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穀梁傳(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徐正英 鄒皓譯注
- 1160字
- 2021-03-03 17:26:41
七年
【經】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77]。
【傳】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注釋】
[77]防:魯地,在今山東費縣東北。
【譯文】
【經】莊公七年,春天,魯桓公夫人文姜在防地會見齊襄公。
【傳】女子不能會見,會見,是不合禮制的。
【經】夏,四月,辛卯昔[78],恒星不見。
【傳】恒星者,經星也[79]。日入至于星出,謂之昔。不見者,可以見也。
【注釋】
[78]辛卯:當為該年四月的初五日。昔:日暮。
[79]經:常的意思。
【譯文】
【經】夏天,四月,辛卯(初五)日的晚上,恒星不見了。
【傳】恒星,就是經常可以看見的星星。日落之后星星出來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昔。不見的意思,是說本來可以看見的。
【傳】其隕也如雨,是夜中與?《春秋》著以傳著,疑以傳疑[82]。中之幾也[83],而曰夜中,著焉爾。何用見其中也?失變而錄其時[84],則夜中矣。其不曰恒星之隕,何也?我知恒星之不見,而不知其隕也。我見其隕而接于地者,則是雨說也[85]。著于上,見于下[86],謂之雨;著于下,不見于上,謂之隕,豈雨說哉?
【注釋】
[80]夜中:夜半,半夜。
[81]隕(yǔn):特指星星墜落于此地。
[82]著以傳著,疑以傳疑:對于明顯的事情便用確實的說法,對于可疑的事情便傳用疑惑的說法。
[83]幾:微,指夜中這樣的時刻微約難以辨察。
[84]錄其時:記錄時刻。指星象有變的時候就檢錄漏刻,以此為起點推算夜半。
[85]雨(yù):表示落下來的意思。
[86]著于上,見于下:顯現于天上,被看見在地上。就是說看得見落下來的過程,就叫做“雨”,只看見落在了地上這個結果,而沒見到它從天上落下來的過程,就叫做“隕”。
【譯文】
【經】半夜,星星落下來像下雨。
【傳】星星落下來像下雨,是在半夜嗎?《春秋》對于明顯的事情便用確實的說法,對于可疑的事情便傳用疑惑的說法。半夜是一個難以辨察的時刻,卻說了是半夜,就是很明確的。是根據什么知道是在半夜的呢?星象有了變化的時候就檢錄漏刻,就知道是半夜了。經文不說恒星隕落了,為什么呢?因為記錄的人只知道恒星看不見了,而不知道它是否墜落了。記錄的人看見它落下來然后掉到地上,那么這用“雨”來說。顯現于天上,被看見在地上,稱作“雨”;顯現于地上,沒有被看見在天上的,就稱作“隕”,怎么可以用“雨”來稱說呢?
【經】秋,大水。
【傳】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譯文】
【經】秋天,大水成災。
【傳】高地和低地都有漲水成災就稱作“大水”。
【經】無麥、苗[87]。
【傳】麥、苗同時也。
【注釋】
[87]苗:黍、稷的幼苗,禾初生曰苗,秀曰禾。此時是周歷的秋天,相當于夏歷的夏天,夏天麥子收獲,禾苗剛開始生長。
【譯文】
【經】沒有麥子、禾苗。
【傳】麥子和禾苗同時受災。
【經】冬,夫人姜氏會齊侯于谷[88]。
【傳】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注釋】
[88]谷:齊國地名,在今山東東阿。
【譯文】
【經】冬天,魯桓公夫人文姜和齊襄公在谷會面。
【傳】女子不能會見,會見,是不合禮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