團一部進攻第十四師霍揆彰部石鼓山陣地;陳伯鈞紅十三師乘樊崧甫師主力轉移之際進攻楊林渡。

△ 侵滇英兵于3日起再攻瀾滄江班老村寨。至是日止,數日間侵占下城、上城,猛攻猛角、猛董。18日,班洪各土司派代表赴昆明謁龍云報告一切。

△ 晉綏軍下達攻擊孫殿英部總攻令。同日,晉軍王靖國、趙承綬由臨河開始進攻。14日,晉軍步、騎、炮各部全線出動,與孫軍盧豐年部接戰,次日占三圣宮。17日,晉綏軍占磴口。孫軍失去根據地,運輸亦發生困難。孫軍軍心動搖。

△ 戴季陶、褚民誼、居正、林翔、石青陽、趙丕廉及黃慕松等在上海發起組設“時輪金剛法會”,首開發起人會議,通過辦事簡章八條。推段祺瑞為理事長,戴季陶、褚民誼、許靜仁、魯詠庵、王曉籟、王一亭為副理事長,王揖唐、吳鐵城、杜月笙、張嘯林、聞蘭亭、林康侯等30人為常務理事,請班禪往杭州建立“時輪金剛法會”。各地軍政首要黃郛、張群、張學良、朱紹良、馬鴻逵、劉鎮華、商震、沈鴻烈、韓復榘、熊式輝等20余人響應。19日,該會開常務會議,推趙恒惕等九人赴杭州組織事務所。20日,函請杭州市長周象賢主持籌備一切。蔣介石亦電囑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予以協助。

△ 上海航業公會呈請交通部修訂中英、中美商約,收回航權。18日,上海市商會亦電請交通部收回內河航行權。

3月12日 湯恩伯縱隊電令第四師(湯兼師長)集中將樂、水南,李默庵師集結漠源,王仲廉師集駐高灘,以備由將樂進攻泰寧。18日,蔣介石電促湯恩伯速占建寧,并指示如不能直進則先占泰寧,或打通黎川縣再占建寧。

△ 陳濟棠執行先攻雩都之作戰計劃,令第一師李振球部克日出發安遠,第二師葉肇部進駐信豐,第四師張達部推進南康、贛州。翌日,陳再召余漢謀等詳商“剿共”軍事計劃。

△ 世界文化合作院派國際勞工局助理局長莫維德來華,幫助國民政府改革職工教育及中小學教育。

3月13日 林彪、彭德懷、羅炳輝紅一、三、九各軍團以主力進攻楊梅嶺及其以北地區,并以一部向右迂回。陳誠急令所部主力全線出擊,以李樹森師進攻東華山;黃維師協攻王家山、五都寨;夏楚中師固守大排山、楊梅寨及光嶺之線;傅仲芳一部攻瑤陂,并由陶峙岳、霍揆彰等師為策應。紅軍與之血戰,犧牲甚大,遂向甘坊撤退,李師占五都寨。15日,傅師占瑤陂,李師再占白舍。

△ 英國掌璽大臣艾登在下院宣稱,英國永不承認偽滿洲國。

△ 法國武裝156人無理侵占云南省建水縣峨哈寨。22日,建水縣國民黨縣黨部通電呼吁全國各界一致聲援。

△ 西南人民外交委員會為英兵侵入滇境事件致電國民黨中央,要求立即增強川、康邊防。并謂:如不及時準備,則此數邊省恐為東三省之續。該會同時電請四川各軍領袖團結一致,停止內戰,共御外侮。

△ 行政院通過改組北平故宮博物院,聘王正廷、史量才、朱啟鈐、李元鼎、李書華、李石曾、李濟、吳敬恒、吳鼎昌、周作民、周貽春、陳立夫、陳垣、翁文灝、張靜江、蔣夢麟、張伯苓、張嘉璈、張繼、黃郛、傅斯年、褚民誼、黃節、葉楚傖、蔡元培、羅家倫、王世杰、黃紹竑、顧頡剛等為理事,并建議增設監事會。

△ 新疆建設計劃委員會在南京舉行首次會議,主任委員褚民誼,委員丁心普、艾沙、唐柯三、張西曼、安石如、孫繩武、劉掄英、陳曾亮等53人出席,由劉掄英、陳曾亮起草《新疆建設計劃大綱》。15、17日續開第二三次會議,推定委員會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各組人選。

△ 日本滿鐵公司建筑“間島”(延吉)地區天圖鐵路竣工,是日在龍井村舉行竣工典禮。4月1日正式通車。該路由上三峰起,經龍井村至朝陽川接吉會路,系日準備對蘇作戰之軍用鐵路,且為對北滿進行經濟掠奪的重要交通線。

3月14日 福建省政府劃分防區:福州至仙游,以王敬久為福州警備司令;惠安至長泰,以宋希濂為泉州警備司令兼閩南區保安處處長。

△ 吉林伊蘭縣偽軍響應土龍山農民反日大暴動,打死日軍守備隊長,投入東北民眾自衛軍。

△ 外交部次長唐有壬視察華北外交到平,16日訪黃郛傳達蔣、汪對日妥協外交之指示,23日返回南京。

△ 浙贛鐵路聯合公司在南京開第一次會議,以浙江省建設廳長曾養甫任理事長。4月20日在杭州開第二次會議,通過理事會章程,資本額6000萬元,正式成立理事會,設理事11人,下設浙贛鐵路管理局,以杜鎮遠為局長,侯家源為副局長。

△ 李宗仁等召開廣西黨政軍聯席會議。27日通過廣西經濟建設綱要16則,并制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設計劃及政策。

△ 上海等地華商紗廠50余家,因紗銷呆滯、營業危困,特在上海召開談話會,議定治標、治本辦法:一、各廠自本月起所出棉紗,如有該廠直接或間接交入交易所時,由該廠于交貨之下一月負責收回;二、定6月1日起實行減工,具體辦法另訂。

3月15日 第八縱隊指揮官周渾元,率領第五師謝溥福、第四十三師鄒洪、第九十六師蕭致平、第九十七師孔令恂等部向甘坊進攻。以孔師、鄒師由寺前經村頭向甘坊西北攻擊;周親率蕭師由三溪圩向甘坊西南攻擊;謝師由南豐向井源前進作策應。彭德懷紅三軍團洪超、黃克誠第四師據守甘坊西部元頭寨、石下寨、金家寨、里樂寨一帶高地。周部作戰竟日無進展,被紅軍殲滅四個連。次日,周部以步、炮、空聯合猛烈進攻,孔師攻占朱家嶺,鄒、蕭兩師攻占元頭寨、金家寨、里樂寨等據點。紅軍退向廣昌,周部占甘坊。

△ 紅軍羅炳輝第三師進襲贛北瑞昌縣雙下橋,以備攻取瑞昌,與張瑞三旅激戰晝夜,損失甚大。次日,紅軍撤至何家祠,大部至范家鋪,一部入烏石街。進取瑞昌計劃受挫。

△ 第五十二師盧興邦部以兩團兵力由沙縣胡坊向歸化(今明溪)進攻,歸化紅軍分兵一部迂回,在大圍頭擊潰盧部。17日盧部潰退永安,紅軍乘勝追擊。18日,蔣介石電令李默庵師由將樂或漠布策應盧興邦,協同進攻歸化。

△ 南京《農報》半月刊創刊,主編者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農報社,至第三期起改出旬刊。

3月16日 川軍唐式遵部右翼警備第四路司令陳國樞進踞萬源縣固軍壩,第一師廖震由黃金口進犯通江、萬源之重要屏障白合寨;第四師范紹增再攻金華寺、袁家坪。18日,獨立第二旅楊國楨部兩團進占劉家坪、馬家坪之線。19日,范紹增、廖震兩部取重點進攻戰術,分別進攻紅靈臺、毛坪。經多次反復激戰,被紅四方面軍擊敗,范部等死傷3000余人。

△ 湘鄂贛紅軍徐彥剛部在永新北部高石嶺附近與張彀中旅接戰。19日進攻潞江附近五馬山,全殲袁建謀團,奪得戰略上的主動之后退入禾山。

△ 紅軍警衛師、模范師活動于善和、招攜一帶。是日,薛岳率韓漢英、歐震及郭恩演等部由沙溪向藤田——善和——招攜方向轉進。次日起,分別趕筑萬壽宮、上水口線及小王家一帶碉樓。同時,以梁華盛師置于藤田為預備隊,以唐云山師駐守沙溪,策應藤、沙防線。

△ 劉文輝向蒙藏委員會條陳治理康、藏辦法:一、劃定西康區域界限,以消除康、藏齟齬的重大原因;二、運用政治手腕,決定達賴攝位人選,以收其親漢之效;三、若使班禪回藏,必先調停達賴黨,如班禪仍留內地傳法,則明白宣告,務使藏人釋杯弓之疑;四、須由內地酌予協濟西康軍政費用,稍舉國防之責。

△ 國民政府任命夏楚中為陸軍第九十八師師長,韓漢英為第五十九師師長,派馬步芳為新編第二軍軍長(仍兼第一百師師長)。

△ 劉桂堂部眾經柘城北入歸德(今商丘)。次日晨由小壩車站越隴海路,18日竄曹縣、城武、定陶等地。20、21日,分擾金鄉、巨野、鄆城,魯軍谷良民師和李德宣騎兵團予以圍剿。

△ 江蘇高等法院假江寧地方法院公開審判前新疆督辦金樹仁案,就金于1931年與蘇聯擅訂《新蘇通商協定》,1933年“新變”攜公款出走以及強奪人民墾地、及其部屬殺人放火等罪提起訴訟。同日,馬麟、馬鴻賓、鄧寶珊等再次聯名致電蔣介石、汪精衛及江蘇高等法院,要求保釋金出獄就醫。5月13日,金獲準具保出獄就醫。

△ 南京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成立,汪精衛、陳立夫、葉楚傖等為發起人。翌日,中央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通電全國各地提倡“新生活運動”。

△ 天津市航業公會成立。由天津航業公司、北方航業公司、直東輪船公司、三北輪埠公司、通順輪船公司、益記輪駁公司和振紀公司等組成。

3月18日 蔣介石在南昌召開川、陜、甘、豫、湘、鄂、閩、贛、蘇、浙、皖11省行政長官會議。各省民、教兩廳廳長、省府秘書長、行政督察專員66人出席。蔣介石致開幕詞,指出:就我們國家的情勢而言,就世界的大勢來看,現在已到了最嚴重的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我們亡國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民族復興的機會!”并謂:“現在我們國家已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要想國家能夠保存,民族能夠復興,全靠我們幾個革命的基本省,能夠深明大義,擁護中央……由此奠定革命的基礎……做出真正統一的模范,給其他各省來看,感化他們,以完成整個國家的統一基礎。”行營秘書長楊永泰在會上演說,鼓吹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會議通過權力集中省府、統一財政收支、劃定地方保衛區域、提高警察權等議案。制定《各省行政督察專員職責系統辦法》、《剿匪軍救濟民眾辦法大綱》。規定由行政督察專員兼任縣長及保安司令,以統一指揮,強化其反動機構。20日,蔣宴請與會人員,宣稱:“中央預定明年4月召開全國國民大會,就要結束訓政,開始憲政。”21日會議結束。

△ 川軍李其相部于月初由巴中西南之興隆場、貓兒鋪及恩陽河向巴中推進。14日由范紹增派敢死隊進攻巴中,是日紅軍自動撤出巴中、木門等地,羅澤洲師進占巴中。隨又以一部占領巴中前方白廟場、土林場之間的方頭寨、鼓樓山。同日,李部與第二路田頌堯部配合向通江推進;鄧錫侯部右翼陶凱旅兩個團由大南山進占木門;楊森部強渡巴河。

△ 湘贛紅軍蕭克部由達滸、官渡間渡瀏河,急走蔣埠江,東入湘贛邊區東門市、張家坊一帶;高詠生部轉入黃金洞。劉膺古當即電令鐘光仁旅南移小源、株木橋;歐陽烈團南移白水、黃茅,分別截擊;命易振湘支隊西移三百興、白良;岳森師接防銅鼓、郭城、山口、大瑕、黃崗口、芳塘等地防務;彭位仁師南移萬載附近;仍令陶柳支隊尾追。

△ 唐山華新紗廠因紗業疲敝停工,裁減工人400余人。20日復工。

3月19日 湯恩伯部孫元良師、王仲廉師于17日分別占領泰寧東部曹地、馬嶺;李默庵師抵漠布。湯在萬安鎮部署進攻泰寧戰斗:以王師任主攻,孫師推進黃瓜地,以冷欣師為掩護隊。是日,王師由八里橋進攻泰寧左翼高地毫無進展,又以一部從正面襲擊亦無效,于是以空、炮軍協助強攻紅軍主陣。董振堂紅五軍團、陳樹香第三十四師等部陣地損毀甚大,乃撤往油膽、梅口,踞守新橋、建寧。王部占泰寧。

△ 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邵元沖主持,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中央“新聞宣傳會議”。會議通過:一、修正《出版法》;二、培植新聞人才;三、全國報界新聞記者之組織辦法;四、制定保障新聞人員條例;五、籌辦邊疆省份黨報及通訊社;六、注意國際宣傳;七、創辦大規模造紙廠;八、直屬國民黨黨報與國民黨中央社合組視察團,按省分赴各地視察采訪;九、修正國民黨中央所設各級黨部所轄報社管理規則。21日會議閉幕。

△ 偽滿派鄭孝胥為赴日修聘特使,偽財政部大臣熙洽為副使,由長春出發前往日本訪問。同日,鄭發表“日滿親善關系”聲明。26日,鄭至東京向日政府表示申謝。27日向日皇遞交溥儀手書,表示效忠天皇,甘為傀儡。

△ 日軍平岡部至吉林伊蘭縣土龍山鎮壓東北民眾自衛軍,中途遭到民眾自衛軍的伏擊,死傷甚重。自衛軍獲勝后,破壞日偽交通線及聯絡設施,斷絕伊蘭的對外聯系。

△ 甘青寧聯軍分路反攻平羅、李岡堡,并以騎兵一部迂回石嘴子,俘孫殿英軍2000余人。翌日,孫軍盧豐年及其旅長彭振國、竇連璽、孫子瑜等聯名致電北平軍分會,表示愿脫離孫軍,丁庭亦向寧夏馬軍投降。

△ 侵察東之日軍積極布置軍事,是日上午新源日軍百余人開抵黑達營子,并隨運到軍用品甚多,同時還強迫當地群眾懸掛日偽旗歡迎。下午,日人所編之民團四五百人開至中流,并雇有鮮人前來建筑黑達營機場及黑達營至豐寧之公路。

△ 英使賈德干在南京訪汪精衛,就云南班洪事表示愿由雙方派員實地調查。23日,賈德干將英政府指示轉告中國政府,謂此事并不如外傳之甚。極力大事化小。

△ 新任天津日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抵津,次日就職。原任司令官中村孝太郎22日離津回國。

△ 國聯事務局次長孟祿根據國聯與中國技術合作的決定制定“孟祿計劃”,日本進行干預。是日,廣田外相將其《有關對華國際合作等問題》的照會發交有關各國使節。照會稱:“位于東亞的日本的權威和實力,乃是維持東亞和平的唯一基礎,因此對中國有關的國際問題,當然應以日本為主。”同時指示駐華公使:“關于指導‘孟祿計劃’等,沒有日本參加的國際協力,一律是徒勞的。”

△ 外交部致函日本駐華公使館,請其轉飭北平日本國際觀光局,不得遞寄東三省之郵件入關。

3月20日 南路“剿共”軍執行其第二期軍事計劃,分兩路總攻筠門嶺、會昌。第一縱隊由安遠、尋鄔等地出發,以第一師李振球部任前鋒,第二師葉肇部為第二路,第四師張達部任后衛;第二縱隊由武平、平遠、大柘等地出發,以第七師黃延楨任中路,第八師黃質文為左翼,第一獨立師黃任寰任右翼,第五師李振良為預備隊。是日,第一縱隊前鋒李振球師一部進占馬嶺,第二縱隊右翼隊黃任寰部第二旅進占永平寨、帽村。紅軍集主力于盤古隘、筠門嶺抵御。

△ 孫殿英部在晉綏、甘青寧等軍東西夾擊下陷于瓦解。是日,孫殿英被迫通電下野,離開部隊。22日,孫由李崗堡去磴口,26日偕同富占魁至包頭,28日入太原。孫部于世銘、劉月亭等部三萬余人集結平羅、石嘴子及賀蘭山地區聽候改編。孫、馬之戰結束。

△ 交通部在南京召開全國促進航業討論會,交通部長朱家驊及各省代表60余人與會。會議討論了航政機關、航政法令、人才訓練及收回航權、開辟遠洋航線、航業統制及減免捐稅等提案100件。為了增進航商的團結,減除過度競爭,議定設立航業合作設計委員會,進行詳細調查,計劃于9月間完成合作方案。22日會議閉幕,擇提案13件提交交通部參考。

△ 中國婦女運動同盟會在上海召開臨時大會,推定何香凝、王孝英、劉王立明等15人為改組委員,指定劉王立明起草改組宣言。29日改組委員會開第一次會議,討論改組方案,通過宣言。

△ 日偽將東北劃成七個軍管區:長春區、哈爾濱區、奉天區、吉林區、黑龍江區、熱河區、興安區。

3月中旬 交通部制定有線電報與無線電報局、臺合并辦法,將一地方之有線無線電訊事宜,由一機關統籌辦理。5月試行上海,11月后推行于北平、天津、南京、漢口四處。

3月21日 湘贛紅軍蕭克部欲南入萬載縣桐木,與湘軍何平部激戰三小時后越黃茅、茲化轉入小洞。鐘光仁旅抵黃茅,向桐木前進,協同歐團向小洞追擊。朱耀華師向坑西山口急進堵擊。王育三旅向萍鄉、宜春間之蘆溪、宣風推進,并以一營埋伏株亭山。次日,紅軍在宣風、蘆溪間的株亭山附近以散兵線突擊渡越袁水。大部南進沂源,欲回永新;一部折回竹坪、觀前。

△ 國民政府批準《白銀協定》,但附保留聲明。其保留聲明稱:“中國政府批準此約事,聲明因銀幣現為中國本位幣,倘遇金銀比價發生變動,至中國認為足以妨害中國國民經濟,而與本協定安定銀價之精神不合時,得自由采取適當之行動。”

3月22日 李默庵師由白蓮、蓋竹橋襲擊鐵嶺、龍湖,進攻歸化城,盧興邦師由歸化南面配合。尋淮洲紅七軍團第十九師在銅嶺、鐵嶺與李師作戰失利撤向沙洲、葛嶺,李師占銅嶺、鐵嶺。次日,李、盧兩師攻占歸化。

△ 蔣介石電令蔣鼎文:“著東路軍準備全線向贛東、贛南推進,克期到達閩贛邊境。”

△ 紅新十軍方志敏部再次攻占常山球川鎮。次日,浙江保安團隊由紫湖口進攻葛源根據地。紅軍撤出球川鎮回援葛源。

△ 劉桂堂部由汶上沿津浦路竄泰安,遭孫桐萱部迎堵,乃西進分股擾肥城、平陰、東平。翌日繼續東竄,在界首以北、萬德車站南之胡家巖圖越津浦路東去,韓復榘親臨界首指揮堵擊。

3月23日 蔣介石在南昌分電蘇、浙、豫、鄂、湘、皖、閩、陜、甘、贛10省主席,限4月3日以前,分別草擬清丈坻田、清查戶口、辦理警衛保甲及修筑道路交通等四大要政計劃及實施步驟呈報,并限明年3月底完成初步工作。5月中旬,蔣重申此令,限5月底完成計劃草案。各省接令后,未能如期呈報。

△ 張學良命令東北軍南下參加“剿共”。王以哲軍移駐河南、安徽,司令部設信陽;何柱國軍移駐豫、鄂境武勝關、麻城地帶,司令部設麻城;劉多荃師移駐武勝關、信陽地帶,司令部設信陽。張在信陽設行營指揮。其后,東北軍所部共九個師先后南下參加“剿共”。

△ 紅軍林彪、彭德懷一、三軍團各一部,本日到次日在泰寧西北太陽山及東太陽圩一帶,全殲王仲廉師一個團,擊潰其一個旅,繳獲迫擊炮四門,輕重機槍數十挺。

△ 紅軍尋淮洲第七軍攻占寧洋,林維邦民團潰逃,紅軍乘勝南進漳平。東路軍蔣鼎文部以各段公路未通,后勤供應困難,暫停進攻,李延年、李玉堂及劉戡各師止于龍巖、龍門、大池、小池、古田、新泉地帶。

△ 教育部為壓制學生運動,通令各省、市教育廳、局,飭各教育機關、各學校,對于學生“務必力予矯正,敦品勵行,注重訓導,俾趨求學正軌。如有破壞紀律,鼓動風潮,應嚴格取締”。

△ 南京《朝報》創刊,社長兼總編輯王公韜,副刊編輯張慧劍。

3月24日 陳濟棠在廣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一、施行集團圍剿辦法“剿共”;二、速布置贛南、贛東防務;三、以兩縱隊攻筠門嶺,克筠門嶺、會昌后以一縱隊向雩都、興國推進;四、限期完成各地防御工事;五、令各部速將所在地之公路建成。

△ 湘贛紅十七師蕭克部入錢山,次日在官渡市南部洋溪再與紅十八師徐彥剛部會合,共同南進花溪,轉回永新北部禾山、黃江、蔡家坪等山區根據地。陶廣、岳森等部在蔣埠江、孫家塅、牌樓前、桐木、朱亭等地分途堵截。

△ 劉桂堂以王有為為前鋒,劉懷志任南路,自率北路,武子英充后衛,竄入萊蕪、新泰一帶山區。韓復榘分組六個縱隊包剿。韓自兼第一縱隊指揮,以孫桐萱、曹福林、展書堂、李漢章、谷良民分任第二、三、四、五、六隊指揮。

3月25日 陳果夫、邵元沖、吳鐵城、葉楚傖、潘公展等發起“中國文化建設協會”,是日在上海成立。該會宣稱以反對階級斗爭,反對無產階級文化,反對共產主義為宗旨。要求“發揚固有文化”,提倡孔孟之道。選舉理事61人,候補理事20人,以陳立夫、邵元沖、吳鐵城、朱家驊、陳布雷、張道藩、潘公展、吳醒亞、李登輝、歐元懷、沈鵬飛、葉秀峰、張壽鏞、斐復恒、黎照寰、翁文灝、劉湛恩等為常務理事。29日舉陳立夫為理事長,邵元沖、吳鐵城為副理事長。

△ 新疆省代理主席朱瑞墀病逝。27日,該省委員會決議推李溶暫代。

3月26日 蔣介石在南昌行營擴大經念周講《新生活運動之真義》,要旨為:一、新生活運動之準則——由“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六項,做到一切合乎“禮義廉恥”;二、新生活運動之性質——乃一種極平實、簡明、普遍而久遠之救國救民之運動;三、新生活運動之方法——先從自己身體力行,然后以身作則來勸導感化社會上一般人。

△ 湯恩伯師進攻德勝關至泰寧要道新橋。林彪、彭德懷、董振堂紅一、三、五軍團在窯排嶺與湯部發生激戰。次日,樊崧甫師一部由水湖進攻新橋,向窯排嶺西部夾擊,紅軍撤向鵝眉峰、水元方向。湯、樊兩部占新橋。28日,紅軍反攻新橋未成,退守梅口、弋口。

△ 全國經濟委員會在南京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到會委員及列席代表共30余人。宋子文作中美棉麥借款經過及借款支配情況的報告,提出美麥、美棉銷售的困難。大會通過宋的棉麥借款用途支配案,決定修改合同,美棉由原訂5000萬美元減為1000萬美元,麥及粉仍為1000萬美元,共2000萬美元。大會還通過提高糖米價格、火柴統制及修治冀省各河計劃等案。

△ 廣東惠陽海岸夜間颶風,刮走帆船及舢舨300余艘,死亡漁民800余人。

△ 上海教授作家協會成立,舉韓覺民、黃憲章等九人為執行委員。8月發刊《教授與作家》雜志。

3月27日 陳濟棠在廣州召開西南執行部、西南政務會聯席會議,討論執行部與政務會兩機關存廢問題,決定暫時維持原狀。同時,同意改革省制,擬推陳濟棠為首任省長,推鄒魯、林云陔等七人為憲草研究委員。李宗仁表示悉聽陳濟棠指揮反共。胡漢民代表李曉生表示,對設軍分會不加反對。

△ 湘贛紅軍蕭克、高詠生分別返回永新、黃金洞后,是日,劉膺古重新部署“清剿”區域:一、劃萍鄉為江西第二區保安團“清剿”區;二、宜春、分宜、新喻、清江、上高、宜豐等縣為第十八師“清剿”區;三、修水、奉新、高安為第五十師“清剿”區;四、萬載為第四路軍補充總隊“清剿”區;五、平江、瀏陽、銅鼓為第十九師“清剿”區;分別趕筑碉堡、公路,加緊圍攻紅軍。

△ 川軍第五路軍城口、萬源警備司令陳國樞之第一、第三兩縱隊由白沙河進襲萬源。紅四方面軍少數留守部隊自動撤至萬源縣箏墩、官渡等地,陳部第三縱隊進占萬源城。劉湘宣告第二期總攻結束,準備第三期總攻。

△ 劉桂堂部眾被圍于彭山,次日在彭山突圍入蒙陽縣北魯村鎮。29日,被魯軍包圍于沂水。30日分股入莒縣南竄。

△ 西康涼山越雋地區彝、漢兩族群眾三四千人,為反抗第二十四軍劉文輝部及地方當局的殘酷壓榨舉行武裝暴動,殲滅駐在越雋附近之劉部駐軍。圍攻縣城三晝夜。劉文輝由西昌急調部隊前往鎮壓,暴動群眾被迫撤退,隱入森林。領導人王義芳、蔣維洲等犧牲。

△ 國民政府訓令行政院,以安輔仁為出席第十八屆國際勞工大會勞方代表,程海峰為顧問。

3月28日 國民黨中政會第四〇一次會議,決議修正《贛粵閩湘鄂“剿匪”軍各路總司令部組織大綱》,第一條內“南西北三路”改為“東南西北四路”。4月3日,國民政府訓令行政院,準予增設贛粵閩湘鄂東路軍總司令部及修正《各路總司令部組織大綱》第一條,予以明令公布。

△ 劉建緒電令彭位仁師開赴寧岡、永新,切實封鎖澧田、永城、夏陽沿河之線;命王東原、陶廣兩師以主力專覓紅軍第十七、十八師窮追;著陳光中、成鐵俠等部切實封鎖蔡家坪、銅坑、夏陽河東及潞江至礱山口各線。決定于永新以北、袁水以南地區(禾山、黃江、花溪)攻擊紅軍。

△ 國民政府電令劉文輝,著將西康達結、打金二寺喇嘛寺產發還藏方。

△ 考試院長戴季陶偕焦易堂、許崇灝及水利專家王應榆、班克耳等30余人由南京啟程前往西北考察水利及交通。

△ 天津永利、久大、黃海和永裕等企業合組成立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添招股本200萬元,合計資本總額1100萬元,于上海設總管理處,由范旭東任總經理。

3月29日 薛岳率第四軍,由水口附近進占善和,紅軍警衛師和模范師在善和東南孤山、蟠龍山等高地阻擊。次日薛部趕筑善和至水口間碉樓封鎖線。步步為營,向招攜推進。

△ 孫殿英在太原會晤閻錫山,經商談決定孫留居太原。同時由閻向北平軍分會提出:一、請保留其軍分會委員之職;二、孫不再過問部下之事;三、孫暫居山西。30日,何應欽致函孫殿英,略謂:“此次毅然解除兵符,具見為國忠,對友誠,極佩。吾人對國家只要抱定忠誠,不患無報國機會。”4月初,孫軍殘部在磴口、石嘴子附近者由傅作義收編成三旅;其在寧夏、平羅者由朱紹良收編。

3月30日 行政院在南京召開第二次庚款機關聯席會議,就教育文化事業之分工合作原則作出決定:一、美庚款注重自然科學;二、英庚款注重農、工、醫等應用科學;三、法庚款注重醫藥、生物及藝術;四、各庚款機關對社會科學與文藝,每年酌定部分款項以資獎進;五、各庚款機關對于文化事業之補助,宜注意鄉村文化事業之發展。并決定英庚款機關撥款設農工職業學校各一所;美庚款機關增設一高等女子教育機構于南京;擇定若干國立大學設立研究所。

△ 第九師李延年部由龍巖分向連城、長汀推進,準備新的進攻。

△ 唐山華新紗廠工人反對廠方減低工資舉行怠工,警察局趕派干警隊到場鎮壓。4月1日,工人向廠方提出:一、增加工資;二、恢復原有狀況。并宣言與開灤工人一致行動,立即罷工。4月2日,廠方在陶尚銘等調停下接受工人所提六條件,下午4時復工。

△ 國際政治學會在南京成立。通過會章,選舉吳頌臬、袁道豐等七人為理事,謝冠生等五人為監事。

3月31日 馬仲英余部竄入甘肅安西、敦煌等縣。4月16日,該部100余人進入嘉峪關,在肅州附近被馬步康旅包圍繳械。

△ 上海美亞織綢廠廠方制造“三一一”慘案后,是日又限令工人全部離廠,停止供應膳宿及薪金,以停業相威脅。4月1日,更宣告停業,各廠職員300余人全部離廠。工人斗爭處境不利,至4月22日被迫復工。延至5月5日簽訂勞資和約七條,廠方允許略加津貼,被廠方停止工作的工人復工,罷工了結。

是月 中共東滿特委軍事部負責人王德泰聯合反日游擊隊、抗日軍首領約15人在吉林延吉縣三道威能芝營山頂舉行會議,決定將“間島”地區的“中韓游擊隊”改組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一獨立師,以前任游擊隊總隊長朱鎮(朝鮮人)為師長,王德泰為政委,下轄四個團,六個游擊大隊,師部暫設延吉縣三道威東溝。會議并通過人民革命軍斗爭綱領:反對日本屠殺東北民眾,破壞日軍軍用設施與工廠,并將其驅逐出滿洲。下旬,朱鎮聯絡山林隊頭目九勝共同合作抗日。

△ 蔣介石設立侍從室,派晏道剛為主任。是月,蔣派晏赴長沙,與何鍵會同調整西路軍戰斗序列,并允何在湖南發行公債充作反共軍費。

△ 山西省政府、太原綏靖公署和綏遠省政府共同組織的太原經濟建設委員會,決定組設晉綏鐵路銀行,作為兩省地方鐵路之金庫,并發行多額兌換券。

△ 中國地理學會在南京成立,舉竺可楨任理事長,以張星烺、董紹良、翁文灝等為理事。

△ 南京《文史季刊》創刊,中正大學編輯出版。

△ 《物理學報》第一期出版,編輯丁燮林、嚴濟慈。

△ 北平《圖書季刊》創刊,由國聯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會與北平國立圖書館合辦,主編袁同禮(守和),編輯謝禮士、向達等。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會發行。出中、英文各一種。

△ 武昌《華中小說》月刊創刊。

△ 日本內閣制定《日滿經濟統制方策要綱》。

△ 日在華設立“北支那協會”,是月舉行成立大會,由會長芳澤謙吉主持。大會決定以華北方面為中心,強化“日華經濟提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安徽省| 衡阳市| 屯留县| 宝兴县| 普格县| 花莲县| 海阳市| 抚宁县| 隆回县| 卓资县| 当雄县| 眉山市| 岳阳县| 临夏市| 社旗县| 林芝县| 台南市| 广水市| 华宁县| 昌黎县| 睢宁县| 富平县| 高雄县| 喀喇沁旗| 古交市| 土默特右旗| 大同县| 赤城县| 文安县| 武平县| 济阳县| 扎鲁特旗| 枣强县| 晋江市| 乐平市| 永城市| 鄂尔多斯市| 新郑市| 凌云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