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夢影(中華經典隨筆)
- (清)張潮
- 1442字
- 2020-03-13 15:03:21
幽夢影序一
余窮經讀史之余,好覽稗官小說,自唐以來不下數百種。不但可以備考遺志,亦可以增長意識[2]。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斷崖絕壑;玩喬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頭巾褦襶、章句腐儒之所知也[3]。故余于詠詩撰文之暇,筆錄古軼事、今新聞,自少至老,雜著數十種。如《說史》、《說詩》、《黨鑒》、《盈鑒》、《東山談苑》、《汗青余語》、《硯林》、《不妄語述》、《茶史補》、《四蓮花齋雜錄》、《曼翁漫錄》、《禪林漫錄》、《讀史浮白集》、《古今書字辨訛》、《秋雪叢談》、《金陵野抄》之類。雖未雕板問世,而友人借抄,幾遍東南諸郡,直可傲子云而睨君山矣[4]。
天都張仲子心齋,家積縹緗[5],胸羅星宿,筆花繚繞,墨瀋淋漓[6]。其所著述,與余旗鼓相當,爭奇斗富,如孫伯符與太史子義相遇于神亭[7],又如石崇、王愷擊碎珊瑚時也[8]。其《幽夢影》一書,尤多格言妙論,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經道。展味低徊,似餐帝漿沆瀣[9],聽鈞天廣樂[10],不知此身之在下方塵世矣。至如“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婢可以當奴,奴不可以當婢”、“無損于世謂之善人,有害于世謂之惡人”、“尋樂境乃學仙,避苦境乃學佛”,超超玄箸,絕勝支、許清談[11]。人當鏤心銘腑,豈止佩韋書紳而已哉[12]!
鬘持老人余懷廣霞制
【注釋】
[1]余懷(1617—?):福建莆田人,字淡心,又字無懷,號曼翁、廣霞、鬘持老人等。僑居南京,晚年退隱吳門。他布衣終身,但交游極廣,與錢謙益、冒襄、曹溶、吳綺、李漁、尤侗、陳維崧等過從甚密。才情出眾,明亡后所作詩文頗多凄麗之辭。著述很多,最知名的是《板橋雜記》,記載明末南京狹邪冶游之事,借以抒發今昔之感。此外還有《味外軒集》、《研山堂集》、《秋雪詞》、《東山談苑》、《硯林》等。
[2]意識:識見。
[3]褦襶(nàidài):愚蠢不通。
[4]子云:揚雄(前53—18),字子云,西漢辭賦家,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君山:桓譚(? —56),字君山,東漢初思想家。此二人皆以博學多識著稱。
[5]縹緗:指書籍。縹,淡青色。緗,淺黃色。古時多以淡青、淺黃色絲帛作為書囊書衣,故用以代指書籍。
[6]墨瀋(shěn):墨汁。
[7]孫伯符:孫策(175—200),字伯符,東漢末年割據江東。太史子義:太史慈(166—206),字子義,三國時東吳名將,東萊郡黃縣(今屬山東)人。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太史慈到曲阿(今江蘇丹陽)拜訪揚州刺史劉繇,劉派他出城偵察,他在神亭(今江蘇金壇北)與孫策遭遇,兩人奮勇搏斗,不分高下。
[8]石崇(249—300):西晉人,字季倫,曾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以豪富奢侈著稱。王愷:字君夫,晉武帝司馬炎的母舅,生活奢侈。石崇、王愷斗富,事見《晉書·石崇傳》。晉武帝為幫助王愷取勝,賜其一株兩尺來高的珊瑚樹。王愷在石崇面前炫耀,哪知石崇用鐵如意將珊瑚樹打碎。王愷為之變色,石崇卻說:“不值得心疼,還你就是了?!泵巳〕鲎约核厣汉鳂?,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
[9]帝漿沆瀣(hànɡxiè):仙人的飲料,喻其超越不凡。帝,天帝。漿,古代一種微酸的飲料。沆瀣,夜間的露水,傳說為仙人所飲。
[10]鈞天廣樂:天上的音樂,亦喻其超凡脫俗。
[11]支、許:東晉高僧支遁(字道林)和名士許詢,兩人皆以談玄著稱。
[12]佩韋:語出《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表f,熟牛皮,其質軟韌。性急之人佩牛皮,以警戒自己遇事不可莽撞。這里意謂牢記,義同“書紳”。書紳:把重要的話寫在紳帶上,以示牢記他人的話。語本《論語·衛靈公》篇:“子張書諸紳?!奔?,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