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商榷》一百卷 清王鳴盛撰
此書除“十七史”外還包括《舊唐書》、《舊五代史》。卷六九至九三為新舊《唐書》商榷二十五卷,分量超過了錢氏《考異》的兩《唐書》考異。
王氏與錢氏同是江蘇嘉定人,錢是王的妹夫,又是會試同年,在學問上各有成就??偟恼f來,王氏學識稍不及錢,但此書價值不在《考異》之下。書前有王氏自序,謂:“‘十七史’者……海虞毛氏汲古閣所刻行世已久,而從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為改訛文,補脫文,去衍文,而又舉其中典制事跡,詮解蒙滯,審覈踳駁,以成是書,故名曰《商榷》也?!边@說明此書內(nèi)容包括兩項,一是詮解典章制度,一是考校史文脫訛。其實尚不止此,如對兩《唐書》的修撰經(jīng)過、內(nèi)容得失等均有所論述,在考校史文上并能利用不同版本。他主張“讀史者不必以議論求法戒,而但當考其典制之實;不必以褒貶為與奪,而但當考其事跡之實”。他認為此書在詮解典章制度上對讀史者最有幫助,說:“學者每苦正史繁塞難讀,或遇典制茫昧,事跡樛葛,地理職官,眼瞇心瞀,試以予書為孤竹之老馬,置于其旁而參閱之,疏通而證明之,不覺如關開節(jié)解,筋轉脈搖,殆或不無少助也與?!边@都是講的實在話,試讀卷七七至八三關于志的部分,有許多條的確講得頭頭是道,引人入勝,真使我們今天讀史者對之感激不盡。
版本?。?)清乾隆五十二年王氏洞涇草堂刻本。(2)《廣雅書局叢書》本。(3)《叢書集成》本,據(jù)《廣雅》本。(4)建國后商務印書館本,用《叢書集成》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