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月

2月1日 蔣介石由京抵杭,部署福建軍事善后事宜。同日,張學良往杭州謁蔣,向蔣表示“一切聽命中央”。

△ 北路軍第三路軍陳誠部由黎川南進。林彪紅一軍團由毛坊、王坊附近再次反攻寨頭隘、西成橋及平寮等陣地,戰至次日11時許,撤至溪口坊(圩)、將軍殿之線,會合董振堂紅五軍團、羅炳輝紅九軍團在雞公山等地筑堡,阻擊向南推進之樊崧甫、霍揆彰等部。

△ 劉建緒電令第十五師王東原乘紅軍蕭克部北入宜豐、同安之際進攻永新。

△ 盛世才部西路軍在伊犁集兵4000余人反攻昌吉,次日擊敗馬仲英軍。馬部由昌吉撤退南梁。

△ 中國青年黨黨員苗可秀、趙同等18人,在遼南三道虎嶺改組原“勁斗團”,成立中國少年團,組織抗日鐵血軍,以東北大學學生苗可秀任總司令,趙同任參謀長。鐵血軍提出“愛護老百姓,喚醒偽滿軍,團結義勇軍,打倒日本人”的口號。8月,鐵血軍增至300人,年底約近500人。

△ 云南各界在昆明組設“云南民眾外交后援會”,對付英軍入侵班洪等地。并致電國民政府,表示誓作政府后盾。

△ 劉桂堂率部突破冀南皮嶺至磁縣,次日夜南入漳河,3日竄河集,何柱國部跟蹤追擊。6日、7日劉部竄輝縣,8日至修武,遭王奇峰騎兵師和常經武師堵截。后于9日入孟縣。

△ 財政部規定:自是日起,征收田賦改收紙幣。同日,又令所屬各機關于本日起實行度量衡新制,所有各種非法度量衡器具一律禁止使用;并飭全國度量衡局從速舉辦度量衡檢定人員養成所,以推動全國度量衡的劃一。

△ 廣東省政府組設經濟設計委員會,對工商業實行統制。

△ 粵漢鐵路韶(關)樂(昌)段正式通車。

△ 中國天一保險公司在上海開幕。資本500萬元,董事錢新之、秦潤卿、王伯元、胡文虎等。董事長王伯元、總經理梁晨嵐。

△ 陜西考古會在西安成立,張鵬一為委員長,徐炳昶為工作主任,翁文灝等10人為委員。該會決定先發掘斗雞臺遺址。

△ 南京《中國文學月刊》創刊。主編蕭作霖、陸印全,編輯張資平、何德明、黑嬰、汪馥泉、趙景深等,流露社出版。

2月2日 紅軍第十七師蕭克部由宜豐北進,是日占領宜豐、上高以北的找橋,東入奉新縣黃沙坳、上梅、鳳凰山一帶。翌日,第十八師朱耀華部和第六十二師陶廣部之一旅趕至,在黃沙坳地區與紅軍激戰。紅軍突破陶廣部鐘光仁旅陣地,乘勝全線出擊,朱、陶兩部潰退潭山市。當夜,蕭克部與紅十六師高詠生部在黃沙坳會師。

△ 陳濟棠派員至龍巖謁蔡廷鍇,接洽收編第十九路軍殘部。蔡為保存最后一點實力,同意粵方收編。6日,陳經中政會同意后,改編該部為粵軍獨立第三旅,任命第十九路軍軍需處長黃和春為旅長,退駐永定、上杭,受黃任寰指揮。

△ 新任福建省主席陳儀、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召開省府委員及軍事特派員聯席會議,討論編遣民軍、“剿共”、整理民政、統一財政等問題。決定收編民軍改為保安隊,由陳儀兼任保安處長,蕭乾任司令。軍餉請中央撥付。

△ 中國地方自治會在南京成立,于右任等發起組織,推舉陳立夫、張道藩、谷正綱等24人為理事。該會標榜“以調查地方自治”為宗旨,通過《中國地方自治協會簡章》,凡19條。

2月3日 蔣介石為“剿共”軍事電陳誠,核準“先由樟村西向南豐構成樟南間橫綴碉堡線,由黎川以西鐘賢、東坪一帶守軍推進接守”,“逐步交替向建寧推進”之意見。并令東路軍以第八十八師孫元良、第八十九師王仲廉及第四師冷欣編為第十縱隊進入閩西。先集中延平,次向沙縣、泰寧進展。

△ 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張學良在杭州開會,商定擴充空軍之經費,以實現其四中全會通過于本年內向英、美購買大量飛機的決定,以備“剿共”和對粵作戰。翌日,續商“剿共”軍事,蔣立促孔、宋速籌軍費。

△ 國民政府任命陳訓泳為海軍部常務次長,免去其原任海軍練習艦隊司令職。

△ 上海真如國際無線電臺舉行中英直接通報開幕典禮。上海至倫敦間直達電路開放。

2月4日 下午3時,陳濟棠在廣州召開軍事會議,余漢謀等20余人出席,會議討論粵軍“剿共”軍事方針及海空軍之實力擴充。決議:一、陸軍推進贛南閩邊區“剿共”。其攻的方略是,與東、西、北各路軍聯絡進行,聽從軍委會命令。守的方略是,飭新開上杭、永定之鄧龍光師擔任建筑防御工事,暫由黃任寰任指揮;二、海軍補充“海圻”、“海容”、“肇和”三大艦之實力,除添換新炮外,由黃埔海軍學生補足原額;三、空軍將五大隊各擴充一倍。同日晚,陳在談話會上宣布,中止入閩部隊之前進,對江西取守勢;又令陳維遠撤銷閩南警備司令部。

△ 徐向前紅四方面軍以一部主力在東線進攻萬源,川軍城(口)萬(源)游擊司令陳部敗退宣、萬交界區紅廟子、樊噲店地帶,紅軍再占萬源。紅四方面軍在西線一部退集柳池、木門。是日川軍第一路軍鄧錫侯部進占旺蒼壩。

△ 孫殿英部以主力進攻寧夏城,所部夏維禮旅等由大禮拜寺、八里橋攻至城西南,被馬鴻逵部騎兵擊潰。翌日,孫軍劉月亭部由寧夏新城西南繞至唐渠兩岸,猛攻城北小禮拜寺、滿達橋,馬部騎兵迂回至孫軍側背反擊,激戰竟日,孫軍又敗。

△ 偽滿東北交通委員會通過《國有鐵路歸并四局案》,決定設立奉天、吉林、哈爾濱及齊齊哈爾等四鐵路局(原為九局),分別管理奉天、沈海、京圖、呼海、洮昂等鐵路線。4月1日正式成立四鐵路局,同時,并設哈爾濱水運局、鐵路學院。水運局除掌管船舶及碼頭外,并經營陸路汽車,日益成為全面控制我東北之交通機關。

△ 湖南省政府令警備司令部、省公安廳、長沙市政府,嚴厲取締未經登記的群眾團體。

2月5日 蔣介石在杭州出席浙江省黨政聯合紀念周并訓話,大講所謂“教、養、衛”。侈談“教的根本在使人人知禮義廉恥”; “養的根本在人人知衣食住行”; “衛在訓練保衛團基隊”, “教其放槍射擊”, “服從命令,遵守紀律”,要求首從江西做起,再推行全國。12日,蔣又在南昌行營訓話,鼓吹“以實行教、養、衛三字造成復興民族的基礎”,并將教、養、衛三字歸結成“禮義廉恥,衣食住行,共同一致”三句話,為其推行所謂新生活運動做準備。

△ 西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劉膺古令朱耀華、彭位仁、郭汝棟和岳森等師,分向奉新以西之上、下梅、鳳凰山、黃沙坳地帶紅軍發動總攻。并令“在進剿作戰區域所有山林,應四面縱火焚燒”。紅軍蕭克、高詠生部分別轉入甘坊、九仙湯。

△ 陶尚銘在天津向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學忠請示接收榆關問題。晚,陶率臨榆縣縣長袁泰、公安局長蘇玉琦赴山海關,與日方代表儀我交涉辦理接收事宜。組成榆關接收委員會,以陶為委員長,蘇玉琦、袁泰、朱震五及榆關商會會長、郵電局長等為委員。

△ 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分電閻錫山、傅作義、朱紹良、馬鴻逵及于世銘等,通令免孫殿英北平軍分會委員、第四十一軍軍長兼第四十師師長各職,并著即撤銷第四十一軍及第四十師番號,所屬步兵交于庭、劉月亭兩旅長負責指揮,各給三個團編制;所屬騎兵交副軍長于世銘指揮,亦各給三個團,均退集磴口以北整頓,歸軍分會直轄;如孫不聽命,即由晉、綏、甘、寧各軍將領以有效方法嚴厲處置。7日,國民政府公布免孫命令。

2月6日 第十九路軍福建事變失敗。在莆田、惠安、福清等地之原第十九路軍二萬余人,于是日及翌日被中央軍宋希濂等師全部繳械。8日起,新編第六十師陳沛部開始由莆田徒手乘輪北上,伍誠仁第四十九師、楊步飛第六十一師、文朝籍第七十八師等集中莆田、惠安等地,隨后至上海、南京轉乘津浦路專車北上,17日運完。其中下級軍官分送南京、洛陽兩軍校受訓,全部士兵分駐開封、歸德等地,交河南劉峙整訓,三個月后分發各部隊。

△ 上月24日紅三軍賀龍部由西庫向永順城進攻,因湘軍龔仁杰旅羅致英團固守未克。是日,紅軍放棄進攻永順,乘機以主力攻破桑植城。何鍵急令龔仁杰、朱際凱、羅致英等部反攻桑植。

△ 第二十九軍軍長、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宋哲元鑒于日偽軍在察東活動頻繁,是日偕秦德純前往張北沽源、商都、寶昌、赤城等地視察,8日返回張家口。

△ 新疆偽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理沙比提率兵圍攻馬占倉、馬紹武軍,馬仲英派東干回軍6000千人由焉耆前往救援。是日,馬軍擊潰沙比提偽軍,進占喀什噶爾之疏附(回城),沙比提逃往葉爾羌,偽府人員星散,偽“東土耳其共和國”解體。

△ 日軍駐虎林司令官筱原大佐,以虎林義勇軍紅玉山部2000名自上月30日至本月1日退入蘇境,竟向蘇軍司令意馬納夫發出通告,要求蘇聯確認已加以收留;并稱“萬一發生有悖友邦之誼時,于‘滿’俄兩國之親善,將召多大之障礙,本官甚為憂慮”。

△ 墨西哥加下省燕線拿打埠全體華僑向國內發出通電,報告墨西哥排華情形,呼吁援助。電稱:從1月起,墨西哥排華黨“保種愛國會”四處散發傳單,宣告與華人經濟絕交,驅逐華人出境。2月5日更有黨徒分別把守華人商店,不準墨西哥人前往購貨。華僑向當局進行交涉,不予接見。嗣經中國駐墨西哥使館多次交涉,始將其排華風潮平息。

2月7日 國民政府特派張學良為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

△ 國民政府令免第四十一軍軍長兼第四十師師長孫殿英本兼各職。

△ 蔣介石為加緊“剿共”,下令蘇浙閩皖贛五省邊區公路局長曾養甫,限期6月前完成五省邊區之公路。

△ 朱耀華、彭位仁兩部追擊湘贛紅軍蕭克、高詠生兩部至甘坊。次日,高部轉入石門樓附近塘埠一帶,擺脫朱、彭兩部追擊。紅軍續向南潯路前進。

△ 蔡廷鍇離龍巖,乘機飛梅縣。19日由汕頭乘輪船抵香港,之后暫居九龍。

△ 國民黨中政會決定由經委會、內政部、財政部合組土地委員會,于六個月內將全國土地作有系統之調查。又決定全國水利機關暫歸全國經濟委員會統轄。

2月8日 薛岳部自永豐向藤田進攻。是日以其先頭部隊第九十三師唐云山部攻占藤田東北大、小旅嶺。10日,分別在大、小旅嶺、福華山、天臺山、曾坊、上下秋陂、新墟、老墟、花木前、瑤嶺、南華山、瑤華山、杏塘、瑤村、下嚴坊等地開始構筑藤田至瑤華山之碉堡共89座;并派出游擊隊一支,向沙溪、白沙、石馬、螺田、大水街、水口、羅背街一帶蘇區進行偵察和破壞,以掩護其筑堡活動。16日,藤田、瑤華山一帶碉樓完成。

△ 紅三軍賀龍部退出桑植,在永順縣雙溪橋、五里橋與米樹勛部教導團激戰。次日,紅軍分兵在毛壩、宮壩開展游擊。12日,湘軍龔仁杰、朱際凱部回駐永順城。

△ 紅新十軍方志敏部再次集中紫湖口,進攻浙邊王板、華埠地帶。翌日,紅軍一部與浙江保安縱隊指揮蔣志英部遭遇,即以主力繞道常山,將蔣部截為三段,潰其一營。10日,紅軍返回贛邊玉山。

△ 盛世才部借助蘇聯紅軍援助,在迪化西北頭屯河大舉反攻馬仲英軍。11日,馬軍作戰失利,馬虎山受傷,被迫從迪化退往達坂城。

△ 川康邊防軍司令劉文輝派康藏交涉員兼德格知事姜郁文在矮達與西藏噶倫及三大寺代表瓊沚等舉行談判。藏方提出:一、德格(包括鄧柯、石渠、白玉等縣)、甘孜、瞻化、朱倭(爐霍縣屬之一村)及康南之井鹽、巴安縣屬河西各村之地,須完全交藏方管轄;二、康、藏前在岡拖所訂立之停戰和約無效;三、川、康軍應無條件容許達結寺僧返寺,否則彼等將采取自由行動,藏方不負責任。劉文輝代表拒絕藏方條件,談判三日未有結果。

△ 國民黨中常會第一〇八次會議決定派陳肇英為福建省國民黨代表大會籌備專員,主持全省黨務;安徽省黨務整理委員一律調回,派苗培成為安徽省黨務特派員;四川黨務特派員仍由曾擴情繼任,限六個月完成工作。

△ 孫殿英軍繼續進攻寧夏城,是日,何應欽下令晉、綏、甘、寧、青五省分別出兵,對孫殿英軍實行圍剿。由晉綏軍任堵截,寧夏各軍任截剿,甘、青、陜各軍聯合防堵。

△ 國民黨中央決定組設國民黨黨史館,以蔣介石、林森、汪精衛、孫科、戴季陶等九人為建筑委員,擬定于南京明故宮舊址建館。

△ 寧波和豐紗廠因紗業疲憊停工,3月23日復工。此后時開時停。

2月9日 蔣介石由杭州飛南昌,行前召見張學良指示豫、鄂、皖三省“剿共”計劃,抵南昌后即飭贛西各縣部隊跟蹤追擊湘贛紅軍。

△ 第五縱隊羅卓英部于7日筑成樟村、橫村北至龍安鎮,南至邱家隘寨、頭隘間碉堡,并集第十一、六十七、九十四、七十九各師于樟、橫兩村地帶。是日起至15日,陳誠命其主力西移,以便筑成西成橋至南豐間封鎖線,準備進攻鳳翔峰、司令巖。羅卓英部向西成橋西南端大、小雞公山發動攻擊,占領大、小雞公山。10日,林彪紅一軍團、羅炳輝紅九軍團反攻雞公山未成,退集西成橋及其南部黃家隘、五通橋阻擊羅部。

△ 寧、粵商定粵、閩、贛邊區“剿共”軍事計劃:決定由粵方派黃任寰師開抵永定、坎市、藍家渡、合溪、橅市、湖雷等地;以李振良師四個團分駐上杭、武平、峰市、蕉嶺;以第四師鄧龍光師駐防大埔、楓朗、梅縣、松口、五華、興寧等處;獨立第二師張瑞貴部駐饒平、浮山、黃崗、潮平一帶。

△ 川軍羅澤洲部在楊森部配合下,在西線巴中縣屬天池地區與徐向前紅四方面軍一部作戰,激戰竟日,紅軍退鼎山場,一部據守黑山寨。羅部進占天池。

△ 甘肅綏靖主任朱紹良派飛機三架在寧夏城郊助馬鴻逵軍,是日馬軍轉守為攻,孫殿英軍在飛機轟炸和風雪的襲擊下撤至平羅以北。11日,孫殿英親自督率敢死隊5000人再攻寧夏城北,并以主力攻擊馬軍左翼陣地千家寨、羅家灣、謝家莊等地。12日,朱紹良調集第一師胡宗南及甘肅新十四師魯大昌等部援馬。

△ 據上海《時事新報》報道,財政部為統一華北稅收機關,將河北省財政公署撤銷,新設冀、察、晉、綏四省統稅局,任命寧恩承為局長兼華北礦稅專員,關吉玉為副局長。

△ 立法院通過《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草案》,17日公布,決定原隸國民政府改隸行政院。

2月10日 蔣介石令蔣鼎文確定東路軍戰斗序列:以湯恩伯為第十縱隊指揮官,隸屬第五路軍,轄第四、第十、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各師,限期集中延平;李延年為第四縱隊指揮官,隸屬第二路軍,轄第三、九、八十三、三十六師共四個師;劉和鼎為第九縱隊指揮官,隸屬第五路軍,轄第五十六、五十二、八十、新編第十一師、第八十五師及獨立第四十五旅;第八十七師王敬久部為總預備隊。17日,湯部集中延平,設立縱隊指揮部。18日,蔣再令湯恩伯由青州直攻沙縣,或先占將樂、歸化。并令閩北前方各部隊于衛立煌總指揮未到以前,概歸劉和鼎負責,而以湯為閩北前敵指揮官。

△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親自指揮東線王宏坤紅四軍、余天云紅三十軍各一部,趁川軍準備春節休整之機向其右翼大舉反擊。翌晨3時,紅軍集中第九、四、三十軍各一部夜襲宣漢、萬源間的馬鞍山樓門口,經晝夜激戰,在羅大灣全殲警備第三路軍(相當于一個旅)及另兩個團,擊斃第三路軍副司令郝耀庭。

△ 蔣介石以徐向前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據萬源以東城口諸地,北連陜、鄂門戶鎮巴,電令劉湘、楊虎城轉飭鎮巴駐軍相機“進剿”,以阻紅軍入陜。

△ 榆關接收典禮在臨榆縣署舉行。日方代表駐榆特務機關長儀我、天津駐屯軍代表川合等,按照1月30日所商定之“方案”,移交部分行政權給中國代表、灤榆區行政督察專員陶尚銘。是日,新任臨榆縣長袁泰及山海關公安局長蘇玉琦分別就職。接收后,偽機關仍占據城外,日關東軍一部及特務機關、憲兵隊仍繼續常川駐榆,其余日偽機關如牌照簽證所、“國境”警備隊、“國際”防疫所、綏興捐稅分卡及電報郵局等均繼續存在。中國警察在榆關只限定200人,且須徒手站崗。一切抗日愛國活動更被絕對禁止。

△ 云南班洪、班老群眾在殖邊督辦李曰垓領導下,阻止英人在班洪強采金銀礦及修筑道路、建筑營房。班洪王胡玉山已與英兵開戰三次。英國侵略者收買班弄頭目馬美廷、戶板頭目宋忠福及永班王等所屬土民,于是日再次進攻班洪村寨。班洪頭目率眾在班洪老丫口寨拼死抵抗,連日堅持戰斗。

△ 日本在大連召開所謂“亞細亞民族合作”預備會議,詭稱為亞洲有色民族“奪回自由與繁榮”, “脫出白種人壓迫”。12日會議閉幕,推鮑觀澄為會長,日人十河為顧問。

△ 偽“協和軍”司令石友三派其黨羽由沈陽潛赴灤東鼓動舊部胡協五(灤東戰區保安第一隊隊長)投敵不逞。是日,石即收買胡之部下張福堂將胡殺害。

2月上旬 陳濟棠電蔣介石表示其對第十九路軍之處理意見:一、調該軍前往江西“剿共”;二、粵方不再繼續協助該軍軍費;三、改編后斷絕與西南方面的關系;四、粵方入閩部隊暫不離閩;五、該軍各高級將領由“中央”制裁,以防野心再起;六、閩西、閩南防務仍由粵軍負責。蔣接電后復陳,謂俟日后再定。

2月11日 蔣介石、汪精衛聯名通電,重申“剿匪”及生產建設之主旨。謂“救亡圖存之方策,以為治標莫急于剿除‘赤匪’,治本莫急于建設”。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同時,呼吁中央、地方開誠相與,親密合作,救亡圖存,共同邁進。

△ 湘贛紅軍蕭克、高詠生兩部由山口渡修水,進入浬溪、甫田橋,在武寧附近擊潰湘軍第十六師彭位仁一個營后,于是日進占武寧北之芭蕉、橫路鋪等地。翌日,朱耀華等部星夜追至箬溪,郭汝棟等兩師由龍港追向橫路鋪。紅軍在郭部到達前轉移,16日進至瑞昌附近范家鋪、王家洲、南田鋪一帶。西路軍總司令何鍵除令劉膺古立即派隊尾追,命湖南省保安司令李覺往萬載指揮外,并請南昌行營于南潯鐵路堵截。

△ 徐向前紅四方面軍何畏第九軍在東線進占四川宣漢縣毛壩場以西的紅巖,以八個團攻克王陵基直屬第三師駐地胡家場,殲滅該師第七旅大部,活捉其第九旅旅長張邦本。翌日,紅軍掉頭西向占領池溪場。14日,紅軍轉攻為守,集主力包圍第七旅許紹宗部于鳴鼓場、老木口。許旅在鳴鼓場地區被紅軍圍困達27日之久。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福建事變發表第三次宣言,略述福建人民政府與紅軍協議聯合反蔣抗日經過,指出福建人民政府的失敗是因為他們只在口頭上宣布一些左的改良主義政綱,在軍事上采取失敗主義路線,在群眾運動上不僅未給民眾以民主權及武裝民眾,反而予以限制。宣言再次聲明蘇維埃中央政府及紅軍軍事委員會決不因福建人民政府的失敗而放棄愿在過去三條件下與任何抗日反蔣軍隊訂立協定的提議。指出只有全中國抗日反蔣力量聯合起來,才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南京賣國政府。

△ 陜西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派劉建承至太原謁閻錫山,協商晉、陜聯防堵擊孫殿英軍。

△ 國際郵政第十次大會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中國政府派駐瑞士公使胡世澤、駐葡萄牙公使張歆海、交通部郵政總局局長黃乃樞為全權代表出席。

△ 劉桂堂部眾一股竄河南濟源縣,13日大股越黃河達孟津、磁澗,一部西入澠池。15日大股抵宜陽。17日竄入洛寧,該縣縣長秦碩棄城潛逃。

△ “中國文化協進會”南京分會成立,陳立夫為理事長,潘公展為秘書長,周佛海、王云五、張竹平、鄭正秋、葉秀峰分任教育、出版、新聞事業、電影、廣播事業等委員會主任。該會在國民黨“CC同志會”操縱下,鼓吹孔孟之道,出版反動宣傳書籍,配合蔣介石軍事反共,進行反革命文化“圍剿”;并于各省、市設立分會,極力拉攏各地大專學校校長、教授及文化界名人為理事。

△ 劉家儉等在南京創辦“中德編譯社”,社址設勵志社內。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任王勁修為福建興(化)泉(州)永(春)警備司令,指揮閩南地方軍隊。

△ 陳銘樞離港,乘“康德羅梭號”輪赴法。

△ 教育部在北平設“東北青年救濟處”辦事處,開辦國立東北中山中學及私立東北中學,以收容東北流亡失學青年。

2月12日 蔣介石在南昌行營擴大紀念周講話,題為《復興民族之根本要務——教、養、衛之要義》,宣稱:“今日國家之存亡,系于江西,故江西應作復興民族之基礎。”并謂:“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根本任務,為‘數’、‘養’、‘衛’。”

△ 晚,蔣介石在南昌行營與楊永泰、熊式輝談“剿共”問題,稱“預定于三月十日前第二期作戰開始,三月杪,到達連城、寧化、廣昌、龍岡之線。四月杪或五月十日到達汀州、寧都、興國之線。六月杪占領瑞金、雩都,肅清殘匪”。

△ 鐵道部全國公路線自1931年6月6日公布后,至今完成第一階段之路線,計:京桂、京滇康、京藏、閩新、綏新各路線共5100余里。

2月13日 蔣介石在南昌召集顧祝同、陳誠、熊式輝、陳調元及西、南兩路軍代表舉行軍事會議,部署“剿共”軍事,繼續指揮第五次“圍剿”;并由國民政府明令公布,任命蔣鼎文為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匪”軍東路總司令、衛立煌為前敵總指揮;陳誠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

△ 閻錫山電北平軍分會,謂其已向晉綏軍下動員令共同堵擊孫殿英軍。同日,孫軍駐晉辦事處自動結束。

△ 藏軍千余人從南路繞道襲擊德格后路,并以牛皮船20余只從北路渡金沙江進攻巴安。15日,藏方再次增兵猛攻金沙江東岸鄧柯城,截斷與德格間交通,進而占領鄧柯城。16日,川、康軍增援部隊趕到,將藏軍擊退,奪回鄧柯城。17日,康、藏兩軍在德格展開激戰。

△ 上海具有數十年歷史之老九章、何恒昌兩大綢緞莊虧累歇業。

2月14日 北平軍分會委傅作義任晉綏軍總指揮,閻錫山亦派王靖國、趙承綬率部集中臨河,襲擊孫殿英軍后路。同日,陜軍井岳秀部進駐安邊堡。

△ 新疆克尼斯族軍(亦稱回兀兀)得英軍暗助,與喀什噶爾守備隊(東干回軍)發生戰爭。是日,喀什噶爾守備隊襲擊英駐喀什領事館,焚燒館址,英四人受傷。

△ 天津市各業工會救國聯合會以天津北洋、榮昌火柴廠及北洋、恒源紗廠等相繼停工,全市失業工人近萬人,是日發出代電,呼吁當局嚴令各廠即日復工,以維工人生計,安定社會。

△ 《新生》周刊在上海創刊,發行人兼總編輯杜重遠。該刊繼承鄒韜奮所辦《生活周刊》的反帝愛國精神,勇敢揭露國民黨政府的賣國行徑與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陰謀。

△ 國民黨南京市黨部會同警察廳查封南京神州國光社。

2月15日 陳誠以樊崧甫師為主攻,以傅仲芳師及稅警團、迫擊炮連協助,猛攻林彪紅一軍團陣地鳳翔峰(江西康都縣屬)。次日,紅軍反攻宜古坳,擊潰敵軍一營,斃團、營長五人。紅軍亦受重大損失,撤入杭山圩、太和圩。樊師占鳳翔峰、蘆坑。17日,傅師攻占鳳翔峰南部司令巖。

△ 晨8時,紅新十軍方志敏部進攻浙邊開化縣大橋頭,浙江保安隊蔣志英部由華埠增援,紅軍與之激戰至夜11時。翌晨,紅軍撤回江西德興縣紫湖口、馬嶺。

△ 黔東軍車鳴翼與湘西軍陳渠珍,在湘、黔邊界之龍溪口會商解決雙方軍事沖突的辦法,共同協定:一、陳渠珍部撤回湖南;二、車鳴翼離軍,下野出國;三、車部由其部將李可達收縮;四、雙方停火,棄嫌修好;五、銅仁由王家烈部柏輝章駐守,綏靖黔東。

△ 中國工程師協會應劉湘之請組成四川實業考察團,以薩福均為團長,團員23人,是日由上海啟程赴川考察鋼鐵、水利、交通及鹽糖、皮革等各項工業,以備投資開發四川工礦業。

△ 上海《國貨月報》創刊,主編高時伯,中國國貨月報社發行。

△ 杭州全浙新聞通訊社創立,李志正主辦。

2月16日 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聯袂抵平謁何應欽,商榷處置孫殿英軍辦法,決定對孫殿英本人再作最后一次勸告,希遵令將所部交于世銘等分別統率,退出磴口以北待命;如孫不聽從勸告,則仍由晉、綏、陜、甘、寧、青軍事當局加以圍剿。

△ 日軍獨立守備隊發動“清鄉”,對東邊道、遼東、遼南之三角地抗日義勇軍進行“大討伐”。

△ 上海《人言周刊》創刊。主編謝云翼、郭明,編輯林語堂、全增嘏、潘光旦,發行人章建之。

2月17日 湘贛軍區紅軍高詠生第十六師、蕭克第十七師進攻德安縣馬回嶺和沙河車站,九江、南昌震動。是日,蔣介石急令陳雷率三旅兵力,在瑞昌、珉山、德安、永修之線堵擊并趕筑工事;命劉膺古抽調兩個團于箬溪至白槎,沿修水、武寧間堵截;命朱耀華、彭位仁兩師尋紅軍主力追擊;命郭汝棟師兼程前至范家鋪防堵紅軍西進;并令劉膺古克日馳赴武寧統一指揮第一、二兩縱隊。同時,張學良亦派一獨立旅開往大冶防堵。

△ 劉湘以王陵基在宣漢、萬源間之樓門口及胡家場慘敗,于上日將其召回軟禁,并撤其本兼各職。是日,劉召集各路正、副總指揮鄧錫侯、田頌堯、李其相、楊森、羅澤洲、范紹增等舉行軍事會議,會商第二期“剿共”計劃,決定以唐式遵、許紹宗分別接任第五路軍總指揮和第三師師長(3月6日明令公布);先將紅軍壓迫到通江、巴中、木門以北,相機威脅南江牽制紅軍主力,再推至通江縣石盤關至竹峪關以右一線進占萬源,封鎖川、陜邊界及鎮巴,切斷紅軍通往陜西之退路,以謀全殲為軍事方針,全部兵力約55個師。并著各路軍正、副總指揮即赴前線準備進攻。3月3日正式發布川軍第二期總攻令。

△ 北平軍分會召集晉、綏、寧、青、甘五省將領傅作義等開會,具體商討對孫(殿英)軍事,決定以晉綏軍負責東北路,甘、寧、青軍負責西南路,分別從大同、綏遠、倉頭及其他五處圍剿孫軍,并派空軍助戰。

2月18日 “剿共”西路軍王東原師分兵繞攻贛西永新縣黃竹嶺,襲擊湘贛紅軍側背。次日,紅軍第十八師徐彥剛部由黃竹嶺退守南華山,蔡會文等部亦撤至永新東南,王師進占永新。

2月19日 新生活運動開始。蔣介石在南昌行營擴大紀念周上講演《新生活運動之要義》,宣稱“新生活運動”, “就是要使全國國民軍事化”。要求首先在南昌和江西推行、發動“新生活運動”。21日,南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成立,蔣自任會長,旋頒《新生活運動須知》。23日,蔣在南昌再次講演,要求全國達到“國民生活軍事化”。并對“新生活運動”的目的、內容和方法作了詳盡說明。

△ 湘贛紅軍蕭克第十七師攻入瑞昌之黃老門、九源渡及上、下陶莊。次日在陶莊與岳森部發生激戰。20日,劉鷹古由萬載前往武寧督戰,至夜紅軍突圍南移。21日,紅十七師在柘林市巧渡修水,南進靖安北部前廟、東坑山,湘軍岳森師尾追。

△ 第四十軍軍長龐炳勛、北平軍分會委員胡毓坤、戢翼翹等聯名致電孫殿英,促孫遵平軍分會令停止軍事行動,交出軍權離軍引退。23日,孫復電表示愿離軍。

△ 英國駐滇領事哈定就英侵我云南邊界事照復外交部駐滇特派員王占祺,堅持以非法的司格德紅線(按:指英國司格德于1904年自劃的界線)為中緬邊界。王據理予以駁復。

△ 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奉中央宣傳委員會第三十號密函,內稱“查上海各書局出版共產黨及左傾作家之文藝作品為數甚多。茲經調查,其內容鼓吹階級斗爭者計149種”,涉及上海市25家書店。要求“嚴行查禁,并勒令繳毀各刊物底版,以絕根據”。

△ 全國經濟委員會組設蠶絲改良委員會,以曾養甫為主任,譚熙鴻、沈百先等九人為常委,并議定《改良全國蠶絲大綱》。

2月20日 蔣鼎文在廈門就贛粵閩湘鄂“剿匪”軍東路總司令職,于廈門設總部,由參謀長趙南主持。22日,蔣計劃指揮所部,一部由沙縣、將樂進入泰寧、歸化,向建寧進攻;一部由龍巖進攻代英、連城。并于漳州、龍巖、上杭、新泉、連城、將樂至永定一帶,構筑東線堡壘封鎖線。

△ 北路軍第六路軍薛岳部第九十九師郭思演部與紅軍警衛師戰于江西崇仁縣馬鞍石,其一部攻占大排。

△ 行政院會議通過鐵道部為實現興筑新路,整理舊路計劃而發行“民國二十三年第一期鐵路建設公債”案,發行額1200萬元,4月30日公布條例,5月1日發行。

△ 班禪額爾德尼在南京就國民政府委員職。

△ 劉桂堂部眾竄至陜縣,何柱國、唐俊德、高桂滋等部分別堵擊。25日,劉部入盧氏縣,繼渡洛河入豫陜邊地帶。

△ 行政院第一四八次會議決定籌組新疆建設計劃委員會,以褚民誼為籌委會主任,聘于爾普、王曾善、楊虎城、林競、李景樅、艾沙等25人為委員。

△ 上海銀行界張嘉璈、貝淞蓀、李銘等以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名義致電美總統羅斯福,表示對美國政府實施新貨幣政策,提高銀價之舉不予贊同,請其考慮提高銀價對華不利之點;并致電財政部要求“緩批世界經濟會議所產生的白銀協定”,以應付國外之貨幣侵略。27日,上海外僑公會亦電請羅斯福對白銀法予以慎重考慮。

2月21日 湘贛紅軍第十六師高詠生部轉經瑞昌西部橫港抵瓜坑。次日,劉膺古命令以朱耀華率鐘、李、易各支隊繼續尾追外,改派彭位仁師經永修車站牛萍公路西進高安附近截擊,命郭汝棟師向瓜坑前進,并電請蔣介石轉飭德安駐軍馳赴奉新、上富之線堵截;令第二十六師王鎮東旅等部由武進開駐箬溪、河滸,阻止紅軍南進。

△ 薛岳督率韓漢英與歐震兩師,集中炮火轟擊沙溪,紅軍江西軍區陳毅部與之接戰。經過頑強抵抗,紅軍分別撤至上固、潭頭及上、下溪一帶。薛岳部占沙溪。

△ 劉湘增調第一師彭光仁旅、第二師林毅旅及陳蘭亭部開赴梁山、開江一帶,歸第五路軍唐式遵指揮,加強其主攻力量。25日,蔣介石電劉湘,囑其“化除門戶之見,團結一致,奮勇‘剿共’,由先生全盤指揮,調整補充,限一二月內收復通、南、巴”。

△ 日使有吉在南京面謁汪精衛,交涉中日懸案問題,試探中國政府的對日方針。汪表示完全同意日本廣田外相的外交方針。中日懸案之解決,決先從易開始。

△ 吉林國民救國軍余部在中蘇邊境被日軍討伐隊圍剿,損失慘重,該部代總司令吳義成率60余人逃入蘇聯境內,余部30多人在吉東分水嶺組成游擊隊。

△ 國民黨中政會第三九六次會議通過地方自治原則三條:一、確定縣與市為地方自治單位;二、分扶植、開始、完成三期之程序進行;三、為推行政令起見,每省至少應設縣政建設實驗區一處,或分區設實驗縣若干處,以為研究及實驗中心。

△ 南洋華僑陳嘉庚公司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遭到巨大虧累,宣告破產,失業工人達6000余人。

△ 上海中國著作人出版人聯合會召開緊急會議,到會有北新、現代、光華、生活及新中國等30余家書局。會議就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轉令上海市黨部分向各書局查禁大批進步書刊事作出決議:一、以全體出版業名義呈請國民黨中央黨部暫緩執行;二、要求對所被禁書刊進行復查,并說明其被禁之理由;三、公推代表五人向當局請愿,要求收回成命。

2月22日 中共中央指示滿洲省委建立反日統一戰線,指出必須反對關門主義傾向;必須保障無產階級的骨干及對領導權的實現;必須最廣泛地武裝群眾,采取各種組織形式、名稱,并號召其加入人民革命軍;在黨領導下的游擊區建立起臨時革命政權;堅決沒收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財產;對城市工人運動予以極大轉變,建立極廣泛的群眾反日統一戰線。

△ 陳誠部筑完樟村、西成橋、滄浪、石溝圩至南豐之封鎖線,令第三路軍主力集結南豐,以備南進廣昌。25日,第三路軍總指揮部遷南豐城。

△ 湯恩伯縱隊第八十八、八十九兩師達順昌,準備進攻將樂。紅軍尋淮洲第七軍團踞沙縣高沙、魚溪灣;彭德懷第三軍團主力進入夏茂、富口、漠源。翌日,湯恩伯恐受夾擊,乃改攻沙縣,以第八十八、八十九師進攻夏茂、高沙線,警戒將樂;而以一部配合第四師進攻沙縣,并令第五十二師由尤溪協攻。

△ 蔣介石電汪精衛,要求撥中英庚款作為特種教育經費,計劃在其侵占的蘇區內施行反共教育。

△ 國民政府令行政院、軍事委員會,嚴厲執行新聞檢查。規定凡有不服從檢查者,予以停版三日到一星期的處分。24日,對南京新聞通訊社處以停刊五日的處分。

△ 孫殿英將前敵總指揮劉月亭撤職,挑選班、排長800余人為骨干,親自督率再攻寧夏城,圖作最后大拼殺,一日間孫軍死傷400余人。翌日,孫軍又猛攻寧夏城,馬鴻逵電平告急,兩軍激戰兩日。24日,甘、青軍在寧朔之金積與孫軍接戰,晉軍進迫磴口,對孫軍形成夾擊之勢。孫部將領楊子卿等向馬鴻逵投降。

△ 內蒙哲里木盟、卓索圖盟等盟長、王公通電表示在國民政府領導下求自治,決不受日偽誘惑;盼國民政府以黃紹竑在蒙所議方案為圭臬,從速復議自治辦法。

2月23日 國民黨華北各省、市黨部聯合十數省黨部向國民黨中央建議:“(一)請中央提前于本年5月5日總理就任非常大總統紀念日召集‘國民大會’,解決當前一切國是,縮短訓政,促進憲政,改變省長制。在提前召集‘國大’前,現有各省、市黨部應一律停止改選;(二)各省、市另設一評議會,由中央派大員一人為主任,指導監督各省、市黨務,提高黨威黨權。”

△ 吳鐵城由滬密電汪精衛報告蔣光鼐等在港活動情形,謂由憬然主持《大眾日報》為言論機關,擬召集流亡在港之福建人民政府分子組織活動。

2月24日 紅軍第十七師蕭克部于贛北廟前渡河,次日一部西進塘埠,一部由高湖折經麻田南入上富。26日轉至修水縣石溪作短暫休整。朱耀華督率鐘、易、李三個支隊尾追,分兩路向南壓迫;岳森督飭所部于葡萄津至修水線及銅鼓河堵截;彭位仁師向高安集中;高安團隊于瑞河南岸警戒;李覺師推進東橋,上高夾擊。

△ 日偽將上年9月下旬拘禁之中東路蘇籍職員六人釋放,表示對蘇聯讓步,以換取中東路售路談判的恢復。26日,蘇聯表示愿將中東路售價減為二億盧布。28日,日電訊社傳偽滿國務總理鄭孝胥表示:“切望從速解決售路問題。”中斷六個月的談判醞釀恢復。

2月25日 吳鐵城由滬密電汪精衛,報告胡漢民已決定重組中華革命黨,由胡自任領袖,并秘密召集鄒魯等到港,以元老為基礎,知識分子為中堅,號召群眾向蔣介石奪權。

△ 湯恩伯督率孫元良、冷欣、王敬久、盧興邦等師,分由順昌、青州、尤溪圍攻沙縣,在高沙鋪渡河攻占養天峰和五里亭高地。尋淮洲紅七軍團第十九師撤往漠布。冷欣和盧興邦師占沙縣。

△ 湘贛紅軍第十六師高詠生部由幕阜山南麓武寧縣大德山、洪下源移向小坳、洋段,連日迂回應敵。蔣介石電令何鍵增兵白槎、柘林防堵。翌日,代理湘保安司令李覺率郭汝棟師赴萬載縣分兵于王家鋪、望日臺、夏家橋和金水鋪抄截。

△ 紅三軍賀龍部進占大庸縣西教鄉、教字埡地帶。湘軍陳渠珍令龔仁杰、朱際凱、羅致英各部分進合擊。

△ 第十九路軍殘部自被粵方改編為獨立第三旅后,是日陳濟棠突然密令駐永定第五師、駐大埔之獨四師及獨一師等部予以監視,并派李振良指揮所部第十三、十四兩團,先將城內獨三旅機炮營繳械。翌日,又協同獨四師及獨一師將其全部繳械,旅長黃和春被監視。嗣后,黃被改任第一集團軍總部參議。

△ 薊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與日關東軍承德特務機關長松井,在古北口制定接收古北口方案:規定古北口定于2月28日接收(注:后改為3月4日)。翌日,薊密區公署北平辦事處將方案發表。

△ 前第十九路軍秘書、福建人民政府軍委會總政治部副主任、龍漳省政府副省長徐名鴻,于2月19日由龍巖化裝潛赴廣東大埔,途經三巴河口時被捕,陳濟棠令黃任寰予以就地槍殺。是日,徐就義,死前遺書,一致國人,一致家屬,囑葬湯坑,并請蔡廷鍇書墓碑:“社會主義者徐名鴻之墓。”

△ 中國保護動物會在上海覺園開成立會。舉葉恭綽、許世英、陳無我、張一麐、王一亭、朱慶瀾等21人為理事。3月8日舉葉恭綽為理事長。

2月26日 蔣介石電令陳濟棠速飭所部分向雩都、興國及筠門嶺進展,配合北路軍、東路軍進攻紅軍。

2月27日 蔣鼎文偕福州行轅主任林蔚等由廈門乘飛機赴廣州,與陳濟棠商定東、南二路“剿共”軍事計劃,粵軍參加者尚有余漢謀、繆培南、鄧龍光、杜益謙等人。次日繼續會商,共同決定:一、東、南兩路軍取一致態度,互相聯絡總攻蘇區,東路以長汀為目標,南路以會昌為目標;二、兩軍各分縱隊(共10個縱隊)前進,南路仍以余漢謀、李揚敬為指揮官,東路俟蔣返閩后再定;三、南路軍日前接防閩南、閩西之軍隊一律調返粵邊,由東路軍派隊接防,以東、北兩路軍擔任閩南及贛西防務;四、攻擊計劃定本月下旬開始,閩西南由東路軍派第三、九兩師接防,設閩南行政專員公署,專員由東路軍委派,副專員由南路軍派溫翀遠充任;五、東、南兩路連貫進攻,如南路開到贛某地,東路亦必開到相當地點。3月3日,蔣、陳會商結束,蔣鼎文飛返廈門。

△ 國民政府派王麟閣為議定中瓜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全權代表,準原任全權代表李世中辭職。

△ 暹羅華僑蘇標旗等七人抵廈門,向廈門市華僑公會報告上年10月28日暹羅勿洞坡當地饑民暴動,華僑無辜被殺22人,嗣又有五人被殺,11月后掀起驅逐華僑回國風潮,80余人被拘禁。蘇等請轉呈南京國民政府救濟。

2月28日 國民黨中政會第三九七次會議復議內蒙自治辦法,通過蒙古自治問題辦法原則八項:一、在行政院隸屬下設一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總理各盟旗政務;二、各盟公署改稱盟政府,旗公署改稱旗政府;三、察哈爾部改稱旗;四、各盟旗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五、各盟旗現有牧地停止放牧,以后從事改良牧畜,并興辦附帶工業;六、盟旗原有租稅及蒙民原有私租一律予以保障;七、省、縣在盟旗地區所征地方稅,須割給盟旗若干成;八、盟旗地方以后不得再增設縣治或設局。同日,內蒙各代表開會討論,決定一致接受。

△ 薛岳命令所部嚴守沙溪,并調韓漢英師移駐沙溪北岸,防備紅軍主力自南豐西進。

△ 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監察委員會決議,建議恢復總理制,推蔣介石為總理,并請提前召集全國代表大會。

△ 原福建人民政府文化委員會委員胡秋原及劉叔謨、梅翊強在港被港當局逮捕。劉、梅經陳友仁疏通,旋被釋放。其后,胡被驅逐出港,去南洋。

△ 偽滿協和會第一次全國聯合協議會在長春召開。

△ 國民黨中政會原則通過批準上年7月22日中國與印度、西班牙、美國等九國在倫敦簽訂之《白銀協定》。3月9日,立法院審議通過,并附保留聲明:“如中國產業有危險時,中國得采必要之行動。”

△ 美國總統羅斯福電令美駐滬商務參贊及總領事調查中國金融狀況、物價指數及商務情形等,以供施行白銀政策之參考。

△ 上海國泰商業儲蓄銀行開業,資本額100萬元,經營儲蓄及信托等業務。董事長王伯元,常務董事徐可城、鄭秉權。鄭兼總經理。

△ 《中國經濟評論》月刊在漢口創刊,中國經濟評論社編輯。

是月 外交部根據駐蘇大使顏惠慶的報告,擬定于月內開展對蘇交涉:一、中蘇新商約;二、取消金樹仁與蘇所訂條約,另訂通商新約;三、在蘇增設領事館等。

△ 偽滿奉天省政府下令各地實行10家連保制度,并廣泛地施行打手印的辦法。

△ 上海大華火柴廠因火柴價格日趨低落,建議由華中地區的火柴同業共同組織售價維持會,大中華火柴廠總經理劉鴻生予以贊同,即授意由全國火柴業同業聯合會出面,召集蘇、浙、皖、贛、鄂等省火柴廠協商,計劃于次年7月正式成立“國產火柴制造同業聯合辦事處”,參加者共15廠。

△ 上海《大陸》雜志停刊,出至第二卷八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彩票| 漳浦县| 通化市| 灌南县| 肇州县| 北宁市| 游戏| 海安县| 手游| 昌黎县| 沐川县| 鹿泉市| 阳东县| 邳州市| 旬邑县| 宜州市| 搜索| 永康市| 浪卡子县| 丰顺县| 綦江县| 厦门市| 克东县| 高台县| 都兰县| 仙游县| 汶上县| 门源| 海城市| 遵义市| 靖边县| 湘潭市| 泗洪县| 成都市| 中西区| 定陶县| 永州市| 济阳县| 杭锦后旗|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