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太后的心思

1887年,在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上,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觀,一群身穿海軍軍服的人,聚集在一艘華麗的輪船上,仿佛是在進行操練。海軍在昆明湖上操練?這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在大清即將覆亡的時節,這一場景的確是真實的。1886年,經慈禧太后首肯,在昆明湖畔成立了一所新的海軍學校——昆明湖水操學堂,這所學堂直接隸屬于海軍衙門,其地位之高是可想而知的。上述出現于昆明湖輪船上操練的海軍軍人,正是這所學堂的學生。這所學堂與幾年以后發生的甲午戰爭有什么關系呢?這還要從清政府戰爭決策體制說起。

甲午戰爭是一場大規模的近代化戰爭,與以往的戰爭相比,其決策機制的建立尤為重要。早在1878年,日本就開始模仿德國的軍事制度,成立了參謀本部,使籌劃戰爭和調動武裝力量有了最高決策機關。雖然日本首相和外相均參與大本營會議,但戰爭的最終決策權掌握在一個年輕力壯的執政團隊手里。那么,此時的中國又如何呢?晚清時期,沒落的政治體制使得國家無法建立起科學高效的戰爭機制,也就不可能形成統一的指導和指揮戰爭的機構,籌劃和應對戰爭的,是以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為首的一個松散的貴族集團,具體戰爭的指揮權則操縱在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李鴻章手里。對于這一點,李鴻章毫不避諱,他說,中日戰爭是以北洋一隅,搏日本全國之師,此話毫不為過。梁啟超也說:“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

慈禧是咸豐皇帝的貴妃,同治皇帝的親生母親、皇太后。她入宮時是一個極普通的女子,和其他的女子沒有什么兩樣,都希望得到皇帝的寵愛,所以就使心計引起了咸豐皇帝的注意,一步步成為大清皇帝的貴妃。她并沒有政治抱負和治國能力,她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權力欲望,是因為她喜歡控制,喜歡用權力來保證她尊貴的生活。從1861年6歲的同治皇帝繼位,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開始,一直到她最終去世,是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控制晚清朝政長達48年。甲午戰爭就是在此期間發生的,她逃避不了這場戰爭。那么,面對侵略戰爭,她在做什么呢?

有四件事情對戰爭的影響最為深遠。

第一,自大輕敵,戰爭期間大搞生日慶典。

在中國民族傳統中,生日是一個人的重要紀念日。作為皇帝和皇太后的生日更不用說。尤其是逢十的生日,比如五十大壽、六十大壽更要慶祝一番。特別是六十大壽,那是一輪花甲,往往要大操大辦,在中國人的眼里操辦一下也不為過。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主導者,戰爭的決策者,在國難當頭之際,不顧民族危亡,消耗國家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大搞生日慶典,滿足個人的私欲,那就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過了。慈禧就是這樣做的。

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也就是公歷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的60歲生日。為了這一天,她已經整整籌備了兩年多的時間。可是,這年的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挑起豐島海戰,戰爭陰云已經變成了暴風驟雨。8月1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9月15日,在朝鮮戰場上,戰略要地平壤失守;9月17日,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遭到慘敗。這一樁接一樁的嚴重事件,在慈禧的眼里,哪一件也比不上大辦生日慶典重要。中日戰爭的事她不在意,但凡是與慶典相關的事,她卻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里舉一個小例子。慈禧為她的生日慶典早就制定了計劃,計劃慶典那一天,她先在皇宮里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然后一幫人馬浩浩蕩蕩開到頤和園聽大戲,開大宴。從紫禁城到頤和園,中間要經過西直門。慈禧聽說,光緒皇帝乘坐的金輦,高約一丈四尺,與西直門外的門洞高度差不多,寬度也相仿,進出門洞的時候,金輦的兩側會觸碰到墻上。這件小事,本不需要慈禧親自過問,交給相關部門便能順利解決。但是,由于此事關系到她的生日慶典,她寢食難安,多次吩咐工部查明情況,現場拿出解決方案。正當工部苦思冥想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慈禧迫于大臣們的壓力,縮減了慶典的規模,把原計劃進行了調整,慶典完全放在紫禁城的寧壽宮舉行,不再轉移到頤和園,這樣金輦的事也就不需要再費周折了。從這一件事上就可看出,慈禧的精力完全放在了她的生日慶典上,而沒有放在戰爭籌劃上。

太后與天皇,甲套與軍刀,萬壽慶典與明治維新

1894年11月7日,也就是慈禧60歲的生日這一天,慈禧的心情、興致已經達到了最高潮。所以在皇宮里,接受了王公大臣的朝賀,她非常得意,心情十分舒暢。從這以后,連續三天聽大戲。可是,就是在她沉浸于生日慶典的歡樂中時,11月7日遼東半島的重鎮大連被日軍占領。當時,日本奪占大連灣的目的,是為了攻取號稱“東洋第一堅壘”的旅順口。旅順口不僅是北洋海軍苦心經營了若干年的重要基地,而且是日軍從海上進入渤海灣必須經過的那扇遼東半島大門上的鎖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旅順一旦失守,整個戰局將受到重大牽連。大連失守的消息很快傳回京城,慈禧在第一時間獲悉了這一信息,但她無動于衷,繼續看她的大戲。

這就是慈禧,一個把個人的欲望凌駕于國家和民族利益之上的獨裁者,由她來籌劃和準備這場對國家、對民族生死攸關的戰爭,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在研究檔案史料的時候也發現,日本之所以在1894年挑起這場戰爭,固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這一年慈禧將搞生日慶典。日本人判斷,慈禧搞生日慶典的時候,她可能顧及不到戰爭,甚至在戰爭當中會妥協、退讓。日本人都把慈禧太后的心思摸透了。

多么可笑、可悲,多么荒唐的一個大清帝國!

第二,忽視軍備,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

1885年,光緒皇帝15歲了,馬上面臨著歸政。皇帝的歸政,在名義上就意味著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日子到頭了。慈禧開始尋思,垂簾聽政的日子就要結束了,一旦離開朝政,總得有個地方頤養天年,在哪里度過我的余生呢?她忽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一個理想的地方,這就是頤和園。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在后來重修的時候改名頤和園,它是北京城皇家園林“三山五園”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個園子,慈禧最為喜歡,所以她第一時間就選中了這里。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侵略中國占領北京城的時候,火燒了圓明園,也焚燒搶掠了頤和園,要在這里頤養天年,必須對其進行重修。于是,慈禧產生了重修頤和園的念頭。而這個想法一旦產生,便成了她心中壓倒一切的大事情。

然而,清政府的財政極度困難,修園工程將是相當浩繁的,經費從何而來呢?慈禧沒有著落。慈禧的心思被兩個人迅速看破了,這兩個人就是光緒皇帝的父親、掌管海軍衙門的醇親王奕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了討好慈禧,奕和李鴻章就動起了腦子,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筆經費,這筆經費就是海軍經費。他們之所以會想到這筆經費,一方面,是因為這筆經費是他們能夠完全掌控的;另一方面,慈禧也早有動用海軍經費的心思。就在奕巡閱北洋海防之時,慈禧就派出了她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跟隨,名義上是沿途照顧奕,實際上也帶有窺探北洋海軍建設情況之含義,這一點奕和李鴻章也是看在眼里的。于是,奕和李鴻章決定挪用海軍經費用于修建頤和園。

然而,動用海軍經費非同兒戲,雖然此時戰爭還未迫在眉睫,但全國上下加強海防建設的呼聲依然是此起彼伏,要大張旗鼓地挪用海軍經費,誰也不敢輕易下這個決心。

可是,習慣于玩弄權術的慈禧和奕等人,他們雖然沒有籌劃戰爭的韜略,但從來不缺少翻云覆雨的手腕。1886年5月,海軍衙門大臣奕在李鴻章的陪同下巡閱北洋海防,當他視察了李鴻章一手創辦的天津水師學堂時,贊不絕口,他瞬間產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全國自興辦海軍以來,各地創辦的水師學堂雖然培養了大批人才,但卻沒有滿族子弟,長此以往,未來的海上武裝力量能掌握在滿族人手里嗎?何不建立一所培養八旗子弟的海軍學堂!并且,這所海軍學堂一定要建立在頤和園的昆明湖。在昆明湖建學堂,一來便于掌控,二來便于借助于建學堂重修頤和園。于是,在巡閱海防歸來之后,奕給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說:“臣奕、善慶此次查閱北洋,于武備、駕駛、管輪各學堂悉心研考,見其地理、戎事、測量、算化等學,有條不紊,實足為濟時要務。因思八旗之眾,聰穎驍健者實不乏人,只為見聞所囿,雖具美質無可表見,亟當乘時教練,預儲異日將材,庶不負皇太后體念時艱之至意。”建議設立昆明湖水操學堂,直接由海軍衙門統管。拿到這道奏折的當天,慈禧的懿旨就下達了:同意奕建議,設立昆明湖水操學堂。

慈禧對于建立一所海軍學堂的批復如此之迅速,這還是第一次,因為在此之前,她已經有了動用海軍經費之心。而慈禧的心思,絕大多數王公大臣是猜不透的,不過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就是戶部尚書翁同龢。翁同龢常年掌管朝廷經費,他對慈禧的經費需求是十分了解的,他在自己的日記中暗示了一個很多人都無法知曉的秘密。1886年11月19日,翁同龢在日記中寫道:“慶邸(指慶親王奕劻)晤樸庵(醇親王奕),深談時局。囑其轉告吾輩當諒其苦衷。蓋以昆明(湖)易勃(渤)海,萬壽山換灤陽也。”這段話說明,在建立昆明湖水操學堂的問題上,奕劻和奕早已有過溝通,奕劻囑咐奕要轉告翁同龢,體諒奕劻的苦衷。他們的具體操作方式是,仿效北洋海軍所在的渤海基地,在昆明湖畔設立水師學堂操練海軍;以萬壽山代替皇帝巡幸的承德避暑山莊,在萬壽山重建御苑。這樣事情就完全清楚了,設立昆明湖水操學堂是與修建頤和園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是慈禧太后、奕劻、奕等人精心策劃的一個局。

我們再看看此后他們是如何操作的。

決定創辦昆明湖水操學堂后不久,奕再次上奏慈禧太后,提出:為了給皇太后、皇上日后檢閱水操學堂學生操練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已經被破壞的昆明湖沿岸建筑,均需要加以修繕,所需經費自然要從海軍經費中支出。看到了吧,挪用海軍經費重修頤和園,從此就算找到了充足的理由,至此我們也理解了為什么昆明湖水操學堂要直接歸海軍衙門管理。李鴻章是個聰明人,當他了解了這一切之后,他不但沒有提出任何異議,而且參與到這件事的籌劃當中。或許李鴻章不是出于本意,因為北洋海軍的發展始終是他惦念于心的大事,但事實上他沒有制止慈禧的行為,相反,卻認可和慫恿了慈禧等人的做法。

從歷史檔案的記載來看,奕和李鴻章挪用的海軍經費由四部分構成:一是海軍巨款的利息;二是各省上交的海防捐;三是海軍衙門的所謂“閑款”,也就是日常經費;四是海軍經費正款,也就是直接用于海軍建設的經費。這四部分經費,哪一部分都是海軍建設、海防建設的救命錢,動用它們,無疑就是在海軍建設、海防建設中釜底抽薪,撤磚減瓦。根據資料統計,從1886年修園工程開始,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為止,清政府挪用海軍經費的數額,總共約750萬兩,占全部工程費用約1000萬兩的75%。這筆錢的挪用,嚴重影響了海軍建設。北洋海軍從成軍的1888年,到甲午戰爭爆發的1894年,沒有添一艘軍艦,這雖然不能說完全是由清政府挪用海軍經費造成的,但它與清政府挪用海軍經費是絕對脫不了干系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甲午海戰爆發之際,北洋艦隊是拖著6年的虧欠駛上戰場的。

第三,輕視戰爭,依靠李鴻章等少數人指揮陸海作戰。

慈禧并不具備政治智慧和戰爭韜略,她的“宣戰”與“求和”,除了根據個人的態度、情緒、感覺來決定之外,還要依靠一個她深信的“重臣”來決定,這個“重臣”就是李鴻章。1870年之后,她任命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這是兩個職務,這兩個職務在封疆大吏中都是最為重要的。

直隸省,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大部,以及河南、山東的小部地區,是京城的所在地,是整個中國的心臟地區,直隸總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北洋,是一個地理概念,指江蘇以北的山東、直隸、奉天等沿海各省。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握有北洋通商、外交、海防等重要權力,管著中國半個沿海地區,守衛著北京城的海上門戶。北洋海軍就是李鴻章履行北洋大臣的職責而建立起來的。這兩個重要職務,由李鴻章一人擔任,并且一干就是25年,這在清朝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李鴻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這就是北洋集團。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年輕時師從曾國藩,后棄文從武,辦團練鎮壓太平天國。37歲入湘軍協助曾國荃作戰,38歲奉曾國藩之命創辦淮軍,成為淮軍的創始人。在擔任直隸總督之前,他與慈禧并沒有過深的交情。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慈禧如此看重他,讓他一干就是25年呢?

我認為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是李鴻章具有跟洋人打交道的能力。李鴻章真正涉足外交是從他擔任江蘇巡撫開始的,在此后的30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梁啟超曾評價說,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他擔任江蘇巡撫的時候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是1862年,40歲的李鴻章當上了江蘇巡撫,他一上任就遇上了一件棘手的事。當時,為鎮壓太平天國,清政府招募了一支雇傭軍,叫“常勝軍”。這支軍隊主要由外國人組成,由外國人統領,由江蘇省管轄之下的蘇松太道提供軍餉,歸江蘇巡撫指揮。李鴻章上任時,統領“常勝軍”的是美國人白齊文。白齊文飛揚跋扈,根本不把清朝的地方官吏放在眼里。李鴻章想整治這支軍隊,但找不到借口。蘇松太道的道臺也想整治白齊文,便故意拖欠“常勝軍”的軍餉,白齊文怒不可遏,帶兵搶了當地的一家銀號,將存在銀號里的4萬元清軍軍餉搶走了,還把阻止他的地方官員打了一頓。這件事被李鴻章給抓住了,他果斷地將白齊文撤職,改用英國人戈登為統領。同時,為避免引起美國人的抗議,李鴻章特別獎勵了“常勝軍”中能打仗的美國人,這樣就做到了一箭雙雕,既撤換了白齊文,又沒有引起國際糾紛。李鴻章把這種手段叫做“痞子手段”,意思是對待外國人,既要果斷裁制,又要加以籠絡。慈禧恰恰看中了李鴻章的這些才能。

二是李鴻章掌握著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1860年9月,李鴻章開始在江淮一帶創辦淮軍,在此后的8年中,他苦心經營,率淮軍轉戰南北,在鎮壓太平天國和其他農民起義中,力量不斷增強。至1868年,其力量全面超過湘軍,成為當時中國一支戰斗力很強的部隊,號稱三萬精銳。在那個年代,槍桿子是立身之本,當年李鴻章棄文從武,就是看明白了這個道理。隨著淮軍勢力的增強,李鴻章的身價也在不斷攀升,1861年4月,他奉命署江蘇巡撫。慈禧恰恰需要李鴻章的淮軍來平定北方的農民起義,拱衛北京城的安全。所以,他才把李鴻章長期放在重要職位上。

三是李鴻章深諳為官之道,對慈禧一味服從。李鴻章把握住了慈禧的性格特點,那就是喜歡別人的奉承和順服。所以,李鴻章特別注意體察慈禧的思想活動,發現慈禧有什么思想傾向,他立刻就會前去迎合。舉一個例子。光緒皇帝歸政以后,慈禧還想繼續掌控大權,架空皇帝,但因為這是違背祖制的行為,慈禧不便直接說出口。她便讓醇親王奕詢問李鴻章,讓李鴻章做主。李鴻章立刻就明白慈禧的意思,馬上上書請求慈禧,在皇帝親政后繼續主政,慈禧煞有介事地批準了。李鴻章有這樣的表現,慈禧能不喜歡和重用他嗎?

北洋海軍的實際領導者李鴻章,“明治海軍之父”山本權兵衛,朝珠與勛章的對比耐人尋味

除了尋找機會向慈禧表示忠心以外,李鴻章對慈禧寵愛的人也是百般拉攏。眾所周知,慈禧有個最寵愛的太監叫李蓮英,寵愛到什么程度?誰對李蓮英有意見,無論對錯,都會遭到慈禧的一頓責罵。李鴻章對慈禧和李蓮英的關系了如指掌,他有意跟李蓮英搞好關系,后來二人的關系到了非同尋常的地步。那么,李鴻章是怎樣做到的呢?兩個字,“銀子”。

1885年9月,當中國海防吃緊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李鴻章連續幾天都要與慈禧太后、醇親王、軍機大臣等商討海防問題。按規定,要見慈禧,必先通過李蓮英。李鴻章每次見慈禧之前,都要給李蓮英送上銀子,有時3000兩,有時4000兩。三四千兩銀子是什么概念?北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提督的月薪才700兩銀子,一個最低層的海軍軍官,月薪只有40兩銀子。這還是收入頗高的海軍軍官。可見三四千兩銀子在當時算是一筆巨款了。時間長了,李蓮英對李鴻章也心存感激,往往都是有求必應。他在慈禧面前也沒少說李鴻章的好話。此外,李鴻章與恭親王奕、醇親王奕這些王公貴族,也都相處融洽。憑借著這些關系,李鴻章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有個例子可以說明李鴻章的影響力。1892年7月,李鴻章的繼配夫人趙氏病故,天津各界前來送葬的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這支隊伍有多長呢?長達5小時。也就是說,一個人用正常速度走完這條隊伍,需要5個小時的時間。

正是因為有上述三條原因,李鴻章穩穩地坐在直隸總督和北洋通商事務大臣的位子上,獨攬北洋的陸海軍大權若干年,成為甲午戰爭的實際指揮者。

李鴻章算是一個有建樹的人,慈禧重用他,本無大錯,李鴻章在陸海軍建設方面不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嗎?比如建成了北洋海軍。但關鍵是慈禧過度依靠李鴻章來指揮戰爭,這就大錯特錯了。戰爭爆發時李鴻章已經是一個72歲的老人了,這樣一把年紀的人,怎么能獨自擔當起這么重的任務呢?所以有人說,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以一人之力,來抵抗日本一個精英集團,這話說得是有道理的。

第四,極力主和,蓄意打擊主戰派。

戰爭爆發以后,隨著朝鮮和國內戰場清軍的節節敗退,慈禧越來越支持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方針,以各種借口,打擊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

1894年11月21日,也就是慈禧生日慶典后的第15天,李鴻章苦心經營了16年的旅順防務,在一天之內被日軍攻破,旅順陷落。直到這個時候,慈禧才感到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但她依然沒有認真檢討清政府在戰爭中的失誤,直面戰爭局勢的變化。旅順失守的第五天,慈禧終于想起來要召見群臣,了解戰局。可是,這次召見,僅用了不到15分鐘的時間就匆匆結束了。在這短短的15分鐘之內,慈禧既沒有了解清軍的防御情況,也沒有部署下一步防御措施,而是出人意料地宣布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令在場的所有大臣都意想不到。她下令將光緒皇帝的兩位妃子瑾妃和珍妃降為貴人,罪名是不遵家法,干預國政。這兩位妃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她們與戰爭又有什么關系呢?

瑾妃和珍妃是親姊妹倆,滿洲鑲紅旗人。她們的父親曾是咸豐朝禮部左侍郎,相當于禮部副部長。她們姊妹二人是一起被選入宮中的,后來都成了光緒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這兩位妃子性格都比較強,特別是珍妃。最重要的是,她們以年輕人的好奇心關注國家大事,甲午戰爭爆發后主張對日作戰,特別是珍妃是一名主戰派。珍妃對待戰爭的態度與兩個人有著直接的關系,一個是文廷式,一個是志銳。文廷式是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后升侍讀學士,也是珍妃的家庭老師。他極力主張對日作戰,是堅定的主戰派。他曾經聯合一些主戰官員,參奏李鴻章,說李鴻章植黨營私,消極避戰,欺上壓下,導致戰爭危局。他在一封奏疏中指出:“韓城失矣,未幾復敗于牙山;仁川棄矣,未幾復潰于平壤;漢江之沉艦不歸,鹿島之戰船復毀;威旅為海門鎖鑰,今則游弋不禁矣;義州為奉天屏障,今則藩籬盡撤矣!用一衛汝貴,而百戰之淮軍化為敗卒;用一丁汝昌,而大枝之鐵甲盡屬漏舟。朝鮮不可復,方且急圖捫鴨綠之防;仁川不可窺,方且憂大沽、北塘之警。誰總師干,誰司進止?以大御小,以強敵弱,潰敗決裂,一至于此,不能不太息痛恨于昏庸驕蹇喪心誤國之李鴻章也。”罵得痛快淋漓,請求朝廷罷免李鴻章。其主戰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志銳是禮部右侍郎,是珍妃的堂兄,他也力主對日作戰,并且還公開指責李鴻章和葉志超作戰不力。文廷式和志銳都與珍妃有著特殊關系,于是,二人就利用他們與珍妃的特殊關系,經常通過珍妃,把主戰的觀點和意見傳達給光緒皇帝。在這一過程中,珍妃也自然受了老師和堂兄的影響,支持皇帝主戰的決定,也就成了主戰的一員。這樣一來,就觸怒了主和的慈禧太后,慈禧就想尋找機會教訓一下珍妃姊妹。

就在慈禧將瑾妃和珍妃降為貴人的前一天,慈禧找了一個借口,說瑾妃、珍妃私自收受賄賂,命令太監李蓮英將她倆暴打了一頓,打得很重,特別是珍妃,后來病了20多天。第二天,慈禧就宣布將她倆降為貴人。

其實,慈禧整治瑾妃和珍妃的目的,是為了給光緒一點顏色看看,也是給其他主戰的人一個警告,誰要是再主戰,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從以上慈禧所做的四件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慈禧太后等戰爭決策者,既無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的態度,又無籌劃戰爭的能力,在甲午戰爭前的若干年,就為這場戰爭埋下了失敗的禍根。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大清帝國的出路在哪里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二连浩特市| 安溪县| 武城县| 甘德县| 林西县| 南阳市| 曲麻莱县| 玉田县| 桂平市| 贡觉县| 库尔勒市| 盐城市| 文水县| 磴口县| 精河县| 久治县| 赫章县| 泸西县| 曲水县| 长汀县| 舞钢市| 民权县| 肥西县| 正定县| 莫力| 灵宝市| 根河市| 全南县| 乌鲁木齐县| 祁东县| 连平县| 长汀县| 富蕴县| 桂阳县| 金昌市| 平邑县| 叶城县| 安图县| 富宁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