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之濱: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紀念文集
-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 2223字
- 2021-01-08 15:12:49
二 對仗成詞與成詞理據
有些詞語,雖然可以通過排比例證等方法推知意義,但其成詞理據難以僅從字面加以推考,運用對仗成詞視角可以考求其得意之由,挖掘內在理據。
【粉田】
唐代制文等多次出現“粉田”一詞:
(1)肇施綵紱,將具禮於輜軿。載錫粉田,俾申榮於井賦。(《唐大詔令集》卷四一《封太華公主制》)
(2)雖肅雍之詠,彤管既彰。而穠華之賜,粉田猶闕。(《唐大詔令集》卷四一《封大長公主制》)
(3)宜錫粉田之榮,用昭銀牓之貴。(《唐大詔令集》卷四一《封延慶公主等制》)
(4)粉田蕪沒,金牓凄涼。(《唐大詔令集》卷四二《贈故同昌公主衛國公主制》)
排比例證可知,“粉田”應是封地的意思。
例(1),“井賦”指田賦,賜予粉田藉以賜予田賦。下文即有“食實封一千戶”,可知粉田應指封邑。例(2),“穠華”代指公主,“穠華之賜,粉田猶闕”,指雖然有公主之賜,但尚闕封邑。例(3),“銀牓”本指宮殿所懸匾額,後來指宮室。“宜錫粉田之榮,用昭銀牓之貴”指應該賜以封邑,藉以顯示皇室尊貴地位。例(4),“金牓”與“銀牓”類似,代指宮室。“粉田蕪沒,金牓凄涼”指公主死後,封邑因無人料理而荒蕪,宮室也因主人死去而寥落。
從字面看,“粉田”所指不明確,且很難與公主封邑聯繫在一起。觀察以下用例,或許可以推測其構詞理據:
(5)乃疏湯邑,仍錫粉田。所以示鳴鳩均養之仁,樂螽斯宜爾之慶。(《唐大詔令集》卷四一《冊益昌公主文》)
“湯邑”代指封地,《漢語大詞典》收釋。《禮記·王制》:“方伯爲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故有“湯沐邑”、“湯邑”等詞。本指方伯齋戒潔身的地方,後來引申出“封邑”義。
“粉田”與“湯邑”相對,意義相同,其得意之由也有相似處。疑“粉田”即“脂粉之田”,也就是供應脂粉之用的田地。權德輿《權載之文集》卷八《贈梁國惠康公主挽歌詞》:“霧濕湯沐地,霜凝脂粉田。”就以“脂粉田”對“湯沐邑”。宋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上:“前輩公主制云:‘瓊華在著,已戒齊風之驕。粉水疏園,莫如徐國之樂。’《晏公類要》亦用粉田事。蓋亦脂澤、湯沐之意也。”周密謂“粉”爲“脂澤、湯沐”,得之。
文人爲與湯沐邑、湯邑等相對,而創造了脂粉田、粉田等詞語。“脂粉田”並未流行,文獻僅一、二見。而“粉田”逐漸凝固成詞。粉田並無典故來源,僅是爲對仗需要組合成詞。
“粉田”成詞後,仍然多見於對文。但其“脂粉”之本義則有所淡化,例(1)—(4),以綵、彤、銀、金等詞與“粉”相對,如果不知其成詞理據,則很容易被誤導。
該詞宋代仍見用例:
(6)若然則湯沐開封,自稱粉田之賜。簫韶合奏,永宜金埒之家。(《宋大詔令集》卷三六《鄭國公主進封秦國公主制》)
(7)而自光膺竹冊,榮賜粉田。(《宋大詔令集》卷三六《許國公主進封晉國公主制》)
此外,某些“粉田”已不再受産生語境限制,如:
(8)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涼風遙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唐權德輿《權載之文集》卷六《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絶句》)
例(8),前文言“嬴女乘鸞已上天”,是講秦穆公女弄玉事,故此處“粉田”仍是指公主封邑,而不再依託於對文。粉田成詞後不再出現於對文,是詞語獨立性增強的表現。
【脂田】
“脂田”可指肥沃的田地,如:
(1)諸子孝且克,家有脂田十頃。(元姚燧《牧庵集》卷八《歸來園記》)
(2)脂田膏壤連阡陌,子荊居室有良圖。(明邢大道《白雲巢集》卷二《耆老晉少沖六袠》)
(3)彼或一二政而遂有脂田甲宅者,賢愚相去不啻霄壤哉。(明馮時可《雨航雜録》卷上)
例中“脂田”與膏壤、甲宅、美宅等相對,意義明確,都是指豐腴的田地。
唐宋制文也有“脂田”:
(4)佇儀膏族,俾錫脂田。(《唐大詔令集》卷四四《封華亭縣主制》)
(5)是用擇徽名於梵苑,疏茂渥於脂田。(《宋大詔令集》卷三六《皇第七妹陳國長公主封吳國長公主號報慈正覺大師制》)
(6)賦邑脂田,特開於大國。徽名懿號,並法於真都。(《宋大詔令集》卷四十《皇妹故道士七分主仍賜號號清虛靈昭大師賜紫法名志沖制》)
這些例證的“脂田”指肥沃的田地似乎未爲不可。但細細推究,則並不妥當。
例中“脂田”都與公主有關,其意義更重在封地層面。例(4),賜予的可以是肥美的田地,也可以是封邑,還不能看出二義優劣。例(5),“脂田”與“梵苑”相對,還與後文相應,“梵苑”對應於“禪林”,均指寺院。“脂田”對應於“國邑”,應該都指“封邑”言。例(6),“賦邑脂田”不止內部對仗,還與“徽名懿號”對仗,徽名懿號都是指美好的稱號,則賦邑脂田也應意義相同,脂田指封邑更優。
從對仗成詞角度分析,更可以證明將唐宋制文的“脂田”解釋成“封邑”更爲合適。脂田與粉田相似,粉田指供應脂粉之田。“脂田”也是對應於“湯沐邑”、“湯邑”等而造詞,指爲公主等供應脂粉、脂澤之用的田地。如果“脂田”僅僅表示肥美的土地,則很難與封邑相聯繫。而表示供應脂粉的田地的話,則易於激活“湯沐邑”這類詞語,讓具備相關知識的讀者易於理解其何以指“封邑”。
當然,隨著使用泛化,“脂田”可以不再指公主、郡縣主的封邑,一般達官顯宦的親眷受封,也可稱“脂田”:
(7)脂田肇賜,實啓大邑。(宋蔡襄《端明集》卷十二《王守忠諸婦》)
(8)陽畤方成於熙事,脂田特啓於大封。(《端明集》卷十三《馬步軍都指揮使并御前忠佐南郊封贈·妻》)
(9)講陽陔之慶典,開長樂之脂田。(宋洪適《盤洲集》卷二二《皇后封贈三代·母趙氏福國夫人制》)
例中均以“脂田”指封邑,而受賜者則變爲后妃、官宦等的親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