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明傳第五

文王寢疾(1),召太公望,太子發在側(2)。曰:“嗚呼!天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汝(3)。今予欲師至道之言,以明傳之子孫。”

太公曰:“王何所問?”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聞乎(4)?”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5),此三者道之所止也(6)。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7)。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8)。”

【注釋】

(1)寢疾:臥病。

(2)太子發:指周武王,姬姓,名發,周文王太子,故稱“太子發”。即位后以呂尚為師,周公旦為輔,謹奉文王遺命,率兵一舉攻占商都朝歌,推翻了商紂統治,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約在滅商后二年病卒,謚武。

(3)天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zhǔ)汝:意謂上天將要拋棄我,我死后周國的國事就交給您。天將棄予,指快離開人世。屬,委托,交付。

(4)“先圣之道”四句:意謂古代圣賢的治國理念,特別是他們廢棄什么,又提倡什么,可以講來讓我聽聽嗎?止,停止,這里是廢棄的意思。起,興起,這里是提倡的意思。國英:“起止之道,太公蓋以怠欲為止,敬義為起。余謂凡事皆有起止,起止者,本末終始也。治民有剛柔迭用者,有寬猛相繼者。純乎霸術,不免殘暴;拘于仁義,又患柔弱。無論開創守成,須隨機變通,定其起止,不守一法,并體察民情,補其偏、救其弊,則本末終始之道得,而起止之次不紊矣。”

(5)“見善而怠”三句:意謂明知善事可為卻心生怠惰,時機到了卻疑惑不決,明知有錯卻不去糾正。

(6)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意謂這三種行為是古代圣賢要廢棄的。施子美曰:“道之所以起者,以其知所以治身待人之道也。聞善不能從,圣人以為憂,則見善而怠者,是無志于善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則時至而反疑者,是失時也。順非而澤,圣人之所必誅,則知非而處者,是固意而為之也。凡此三者,皆內而無所守。故不審所行,其何以能興?此道之所以止也。”

(7)“柔而靜”五句:意謂柔和而清凈,謙恭而嚴肅,能強又能弱,隱忍又剛強,這四種品質是古代圣賢要提倡的。施子美曰:“柔不能靜,其失也懦。惟柔而靜,然后為能定。恭不能敬,其失也矯。惟恭而敬,然后為得禮。以是而修身,其德斯為至矣。太強則折,故強必濟于弱。太忍則懦,故忍不專忍,必濟以剛。以是而待人,其德為兼備矣。”朱墉引《合參》曰:“道謂治國安民之道。四者……未便是道,乃是開手入門處,故曰道之所起,又須知柔恭強忍,亦是人皆有的。蓋惟柔而靜,斯能有守;恭而敬,斯能嚴畏;強而弱,斯能有容;忍而剛,斯能有為。自治治人,應事接物,允執厥中道,從此起矣。”孔德騏說:“‘道’,也是《六韜》社會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它是使人民生利、致富的道理和方法。‘能生利者,道也。’但‘道’并不是容易得到的。‘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認為這三種情況是‘道’快要熄滅的象征。一位圣賢,如要得‘道’,必須做到:‘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這是取得‘道’的修養,其目的是勸說地主階級要約束自己,不要像過去奴隸主貴族那樣殘酷地剝削和壓迫奴隸。因此,‘道’也是其社會史觀的一項重要內容,與老子唯心主義的‘道’的概念是不同的。”

(8)“故義勝欲則昌”四句:意謂所以正義戰勝私欲,國家就昌盛;私欲戰勝正義,國家就滅亡;嚴肅戰勝怠惰,國家就吉祥;怠惰戰勝嚴肅,國家就滅亡。劉寅曰:“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乃天理之公也。欲者,目之于色、耳之于聲、鼻之于臭、口之于味、四肢之于安佚,乃人欲之私也。敬者,整齊、收斂、主一、無適,圣學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怠者,心志怠惰、處己接物,皆不能致謹也。”鈕先鐘說:“這一篇是被作者認為‘至道之言’,可以想見其對此篇之重視。從表面上來看,其思想似乎是以道家為根源,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單純,因為他并不主張‘無為’;反而言之,他卻強調應勇于改過遷善,并且不可錯過時機。”

【譯文】

文王臥病在床,召見太公望,太子姬發在旁邊。文王嘆息道:“唉!上天將要拋棄我,我死后周國的事務就交給您。現在我想從您這兒學得至理名言,以便明確地傳給子孫后代。”

太公問道:“君王要問什么?”

文王答道:“古代圣賢的治國理念,特別是他們廢棄什么,又提倡什么,可以講來讓我聽聽嗎?”

太公答道:“明知善事可為卻心生怠惰,時機到了卻疑惑不決,明知有錯卻不去糾正,這三種行為是古代圣賢要廢棄的。柔和而清凈,謙恭而嚴肅,能強又能弱,隱忍又剛強,這四種品質是古代圣賢要提倡的。所以正義戰勝私欲,國家就昌盛;私欲戰勝正義,國家就滅亡;嚴肅戰勝怠惰,國家就吉祥;怠惰戰勝嚴肅,國家就滅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迭部县| 棋牌| 翁牛特旗| 延长县| 保德县| 清丰县| 镇宁| 安国市| 天镇县| 潮州市| 卓尼县| 林口县| 德保县| 仲巴县| 阿鲁科尔沁旗| 靖远县| 巨鹿县| 新民市| 景泰县| 钟祥市| 宜州市| 泰州市| 五河县| 漯河市| 三都| 固原市| 长垣县| 旬阳县| 龙口市| 诸暨市| 蒙自县| 汉川市| 鄯善县| 利津县| 顺昌县| 宁晋县| 太白县| 铜山县| 汉中市| 孙吴县|