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禮第四

文王問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太公曰:“為上唯臨,為下唯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隱(1)。為上唯周,為下唯定(2)。周則天也,定則地也(3)。或天或地,大禮乃成(4)?!?/p>

文王曰:“主位如何(5)?”

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志,待物以正(6)?!?/p>

文王曰:“主聽如何(7)?”

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8)。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9)。神明之德,正靜其極(10)?!?/p>

文王曰:“主明如何(11)?”

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12)。輻湊茲進,則明不蔽矣(13)?!?/p>

【注釋】

(1)“為上唯臨”四句:意謂作君主的需做到俯身愛民,作臣民的需做到潛心國事。君主俯身愛民,就不會遠離民眾,臣民潛心國事,就不會欺君瞞上。臨,從高處往低處看,這里指君主俯身愛民。沉,陷入,入迷,這里指臣民潛心國事。無遠,指君主不遠離臣民。隱,隱藏,隱瞞,這里指隱瞞不報,欺騙君上。施子美曰:“君臣有異職,斯有異分。君以知為職,惟智乃能臨,故為上在乎臨。臣以順為職,惟順乃能沉,故為下在乎沉。以上臨下,則易至于勢隔,故臨者不可遠,又欲親乎其臣也。下沉而順則易至于不言,故沉者不可隱,又欲盡言于上也。昔者光武明謨斷,授諸將以方略,本以智臨之也。然慮其或遠乎臣,故于鄧禹則常置之臥內,與決謀議,則臨而無遠也可知矣。鄧禹深沉大度,是能以沉事上也。然不可或隱,故為光武論諸將無遠圖,謂天下不足慮,則沉而無隱也可知矣。”

(2)為上唯周,為下唯定:意謂作君主的需做到思慮周全,作臣民的需做到安分守己。周,周全,這里指君主治理國家思慮周全。定,安定,這里指臣民安分守己。施子美曰:“至于為上惟周,則以其運動而為謀也。為下唯定,則以其靜守以不變也。”朱墉引《大全》曰:“周即敬大臣體群臣之旨,定即堂陛冠履之必嚴,如天無不覆也,如地有常職也。”又引《醒宗》曰:“臨民之禮固在周遍,事上之禮固在安定,然又須上下通情,如地天之交泰,乃可以言禮。”

(3)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意謂君主思慮周全,就能像上天一樣施恩萬物,臣民安分守己,就能像大地一樣深沉厚重。施子美曰:“君之周,所以法天,蓋以乾道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有得乎是也。臣之定,所以法地,蓋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有得乎是也。故周所以則天,定所以則地,或天或地,則大禮以是而明?!?/p>

(4)或天或地,大禮乃成:意謂君主與臣民,前者法天,后者效地,就能成就君臣之間的大禮。施子美曰:“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是則君臣之道既有所取,而君臣之分亦以是明,此大禮之所以成也?!鄙埒?、徐勇說:“《大禮》的君臣觀點有兩個突出的方面:第一,它高度強調了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認為:君主與臣民有各自的地位和角色,在上者為天,俯瞰臨民,治理百姓;在下者為地,恭謹奉君,安分守職。這就是君臣之間最重要的禮法,是封建等級制度和統治秩序最根本的要求。所謂:‘或天或地,大禮乃成。’所以,《六韜》作者完全是站在維護和強化封建專制主義王權統治的立場上的。就這一點而言,其與當時法家等學派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第二,《六韜》不僅沿襲了‘禮’的概念,以之稱謂封建政治的基本規則,同時也繼承了儒家主張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樣一種強調不同階級的等級差別及其相互分工合作、和諧共存的思想。所以既講‘為上唯臨,為下唯沉’,也講‘臨而無遠,沉而無隱’。這反映了《六韜》作者汲取了傳統的‘禮法’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某些內容,這與當時商鞅、韓非等人倡導的法家學說又有所不同?!读w》的這種兼容性的特點,在其他篇章中也有明顯的表現,然而這也正是黃老學派的一個重要特征?!?/p>

(5)主位:指君主的執政藝術。

(6)“安徐而靜”五句:意謂君主要做到安詳從容而寧靜淡泊,柔和節制而事先心中有數,善于給予而不與民爭利,虛心待人而公平無私,辦事公正不偏不倚。徐,和緩。柔節先定,意即柔和節制而事先心中有數。與,給予。施子美曰:“安徐而靜者,所以退藏于密也。惟能安靜,則柔節先定于此矣。能靜而柔,此以謙處己也。惟以謙處己,故無心于勝物,宜其善予而不爭也。虛其心則不蔽,惟能虛其心,故志以是平,平其志則不欺,此以公而應下也。惟以公應下,故其所以待之者,皆不外乎正道?!眲⒁唬骸鞍残於o,不妄動也;柔節先定,不剛猛也;善與而不爭,惠施流布也;虛心,不自滿也;平志,不私曲也;待物以正,不偏黨也?!敝燔煜笄湓唬骸靶奶摱鵁o滿假,則其德日進于高明,志平而無偏曲,則其德日臻于坦易,以此待物,自無偏黨之私。”

(7)主聽:指君主聽取臣民意見。

(8)“勿妄而許”四句:意謂不要輕率接受,不要粗暴拒絕,輕率接受就會喪失主見,粗暴拒絕就會聽不進善言。閉塞,指君主聽不進臣民良善有益的勸諫。施子美曰:“此論人主之聽不可不審也?!瓌t是聽言者,不可以妄許妄拒也。妄而許之,必其內無所守,故謂之失守。逆而拒之,則言不敢進,故閉塞?!?/p>

(9)“高山仰之”四句:意謂要像高山一樣讓臣民仰望,讓他們感覺高不可攀;要像深淵一樣讓臣民揣度,讓他們感覺深不可測。度,揣度,思量。劉寅曰:“如高山在前,仰之而不可盡也?!顪Y在前,度之而不可測也。言人主之聽無有窮盡,事變之來不可測量?!?/p>

(10)神明之德,正靜其極:意謂若要具備神圣英明的品德,思想行為需符合公正寧靜的標準。極,標準。劉寅曰:“神明之德正而且靜,乃其極也。心者,人之神明,號曰天君;而耳司聽,目司視,皆從令者也。吾心神明之德,以正靜為極,而耳目之視聽,自無非僻之干矣。”朱墉引臧云卿曰:“應酬萬變者神也,辨別眾理者明也,鎮定不搖者靜也,蕩平無黨者正也?!畼O’字標準之名,作聽言之極?!?/p>

(11)主明:指君主世事洞明。

(12)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施子美曰:“此言人主在于兼聽廣覽,然后可以益其明。以一己之聞見為聞見者,不若以天下之聞見為聞見。以一己之智慮為智慮者,不若以天下之智慮為智慮。何者?目欲明,耳欲聰,心欲智,聰明智慮,所以能廣者,非一人能自足也,兼天下之心耳而為之也?!?/p>

(13)輻湊茲進,則明不蔽矣:意謂臣民的意見像車輪的輻條集中于車轂一樣會聚到君主那里,君主的英明就不會受到遮蔽。輻,車輪上的輻條。湊,通“輳”,指車輪的輻條集中于轂上。朱墉引黃皇肱曰:“合聰聽睿智而后可以言精明,然非以天下則不能無蔽,能用天下之耳目心思,則賢者交相忠告,人主之明愈無壅蔽矣。”朱墉《全旨》曰:“此章見君臣之定位,本于乾坤成象以來已自截然而不可易。先生制禮,本乎人情,其秩而有序,嚴而有別,莫辨于君臣之間,人君之能立乎?其位者惟不慢不驕、無忌無刻,乃可以正己而正人。而聽德之聰在于心之虛衷以應,視遠之明在于不自用而用人,君道之大端盡矣?!眹⒃唬骸爸髅髟谝蕴煜轮鳛槊?,凡耳目心思所不到之處,即賴直臣啟迪,則臣之明皆主之明矣。世有強諫買直,而歸咎于主之不明者,非忠君愛民之心。……故求直臣須由根本篤厚中選擇,則輻輳并進,明自不蔽矣。”鈕先鐘說:“在這一篇中作者更進一步提出為政必須尊重民意、俯察輿情的要求?!?img alt="" class="calibre9"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D5D4F/14192702005989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001.jpeg?sign=1754769229-eFG7vQ6USkG9WD6yWR0HHIv6DxYlzqTq-0-1b5c0af59087c292831b25f2c1ef2a52">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君主與臣民怎樣做才合禮?”

太公答道:“作君主的需做到俯身愛民,作臣民的需做到潛心國事。君主俯身愛民,就不會遠離民眾,臣民潛心國事,就不會欺君瞞上。作君主的需做到思慮周密,作臣民的需做到安分守己。君主思慮周密,就能像上天一樣施恩萬物,臣民安分守己,就能像大地一樣深沉厚重。君主與臣民,前者法天,后者效地,就能成就君臣之間的大禮。”

文王問道:“君主怎樣做才能握好執政之柄?”

太公答道:“君主要做到安詳從容而寧靜淡泊,柔和節制而事先心中有數,善于給予而不與民爭利,虛心待人而公平無私,辦事公正不偏不倚。”

文王問道:“君主怎樣做才能充分聽取臣民意見?”

太公答道:“不要輕率接受,不要粗暴拒絕。輕率接受就會喪失主見,粗暴拒絕就會聽不進善言。要像高山一樣讓臣民仰望,讓他們感覺高不可攀;要像深淵一樣讓臣民揣度,讓他們感覺深不可測。若要具備神圣英明的品德,思想行為需符合公正寧靜的標準。”

文王問道:“君主怎樣才能做到世事洞明呢?”

太公曰:“眼睛貴于視明,耳朵貴于聽聰,思想貴于智慧。如果國君兼有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待事物,那就沒有什么見不到的;如果國君兼有天下人的耳朵去聽取意見,那就沒有什么聽不到的;如果國君兼有天下人的想法去思考事物,那就沒有什么了解不了的。臣民的意見像車輪的輻條集中于車轂一樣會聚到君主那里,君主的英明就不會受到遮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额济纳旗| 介休市| 集安市| 黄平县| 德庆县| 弥渡县| 昌都县| 文水县| 凭祥市| 长岛县| 泾川县| 北京市| 遂宁市| 通河县| 武穴市| 土默特左旗| 西乌珠穆沁旗| 关岭| 法库县| 郑州市| 宁陕县| 伊吾县| 太康县| 乐安县| 广水市| 昆山市| 焦作市| 吴桥县| 苏尼特右旗| 阿拉尔市| 六盘水市| 邵阳市| 瑞昌市| 和田县| 邯郸市| 甘孜| 岳池县| 乌兰浩特市| 哈巴河县|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