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商業評論:在變革時代洞察商業新機遇(全6冊)
-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 1959字
- 2019-09-25 15:31:44
奇思辯 DEFEND YOUR RESEARCH
里斯本天主教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安德魯·哈芬布拉克(Andrew Hafenbrack)組織一項實驗,其中部分參與者冥想15分鐘,其他人則看手機或發呆放松,之后兩組參與者要完成編輯文件等任務。研究者調查了參與者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打算投入的時間,結果發現,進行冥想的參與者積極性更低,且打算投入的時間較少。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
冥想使人沒干勁
MINDFULNESS IS DEMOTIVATING
斯科特·貝瑞納托(Scott Berinato)| 訪 王晨 | 譯 蔣薈蓉 | 校 萬艷 | 編輯

哈芬布拉克教授,
捍衛你的研究吧!
哈芬布拉克:實驗結果符合我和合作者凱瑟琳·沃斯(Kathleen Vohs)的預期。統計結果表明,冥想者的積極性比其他人低10%左右,這個差異很顯著。不過讓我們驚訝的是,盡管積極性較低,冥想組完成任務的表現并不比另一組差。我們總共進行了14次實驗,冥想組每次表現都不落下風,有一次甚至超過對照組。
HBR:所以說他們積極性不高,但能把事情做好。
是的,這讓我們很意外。瀏覽一下目標制定方面的理論文獻,你會看到差不多500項研究都證明,工作積極性和表現存在相關性。積極性更高的人表現更佳,反之亦然。積極性和表現出現背離,這很不常見,非常奇怪。
這是為什么呢?
冥想者較少關注未來,更加放松,因此工作積極性較低。這本該影響工作表現,但冥想體現出了益處。具體來說,冥想讓參與者擺脫壓力、義務和憂慮,讓他們集中精力完成任務。從完成任務的效果看,積極性下降的負面影響和專注度提升的積極影響似乎相互抵消了。
也許積極性下降是因為參與者對冥想不太熟悉?
確實,參與者在實驗中只進行了一次冥想。我不清楚參與者對于冥想是否有經驗。不妨猜測,如果參與者平時經常冥想,結果會有所不同。但我認為,如果參與者習慣通過冥想來緩解壓力,那么他們在實驗中同樣會有積極性下降的表現。
也許問題不在于精神狀態,而是任務本身讓參與者覺得沒勁?
這是另一個問題。也許冥想帶來的清醒狀態讓參與者看出任務很無聊。這在實驗室環境下很難驗證,但值得研究。不過我的推測是,冥想帶來的放松和關注當下的精神狀態,會讓工作積極性降低。
為什么你要跟冥想,或者說“美式冥想”對著干?
呃,我對冥想沒什么意見。但關于冥想的研究結果都那么積極,好像有點過了。我看過幾千篇文章,大概只有五篇質疑冥想的價值。從專業和個人角度,我都很難相信有什么東西永遠都好。所以我就想,這是怎么回事?精神聚焦當下會不會有消極后果?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而首次研究就有成果。不過我們沒有預料到工作表現未受影響這一點。
你覺得類似這樣的研究發現會讓冥想熱潮降溫嗎?
美式冥想,即所謂“正念”,是一個復雜的大問題。這個概念來自佛教,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而喬恩·卡巴特-金(Jon Kabat-Zinn)、米拉拜·布什(Mirabai Bush)、杰克·科恩菲爾德(Jack Kornfield)等冥想界人士在西方推廣“正念”和冥想,只是近40年的事。但美式冥想已經偏離了原初的理念,不再關注與他者相關的哲學問題,而是被世俗化了。“正念”沒有統一的定義,它可以是禱告,可以是冥想,可以是瑜伽。人們好像都在自說自話。
現在呢,搞營銷的都摻和進來了,大家都在打擦邊球。“正念”可不像“有機”那么容易被認定為虛假宣傳,所以現在超市里都有賣“正念蛋黃醬”的了。
不是吧!
真的!連蛋黃醬都有覺悟了,而且這種東西越來越多。我見過一個服裝品牌的廣告詞是“為正念男士量身打造”,另一家則出售“正念女裝”。這些人簡直無所不用其極。我是研究者,不參與市場競爭,所以這種事情跟我沒多大關系。但如果你批評“正念”,絕對有人不高興。
這項研究惹人不高興了嗎?
哦,可不是嗎!我覺得我們只是提出了輕微的批評,卻招來刻薄攻擊。我們只是說,在某些非常特定的情況下,冥想可能有損工作表現,這甚至算不上批評。結果有人說我們是“行為學的孟格爾主義者”,這也太極端了,一點也不“正念”。
你打算用更多研究來戳破冥想泡沫嗎?
一般來講我感興趣的是,哪些外部干預能讓人們的狀態和表現更好。我還想研究為什么有時這種干預會起反作用。我無意一直研究冥想,不過因為很多公司都引入了冥想項目,這個問題還是很重要。這類項目的機會成本很高。我并不是說冥想有危害什么的。總體來說它是有益的,但我們應該確保它不妨礙工作。這是我想提出的觀點。
你自己冥想嗎?
我會,但不是每天。我有時會用冥想來幫助睡眠,或在比較重要的會議前調整狀態。我只在特定情況下冥想,就像頭疼時吃片阿司匹林。這也是我想提出的另一個觀點:冥想能很快改變我們的狀態,所以只需一小會就能起作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每天冥想一小時。
那么企業HR部門應該取消冥想項目嗎?
說真的,我不希望讀者看完這篇文章后說:“得了,咱別再冥想了。”冥想畢竟有很多益處,所以停止冥想是糟糕的做法。冥想的賣點之一是,它能讓你自發地感覺良好。冥想讓你放松下來,幫助你客觀觀察身心內外的狀況,從而自主進行決策,而非逃避現實或機械應對外界變化。這能讓你更好地掌控生活。我們需要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