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譯注(國民閱讀經典)
- 周振甫譯注
- 3901字
- 2020-02-28 16:25:39
周易的思想
卦爻和卦爻辭的思想
上文指出氣、水、火、土這四大元素,在古希臘哲學和古印度哲學里,都曾被當作世界的本原。八卦就是氣、水、火、土的演化。不論八卦是不是氣、水、火、土的演化,總之用八卦來指八種事物。這八種事物,又分成四組,如天與地、雷與風、水與火、山與澤。這四組中有對立的,如天與地、水與火;有相關的,如雷與風、山與澤。再加上八卦卦和爻因畫數的奇偶分為陽奇陰偶的種種變化。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史》,在《易經和洪范的思想》里,把《易經》的哲學思想分為三個方面:
(一)觀物取象的觀念
《易經》從人們生活經常接觸的自然界中選取了八種東西作為說明世界上其他更多東西的根源?!@八種自然物中,天地又是總根源,天地為父母,產生雷、火、風、澤、水、山六個子女。這是一種十分樸素的萬物生成的唯物主義觀念。
《易經》認為自然界也與人和動物一樣,由兩性(陰陽)產生的?!兑捉洝窂膹碗s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中抽象出陰(--)陽(—)兩個基本范疇,它對后來的哲學、科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陽代表積極、進取、剛強、陽性等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陰代表消極、退守、柔弱、陰性這些特性和具有這些特性的事物。世界就是在兩種對抗性的物質勢力(陰陽)運動推移之下孳生著、發展著。……
(二)萬物交感的觀念
萬物在陰陽兩勢力的推動、矛盾中產生變化,變化的過程是通過交感。這一觀念的形成,也可能由于男女交感產生子女的普遍現象概括出來的原則。
《易經》所謂“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兩卦具有交感的性質的;所謂“兇”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兩卦不具有交感性質的?!兑捉洝氛疾穯柤獌吹湼#旧砭褪敲孕牛恰兑捉洝穼τ诩獌吹慕忉專瑓s包含了當時人們對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學見解?!兑捉洝飞朴趶慕桓械挠^點觀察萬物的動靜變化,并認為凡有動象、有交感之象的卦是吉的,有前途的,因為它符合了事物發展的原則。
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實際上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氣屬陽,地氣屬陰。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就象征著天和地的交感變化。與此相反,如《否》卦(
)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本來就在上,地本來就在下,這種情況不會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變化。不交感,沒有變動,事物就沒有發展前途,所以《否》卦就不如《泰》卦吉?!短坟院汀斗瘛坟允且粋€對立面,一吉一兇。吉和兇的根據是變和不變,交感和不交感。它通過宗教迷信的形式,反映出極其樸素的辯證法觀點?!?/p>
(三)發展變化的觀念
變化發展的觀念也是貫串在《易經》中的一個基本思想。《易經》的作者認為世界上沒有東西不在變化,變化著的事物有它發展的階段?!兑捉洝穼γ控缘拿恳回扯甲鞒鲆话阍瓌t的說明。他們認為事物剛開始時,變化的跡象還不顯著,繼續發展下去,變化就深刻化、劇烈化,發展到最后階段,超過了它最適宜發展的階段,它就帶來了相反的結果。事物本來是有前途的,過了它的極限,它反而沒有前途了。……《易經》《泰》卦九三爻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這一物極必反的原則,因為它包含著辯證法的真理,春秋戰國時期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也得到更多人的相信?!?/p>
易傳的思想
張岱年《論易大傳的著作年代與哲學思想》,其中論到《易傳》的思想,分本體論、辯證法、人生理想與政治理想,摘要如下。
《易大傳》的本體論學說
《易大傳》是《周易》上下經的解說,但它的解說卻不一定合乎《周易》古經的原意。《易大傳》在解說古經時提出了若干關于宇宙人生的創造性見解,就思想的深度而論,可以說達到了先秦哲學的最高水平?!?/p>
《易大傳》中的宇宙哲學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今試就三個方面加以考察。
(甲)太極、乾元、坤元的意義
《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 ……太極即是天地未分的原始統一體?!断缔o上》以太極為天地的根源,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論觀點。
《彖上》提出“乾元”“坤元”的學說。……乾元可解為陽氣之始,坤元可解為陰氣之始(《九家易》說:“元者氣之始也?!边@是漢儒舊說)。《彖上》以乾元、坤元即陽氣、陰氣為萬物“資始”“資生”的根源,這也是唯物論的觀點。……《易大傳》中的萬物起源論是一種簡單樸素的唯物論。
(乙)易,道,神,天
……《系辭》中的易字有三種不同的意義:一指自然變化,一指易卦或易象,即《周易》上下經一書,另一意義即簡易之易。第一項是最重要的?!断缔o》肯定自然世界是一個運動變化的過程,這有深刻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肯定運動變化的客觀實在性?!耸且环N重要的唯物論觀點。
“道”也是《系辭》中的一個重要范疇?!耙魂幰魂栔^道”,道的內容是一陰一陽,有陰有陽才有所謂道;陰陽未分的統一體“太極”應比道更為根本。所以,在《易大傳》的理論體系中,最高范疇應該是“易”,是“太極”,其次才是道。這樣的理論體系應屬于唯物論。
……《易大傳》中的神字有不同的意義:一是指萬物的微妙變化,即“陰陽不測之謂神”。二是指人的智慧、德行的最高境界,如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系辭上》)……三是指易卦預知未來的奇妙作用,如說:“……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這三項意義中,第一項意義是根本的。……
在《易大傳》中,天字屢見。多數的天字指自然之天,少數的天字表示有意志的天?!缺憩F了唯物論的傾向,又保留了古代原始宗教天降禍福的思想?!?/p>
(丙)“易與天地準”的世界圖式論思想
《系辭》中對于《易經》的說明,主要有兩點:第一,肯定《易經》的卦象是仿效、摹寫天地萬物的實際情況的;第二,強調《易經》的卦爻體系包羅萬象,包括了天地萬物的一切道理而無所遺漏。這第一點是從樸素的唯物主義反映論出發的;第二點就是認為《易經》的卦爻體系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不可違離的圖式,可以說是一種世界圖式論,因而也就完全陷入于唯心論之中。
《易大傳》中的辯證法思想
《易大傳》的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一些比較精湛的辯證觀點。《易大傳》的辯證思想在先秦哲學中可以說是最豐富的、最深刻的,對于后來辯證思想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p>
《易大傳》辯證思想的最簡要的命題是:“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一陰一陽之謂道”,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系辭上》)。這些命題肯定了變化的普遍性、永恒性,肯定了對立面的相互轉化是最根本的規律,并深刻地說明了變化的根源就在于對立面的相互作用?!?/p>
“一陰一陽之謂道”可以說是中國哲學史中關于對立統一原理的最早表述。
《易大傳》運用對立轉化的觀點說明了一些實際問題,《系辭下》說:“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卑参?、存亡、治亂,都是相互轉化的,必須提高警惕,才能保持其安、其存、其治。
《易大傳》更提出關于“健順險阻”的深刻思想?!断缔o下》說:“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這就是說,必須知險而能克服其險,然后為至?。槐仨氈瓒芸朔渥瑁缓鬄橹另?。這些都是深刻的辯證思想。
《易大傳》闡明了對立的轉化,但不能貫徹到底,而認為尊卑上下的對立是不可能轉化的?!@充分反映了地主階級的階級偏見。但《易大傳》中的辯證思想還是比較豐富的。
為什么《易大傳》能有豐富而深刻的辯證思想呢?……《易大傳》強調憂患,這正是當時社會矛盾激化的反映。因為見到憂患,所以要求改變當時的現狀,于是重視變化,重視對立的轉化,于是闡發了關于變化日新與對立統一的精湛學說?!兑状髠鳌分械霓q證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寶貴遺產。
《易大傳》中的人生理想與政治觀點
《易大傳》的人生理想論也有特色。《易大傳》宣揚剛健有為的人生觀,以天人協調為最高理想,把擴充知識(“精義”)、改進物質生活(“利用安身”)與提高品德(“崇德”)三個方面結合起來。
《易大傳》認為,天的本性是健,人應該效法天的健。……健是剛強不屈的意思。人應該自強不息,永遠努力前進。……《易大傳》以為,處事接物,必須知柔知剛?!兑状髠鳌返膭偨W說是老子守柔學說的反響,是對于老子守柔學說的糾正。
《易大傳》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的命題。……就是對自然加以適當的調整,使自然更符合人類的要求。……《文言》說:“……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這里所謂先天指引導自然,所謂后天指適應自然。在自然變化尚未發生之前先加以引導、開發,在自然變化既發生之后又注意適應。這也就是裁成輔相之意。這裁成輔相論可以說是一種天人協調論,一方面要適應自然,一方面又要加以引導開發,使人類與自然界相互協調起來。所謂裁成輔相,實際上主要是指農業生產及禮樂刑政的措施而言。這種學說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但主要是肯定“大人”“君子”的主動作用,并沒有認識人民群眾的力量。
這種輔相論也可以說是對于老子思想的改造。老子曾說“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兑状髠鳌返膽B度是輔萬物之自然而有所為?!?/p>
《易大傳》的政治思想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強調上下分別而主張“損上益下”,二是重視“變通”,贊揚“湯武革命”?!瓕嶋H上,所謂“損上益下”不過是在上者將對于在下者的剝削壓迫略加節制而已?!豆潯坟浴跺琛氛f:“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辈粋?,不害民,就是損上益下了,這實際上還是為統治階級的長久利益設想的。
……《易大傳》肯定湯武革命,順乎天時,合乎人心?!@所謂革命雖然有別于我們今天所謂革命,但《易大傳》重視變革,還是顯著的。這是進步的政治思想。
……《易大傳》對于后來哲學思想發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以后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與唯心主義思想家都從《易大傳》中吸取思想營養。應該肯定:《易大傳》對于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確實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