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穀梁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徐正英 鄒皓譯注
- 1199字
- 2021-03-03 17:26:45
二十二年
【經】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191]。
【傳】肆,失也[192]。眚,災也[193]。災紀也[194],失故也。為嫌天子之葬也[195]。
【注釋】
[191]肆大眚(shěng):進行大赦。肆,放佚,赦免。眚,過失,罪過。
[192]失:赦免。
[193]災:罪惡,錯誤。
[194]紀:懲治。
[195]嫌:接近,迫于。指進行大赦是魯莊公為了使自己想做的事情符合禮制,也就是迫于禮制,不得不進行大赦。天子之葬:指周天子制定的喪葬制度。《穀梁傳》認為文姜有弒君之罪,按禮不該記載其安葬,于是莊公進行大赦,就是為了使安葬文姜符合禮制。
【譯文】
【經】莊公二十二年,春天,周王的正月,進行大赦。
【傳】肆,是赦免的意思。眚,是罪過的意思。有罪過是要懲治的,赦免了是有原因的。是為了符合天子制定的喪葬制度。
【傳】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198],可以言小君也。
【注釋】
[196]癸丑:當為該年周王的正月二十三日。
[197]小君:對諸侯之妻的稱呼。
[198]公:指魯桓公。
【譯文】
【經】周王正月癸丑(二十三)日,安葬了我國國君魯桓公的夫人文姜。
【傳】小君,不是國君。經文說“君”,為什么呢?因為她是魯桓公的配偶,可以稱小君。
【經】陳人殺其公子御寇[199]。
【傳】言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為大夫也[200]。其曰公子,何也?公子之重視大夫[201],命以執公子[202]。
【注釋】
[199]御寇:陳宣公的太子。
[200]命:任命,被任命。
[201]重:重要的。視:比照。
[202]執:執行。公子:這里指公子之禮,是說受過命的大夫可以享受公子等級的禮遇。
【譯文】
【經】陳國人殺掉了他們的公子媯御寇。
【傳】稱公子而不稱大夫,是因為公子沒有被任命為大夫。經文稱公子,為什么呢?因為公子地位的重要性如同大夫一樣,大夫受到任命之后可以享受公子般的禮遇。
【經】夏,五月。
【譯文】
【經】夏天,五月。
【傳】不言公,高傒伉也[205]。
【注釋】
[203]丙申:當為該年七月的初九日。
[204]高傒(舊讀xí):齊國大夫。防:魯地,在今山東費縣東北。
[205]伉:匹敵,對等。魯莊公是諸侯,高傒是大夫,如果寫成“公及高傒……”就是高傒和莊公平等了,所以不寫。
【譯文】
【經】秋天,七月,丙申(初九)日,和齊國的高傒在防地會盟。
【傳】不說“公”,因為那樣就與高傒對等了。
【經】冬,公如齊納幣[206]。
【傳】納幣,大夫之事也。禮有納采[207],有問名[208],有納征[209],有告期[210],四者備,而后娶,禮也。公之親納幣,非禮也,故譏之。
【注釋】
[206]納幣:又稱“納征”,古婚禮六禮之一。男女雙方締婚之后,男方把聘禮送往女家。納幣不自往,所以傳文說非禮也。
[207]納采:采擇女也,就是選擇挑選女子的意思。
[208]問名:問女之姓氏歸以卜其吉兇。
[209]納征:即納幣。
[210]告期:告知婚期。
【譯文】
【經】冬天,魯莊公到齊國去送定婚的聘禮。
【傳】送聘禮,是大夫的事情。根據婚嫁禮節,娶親有挑選女子,有問清姓氏,有饋贈聘禮,有告知婚期,四件事完備,然后迎娶,才合乎禮制。魯莊公親自去送聘禮,不合禮制,所以譏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